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地理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Taking Chinese Geograph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121494, PDF, HTML, XML, 下载: 153  浏览: 39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成雪, 余 波*, 缪友红: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云南 楚雄;徐春巧: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 楚雄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国地理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Chinese Geography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在“立德”中“树人”,在“树人”中“立德”,实现了两者一体化。当前中学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全面铺开,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对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地理课程为例总结了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路径,为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establish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e people. The pro-pos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enables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eople” in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establish moral character” in “cultivating people”,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t pres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implemented,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ais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 by taking the Chinese geography course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
文章引用:杨成雪, 余波, 缪友红, 徐春巧.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地理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9661-96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494

1. 引言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于2014年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形成协同效应 [1]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中学课程思政改革意义重大。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在课程当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也可以说使专业课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的全部领域 [2] 。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地理学科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必定可以促进课程思政的发展和建设。但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改革仍处于初期,尚未全面铺开,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思想品德教育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持久而深厚的影响 [3] 。为了地理课程思政更好地得到落实,本文基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三所中学学生以及一线地理教师的调查,分析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高中阶段中国地理部分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路,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更好地实施地理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2.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在查阅和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本次问卷的题目设计。《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两类,一类发放对象为中学地理教师,另一类问卷发放对象为中学在校学生。

2.1. 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知调查

2.1.1. 教师问卷调查基本概况

选择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三所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认识的调查采用单选题与多选题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其中含一道主观题(非必答题),共有35道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了中学地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施程度以及地理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元素、难点与现状等(表1)。教师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以及微信等形式收集数据,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的数据结果。本问卷调查数据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8份,总有效率为98%。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teacher’s paper) on the status quo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

表1.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问题分布

2.1.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态度

课程思政是一个近年来热点的教学理念,很多基层教师对于课程思政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是了解程度不同。调查中发现,从来没听过课程思政的教师仅占6.25%,十分了解的占8.33%,其余的绝大部分是对课程思政有一定了解。一方面说明,虽然课程思政的推广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但大部分基层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在基层一线地理教师中认识不足。但对于地理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态度是十分认同的。39.58%的教师认为地理学科十分有必要做课程思政建设,52.08%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有必要做课程思政建设,大部分地理教师认同在地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地理课程思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从教师年龄群体看,年轻的地理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30岁以下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政策了解程度更高,3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大部分对课程思政政策态度肯定,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课程思政的具体政策与实施方法了解不多。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面,学校已经有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加强监督检查和相关制度的引导与规定,60%的教师表示并没有专门针对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教学,只是授课过程中简单进行思政融入。

2) 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认知

课程思政是一个广义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每一个学科之中,其中每门学科都蕴含着具有学科属性的思政元素。在贯彻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每个部分教学具有的思政元素。教师对于地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的认识存在差异。调查显示,一线教师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素养、全球意识和环境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普遍认同。进一步分析,有大约64.58%的教师认为中学地理板块中人文地理最适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融入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等方面思政元素。

3) 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已经不同程度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调查显示,有68.75%的教师偶尔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教学,27.08%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仅有4.17%的教师很少会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92.67%的教师表示会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8.33%的教师也表示未来会有意识地挖掘思政元素,整体来看,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已有一定实施基础,而且发展态势较好。

教学资源的开发对实施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有很重要影响。从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成体系的思政教学资源成为了地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之一。在思政教学资源的选择上,16.67%的教师十分愿意优先选择加入思政元素的教材,77.08%的教师表示愿意选择加入思政元素的教材,仅有少部分对此表示持中立的态度。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挖掘地理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意愿有差异。调查中发现,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经常在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够积极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积极程度下降,一方面说明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广有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都在接受新教育理念,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虽然能接受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但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佳,只能偶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政元素的融合。

总之,尽管地理课程思政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离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问卷调查反映出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思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尚未找到地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二是过于思政化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一方面要从挖掘教材思政元素与教学资源入手,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将思政元素应用于教学过程,避免课程过度思政化带来的问题。

在对地理课程思政未来的展望中,27.08%的教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十分愿意融入课程思政,66.67%的教师愿意融入课程思政,仅有6.25%表示一般,没有教师表示不愿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地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支持态度,通过加大对地理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广力度,将会提高教师对地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认同度,将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

2.2. 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调查

2.2.1. 学生问卷调查基本概况

学生调查问卷采用单选题与多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共16道题,其中一道主观题(非必答题)。主要涉及了中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其实施程度以及地理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元素、难点与现状等(表2)。问卷调查对象为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三所中学的在校学生,共474人。调查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3所示。参与调查的中学生中,初中生占46.84%,高中生占53.16%。学生样本有47.47%的中学生就读于县城中学,52.53%的中学生就读于乡镇中学。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student paper) on the status quo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ourses

表2.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问题分布

Table 3. Distribution and recovery of student questionnaires

表3. 学生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2.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 中学生对地理课程思政的认知及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对大部分中学生群体来讲,只是通过互联网或课堂上教师的介绍有一些了解。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有77%的中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多。仅有6.12%的同学表示对课程思政很了解,16.88%的同学表示不了解课程思政。因此,在中学生群体中还需要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推广和宣传,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虽然中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不高,但大多数同学对老师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是持肯定态度的。有55.27%的同学表示地理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可以给予他们积极的思想指导,使他们正确待人处事。有20.68%的同学认为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少部分同学持没必要的态度。目前,中学生对课程思政已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地理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和评价都比较好,说明地理课程思政的全面推广已有一定的基础。

2) 中学生对地理课程思政发展前景的认识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传承民族希望的重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课堂的主体,55.27%的学生表示地理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20.68%的同学表示地理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21.73%的同学持中立态度,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当被问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思政内容是否有用时,69.41%的同学认为是有用的,给予了他们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正确待人处事,但可能是因为对课程思政不了解或者是了解程度不够,仍有接近30%的学生是认为没用或者不清楚的态度。90%的同学认为地理老师的课堂教学,对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关心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方面有较多的帮助;接近93%的同学认为地理课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地理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影响已有成效,未来地理课程思政实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在对学生喜爱的地理课堂引入思政元素的方式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乐于教师从爱国主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人地协调、人文素养六个角度去融入地理课程思政元素。学生更希望教师用野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

3. 高中阶段中国地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

根据高中阶段中国地理知识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学,激励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了高中中国地理教学内容部分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归纳,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具体如表4所示:

Table 4. Summa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hinese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表4. 中国地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归纳

4. 中学阶段中国地理思政教学实践模式分析

根据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认知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可以采用:直观推演式,引导启发式,理论联系实践式,实践探究式等,课堂上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融合与运用。

4.1. 直观推演式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事物,不仅可以发现许多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更可以启发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中学地理课程是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的课程,其中的直观地理事物中,可以引出更深层次的哲思,从而与地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联系在一起,并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在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3 (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开篇介绍了“公地悲剧”的故事,接下来让同学们讨论和思考为什么划分牧场后,草场退化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呢?这为我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提供了什么借鉴呢?引出只有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有责任去保护草场,草原才真正的被保护。同样的,只有让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是国家的主人,以主人的身份去保护和对待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才能高效且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国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4.2. 引导启发式

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去看待,而不能仅仅通过表象去理解和看待事物和问题。地理学科中的一些思政元素就会涉及到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这类思政元素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养成不局限于现象看待问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需要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这类思政元素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一种品质。

在学习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3 (人教版)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中,第一节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当第二节带着同学们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后,参考“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发散思考为什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量占比最大,有哪些原因呢?结合课堂的学习内容引出:基于能源供给和消费的特点,我国确定了“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我国的煤炭储存量丰富,且煤炭资源廉价;若是大量使用油气,进口价较贵,且进口会受限制与其他国家,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所以,对于国家或是个人都一样,关键的东西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独立。

4.3. 理论联系实践式

人类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课程思政中有一些思政元素涉及到我国区域发展举措和理念,在讲到相关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与我国的区域发展举措和理念联系在一起,引出相关思政元素,并传递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懂得我国的发展举措和理念都是有理论依据的,都是从实际出发的。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3 (人教版)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中学习了我国应对各种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以让学生将实际问题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明白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发展观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理念。

4.4. 实践探究式

高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的理论学习为主,而往往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无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在学习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3 (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时,可以设置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若还未采取的,请积极思考并通过所积累的知识和查阅资料给出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建议。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同学明白理论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知识不该是死的东西,它是紧密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渗透地理思政元素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结合使用,不管使用什么方式,最终目的都是恰当地把思政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渗透和讲解,同时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热情。

5. 结语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4] 课程思政的推进单靠学校和教师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各级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在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制度是保障 [5] 。中学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坚定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路线,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去探索和创新,必能使地理课程思政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基金项目

202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地理类课程思政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AFSZ22013)与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国地理为例”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 贺俊. 未来3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J]. 学习与探索, 2019(8): 102-110.
[2] 蒋红雨. 课程思政的教与学[J]. 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2019(6): 6-8.
[3] 刘颖. 高中地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探索与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002).
[5] 陈美兰, 易君霞, 卢昊. 新时代中学课程思政的目标依据及路向展望[J]. 江苏教育, 2023(3):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