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Promoting Prim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DOI: 10.12677/AE.2023.13101228, PDF, HTML, XML, 下载: 173  浏览: 35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佘祖庆: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关键词: “双减”政策家校合作劳动教育“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me-School Cooperation Labor Education
摘要: “双减”背景下劳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在此教育格局下,小学和家庭有必要深入理解“双减”和劳动教育的内在关系,也有必要意识到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主要现存包括合作认知、合作内容、合作衔接、合作平台、合作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五大问题,家校应以“共担任务–共同评价–共育环境–共建格局”的育人逻辑思维稳步推进小学劳动教育,为“减负提质”的续航增添力量。本文深入研究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更多家长、教师、学校参与到劳动教育家校共育之中,充分调动学校和家庭的劳动育人积极性,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的优质、均衡、高效、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education continues to emerge. In this educational pattern, it is necessary for primary schools and familie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uble reduc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unique posi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entire education system. School coopera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labor educators mainly includes five major problems: cognition of cooperation, content of cooperation, connection of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cooperation mode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steadily promote prim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with the educational logic thinking of “sharing tasks - common evaluation - comm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 joint construction pattern”, and add strength to the continuation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rimary labor educators and schools can further promote more par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education of labor educators and schools,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chools and families for labor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balanced,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labor education.
文章引用:佘祖庆. “双减”背景下家校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909-791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228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公民的全面发展,特别针对中小学颁布了一系列法案来全面贯通“五育并举”,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近年来,“减负”工作正在稳中有序地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已成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校需领悟到教育学就是人学,体会到应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知道如何有效通过家校通力合作推进劳动教育。

2. 回归劳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凸显“双减”底蕴

2.1. “双减”政策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该政策要求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功利性育人问题,缓解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严重的教育内卷现象,从而在源头上根除学校内外过于重视学科成绩和培训的长期弊病 ‎[1] 。“双减”政策消减的是负担,是学生学业培训负担和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负担;提高的是质量,是长期持久的育人质量。该政策本质是让教育回归初心、回归家庭,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各归其位、各尽其职,从被动的教育参与转向积极的教育合作,从应试教育观念转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该政策要减少的是作业数量,而非作业质量,在保证育人质量同时全面压减学生的作业总量及时长是为了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的良好生态。

2.2.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要求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使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融合,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从而为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奠定基础 ‎[2] 。同年7月,教育部为落实《意见》,故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该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多方面做出详尽的阐述和规定 ‎[3] ,可以从中全面了解到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大中小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步骤。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大力保障下,坚持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经得起考验,扛得住实践,守得住检查,培养出一批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

2.3. 家校协同育人是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顺利落地的有效保障

“双减”政策能否实施得卓有成效,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而家长观念的改变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与沟通。现阶段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轻视,在家庭中被漠视,在社会中被忽视,进而阻碍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国家需要及早把握育人的总体导向;学校需要按学生年龄特点来开展具体育人教学工作;家长需要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家校社形成育人合力,并向劳动教育这个方向一致发力,为小学劳动教育体制的建构和完善奠定坚实基础。《意见》也要求整合家庭、社会、学校各方资源,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家校社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积极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

3. 共育问题:认清劳动教育内涵,突破共育困境

3.1. 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

劳动即教育,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存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社会公民,使其成为“真正的人” ‎[4] 只有“劳动”与“教育”两者共同紧密结合才具有现实意义,“劳动教育”这个词组不应随便分割。无教育的劳动让学生厌倦,让教师、家长白忙活;无劳动的教育只会使整体育人效果低下。劳动过程需要教育的介入和渗透,“我们的劳动教育”是教育与劳动的融合 ‎[5]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3.2.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与小学劳动教育的关系

“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执行为小学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而家校共育也为“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地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双减”政策彰显了教育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要求,家庭教育具有扎根性和奠基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家校双方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明确家校两大育人主体在小学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只有厘清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在“双减”这个教育新格局下的关系,才能建立起和谐高效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牢固的家校共同体。故“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与小学劳动教育两者之间可以实现共同促进、互相完善。

3.3. 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存问题

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内涵。但当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遭遇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关于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主要现存包括合作认知、合作内容、合作衔接、合作平台、合作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五大问题,在此梳理如下:

3.3.1. 家校权责混乱

大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基本模式是“学校主导的家、校、社三位一体”,其特征是“校强家弱”,合作“共育”往往退化为学校“单育” ‎[6] 。合作主体易出现权责不清情况。家校之间缺乏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学校但凡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学校的认识则停留在较简单的层次上,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发现学校劳动教育途径过于依赖日常劳动活动和家务作业布置,在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落实方面显得职责不清 ‎[7] 。

3.3.2. 共育评价问题

学校和家长是独立的两个育人主体,长期以来两者的交流沟通内容及渠道有限,合作上时空受限,基本上没有供两者进行劳动沟通与评价的平台。QQ和微信因社交功能单一,较难支撑家校互动中所需的复杂情境,而类似家校通等APP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对其身心健康、思想情操、素质提升等方面往往重视不够 ‎[8] 。在劳动评价平台上,学校与家长对于学校评价平台的满意度大相径庭 。学校、家庭的某一方对劳动教育评价对象行使评价权力的活动和行为过于集中,则容易导致各方权力失衡。

3.3.3. 共育内容问题

家校合作呈现浅表化倾向,共育内容停留在表面。学校把劳动教育目标窄化为培养某一方面的劳动技能,致使学生停留在偶尔为之、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程度,部分家长甚至“代劳动”,学生在家庭劳动中存在刻意表演的不良现象,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化,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实效性的互动。家校合作内容和途径简单化。当前学校和家庭以省时、省力、安全性等作为劳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标准,导致不同学段或同一学段之间的劳动内容与形式简单而重复。

3.3.4. 共育格局问题

学校没有真正认可家长,依旧为家长设置门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程度有限。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容易陷入自我矛盾,它既赞同家校合作对小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但又考虑到家长普遍受教育水平偏低,不希望家长直接干预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决策工作,便在合作上设置条框,致使家长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影响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参与度。家校劳动教育意识落后,导致劳动教育功利化和形式化。家校合作前提也是学生出现了问题,致使合作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家校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造成知行不一。家校对彼此合作并不重视,便简化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以“最低成本、被动执行”的方式实施教育,劳动教育共育格局难以构建。

现阶段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实困境主要是家校没有全员育人的合力、没有全过程育人的规划、没有全方位育人的思维、没有全畅通的平台,致使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往往呈现浅表化、功利化、形式化等特征。家校合作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配合、支持的双向互动过程,建立共生共享的共育格局的前提是妥善解决以上困境。

4. 共育路径:家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增强“双减”实效

现阶段我们需要明晰落实小学劳动教育是“双减”政策的必然落脚点,也是家校共育在开展素质教育上着力推进的重点。家校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这个最终目的,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可以依据“共担任务–共同评价–共育环境–共建格局”的渐进式逻辑思维来协同推进。

4.1. 家校厘清权责,共担劳动教育任务

第一,在劳动教育任务方面,家校应厘清在劳动教育中各自的育人责任,在劳动教育中构建小学为主导,家庭积极主动参与的育人模式。小学侧重教授劳动知识、技能、精神等原理性内容,注重发挥统筹功能;而家庭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以具体劳动实践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展综合性和创意性的居家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渗透家庭日常生活,构筑家校劳动共育的良好生态。家校积极拓宽劳动内容和劳动途径,如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等比赛来鼓励劳动创新、在有偿的家庭劳动中懂得劳动的价值和尊重劳动成果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和动机。在突出家校在劳动教育中权责时,同样不能忽视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需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二,家校应在劳动育人工作上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正确处理好在劳动教育上“叠”与“离”的关系。小学需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上的整体规划、育人思想宣传等引领作用,家长需要发挥确立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行动力等基础作用,协同完善家校社多方合作的劳动共育机制 ‎[9] 。“双减”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劳动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家长需配合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和计划,体现自身榜样示范,侧重言传身教,在日常劳动中彰显劳动素养;小学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主动通过家长学校、公众号等多渠道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当明确家校两者的定位和边界时,才能发挥出各自的育人优势,才能在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顺利全面落实减负任务,才能形成育人合力使劳动教育体系有序运转。

4.2. 家校积极参与,开展劳动教育评价

在家校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可以保障家校在劳动教育上的育人整体效果,家校都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劳动教育管理评价机制依靠“自评 + 他评”的方式运行。“自评”是小学内部秉持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劳动教育的落实成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小学相关管理部门对该校的劳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家长在开展家庭劳动中和劳动后应给出正向评价,如观察学生的家庭劳动表现,并给出一个合理的劳动表现评价。“他评”是小学要支持和配合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实际情况、课程设置、学生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审核评估 ‎[10] ;而家长也需要小学的督导协助,小学可以重点从家庭劳动的实践内容、形式、方法等维度进行评价,给予家长科学合理的改善意见和反馈。除此之外,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心,还应强化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过程中和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个性化设置评价标准,将多元化评价归纳起来,按照特定比例计算劳动评分,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正面的劳动评语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劳动评语来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劳动积极性和幸福感。家庭和学校是相互督促、相互促进的育人共同体,两者需坚持把评价机制贯穿于劳动教育的始终,共同维持共育初心的不变质、维护共育效果的不打折、维系共育联结的不分离。

4.3. 家校通力合作,增加劳动共育内容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现阶段在我国“减负”背景下,劳动育人环境中家校要将关爱融入协同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都具有启蒙与模仿功能,因此家长在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和素养后采取榜样引领的方式主动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家长要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自我劳动习惯的践行。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第一,小学应积极创办面向所有家长的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提供实际可行的指导建议,提高家长的家庭劳动教育水平,并使其系统掌握家庭劳动教育理念与方法。积极开展亲子互动的劳动实践活动,以便创造一个亲子共学的环境。第二,小学可以组织优秀的社会劳动者对学生们进行劳动主题讲座,与劳动者会见,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热爱。第三,每月小学协同家长共同打造富含校园文化和家庭家风的劳动教育周,不同月份围绕不同劳动教育主题开展多形式的共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感。第四,在课上,教师要善于学科渗透,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真实而感人的劳动故事触动学生;在课外,提倡师生共读劳动相关书籍,在课堂内外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感染学生。

加快形成和谐温馨的校内校外劳动教育氛围和环境的前提是家校双方清楚地了解劳动教育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用良好的育人环境来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决心。不同劳动教育环境之间应以互联互通的交织关系而存在,它们应以共同体的方式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走向家校合力共促的理想样态。

4.4. 家校协同发力,共建劳动教育新格局

在推进劳动教育中,必须打破教师和家长育人责任失衡、忽视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格局,建立家校共同在场的新格局,让家校合作从“隔阂”走向“融合”,这才是“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推进劳动教育的理想状态。家校需扮演好劳动教育新格局中各自角色,形成同向的育人合力。

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减负”,学校的核心应落在教育教学研究。减少教师在繁多但无意义的工作计划、教学日志等书面报告上的撰写工作,通过专业的培训讲座加强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鼓励和指导家长肩负起本应承担学生家庭劳动的责任,加强在劳动教育上双方的沟通联系,进而减轻教师在课堂外非教学任务的压力。学校需提供学生充分的劳动选择权,在感兴趣的劳动中发现自我,积极调动家长的资源,协同家长开发或寻找工厂、果园、农博园、马场、农场等具有安全性和乐趣性的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内容和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置,体现教育属性。学生主动选择感兴趣的劳动,以课外兴趣小组形式扎扎实实地沉浸于所喜爱的劳动实践之中。

家校要围绕集体劳动和单独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校内校外劳动教育的全覆盖。集体劳动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个性发展,单独劳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教育。学校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劳动集体组织,让每个学生力求在日常小学劳动实践中达到共同目标,为集体而劳动、服务,在集体中激发荣誉感和培养劳动责任感。家长需侧重学生在单独劳动中手脑结合,把单调无趣的劳动过程融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动手,培养和发展其个性化的劳动才能。

5. 结语

“双减”时代需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校共同参与和支持。良好的家校合作是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助推器,没有家校合作的小学劳动教育无外乎容易演变为“无教育”的简单劳动。实现劳动教育向家庭复归,家校需要厘清权责,共担劳动教育任务,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评价,营造温馨友爱的劳动育人氛围和环境,形成和谐稳固的劳动育人格局,从而助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育正确的劳动理念、锻炼卓越的劳动能力、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调动学校和家庭的劳动育人积极性,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的优质、均衡、高效、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学生科研项目“‘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分工的困境与路径探究——以长春市D学校为例”(项目编号:JWXSKY2023B073)。

参考文献

[1]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021-07-2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3): 2-6.
[3]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Z2): 2-11.
[4] B.A. 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M]. 赵玮, 等,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 361.
[5] 孙孔懿. 和谐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述要[M].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01.
[6] 龙宝新, 李海英.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思维的转变与落地[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10(3): 29-37.
[7] 方凌雁. 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建议——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J]. 人民教育, 2020(1): 15-19.
[8] 潘庆红, 马逐曦, 龙琴琴. 家校通APP的研发现状、问题及展望[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6): 93-99.
[9] 王鹏飞, 钱永慧, 杨帆. 新教育视角下的劳动教育理想及其行动路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2): 8-14.
[10] 周美云.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 契机、困境与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8):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