高州木刻画在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探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Gaozhou Woodcut in High School Art Class
DOI: 10.12677/AE.2023.13101158,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224 
作者: 颜碧夏:广东省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广东 茂名
关键词: 高州木刻画高中教学Gaozhou Woodcut High School Teaching
摘要: 高州木刻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茂名文化名片之一。高州木刻画运用到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的过程,是高中美术教学立足于本地文化资源的一次有效探索。通过把本地的文化资源与高州木刻画结合起来进行主题性创作,让学生认识、发扬和传承本地优秀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精神。
Abstract: Gaozhou woodcut i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Maoming culture. The application of Gaozhou woodcut to the high school art module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high school art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Gaozhou woodcut thematic cre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carry forward and inherit the local excellent culture, and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and love of the country.
文章引用:颜碧夏. 高州木刻画在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探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443-744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58

1. 引言

木刻画教学,这一行为并不前卫。由于新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动手的能力,木刻画的教学在珠三角地区的运用比较广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高中学生思想日趋成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把高州木刻画运用到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本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怀的重要契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是一种以刀带笔,以当地枝松木或其他木板为载体,通过寻找素材、画稿、刻制、印刷进行创作。然而高州木刻画有别于现代的创作版画 ‎[1] 。它是一种民间艺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特征。通过高州木刻画的学习与创作,发扬了当地优秀的民俗文化,实现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的继承和发展。

高州木刻画有着“吉祥画”、“高州农名版画”的美称。高州也曾被誉为“版画之乡”。这反映了高州木刻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与地位。高州一代代版画艺术家们通过手中的刻刀,雕刻着社会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歌颂着美好生活 ‎[2] 。其中高州著名的版画家卢西林在新时代背景下,创作了《岭南果香》《海港新景》《南海新市》《茂名风采》等立足当地的版画作品,其中《茂名风采》运用了独创的技法,描绘了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并有着水果之乡的城市风姿,具有质朴感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卢西林先生的“锥刻”新技艺,通过利用大小或不同类型的锥子制作版画,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版画艺术风格。其中《满山红》《茂名风采》等就是这一技法的代表作。版画艺术家张宗俊先生创作的《油城报晓》遵循绘画现实主义精神,描绘了油城城市风貌,画面上部分描绘了崛起的油城,下面刻画了一列飞驰而去的火车,这列火车在画面中感觉不单纯是一列火车,更像是油城迎来飞速发展的希望。《油城报晓》《建设中的石油城》《歌舞到田间》《战胜旱灾》等都是张宗俊先生表现当时家乡精神风貌的代表作。其中《油城报晓》这张画取得巨大的反响,被邀请挂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内。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思志先生创作的《荔枝丰收图》刻写了有着“大唐荔乡”之称的高州人们努力耕作,收获荔枝的喜悦。其木刻作品被载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低年级读本。参与魅力中国城城市角逐中,《荔枝丰收图》以代表茂名特色赠与友邦城市等。高州木刻画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茂名文化代表之一。

然而高州木刻画创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高州木刻画运用到高中模块教学中,需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利用藏书票或简单易懂的小版画形式进行创作。运用收集图片,写生等方式绘画图稿、刻制、印刷帮助学生感受高州木刻画的魅力。通过创作高州木刻画不忘的是前辈们爱国爱乡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藏书票或小版画创作的教学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让高州木刻画这种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特色文化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和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从优秀的版画艺术家中吸取其精华,把握高州木刻画创作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立足于本地的人文风貌进行创作,感受家乡城市风貌的变化 ‎[3] 。

2. 培养学生立足本地进行选题性创作

2.1. 茂名本地水果文化

茂名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储良龙眼、白糖罂/桂味荔枝、盾地雷香蕉、银妃三华李等优质水果的生产基地。版画家卢西林创作《春青梅》《夏荔枝》《秋菠萝》《冬黄梨》《岭南果香》等水果版画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的样本,装饰性强,运用了景物的结构来形成画面的黑白灰的版画效果,生活气息浓郁。

2.2. 茂名海港文化

茂名是著名的海滨城市,拥有全国有名的博贺深水港口,有着本地丰富的渔俗文化底蕴。如:茂名的开渔节。每年几个月的休渔期后,渔民们举行祭海,拜船仪式等隆重庆典活动,祝愿渔民出海捕鱼能平安,丰收的重要仪式。这也体现人们感恩海洋、敬畏海洋,遵循着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在引导学生进行海港文化创作时,可以从某个元素出发,如:渔船、水产品、渔民、海洋景观等出发进行取材。通过采风,网上查找图片等选取素材、画稿、刻制、创作。

2.3. 从茂名城市文化资源出发

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用“唯用一好心”为茂名人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茂名人人称颂的巾帼英雄,也为版画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省级高州木刻画传承人吴思志先生创作《岭南圣母图》画面有着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手法,描绘了洗夫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除此之外,还有恩泽粤西人民的潘茂名文化。通过参观潘茂名纪念馆,了解茂名城市发展的渊源,坚定本土文化自信,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民风民情。在城市文化风貌的主题创作中,我们可以选取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雕塑和城市风光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思志先生创作的版画作品《好心湖胜景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好心湖见证了茂名城市发展的足迹,由露天矿的采矿遗址,建设成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湖泊景观。秉承着好心文化的初心,家乡的城市风貌变得更加美好。茂名版画家吴楚杰先生创作的《火炉丹心》、陈达举先生创作的《炼塔倩影》、梁慧明先生创作的《新装置》……展现了南方油城的成长,无不体现了版画艺术家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这也是一代代版画人为我们年轻一代爱国爱乡精神的树立榜样。

2.4. 高中生活

高中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桥梁,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成绩单,是由学生身份到成人转变的里程碑。学生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争分夺秒地学习,不辞劳苦地努力奋斗。高中生活的种种将会是学生成人后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时的一份巨大财富。把高中生活纳入到高州木刻画的创作中,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本身。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一次有趣的体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发现美、创造美。如:各科书本、一支支用完的笔芯、书包、自画像、同学等。寻找最触动心弦的那个元素出发,这将会是学生生涯里一份与众不同的纪念品。通过写生或相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合加工,创作出具有主观意识的版画作品 ‎[4] 。

3. 高州木刻画语言形式的运用

高州木刻画是以刀代笔,以木代纸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画面中有着独特的刀味和木味。画面效果有黑白和套色之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寻找素材、画稿、刻制、印刷等诸多的工序。由于普通学生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课程中制作诸多环节如:如何提炼画稿?如何握住刻刀?如何用好不同的刻刀体现画面的层次?如何印刷?等,都需要为学生做专门的解说和训练。因而制作高州木刻画这个环节也成为了本课程的主要难点。其中掌握好画稿和利用刻刀表现画面层次是高州木刻画制作的重要前提。

3.1. 画面形象的概括性

生活中充满着可以让我们挖掘的美好事物,但是有些美丽的细节会容易把思维困在狭小的空间里,而忽视了整体的形象。因而在画稿时,学生需要学会把复杂的形象进行简单概括。通过提炼素材,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的目的。如: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思志先生创作的《荔枝丰收图》(见图1)。描绘了人们忙碌采摘荔枝的场景。平时看到的荔枝树硕果累累,繁密枝叶;人们进行采摘时,人物的衣服花纹、衣褶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如果面面面俱到容易顾此失彼,所以我们看到《荔枝丰收图》的画面形象是经过提炼、升华的,但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在绘制图稿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升华。如:学生作品《夏日》提炼的过程中(见图2),可以用线条从最能表现物体的结构形体出发,进行描绘制作。

Figure 1. Harvest of Litchi by Wu Sizhi

图1. 吴思志《荔枝丰收图》

Figure 2. Students’ work Summer

图2. 学生作品《夏日》

3.2. 画面色彩的丰富性

高州木刻画的效果无论从黑白,还是套色出发,它都拥有着美丽的色阶。高州黑白木刻画主要体现在黑白灰的体现;高州套色版画呈现的是通过套色制作,形成色调统一,色彩层次丰富的画面。这都反映了版画的制作时需要关注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如何运用刻刀在画面展现出这种关系也是本课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在高州木刻画中,有许多运用黑白灰来表现事物的手法,如:卢西林作品《女焊工》(见图3)。作品通过运用黑与白的对比可以达到塑造形体的、表现形体的目的,特别是表现物体的结构特征上,设置多种重对比,从而形成画面的节奏。然而黑与白是众多色彩关系中最极端的一种,为了画面层次丰富,还有灰色调在画面中的表现。灰面就是黑与白的调和剂,是一个过渡面,利用刻刀制作出大小、长短、粗细不同的细节,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同理,学生制作时,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结构出发,注重黑白灰的处理,使画面既有对比又统一的效果。如:学生作品:《收获》等(见图4)。套色木刻画的在色彩上也遵循着黑白木刻画的基本规律。由于套色木刻画是需要在刻画形象时,是将带有不同的颜色的木板层层叠加,达到色彩丰富的效果。套色木刻制作的工序更加繁琐,所以只能运用于社团活动。在高中的美术教学模块中,在颜色的使用上大多使用了混色的制作。如:学生作品《鱼趣》(见图5)。通过带有不同颜色的刷子在一块木板上进行整体或局部的上色,追求色彩的对比与统一,达到丰富画面的目的。只有学生掌握高州木刻画基本的知识体系和制作方法,才能在制作时达到自由发挥,创作出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版画作品 ‎[5] 。

Figure 3. Female Welders by Lucillin

图3. 卢西林《女焊工》

Figure 4. Student work Harvest

图4. 学生作品《收获》

Figure 5. Students’ work Fish Fun

图5. 学生作品《鱼趣》

4. 结言

高州是广东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家乡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以家乡的特色文化作为创作主题,既弘扬了我市优秀文化底蕴,又丰富了我校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和民族文化自豪感,为培养高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创建适宜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 张宗俊. 刀笔岁月[M].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
[3] 卢西林. 卢西林版画选[M]. 广州: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2.
[4] 李宗乐, 陈实, 邱兴.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孙秀娟. 利用地方非遗资源,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2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