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造物思想的服装设计方法论初探
Preliminary Study on Methodology of Fashion Design Based on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Creation
DOI: 10.12677/Design.2023.84252, PDF, HTML, XML, 下载: 122  浏览: 198 
作者: 邢 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于 鑫: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造物思想服装设计可行性理论价值意义Creation Thought Fashion Design Feasibility Theoretical Value Significance
摘要: 传统造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可行性、研究价值、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尝试分析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服装设计间的关系,为服装设计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造物思想在服装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Abstract: Traditional creation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reation thought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feasibility, research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provide new ideas for fashion design method, as well as ideas of creation in the clothing design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文章引用:邢磊, 于鑫. 基于传统造物思想的服装设计方法论初探[J]. 设计, 2023, 8(4): 2105-210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252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服装设计被纳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为服装设计理论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随着服装设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设计灵感、设计方法、设计知识的研究逐渐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理论研究是基于服装设计是一种“舶来品”为研究出发点的。国人眼中的“时装”、“时尚”更多的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被群众所熟知。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通过服装表达个人情感与文化认同。因此,探析传统造物思想中的服装设计方法,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从“量体裁衣”到服装设计

中国“服装设计”的概念最初表现为“裁剪”,进行裁剪缝制的人被称作“裁缝”。《周礼·天官·内司服》中有“缝人:掌王宫之缝线之事,以役女御,以缝王及后之衣服” [2] 。清代顾张思《土风录》卷六中记载“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剪缝缀之事,后遂以名其人” [3] 。古时的裁缝在进行制衣时关注的是结构的准确以及合体的程度。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服装款式未曾有大的变化,这种师承性质的技艺对于服装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外服装造型概念特别是日本“原型法”制版理论传入中国,服装设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款式的丰富、色彩的流行、面料的多样使得服装设计由传统的量体裁衣向着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从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向审美需求、自我需求提升,服装设计的主要任务除了创新服装款式、根据流行选择色彩、尝试新型面料、用新手法装饰服装之外,还要考虑穿着者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以及社会认同等。服装设计工作变得复杂多样,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不仅是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更要承载穿着者的个人情感,体现穿着者的个性特征。网络时代的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传达到消费者身边,如果说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以及“古风”潮的兴起可以从传统造物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话,那么当下的社会热点以及网络热词中,都可以找到传统造物思想的影子。例如当下流行的“锦鲤”概念,在以往的认知中是传统吉祥图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网络俗信,并由此延伸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挖掘和提炼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有效地转化为可以盈利的产品,成为服装设计研究的新课题。

3. 运用造物思想进行服装设计的可行性

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文献《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4] 天气的更替,地理的样貌,材质的美感,技巧的熟练,这四者有机结合才能制作出工艺精良的器物来。而这四者结合也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体现着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思想。从这一角度看,服装设计作为一种基于人而造物,通过改造自然最终满足人的需求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行为过程,必然也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使服装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用品出现,服装的社会维度也不再局限于“吃穿用行”的基本生活范畴。同时,服装设计所面临的条件也多样化,服装设计方法不明确,特别是将中国传统元素“乱设计”、“糙设计”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将其转化为服装设计的理论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绵延千年,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人物的观点、不同概念的界定。从中国造物思想古籍的角度看,有《论画》《古画品录》这样的艺术理论文献;有《陶记》《髹饰录》这样的陶瓷、漆工文献;有《营造法式》《园冶》这样的建筑、园林创作文献,但并没有出现一本关于服饰相关的论著。所以,从诸多的造物思想中发掘、梳理、归纳有关服饰类的造物思想十分有必要。另外,本研究所涉及的方法论,并不是世界观层面的哲学研究,而是设计灵感与设计方法的思考,目的在于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理论愈是抽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难度亦愈高。同样,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愈是抽象,那么转化为具体的服装款式、色彩也就愈困难。因此,从既有的造物思想出发,除了探究运用于服装设计的可行性,还要对具体实施有指导性。通过对造物思想的梳理与整合,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服装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

4. 构建服装设计方法论的理论价值

服装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服装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款式、色彩、面料、装饰和工艺。除了艺术与技术的层面,还要受到更高一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服装设计理论的构成应该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不可否认,设计师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直觉、经验和借鉴等方法同样可以进行设计,单纯依靠设计师的“灵感”进行设计在系统性、逻辑性上愈发暴露了设计方法的不足。

4.1. 思维价值

构建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论,重要的是构建起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对设计方法的认知处于一种依靠想象和感觉等主观因素,或是突发式与偶然式的思维方式,认为设计思维是不可理论化的,甚至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神秘感的不可知思维。实际上设计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当下的设计必然与当下的客观存在相吻合,由当下的现实引出。服装设计作品必然与当下市场相统一,服装设计师的思维也必然与当下社会文化相统一。例如,2018年“双十一”期间由旺仔牛奶和TYAKASHA (塔卡莎)合作推出的一系列旺仔元素服装,就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联名设计”方法。“旺仔”集团是一家食品企业,本与服装并没有多少联系,但旺仔系列产品在年轻群体中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将旺仔的品牌形象、包装、标识等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设计出让人似曾相识又眼前一亮的服装设计产品,消费者由主观上认可旺仔食品,进而在客观上推崇有着旺仔元素的服装。由此可见,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交叉统一的,任何一方的过分依赖或置之不理都有可能造成设计上的偏差。

4.2. 传承价值

秉承哲人的智慧,设计可以诠释生活的真谛,传统也能演绎现代设计的奢侈品 [5] 。设计行为是一种造物的过程,在整体的过程中又分成了若干阶段,每一阶段又需要众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支撑。设计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对各个客观要素进行优化整合,而不是单凭主观意志随性而发,设计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设计”已经逐渐被世界认可,中国制造也逐渐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中国的服装设计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有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由传统造物思想出发研究符合中国设计的设计方法论,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

5. 运用造物思想进行服装设计的意义

5.1. 实践意义

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家服装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摸清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和痛点,进而快速反应,推出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往的设计流程冗长,一个品牌根据流行元素设计、制版、试样、修改、定稿,然后推向市场,观察市场反应进行二次设计,如今“快时尚”的兴起和“反向定制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出现使得研发周期大大缩短,也给服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与效率进而使服装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如何通过优良的设计增加销售、减少库存,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运用到设计运作方法中,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从一方面来讲,传统造物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方法,是祖先历经千年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借古用今,可以使设计尽可能少地走弯路,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优的设计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造物思想在设计实践中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国人生活的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或多或少受到造物思想的影响,由此设计出的产品也易于被消费者认同。

5.2. 学术意义

服装设计与其他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艺术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理科、工科相关知识的交叉。例如学习服装效果图,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学习服装结构设计时,需要精确的计算。这种学科的交叉与设计中“技”与“艺”的关系十分相似。艺术须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种形式或是视觉的,或是听觉的,而这种听觉的或视觉的艺术则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展现出来,古典时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 [6] 。技术是艺术外在形式的支撑,艺术是技术内在功能的美化,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处理设计中的各种关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时过分突出“艺”的部分,而忽略了“技”的部分。从学生的角度看,大部分设计专业学生是以艺术生的身份进入学校,文化课部分相对文理科生较薄弱。从传统造物思想中汲取理论营养,理清“技”与“艺”的关系,使二者达成平衡,有助于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

5.3. 文化意义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凝结的造物思想,不仅指导了古时的技艺,也启发着当下的设计;不仅传承着器物的制作方法,也凝结着民族精神。传统造物思想超越了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 [7] 。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源泉,用传统造物思想指导服装设计行为,挖掘传统造物思想的现实意义,将其用现代语言表达,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找回民族身份。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跃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滞后,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有待加强。以传统造物思想为载体探析服装设计方法,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6. 结语

借鉴我国传统造物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方法,一方面需要继承传统造物思想的精髓,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现代设计手段、设计材质与之完美融合。这不是简单的整合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建立起协调统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要真正将传统造物观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和长期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学海. 服装系统设计方法论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5.
[2] 周礼[M]. 徐正英, 常佩雨, 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23: 7.
[3] [清]顾张思. 土风录[M]. 曾昭聪, 刘玉红, 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12.
[4] [清]孙诒让. 考工记[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12.
[5] 李超德. 中国设计呼唤“匠人精神” [J]. 美术观察, 2013(2): 27.
[6] 刘华年. 艺术创意与技术创新——再论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 美与时代(上), 2014(12): 9-11.
[7] 费孝通. 关于民族识别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 1980(1): 14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