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初级阶段教学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
Effectiv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German Teaching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DOI: 10.12677/CES.2023.1111509, PDF, HTML, XML, 下载: 101  浏览: 156 
作者: 张钧捷: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
关键词: 肢体语言外语教学德语学习Body Language Foreingn Language Teaching German Learning
摘要: 肢体语言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本文研究了在德语初级阶段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在语音、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等不同学习阶段的语言习得。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充分理解肢体语言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特点,灵活运用,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效果。
Abstract: Body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body language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teaching German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to enhance learners' interest and assist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at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such as phonetics, vocabulary, sentences and chapter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consid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body language, and use it flexibly to provide a bette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outcomes.
文章引用:张钧捷. 德语初级阶段教学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1): 3469-347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1509

1. 引言

肢体语言是指在人际交流过程中非语言性的语言(non-verbal language),起到辅助交流表达的作用。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眼神,身体姿势等。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对肢体语言的研究主要受到了查尔斯·达尔文于1872年的著作《人类和动物》中情绪表现理论的深刻启发 [1] 。这本书引发了现代社会学术领域关于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研究,许多达尔文的想法和意见,最终得到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的验证并得到了证实。著名肢体语言学家Fen Lafle Angles曾经在《肢体语言》一书提到:“Once the body language was lost, a baby could not have grown into a normal person.”即一个婴儿在缺少肢体语言的环境下,是无法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从而进行正常交流和学习的。该书对肢体语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也为外语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到了20世纪50年代,肢体语言研究的前沿人物艾伯特揭示出,仅有7%的信息传递是完全依赖于书面语,另外38%则来源于声音,剩余的55%则是通过身体语言。该研究结果凸显了肢体语言在人际信息交流中的关键地位。

在外语教学发展历史上,肢体语言的使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Dr. James Asher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2] ,即“全身反应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一教学法的主要形式为“听–做动作”,也就是教师应用目标语言发出指令的过程中自己先做出动作,让学生模仿一起说和做,从词到短语到短句的难度提升和重复之后学生可以掌握并用目标语言发出指令,并准确做出动作。

对于处于德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目标语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肢体语言则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在现阶段我国的德语学习教学课堂的环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肢体语言在德语课堂教学不同阶段的有效运用

肢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眼神,身体姿势等方面 [3] ,有着文字和声音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实际使用来看,这些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提升趣味性、直观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2.1. 肢体语言在语音教学阶段的有效运用

语音教学通常让人联想到“枯燥”和“沉闷”之类的词汇。原因十分容易理解:首先,语音的发声部位大多是在口腔和咽喉部位,很难实际看到并且直观感受。其次,学习过程往往比较一成不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基本呈现的就是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方法,然后学生听并且模仿。

肢体语言恰恰可以将这个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比如:q在德语字母中的发音接近中文字中的“哭”,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很容易将其和英语中的发音混淆,那么老师在提到这个字母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哭的表情,加深学生的印象,两三次之后学生在看到这个字母的时候脑海中首先就会浮现出一个哭的表情,从而更容易记住这个字母的发音。又如,德语发音中比较特别的小舌音r,是要通过气流通过小舌,使其发颤而整体发出。部位十分隐蔽,而且是普通话发音中缺少的音。老师可以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用手比划小舌,然后告诉同学它的颤动方式,并让学生可以触摸喉部,感受震动,从而能够有除了想象之外的直观感受,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有趣味性。

2.2. 肢体语言在词汇教学方面的重要性

在德语初级教学阶段,学生所学的内容主题往往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兴趣爱好,家庭,情感,学校生活等等日常生活。这些主题的词汇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融入肢体语言,提高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通常母语使用也会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这样一来更增加了学生对于母语的依赖性,反而不太容易快速融入到外语的语境中。因此,现在德语DSD项目学校对于德语的教学环境的要求,即便是初学者阶段,同样需要尽可能只用目标语言。这对于老师、学生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挑战。进一步要求老师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思考,合理有效的使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

词汇教学,更是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使其变得既有趣生动,又形式多样。如在学生学习关于外貌描写的词汇中,比起直接告诉学生词汇的中文含义,老师可以通过口述描绘,并伴随夸张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收到冲击,从而加深印象,比如:groß高,klein矮,schlank瘦,dick胖,kurzsichtig近视,große Nase高鼻梁,lockige Haare卷发等等。

2.3. 肢体语言在课堂练习环节的巧用

在练习过程中,更可以结合包含肢体语言的游戏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在一些比较生活类的主题中广泛应用Pantomime,即无声表演的任务方式。比如在教授Freizeitaktivitäten (休闲活动)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设计“你比我猜”的游戏,学生抽取需要描述的词汇,并无声借助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其他同学来快速用德语表达出同伴表演的内容;又如在学习完一定的内容之后,可以将这个游戏升级为“你看我说”,即根据一个主题,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表达,另一位同学根据所看到表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两人一同完成口头描述一篇小故事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双方都是主动思考,表达和交流。学习有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词汇。

2.4. 肢体语言在句子和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进一步则是句子教学。国内的外语教学往往注重单词,学生需要背诵记忆大量的单词,但是往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不能流畅输出表达。所以,在德语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更需要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和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句子时,教师可以将肢体语言应用到合适的语篇场景中,让学生从听,看,说多角度感知下更好地领悟句子的含义,形成对于句子有效输入和输出而非单纯的词语。比如,在教“Ich bin müde”我很累了,这个句子的表达时,老师也可以配上打哈欠的肢体动作,并让同学模仿边打哈欠边说“Ich bin müde”,这样学生一定能切实掌握句子的表达;在讲解整理摆放房间里的物品这一场景时,说到“Ich lege das Buch auf den Tisch”这样的动作,教师可以把书平放在课桌上,学生则对legen动词的表达更能有视觉感受,加深印象。所以类似这样的将肢体语言巧妙设计入教学情景中,十分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语境中理解句子的表达,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不应忽视的是,肢体语言也可以用在课文学习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对课文有更透彻的理解。最简单的使用方法是,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过后可以让同学表演,不仅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真正主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 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注意点

在德语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并且能够十分广泛的运用。但是老师们同样也需要注意使用的尺度和频率,和其他事物一样,肢体语言在德语学科的课堂中的使用也并非越多越好,必须要在合理的度和范围内,让它和听、说等有声语言结合在一起。可以有些夸张,但需要准确和得体,让德语课堂呈现“灵气”,让学生和老师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教学。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3.1. 有针对性

肢体语言运用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样有其局限性。因此,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做到精益求精,有效合理。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任务。既需要全面把握知识点,又必须在细节处深思熟虑。肢体语言的应用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教学任务相符。否则,过度使用肢体语言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感到焦点不明确,无法准确理解教学要求和难点。这将使肢体语言无法发挥其最佳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免产生误导或混淆。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避免引发误解。这也符合新课标中德语学科核心素养中针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部分培养的要求。

3.2. 多重作用

肢体语言不仅在实际教学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能有效穿插于整个课堂教学。它的多重作用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1) 提示作用

刚开始学习德语,学生对于很多指令,很多问题的反应速度还在“加速过程”中。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来表明意图,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从而使课堂顺利进行下去。

2) 评价作用

对于德语DSD学生的德语学习,从一开始,老师就想办法将母语减少的最低范围,所以,诸如表示 “好,棒”的词汇“Gut.”,“Wunderbar!”,可以竖起大拇指,露出微笑。“Nicht ganz richtig.”等等表示回答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评价用语时,可以做出思考状。这些评价用语没有必要母语翻译,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情或者手势来配合声音展现,这样一来,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了解老师对于自己回答的评价。

3) 提升记忆效能

在语言教学中,记忆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如何巩固有效记忆,研究证实,多维度的信息感受和自己实际体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习得途径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获得。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学生就可以比起单纯的“听”,同时更多了“看”这一维度来加深记忆效果,提高记忆效率。例如,饭店情景中,学生可以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实际模拟点餐付账的情景;在问路场景中,师生可以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的角色,模仿和学习。比起单一维度的“说一说”,更可以尝试“演一演”。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情景中,促使同学们非常自然习得重点词汇,语句的表达,并且加深愉快难忘的记忆体验。

4) 反馈检验作用

肢体语言包括了多方面,其中眼神、身体姿势(体态)也有着宝贵的反馈检验功能,对课堂有效进行也做出了非常独特的贡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观察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明白知识点、是否明白指令任务等等。而这些往往通过学生眼神和体态就能迅速全面掌握。眼神是十分具有表达力的肢体语言,可以传递出疑惑、焦虑、兴奋等等不同的情绪 [4] 。如果教师观察到学生迷茫的眼神,那么大概率说明刚才的内容学生没有明白,可以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换一种方式或语言进行表达,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体态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途径。如果学生身体由微微前倾变为向后靠着,则表达出一种不感兴趣和不耐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调整教学的手段或者进行更为丰富的肢体语言运用,则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3. 明确主体

课堂中,教师使用肢体语言,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教师不仅自己需要合理的使用肢体语言,更要为学生设计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肢体语言 [5] 。例如,在德语初级阶段视听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先播放一小段内容,介绍主要人物关系和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采用肢体配合语言的形式表演出他们理解的版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可以接着播放剩余内容,对照原本的视频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且会对所学的这段视频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在德语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涉及多场景对话听力练习。在这部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拓展环节”,让学生想出不同的结尾和内容延伸,并且以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展示……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需要巧妙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肢体语言环节,既是对老师,更是对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4. 总结与反思

肢体语言在德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可以补充声音所不能阐释的深层含义。其价值是不容小觑的。但是,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德语课堂肢体语言使用需要全面统筹,细节并存,把握尺度,根据学生年龄,学习阶段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肢体语言。总而言之,在德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肢体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助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教学成果。肢体语言在德语教学中运用得当绝非易事,如果使用得当则可成为一门艺术。希望通过教师不断思考和改进,借由肢体语言,提高德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张宝花.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9(15): 199.
[2] 丁艳欣.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9): 41.
[3] 邹萌, 夏船.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 24(5): 126-128.
[4] 杨国珍.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 27(7): 153-154.
[5] 钱蓓斐. 运用肢体语言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4):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