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战略背景的农籍人口市民化对原籍经济影响的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on the Origin Econom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
摘要: 本文从区域经济背景出发,将已有研究分为两类基于东西中域为界限并展开综述研究:就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加快发展东部经济战略、大开发西部经济战略、崛起中部经济战略在内的农籍人口市民化的研究进展是在此框架下总结呈现的,以在不同区域经济战略下展现出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原籍经济研究的进展全貌。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of local settlement and off-site settlement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s the concept of citizeniz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divid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into two categori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local citizenization and off-site citizeniz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itize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cluding the strategy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economy,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western economy and the strategy of rising the central economy, is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under this framework, so as to show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to the original economy under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ies.
文章引用:刘蜜芬. 基于区域经济战略背景的农籍人口市民化对原籍经济影响的文献综述[J]. 可持续发展, 2023, 13(6): 1901-1905. https://doi.org/10.12677/SD.2023.136218

1. 引言

2013年,农业搬迁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城市化战略的核心被纳入国家新城市规划,其重要性在国家战略中得到体现。同时,关于农业搬迁层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以人口公民身份呈现,呈现出多维度、多选择、多学科的特点。但随着外流农业流动人口的增多,家乡农村的人力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缺乏良好的劳动力和新农村建设骨干对农村生产发展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城镇化选择可以分为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两种形式。实现劳动力合理转移的成功选择主要体现在农村搬迁上。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足不出户、不进入其他城市为原则的多种形式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例如,江北模式依赖于集体经济。中南模式依赖个体经济,沿海模式依赖外向型经济 [1] 。

秉承人才强国理念,移动要素人力资本需要千方百计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现有人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包括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将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收益;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收益 [2] 。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基地。为优质劳务输出和人力资源输出奠定基础。加快东部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在这一战略下,不同区域经济背景下的农村人才离乡城镇化对原籍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大多数文献研究都集中在从城镇搬迁的经济影响上,并且许多文献分析了振兴从城镇搬迁的人力资源的规模和效益。例如,史玉龙表示,农业迁移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强大动力,农业迁移人口城镇化具有很大的内需潜力,但对原籍国经济有影响。关于 [3] 的研究相对较少,三种不同区域经济战略下当地人口城市化对原产地经济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在关于东西中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农籍人口市民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都不同程度地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因此有必要梳理其作用机制。

2.1. 人才流失问题

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结构管理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人才管理政策、人才素质等方面较为滞后的问题。缺乏培训。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高层次、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需要严谨设计,灵活高效的人才战术和培养机制需要布局。人才绩效定价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人力资源发展成长条件亟待改善。

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扩张对研究生院的技术技术人才具有“拉动”效应,而进一步或过度扩张则使该地区技术总量大。可能面临“外溢” [4] ;同时,模仿高等教育与中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之间的联系具有潜在的“推力”效应,呈现出特定的倒U型这从侧面反映了科学人才的高等教育模仿 [5] ;此外,东方的科学人才是“靠钱”的,表现出“感动的人”的重要集合特征。随着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科技人才流失,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拉”,化解“推”,全面完善高等教育体制和分权改革,鼓励高校发展。学校立足本土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的创新活力,推出政策、资金、公共服务。综合激励体系。

2.2. 农耕业固守体力劳动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农民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小农意识”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观念 [6] 和自身的制约中。它也存在于农民的素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不高,文化素养不高,集体潜意识反映了固化的传统观念 [7] 。此外,知识的匮乏还体现在农民自身,此外,高投入、高产量无法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低水平也是自我发展,会对能力、过渡适应能力、学习思考能力等有所反映。他们就业能力和专业工作的质量不高,特别是他们缺乏当时的工作和劳动技能。然而,“家乡”和“城市”的概念仍然深入人心 [8] 。

农业仍停留在体力劳动水平,无法应用于新时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例如,无人机空中作业技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化向集中化转变尤为显着。对劳动力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 [9] 。虽然是城镇,但整体素质较低,城市功能过于强大。目前日本农村地区规模大,大而难实现农村经济集聚和规模效应郊区县的信息接收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吸收更高质量的劳动力和信息技术,农民缺乏有效的职业 [9] [10] 。因此,如果农业劳动力僵化和过于保守,农村经营的效率就会影响和影响公民出身的经济水平。

从空间上看,西部大开发面积大,农业经营范围广。如果以前的村民能够摆脱陈旧的方法,尝试新的农村智能技术,他们将在新时代升级农业产业形态,实现高效率,高层结构优化 [11] ;中部地区占有大面积的平原耕地,中部地区的优势是水源相对充足,水能转化利用的是农用地。时间可以大大节省,农业公民转换后,当地高科技农业技术丢失,在一定程度上原产地农业经济可以充分利用中部地区丰富的种植资源。东部经济加快发展地处沿海地区,水产、种植资源丰富,尤其是相对前沿的农作物贸易订单。大量农民成为公民后,其余农民也缺乏对农业的有效支持,这将对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综上所述,以东西部经济区为主的农村迁移,会阻碍原产地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2.3. 养殖业技术滞后问题

由于农民对耕作数量和规模的限制,落后的耕作方式仍然是许多农民采用的选择,而对农业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在这种方式对专业的支持上是缺失的。采用放牧式养殖方式,符合山区和农村交通法规,但放牧草种单一,蛋白质摄入量低,无法科学利用养殖技术 [11] 。中部地区农业总投资主要用于资源开发、设备升级、船舶购置和生产效率提高等,其中一部分是新的渔业技术和管理,即渔业的资金使用,用于教育。这是劳动生产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此,将改革现有渔业投入方式,合理调整原料投入结构,高效优化投入要素,提高海洋渔业养殖户素质,依托科技新进步。渔业和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工具,为渔业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靠和有效的保障。该区域规划明确,该方案下的农业人口迁移阻碍了渔民就业的质量和数量,相关捕捞技术的延误也影响了渔业的效率。因此,不同区域经济下人口的城市化背景会阻碍农业原产地经济 [12] 。

在西部地区,不科学的饲养方式主要体现在当地肉牛的养殖上,而中国西部肉牛养殖占中国肉牛养殖的绝大部分,所以中国的养殖水平也是如此,会直接受其影响。农村肉牛养殖的缺陷效应;在中原经济发展带动下,农户向城镇化转变,经济来源转向基本渔业,以及强调新物种的渔业结构优化,使得现代产业结构中的鱼和动物养殖变得更加困难,大脑的排水逐渐成为渔业。不鼓励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积极鼓励第三产业;果园种植、粮食种植和种植药品是东部地区农产品的主要数量。农户搬迁对原产地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短缺上。 [13] 据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大量外移,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另外,当地或异地市民的作物需求将显着增加,循环往复会加深原产地经济的恶化。

2.4. 农村住房空置问题

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角度来看,农村空置和废弃人居环境的合理处置和利用非常重要 [14] 。借用收缩城市理论,焦林申将“退化村庄”定义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或常住人口下降的现象,房屋等相关建筑被废弃或空置。人口减少的“收缩城市”最明显的物理标志是空置房屋老化导致的现实空间体验质量的恶化,其结果通常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人口外流。缩小农村所呈现的废弃、空置和新建优质住宅之间的矛盾。

对房屋空置和遗弃原因的详细分析表明,农村人口空置和懒惰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将子女搬到城市家园并与他们同住,以及子女的子女搬家后,他们将搬到空置的房子。由于各个区域经济的背景,长期以来,房屋租赁市场并未成为西部地区关注的焦点。随着农户搬迁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房租赁需求的快速膨胀是其超常发展与供需严重失衡;同时,原籍国和当地存在大量闲置和空置房屋。

住房供应过多,但相应的住房需求却相对偏小,供需严重失衡 [15] 。在中部地区,缩表措施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农村人口众多,缩表措施导致人口老龄化,包括收缩初期的整体减建。方案在于促进议程完善和进行有效监督,包括和促进承包后土地使用减少,而不是维护废弃的土地、耕地、生态用地,或者必须努力转为其他土地。但在现实中,即使是在农村人口城镇化之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保留原有的农村住房,这阻碍了一些精简政策,影响房屋入住效率。虽然东部地区林业比较发达,但木屋的建设还只体现在一些偏远地区,而且大部分房屋都是用大理石和水泥砌成的,所以原村的住户。由雕花瓦泥砌成的民居,即使在搬迁后,也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林产品的保留,对原籍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16] 。

3. 总结评述

本文通过基于东西中三个不同的空间经济视角来研究综述了农户转移人口市民化给原籍农村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着重分析了不利影响,分别从人才流失所造成的劳动力供需缺口、养殖畜牧业、渔业、林业等角度讨论了原籍经济在科技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会遭受产业毁损性波及,另外分析了农耕固守劳动力无法高效地利用信息和技术优势。回顾以往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在讨论就地市民化和异地市民化后的城镇经济,极少部分文献表述或总结了对市民化后的原籍农村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综述是具有填补性意义的。

从综述脉络可以得出,现在的区域异质性也是原籍劳动力人口流出和外籍劳动力人口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后续需要通过全国地级市的时间面板数据来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分析并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 孙秀丽. 新农村建设人才流失问题及政府主导型对策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9): 148-150.
[2] Sussangkarn, C. (1996)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Migrant Workers: Analyses with a CGE Model. TDRI QuarterlyReview, 11, 3-11.
[3] Johnson, D.G. (2002) Can Agricultural Labour Adjustment Occur Primarily through Creation of Rural Non-Farm Jobs in China? Urban Studies, 39, 2163-2174.
https://doi.org/10.1080/0042098022000033809
[4] 田浩然, 李清煜. 人才是会“流失”还是“集聚”——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实证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2, 10(1): 92-105.
https://doi.org/10.15998/j.cnki.issn 16 73-8012.2022.01.010
[5] 潘力, 李红艳, 李卓. 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以吉林省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11): 43-48.
[6] 杨东.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J]. 理论探索, 2003(6): 59-60.
[7] 裘涵, 许平聪, 田丽君, 高健. 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对宁波市北仑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分析[J]. 农村经济, 2004(3): 84-86.
[8] 严晓霖. 农民市民化: 差异、问题与对策——江苏四乡镇农民市民化调查[J]. 江苏农村经济, 2004(9): 30-31.
[9] 李生晓, 娄钰华.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 2004(9): 26-29.
[10] 胡泽勇. 湖北小城镇发展战略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J]. 城市发展研究, 2007(1): 140-142.
[11] 马晓萍, 王明利. 中国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变动趋势——基于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6): 11-20.
[12] 蒋勇, 雷海章. 中部地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外部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5): 35-37.
[13] Li, S. (2010)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98, 5-9.
[14] 焦林申, 张敏. 收缩乡村的空废成因与精明收缩规划策略——基于豫东典型乡村的田野调查[J]. 经济地理, 2021, 41(4): 221-232.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21.04.026
[15] 罗诚诚. 空置房与我国房屋租赁市场衔接法律制度研究——以典权双重功能属性为视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1(S2): 15-19.
https://doi.org/10.13916/j.cnki.issn1671-511x. 2019.s2.003
[16] 刘艳军, 张艺宁, 孙宏日, 付慧. 收缩城市住房空置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基于居民用电量视角[J]. 地理科学, 2021, 41(12): 2087-2095.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21.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