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中职班级建设探究
An Explor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lassroom Construction Based on Community Theory
DOI: 10.12677/VE.2023.126141, PDF, HTML, XML, 下载: 161  浏览: 247 
作者: 陈可丽: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班级共同体中职班主任中职学生班级建设Class Commun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ead Teac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lassroom Construction
摘要: 共同体理论重点关注亲密人际关系和关怀个体生命成长。共同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三个基本特征。文章从共同体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职班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以期为中职班级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Abstract: Community theory focuses on intim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aring for individual life growth. Community members have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common go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theo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rmediate class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path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s for intermediate class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陈可丽. 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中职班级建设探究[J]. 职业教育, 2023, 12(6): 908-912.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6141

1. 引言

新时代是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职班级建设不可忽视。此外,中职班级建设是中等教育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体尤为重要。中职班级体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同时还能实现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当前,面对中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奇,我们需要探究如何建设一个优良的班级体,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中职班级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优质的班级体是学校、家长、学生共同的期盼,目前,中职班级建设的忽视了人的主体的问题,未能显示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制约人的发展。然而共同体重点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关注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建设团结的级体,最终实现个人与班级体共同成长。因此,本文以共同体为研究视角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职班级,促进共同体成员成长,赋予班级建设新的内涵,以期为班主任建设中职班级提供新思路。

2. 共同体理论的概念

共同体理论是由自然形成的“原始共同体”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当代共同体的过程。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由不同个人、群体或者组织构成,具有地域相近性的特征,是一种有序构建的社会组织形式,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情感和信仰,并以此为纽带把每一个成员凝聚在一起 [1] 。班级体就是一种基于地缘共同体发展而来的精神共同体,班级成员建立起彼此认同的纽带关系。鲍曼认为,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人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 [2] 。早期共同体指一种共同生活。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共同体引入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新兴共同体,例如学习共同体、职业共同体等。共同体的概念不在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联系随着的社会的发展,共同体的使用语境不断扩大,一些学者将共同体引入学校和班级建设。一些学者认为应当重视共同体在教育场域中发挥在重要作用。徐金海认为班级共同体是班级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以人格的平等为基点,以成员彼此之间有效地交流与沟通为手段,以秉持道德伦理与道德责任为基本准则,以实现班级共同体的愿景为目的组织 [3] 。由此可见,将共同体理论引入班级探讨并提出班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有利于课堂高效以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从社会家庭视角方面,余维武认为班级共同体是指类似于域的伦理共同体,也类似社会政治共同体的类公共社群,班级共同体这种独特的性质恰恰是学校和班级作为联结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中间机构所决定 [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大多数研究级中在课堂建构、班级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共同体领域在中职班级建设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尝试将共同体理论引入中职班级建设,在共同体理论下,以期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增加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为建设良好的中职班级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 中职班级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共同体的视角下为班主任建设中职班级提供新的思路 [5] 。依托共同体打造一个有文化品位有教育性的理想班级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然而,传统中职班级建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忽视以“人”为中心的班级建设

目前,中职班级建设往往忽视以“人”为中心的建设思路,往往采取的是以为“物”中心的组织形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学校与教师更注重的是物质条件的完善,例如,购买新的教学设备、装修教室等等。从而忽视了以“人”为中心的班级建设即学生的精神与人际关系的建设。这种以“物”为中心的建设方式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中职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他们认为自己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学习,对班级的物质条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第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中职学生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的利益,对共同建设班级付出较少精力。第三,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班级的现状。因此,中职班级建设应该转变以“物”为中心的建设方式,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班级建设。

3.2. 班级文化不突出

良好的班级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贵州省旅游学校为例,班级文化建设不突出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和班主任主导性作用不强两方面。首先,由于中职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这就导致班主任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也限制了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参与深度。例如,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设计专业软件没有经费支持。其次,大多数中职班主任是由刚毕业的硕士毕业生担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经验不足,没有有效的办法开展工作 [6] ,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还存在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3.3. 班主任管理方式老旧,思想保守

面对个体差异较大,情绪不稳定的中职学生群体,中职班主仍然使用传统管理手法,方式单一。一方面,中职班级任的管理思想老套,照搬已有的经验,缺乏管理水平。如采取点名、扣分等形式。此外,在制定班级目标时,缺乏针对性的目标和行动指南,致使班级建设方向性不强,学生缺乏奋斗的共同目标,缺少班级归属感。另一方面,中职班主任思想保守,不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方法,他们普遍认为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做法限制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中职班级建设。

3.4.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衔接不当

首先,家庭与学校沟通不畅通。一方面,家长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的知识有限,导致家庭与学校沟通时产生问题。一些家长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应该归学校教育,在思想上出现怠慢,甚至不配合的现象,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产生矛盾。其次中职学校与企业各持不同看法,产生矛盾,导致校企合作不畅通。例如,中职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时,企业希望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中职学校希望引进更多高素质的教师,提高办学质量 [7] 。最后,社会对于中职学生存在认知偏差,普遍认为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缺乏全面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认知导致学生的就业前景不被看好,严重限制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4. 共同体理论下中职班级建设路径

借鉴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包含共同目标、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从成长共同体、育人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三个角度探讨中职班级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共同体全体成员更好地发展。

4.1. 打造成长共同体,助力全员共同发展

教师、家长、班主任是组成有意义的关系网络,相互之间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三者拥有共同的理念,信仰及目标,产生一种自发的行为。

对于中职班主任而言,需要提高中职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例如,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免费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或者邀请一些学校的专业到校给教师开展讲座,面对面交流教育经验,相互学习,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对于家长而言,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树立自信心。对于社会而言,转变传统的认知偏差,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训练以及就业岗位,助力每一位中职学生成长发展。

4.2. 创建文化共同体,建设理想的班级体

文化是共同成员共享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共同体一直的价值认同 [8] 。文化共同体在班级中表现为班级成员生活方式,即建设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需要明确目标。清晰的目标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班级文化精神。其次,建立班级文化。根据中职班级特点建设班级文化,例如,设计班级口号、组织班级活动等等形式。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例如,团队项目、团队比赛等等,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此外,中职班主任教师可以让中职学生定期自主班级环境设计与创造,按照学生们的想法进行装点班级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凸显班级文化特色,让中职学生拥有归属感。最后,设立定期评估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成长,打造理想的班级文化共同体。

4.3. 建立育人共同体,全体成员协同合作

建立育人共同体,需要学生、班主任、家长三者协同合作,共同建立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以班级为中心,以班主任为核心,协同各方能力建设协同育人。例如,中职学校可以建设学校领导支持体系、同伴教师支持体系、心理健康咨询体系等,有利促进全体成员协同育人。从班主任层面方面,班主任应该及时与科任老师随时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从学校层面方面,学校在建设育人体系时,要争取教育政策、社会力量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助班主任工作。从社会层面方面,社会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协助学校的教育工作顺利展开,共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中职学校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布置相应的社会实践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对社会的认知,了解以后就业的岗位工作的相关要求,最后以汇报的方式在班级内部进行简短的汇报,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学习。

5. 结论

中职班级建设相比较传统的建设模式缺乏生气,班级凝聚力不强,因此,转变传统的班级建设模式势在必行。共同体视角为中职班级建设理想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共同体的理论下,建设一种有文化品位、有教育性的班级体。班级建设自然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与规划。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成长,班级建设既是学生的成长史也是班主任的成长史。此外,班主任要格外注意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处于思想建立阶段,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就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班主任也需要格外注意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联合外部力量助力学生成长,建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以此建设理想的中职班级体。

参考文献

[1] 特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M]. 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52, 65.
[2] 鲍曼. 共同体[M]. 欧阳景根,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5.
[3] 徐金海. 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8(3): 58-60.
[4] 余维武. 爱抑或公正——论班级共同体经营的两种路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7): 26-30.
[5] 赵福江, 师婧璇. 共同体理论视角下新时代班级建设的思考[J]. 中小学管理, 2022(1): 43-45.
[6] 张巍巍. 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2.
[7] 徐金海. 班级管理新思维[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7.
[8] 王希钰. 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问题与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22(12):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