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叙事艺术分析
An Analysis of Narrative Art in the Period Drama The Sea in the Dream
DOI: 10.12677/JC.2023.114135, PDF, HTML, XML, 下载: 95  浏览: 153 
作者: 杨 曼: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关键词: 年代剧叙事策略成长叙事 Period Drama Narrative Strategy Growth Narrative
摘要: 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采用年轻化视角讲述年代故事。通过线性叙事、人物塑造、家国叙事三种叙事艺术的应用,以时间流逝缓缓展开社会变迁图景,并在时代变化中通过埋线、对比、隐喻叙事技巧和新型叙事视角,展现青年群体成长中的蜕变与选择、坚持与奋斗,最后用离合与成长叙事手法展演人民悲欢离合与时代变迁的密切联系。《梦中的那片海》的叙事书写了激情迸发的少年意气,展示了永不褪色的民族与时代精神,谱写了别样的年代剧讲述图样。
Abstract: The period drama The Sea in Dream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eriod from a young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narrative arts, namely linear narra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national narrative, it slowly unfolds the picture of social chang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presents the transformation, choice, persistence and struggle of young people in the growth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use of line laying, contrast, metaphorical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new narrative perspectives. Finally,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clutch and growth is used to show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s grief and jo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narrative of The Sea in the Dream writes the passionate young spirit, shows the never fading national and times spirit, and writes a different kind of period drama telling pattern.
文章引用:杨曼. 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叙事艺术分析[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4): 920-93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4135

1. 引言

根据《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电视剧题材分类标准,现代题材年代背景为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的各类电视剧,年代背景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电视剧为当代题材剧。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展现的是北京二十世纪70年代到新千年的社会变化以及时代中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化。电视剧中当代与现代背景的叠加形成了一个较为长久的历史时期,给予了时代变迁、社会变化、人物发展充足的演进展演机会,长时间跨度的群像展示给剧集叙事结构与内容建构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2. 线性叙事,草蛇灰线

2.1. 顺时时间流动

线性叙事注重故事叙述的完整性、时空的统一性和因果的连续性,便于观众了解和理解故事脉络,是一种大众普遍易于接受的叙事方式。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故事讲述主要采用的就是线性叙事策略。

根据时间顺序,主角肖春生主要经历了入伍、受伤两个一起一伏的重要节点,故事也就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北京时期、从军时期、再回北京时期。第一阶段1975年冬天至1978年秋。仗义有侠气的肖春生是“四九城”朋友里最为亮眼的存在,意气风发,但因为父亲的问题入伍愿望的实现遥遥无期。第二阶段1978年秋至1979年春,肖春生入伍参军,结识军中好友,与叶国华之间出现矛盾。参战时踩地雷不幸重伤,面临瘫痪与退伍,贺红玲与其分手,与叶国华分道扬镳,父亲去世,人物进入生命低谷。第三阶段1979年春至2003年,佟晓梅陪伴肖春生复健恢复,两人结为连理,并与为官不正的陈宏军交锋、决裂,改革开放后从商,建立医疗器械公司。

张宗伟、齐峥峥在《“年代剧”述略》中阐释年代剧“以‘传奇’之笔摹写世态人情,将传奇人物与历史人物交织,使传奇故事和历史事件互动,以家族的兴衰更替映照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家族叙事和商业演义阐发传统商道精神。” [1] 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在部分采用旧有年代剧叙事要素基础上创新,选择了一代青年人的热血青春与奋斗历程,以时间顺序展开青年人在时代舞台上心怀梦想、克服困难、执着拼搏的时代精神画卷。前情后事衔接顺畅,故事与人物命运展开得不疾不徐,如流水般自然。

2.2. 故事节奏明快

《梦中的那片海》以线性结构进行故事讲述,但不是事无巨细地展现琐碎细节,而是在时代节点中寻找人物发展的节点,详略得当,以明快节奏把握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使故事讲述起伏跌宕,剧集引人入胜。

《梦中的那片海》剧集叙事主要着墨于主角肖春生的个人成长奋斗,通过跌宕曲折的人物命运展现个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故事主线写肖春生一心想参军却不得成行,后愿望达成却在战争中受伤不得不退伍,尝试从政却因不适应“规则”而失败,最后从商,经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建立商业版图。兄弟情与青春爱情故事与肖春生成长奋斗史相交织进行讲述,在推动故事发展、补充主线内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从侧面表现肖春生理想主义的人物秉性和形象。故事叙述张弛有度,故事内容富有层次变化,引人入胜。故事中的主角们没有开挂的人生剧本,有的是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勇克艰辛的奋斗与拼搏精神,明快的节奏扣人心弦地展演一群年轻人的奋斗历程,鲜明突出了故事讲述的主题,跌跌撞撞,也不忘继续奋斗,“人生不止这一片什刹海,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咱们呢。”

2.3. 多重伏笔预设

《梦中的那片海》采用年轻化视角讲述北京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变化,剧中人物命运走向与人物所处生活环境、生长环境、个人本质完满一致,人物后来的境遇变化在前面的剧情中就会有所暗示,几乎每个人物之后的生活变化都能从前人口中得到预测。多重伏笔埋线,使整部剧集前后呼应,每个人的结局与前期个人行为形成完美闭环,逻辑清晰,让人拍案叫绝。

《梦中的那片海》剧集中几乎每个人的命运都从其他人口中得到过断言。前期齐天说肖春生太善良,后期因为肖春生的正直善良,为陈宏军挨了“一管儿叉”,被叶国华抢功,被陈宏军视为太个性不懂人情世故而陷害,被黑子泄露公司资料,事业险些毁于一旦。叶芳对陈宏军不能当官有两次预判,一语成谶,故事最终陈宏军违反党纪国法,被带走调查。贺红玲前期被用冬妮娅代称。冬妮娅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是保尔初恋,最后两人因理念不合而分手。这预示贺红玲与肖春生会因理念不合而分手,两人后来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个预测。同时,也暗示了肖春生与佟晓梅之间的感情走向,因为保尔的妻子,是受伤后照顾他的护士。开始时,陈宏军贪了修冰鞋的钱,反映了陈宏军贪婪本性,也暗示了陈宏军会为官不正,贪污腐败。

《梦中的那片海》剧集前期处处凸显一个“伏”,以貌似闲笔的人物台词隐蔽暗示人物抉择与命运走向,故事结尾与之前话语、事件环环相扣,使观众在结束后细细品味时有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之感。

3. 人物叙事,多样丰满

3.1. 对比叙事突出理想形象

电视剧叙事脱离不开对人物的塑造和展示。《梦中的那片海》通过多种叙事技巧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个时代中不同北京青年的生命选择与命运变化。将理想化人物肖春生与时代变化中其他人的命运作对比,反衬出不忘初心、热血执着精神的可贵。

肖春生是剧中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他勇敢正直、自由洒脱、仗义大方、脚踏实地,对朋友真诚坦荡,对爱人忠诚真挚,是剧中人物的中心。剧中借钱阿毛之口用月亮隐喻肖春生,“月亮没有错,错的是不能容忍他发亮的人”,意在确认肖春生的坚定初心不移精神的可贵。还有云南玉石商人向肖春生和段磊介绍中华玉文化,说,“玉,石之美者。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这既是在说玉,也是借玉说肖春生具有如美玉般的品德。肖春生的品德和行为也展现出“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作为对比的是叶国华、贺红玲、陈宏军三个形象,叶国华和贺红玲抵挡不住现实的欲望,选择屈从和改变,陈宏军则溺于永远不会满足的虚荣心和贪婪。对比之下,才彰显出肖春生品质的可贵。

对比技巧贯穿电视剧叙事始终。《梦中的那片海》以肖春生坚持初心、真诚勇敢与其他人物的摇摆不定、迷失自我、自私堕落相对照,使不忘初心、坚定正确选择、坚持执着精神的理想人格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与共鸣,成为电视剧与理想人格传播的内在驱动力。

3.2. 新型视角展现女性形象

《梦中的那片海》中的女性跳脱出了原有年代剧在婚姻家庭中沉沦的家长里短街里街坊的女性形象,而是用新时代的、发展的视角进行女性形象的描摹和建构,让女性拥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能够在社会广阔天地中从事热爱的工作,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新形象与新的可能性。

佟晓梅温婉有想法,坚定有力量。家里不同意学医,偷偷进入被封的图书室看医学书。即使家人反对,也坚定个人选择,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医生,在非典战斗中与肖春生互为依靠,做彼此坚实后盾。叶芳聪明、清醒又独立。叶芳看人独到精准,经叶芳断言的人和事,没有不应验的。与陈宏军婚姻后期,只一张名片、一通电话,立即明白事情来龙去脉,发现陈宏军出轨,当断则断与其离婚,并主动提出清楚分割财产,清清白白生活。贺红玲有追求,有能力。贺红玲有一个小提琴梦,不论何时何地,都刻苦练习,不断精进拉琴技术,与叶国华结束婚姻关系后也是选择继续出国进修,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

《梦中的那片海》塑造了新型的女性形象,佟晓梅坚定的职业理想,叶芳的理性清醒、果敢果断,贺红玲对小提琴的不懈追求都展示着新型女性银幕形象,她们具有相当的反叛精神和独立意识,是具备了个体意识的主体,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爱情和婚姻追求,更多将目光投向变化中的社会与自身发展,追求个人精神发展,展现了新时代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清醒、关照自身的女性形象贴和现代精神需求,贴近大众的叙事内核更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

3.3. 细处着墨丰富群体形象

“在‘家显国隐’的叙事策略下,平民生活的时代流变,北京城市的旧貌新颜,都在中国社会发展时光影像中不断流转。而蕴含在时光影像中的,既有京城平民世界世俗生活的风情画卷,也有北京城市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 [2] 《梦中的那片海》在“家显国隐”叙事中从细节出发,挖掘了丰富历史生活动态,生动展演鲜活的群体形象。

肖春生的父亲是一名军人,生病意识不清时想的都是抗敌,还想发挥余热时发现自己成了累赘,在房间痛哭,展现了一个热爱部队、祖国和人民的老战士形象。肖艳秋不论是在前期母亲缺位、父亲生病的境况,还是后来父亲去世、弟弟受伤不良于行的打击中,都沉稳、坚韧地努力生活,她的身上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佟晓梅的父亲曾在军队身居高位,本性正直,佟晓梅父亲拿出积蓄支持肖春生从商,并叮嘱“德在利先”,教导后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除了家庭和家庭成员,《梦中的那片海》从底蕴丰厚的北京精神和北京气韵中汲取灵感,塑造了具有北京气息的人物。剧中出现的“冰刀王”传承人王培芝老先生,短短几句京腔台词一出,专业性与北京味儿显露无遗。肖春生在供销社时的师傅,知道肖春生有女朋友前后态度变化将北京人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凸显得淋漓尽致。齐天形象仗义善良,默默守护喜欢的姑娘,为送姑娘生日礼物用尽心思,能保护朋友,也能坚持正义之心,不包庇犯错的朋友。

《梦中的那片海》叙事背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的北京,鲜活饱满的主角和群体人物形象也都展现出了浓浓的北京气韵,人们仗义、局气、宽容大度、有情义、有责任感,做“大哥”的都有一颗善良忠义的心,保护同伴,奉献个人,加上剧中对当时北京什刹海、胡同、二八大杠等历史场景和用具进行再现,使用独特地域语言如“颠儿了”“局气”“一管儿叉”等,展现出独特的北京人物风情和地域特色,将人们拉回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唤醒了亲历者那时的历史记忆。

4. “离合成长”,家国同构

4.1. 历史影响人物

成长叙事指的是在时代之中以个体成长为核心的叙事形态。成长叙事中,人物的发展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代、社会等外在条件变化,内在的精神与性情经历摧折、倒坍,最后重建的过程,个人的心灵成长之旅与社会发展的变迁是相伴随的。

二十世纪70年代的四九城中,部队大院子弟、主人公肖春生是“大哥”,经历入伍、高考,肖春生与朋友叶国华、陈宏军的身份和地位悄然发生变化,三人矛盾冲突产生。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肖春生重伤,爱人分手,父亲去世,主人公原有的坚持与信念受到强烈冲击,改革开放初,经济体制变化,处在大变迁中的人的精神无所依附,各种思想激荡,主人公精神与生活一起经历迷茫和挫折,在不断地选择和尝试中,肖春生逐渐坚定个人追求和理想,并最终建立了成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肖春生仍然是一个有一腔热血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但他开始拥有更多处事的智慧和能力,得心应手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

《梦中的那片海》将个体成长记忆与民族国家历史相叠,历史与个体成长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时代是推动人物成长、故事讲述的重要动能。当高考、改革开放等时代浪潮滚滚而来,身处其中的青年们精神的崩摧与重建、再崩摧与再重建不可避免,时代洪流猝不及防,也加速了这一批青年人对梦想、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坚持,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部浩浩荡荡的时代史,一群意气风发青年人踔厉奋发的奋斗史。

4.2. 人物充盈历史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格雷马斯总结归纳普罗普的三十一种俄国民间故事叙事功能为三种组合形态“一、契约型组合。二、完成型组合。三、离合型组合。(离合型组合)包括人际的聚散邂逅迁徙流离,相失相会等等” [3] 。“如果说年代剧的‘离合叙事’框架在时间观念上体现为整体性和流动性,那么它在叙事空间的建构中则展示为稳定感和生命感” [4] 。《梦中的那片海》背后以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繁荣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展现的是大时代下部队大院和胡同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悲欢聚散,情牵情散。

《梦中的那片海》故事的主角是敢爱敢恨、追求理想、拥有大把时间可以实现梦想的青年人。他们可以高耸长城上高亢激昂地背诵时人皆知的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一诗,“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豪情万丈,可以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青春面貌坚持个人发展目标,以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蓬勃向上的奋发姿态面对生活中袭来的寒风苦雨,也能以奋不顾身的心情喜欢或者遗憾。几十年的时间倏忽而去,人世间的缘分也是聚了又散,散了还聚,生命课题提出的那些具有长久性的选择之问、生死之问、理想之问、奋斗之问,无一不在离合之间。离合故事中渗透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年代剧的“离合叙事”利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展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又在离合中展示复杂曲折的时代变化,《梦中的那片海》就是用几十年的离合展现北京城的一代年轻人的经历,在长久的叙事中渗透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变革。

5. 结语

《梦中的那片海》将年代剧与青春热血相结合,跳脱出之前年代剧的常规创作手法,充分应用多种叙事手法,生动展现一代北京青年跌跌撞撞的成长史。整体故事图景把“微观”人物与“宏观”历史对照,写时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命运,又写一代青年的成长反映的民族历史、国家历史。剧中人物形象与人物奋斗史散发出的青年朝气和对理想主义的坚持,使年代剧也具有了青年精神和青年感召力,为年代剧叙事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宗伟, 齐峥峥. “年代剧”述略[J]. 当代电影, 2009(8): 52-57.
[2] 任庭义. 平民世界与城市镜像——简论近年来“京味儿”电视剧的创作特征[J]. 中国电视, 2019(8): 19-23.
[3] 罗钢. 叙事学导论[M].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11-112.
[4] 李庚. 现实题材年代剧的历史面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2, 44(10):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