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VE.2023.126148, PDF, HTML, XML, 下载: 174  浏览: 26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 晶: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连云港
关键词: 专业群现状分析问题分析Professional Group Status Analysis Problem Analysis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和资源,构建起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专业群,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但根据现状调研发现,还存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解决问题,更好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Abstract: Currentl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uilt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professional groups by integrating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resources,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mployability.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taff, and other aspects,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better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in employment.
文章引用:赵晶.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研究[J]. 职业教育, 2023, 12(6): 955-96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6148

1. 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当前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旨在期望其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别是目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在促使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发展。当前职业院校中专业设置问题颇多,与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国家从2019年以来出台了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意见,希望能够突破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瓶颈,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

2. 研究背景分析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截止2021年,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 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一老一小”相关专业布点数近5000余个。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10年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 ,具体目标中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2019年4月2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2] (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无论是高职院校专业群本身的发展,还是国家政策的引导,都旨在高职院校能突破发展瓶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最终回归到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3.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 高职院校建设现状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长远的发展,且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高校的平均值。

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经过调研也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产教融合

根据教育部在线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 + 1”系列新闻发布上的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在“土地 + 财政 + 税收”政策激励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幅达8.6%,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但很多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在广度与深度发展上都存在着形式上的融合,也就是简单的结合,而没有理解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在业务上的补充融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府推进力度不够、学校自身存在短板、企业参与意愿薄弱等。但从学校出发,根本原因还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问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问题、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问题。产教融合涉及各个专业领域,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多重对接,才能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3] 。

2. 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当前形势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提高,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不够合理,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就是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等等。

3.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致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所院校的特色优势能力。而专业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专业品牌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均已认识到这一重要性,纷纷建设自身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或专业群,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最终的目标放在人的身上,不仅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但这一作为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数量与质量、内涵与外延的矛盾在新形势下日益突出,如何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变得尤其迫切 [4] 。

(二)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现状

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从全国31个省市来看,高职(专科)专业点最多的为河南省,一共有131所高校、开设5328个专业点,占全国专业点总数的8.6%;排名第二位的为广东省,一共有101所高校开设有4663个专业点,占总专业点数量的7.5%;排名第三位的是山东省,共有121所高校开设3889个专业点,占全国总数的6.3%;四川省以114所高校、开设3726个专业点、占总数的6%排名全国第四位。

从开设专业情况来看,高职(专科)一共有733个招生专业,其中开设专业点数量超过100个的专业有144个,占专业总数的19.65%。开设最多的专业,超过1000所高校的专业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616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55个、机电一体化技术1142个、旅游管理专业1044个等为开设高校数量最多的4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网站上《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公示,2022年高职院校拟招生专业点共63383个。经过对这些成功备案的专业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看出在当前新形势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专业成为热点。如表1所示,2022年较2021年新增备案专业点1376个,同时可以看出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成为热点专业,当然这主要是受前期疫情的影响,直播服务需求爆发式增长,使得直播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因此网络直播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

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表1.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数量统计

从2022年成功备案的专业数据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扎堆设立热门专业,且较集中于第三产业,专业结构有待优化,很多院校专业调整方向不明确,一味追热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没有把握好专业设置的原则——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就是很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度低,盲目追热,从而忽视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或者是空有专业群建设计划,而无实际内容;第三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撤销专业少、新增专业多,呈扩张化发展,但大部分原因依然是跟风调整;第四是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完善,约仅有40%左右的院校偶尔对专业进行评估,30%左右的院校能够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

4.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

(一)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分布现状

1. 高职院校专业群区域分布情况

经过对2021年高职院校专业群数据的统计,我国“双高计划”院校一共有197所,分布在除港澳台及青海、西藏之外的29个省,其具体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Table 2. Regional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 China’s “double high plan” universities

表2. 我国“双高计划”院校专业群区域分布统计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群的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排名前三,分别占比10.15%、7.61%和7.61%。从东、中、西部分布情况来看,双高院校数量分别为100所,占比50.76%;51所,占比25.89%;46所,占比23.35%。东部地区的数量明天多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且呈现出阶梯递减的分布规律。

2. 高职院校专业群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专业群名录的整理分析得出,197所双高院校共建设253个专业群,这些专业群主要面向新形势下的先进制造业如数控技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如大数据应用与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如旅游管理等和现代农业如水产养殖技术等,如图1所示。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industries

图1. 专业群产业分布情况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时充分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部产业,紧跟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开展建设,而较少存在专业新设存在的追热现象。

(二)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现状

根据国内相关高职院校的调研,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内课程设置大多采用下图2所示的框架模式。

Figure 2. Professional group curriculum framework

图2. 专业群课程框架

在底层课程设计里主要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与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是专业群内各专业都必须共同开设的课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人的素养 [5] 。

中层分流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因此各专业课程出现分立,意在培养专业职业人,满足社会特定需求。

高层互选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职业生涯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根据对相关高职院校的线上线下调研,我国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内课程时,没有统筹的思维,缺乏集约化管理,课程建设有一定的排他性,但都已经具备校企合作共建的理念和实践。

(三)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资源整合现状

专业群的建设旨在专业资源整合,不仅包括人才培养方面,还包括师资队伍、实训资源等。

经过调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经过专业调研和专业论证,科学组件专业群,但仍有部分院校在组件专业群时,临时抱佛脚,他们的动机并不是从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出发,而是为了通过专业群的“包装”申报政府的相关项目,或者没有通过充分调研,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确定专业,或者存在学科化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没有专业群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它对教师个体要求是具有双师素质,对团队要求是要有科学的管理,要有完善的结构,还要有行业企业的参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师资队伍中均设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但都大小不一地存在着专业带头人实力不强、兼职教师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特别是专业群内各教学团队之间师资共享程度低,完全没有发挥专业群的师资资源整合作用 [6] 。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也能够做到专业群内的实训基地共享,但依然存在使用效果问题,例如使用管理无序杂乱、投入建设来源单一等,没有很好地和校外资源进行合作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四)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定制实习岗位、企业教师入校等。还有很多院校建立产业学院,在这种模式下开展各方面的校企合作。现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得以扩展,但深度合作还是较少,主要是由于合作双方的目标不同,学校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而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其实双方是可以有互惠共赢的局面的,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不仅满足学校目标,也省下了企业培训的费用,节省成本,也是提高利润,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就业率,达到三方共赢 [7] 。

目前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地方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欢迎,校企合作的效果越来越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5.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问题分析

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现状的相关数据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主要有:

1. 高职院校专业群分布不均衡

高职院校专业群分布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从区域分布还是产业分布都体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一些热门专业,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等,吸引力大量学生报考,而有些专业则面临招生难题。这种不均衡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带来挑战,也可能导致一些专业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合理的专业群布局规划,鼓励发展新兴专业,并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专业群分布,以提升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8] 。

2.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不连贯

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调研发现,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课程体系,但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群中的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标准,导致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受到影响。此外,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大问题也可能会对课程体系连贯性造成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专业群中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课程设计能力等。

3. 高职院校专业群资源整合作用效果低

从目前的调研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资源整合作用效果较为低下,没有达到建设专业群的效果。主要可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平台,导致专业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资源利用率低;学校管理层对资源整合的意识不足,缺乏相关政策制定和资源整合的指导和支持;专业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和竞争,难以形成合力进行资源整合等 [9] 。

4. 高职院校专业群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我们建设专业群本应更加能够促进校企合作,但现实却不竟然。主要原因可能是专业群本身的职业面向不明确,太宽泛,导致无法与企业的合作目标和方式不一致,合作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群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分割状态,这极不利于专业群的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10] 。

6.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群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日趋丰富,涵盖了众多领域和行业。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其次,不同专业群之间的差异和发展态势也相当明显。一些专业群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好的前景和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学生的选择。然而,也有一些专业群面临就业困难和发展瓶颈,需要加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和转型升级。

此外,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教育机构应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为专业群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支持和资源。同时,学生也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群,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现状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当前就业市场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及相关利益方来说,也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群的设置和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学院协同发展研究(22GDZY022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 国发[2019]4号, 2019-1-24.
[2]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 教职成[2019]5号, 2019-4-1.
[3] 姚磊, 郭哲, 胡德鑫.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形成机理、组群逻辑与建构路径研究[J]. 成人教育, 2022, 42(3): 74-79.
[4] 徐平利.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探析[J]. 职教论坛, 2021, 37(8): 47-54.
[5] 郎富平, 袁子薇. “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13): 75-80.
[6] 张衡锋, 桂文龙, 刘俊栋.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1(9): 45-49.
[7] 朱苏, 周桂瑾.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研究[J]. 职教论坛, 2021, 37(4): 39-44.
[8] 李莹, 闫广芬.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向[J]. 职教论坛, 2021, 37(12): 138-142.
[9] 林徐润. 高职院校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意义、问题与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21(15): 51-61.
[10] 张俊义, 宋莹, 薛新巧.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5): 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