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之美——电影《玩偶》中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
The Beauty of “Sabi”—Yohji Yamamoto’s Costume Design in the Movie “Dolls”
DOI: 10.12677/Design.2023.84380, PDF, HTML, XML, 下载: 120  浏览: 156 
作者: 高蕴绮: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山本耀司《玩偶》Yohji Yamamoto “Dolls” Sabi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玩偶》中山本耀司所设计的服装,探讨其表现出的“寂”之美,从服装造型、质材、色调和意境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其中,服装造型与“寂之姿”部分探讨了“寂”的外在特征与整体风格;服装质材与“寂之声”部分则介绍了传统日本美学中如何诠释“寂”的声音,以及电影中布料质感与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服装色调与“寂之色”部分则阐述了“寂”的服装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和作用;最后,从服装意境与“寂之心”角度探讨了悲剧与“寂”内核的契合,并指出了山本耀司服装的“寂”之美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othes designed by Yohji Yamamoto in the movie “Dolls”, and discusses the beauty of “Sabi (さび)”.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rom four aspects: clothing design, material quality, color ton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mong them, the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Sabi posture” section explores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verall style of “Sabi”; the section on clothing materials and the “sound of Sabi” introduces how to interpret the sound of “Sabi” in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abric texture and the fate of characters in movies; the section on clothing tone and “color of Sabi”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role of color of “Sabi” in clothing in movie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thing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heart of Sabi”,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incidence of tragedy and “Sabi” core, and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Sabi” beauty of Yohji Yamamoto’s clothing on contemporary clothing design.
文章引用:高蕴绮. “寂”之美——电影《玩偶》中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J]. 设计, 2023, 8(4): 3073-307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80

1. 引言

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人不断对美进行讨论: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柏拉图提出“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提出“美的普遍存在论”等等。在日本,也有诸多美学家或文艺家如九鬼周造、本居宣长、大西克礼等人提出了许多日本美学的概念来讨论美。比如大西克礼提炼出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概念——“幽玄”、“物哀”、“寂”。其中“寂”是以体现在空间上的“寂寥”之美、时间上的“宿”和“老”以及审美直观上的本然之相来表现美。虽然说“寂”的“内容是极其多样复杂的,其具体表现及其界限、范围也更为多样、复杂和模糊” [1] ,但在具体的作品当中来对其进行讨论,更能够明确它的审美价值。现就电影《玩偶》来分析:导演北野武的作品中尽量回避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 [2] ,但在《玩偶》中,他和设计师山本耀司进行了合作,并将他们曾经在作品中很少运用的日本元素融入其中。影片的三个爱情故事里引入了日本特色木偶戏以及日本的死亡情怀,无论是在故事叙述或是意境营造中,都具备“寂”的美学特征。而“寂”之美在山本耀司为电影设计的服装中能够更直观地展现给观者,通过对这些服装进行分析,也可以挖掘“寂”这种美学概念对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2. 服装造型与“寂之姿”

2.1. “寂”的外在特征

王向远先生将“寂”比作古典文化转衰,平民文化兴起,近代文化萌动时,秋末初冬飘落的叶 [3] 。相比于脱胎于和歌的“幽玄”而言,“寂”无疑是更加民众化的美。它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以很多更加具体的、能够被欣赏的“姿”,即风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日本的歌川广重、葛饰北斋笔下的日本美景;“俳圣”松尾芭蕉笔下俗世的意境;茶道文化中的茶室对自然风景的引入等等。这些与自然的交织就是“寂”的外在特征之一。

从“寂”的外在特征而言,它是怀旧、自然、空灵而又不完美的。这种不完美的美感,是茶具中“尽管粗糙,却具有一种‘寂’的张力”的微弱红色调;是和服宽松的包裹感和系带紧贴的束缚感的对立;是电影作品中的悲情和死亡的体现。在《玩偶》的服装中,“寂”通过服饰的空气感自然的渗透入作品中。

2.2. 山本耀司作品中的空气感

山本耀司作为日本服装设计的先锋人物之一,素有“黑色诗人”的称号。黑色的融入使得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种低调、冷静、节制的美。同时他也努力探索服装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让旧的服装也带有深情之美,并且希望以服装打破社会刻板印象——地位、职业的限制。

“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作品集东方的含蓄、细腻与西方的热情、浪漫于一身。” [4] 虽然其本人在作品中很少明确的显现日本元素,但是一些充满本土民族性的审美意识已经深入其设计当中,如“素”、“间”、“破”。其中“间” [5] 是黑川雅之概括出的日本审美意识之一,是距离也是和谐。

在电影《玩偶》当中,主人公的服装造型也延续着山本耀司一贯的设计特色。它们当中有大量宽松的不对称的服装,甚至将布料以“披”或“挂”的方式,打破服装固定的结构。山本耀司的作品以宽大的不完全贴身的廓形来包容空气,使得衣服和皮肤之间有空气的流动。在这样的设计中,衣服成为和人有一定距离感的“第二层皮肤”,可以更好的帮助使用者做到和自我地位、身份的若即若离,从而展现力量,实现自由。这样的空气感搭配着不对称的剪裁,使得最终呈现的服装造型具有一种自然而又不完美的感觉,这也是“寂”之美在《玩偶》中的显现。

2.3. 不贴身的服装与《玩偶》电影艺术特色

山本耀司为电影设计的服装在造型上以空气感营造“寂”之美。这些丰富的服装造型配合不同季节景象,显现电影整体的风格特色和艺术特色。在电影艺术特色上,北野武的作品不可避免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他的电影受到日本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将暴力和温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6] 。日本文化符号“樱”与“刀”的融入使得他的作品有着悲剧色彩。

李欧纳·科仁形容“寂”: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在电影《玩偶》当中,几个支线故事都简要展开,而长镜头的描写更多地给到了男女主角,使其具有东方韵味的留白美。阿部嘉昭也评价北野武的电影“尽可能地削去情节的臃肿部分……将描写限制在最小范围,几乎只显露电影的框架”。这正是“寂”所具备的空灵感。山本耀司的服装为电影艺术特色的呈现起到了增加画面细节的作用,使得没有对白的镜头更有可看性,同时与季节的更替相呼应,更凸显“寂”的自然感(图1)。他将自然界的空气流动引入身体与布料之间,使得其表现出一种寂寥、悲伤的氛围。

Figure 1. Red clothes in autumn

图1. 秋季对应的红色服装

3. 服装质材与“寂之声”

3.1. “寂”在听觉上的表现

“寂”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显现在听觉上。它体现在文学中是动与静的对立,体现在乐曲上是短音和下行音的碰撞。

文学中,日本短歌、俳句以意象之美、对立之美,勾起人五感的联想,从而拓宽读者的感受,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斋藤茂吉写田间蛙声“昼の野にこもりて鳴ける青蛙ほがらにとほるこゑのさびしさ”(藏在午后的田野,阵阵蛙鸣,多么寂寞,那清亮的叫声!) [7] ;种田山头火写蝉声和花落“この旅、果もない旅のつくつくぼうし”(寒蝉鸣不尽,天涯旅)、“笠へぽつとり椿だつた”(斗笠一声响,落下山茶花) [8] 。乐曲上,日本传统音乐的风格,以委婉阴柔为主,同时也有强烈的节奏感。比如代表性乐器三味线,其音色单一、音域较窄,但演奏者可以通过不断拨弦来维持音长并创造变化。由于大多数演奏都是平且下行的音,擅长表现局促、压抑、物哀和悲凉的情感,即使表现欢悦,也常常伴随着伤感的氛围,来和听者产生共鸣,比如作品《春驹》《桃源乡》等。

3.2. 服装质材与人物刻画

电影《玩偶》的服装除了用空气感展现“寂”之外,还以质材的变化让观者仿佛听到服装的“寂”之声,以视觉的方式使观者仿佛可以触摸服装的软硬区别和听到布料的碰撞,拓宽观者的体验。比方说同一故事线中黑帮老大的衣服是笔挺的,材质偏硬,是平整而哑光的面料,在触觉肌理上给人正式和庄重的感受,符合人物身份。而女主角在这一段中的服装是亮黄色的,视觉肌理强,有很多图案装饰,衣物色感轻、且服装本身偏软,垂感好,使服装职业感减弱、自然感增强,能让观者感受到这一段中人物稍微轻松的情绪(图2)。电影中服装质材以视觉的方式唤醒触、听感官,以材质的区别营造“寂”的强烈对立感,从而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点。

Figure 2. The costume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图2. 不同人物的服装

3.3. 服装唤醒感官

电影是一个视觉艺术。它虽然有台词和环境声音,但更多的是通过视觉来打动人,讲述故事。电影中的服装也重视视觉体验,但它还通过联觉,以刺激五种感官之一从而激起另一种或几种感官的同时反应。服装可以用材料不同的纹理、质感、色彩等来显现自然感或者神秘感,带来由视觉到触觉到听觉到嗅觉多种感官的触动。

《玩偶》中服饰材料的质感在流浪开始时以陈旧和灰暗为主,主角的服装有很多布料褶皱和陈旧的质感,观者能感受到人物处境多么糟糕,以及和环境的斗争感。随着季节的变化,服装颜色的增加,体现了主角生活的改变和心境的转变:春日服饰的轻薄亮色调、秋天服饰的厚重,唤醒观者对季节的嗅觉、触觉。再到故事的尾声阶段,玩偶服饰出现,布料厚重、夸张,在雪地里行走的印迹、厚重服饰的拖行感,让观者仿佛能听到雪地的沙沙声。这些服装的运用就如同俳句中的意象和季语,能勾起人不同感官的感受,烘托不同的氛围,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将“寂”以感官的呼应融入在故事叙述中。

4. 服装色调与“寂之色”

4.1. “寂”在视觉上的表现

“寂”在视觉上不是浓烈的,而是淡雅的、古朴的,在色彩中更多以偏向中性的色彩表现,如黑色、灰色、白色、褐色等。这种色彩倾向的成因,除了和日本“感物兴叹”的自然观念挂钩,还离不开宗教的潜移默化影响。

马林洛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道:“每个文化中都必然有其宗教。”宗教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浓缩的信仰文化,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根基。儒、道、佛对于日本美学有着深远影响,它们以精神或理念的形式暗藏于日本作品中,又通过视觉的方式让观者直观地感受。比如道家思想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日本的朴素美学相契合,在“寂”当中表现为古旧和简素的美。具体作品中:“龟寿堂”的铁壶以凹凸的黑色肌理给人以沧桑的感觉;盆石艺术中,以石为容器,多用灰色、褐色来体现雅趣;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中,以大量出现在天与水中的蓝色,来表现出环境的幽与素。在《玩偶》的服装色调上,“寂”之美既在许多中性色的运用中展现,又以色彩变化推动故事进展、诉说情绪。

4.2. 电影《玩偶》的色调冲击力

山本耀司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很多中性色,尤其是黑色,他所欣赏的黑,是包容万物的,又是隐藏自身的,黑色的运用,在观感上会带来“寂”的体验。同时他形容“黑色是一切的最终阴影,也是一切的轮廓” [9] 。正是因为黑色的包容与多变的美,才能展现不同着装者的魅力、凸显出其它色彩的鲜艳,在这种对比之下,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这种色彩的对比,也暗藏“寂”的对立之美。

电影《玩偶》中,男女主角身上被一条红色的绳子连接,在高灰度的场景之下,男女主身上的服装也是低饱和度,进而红色的绳子就被衬托得更加鲜艳刺眼,这也很好地表现出一种荒诞感和悲伤的情绪,为主人公的命运作好了铺垫。当然红色和黑色之间的对比在电影之中也多次出现:秋日枫叶下里的行走片段、故事的最后男女主人雪地上行走的服装、最终的人偶服装(图3)。电影以充满“寂”之美的黑色和艳丽的红色形成对比,丰富了视觉表现,红色和黑色之间的对比也使得整体的色调更具冲击力,稍显夸张的感觉也契合“寂”不完美的美学特征。当这些红色的服饰大量出现时,电影也进入了尾声,开始述说三片段中主人公的命运结局。

Figure 3. Visual impact of clothing color

图3. 服装色调的冲击力

4.3. 以服装色彩代替对白

色彩从视觉上来说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比如橙色让人感到治愈温馨、蓝色让人觉得冷静平和、绿色让人觉得自然健康等等。当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时,也会影响观者的情绪、性情和行为。

前文中提及北野武的电影中虽然会削去很多臃肿部分,但却留下了很多没有对白的长镜头,它们构筑的留白意境具备朴与简的“寂”之美。《玩偶》中的留白镜头主要展现男女主流浪的过程,以及通过四季的变化和服装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在这些没有对白的镜头下,服装的色彩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人物的情感,推动剧情的发展。以女主角的服装色彩为例:一开始在医院中,女主角的服装整体是灰色的,让人在情感上有压抑感,但随着流浪过程的进展,在樱花树下时,女主角换上了黄色的服装,黄色是一种让人乐观的颜色。再到受到折磨时穿着的蓝色服装,搭配暗调的蓝黑色背景,整体氛围又有悲伤感。人物最后有巨大情感波动时,身着的红色人偶服,红色是热烈的颜色,推动人物情感的宣泄。这些服装色彩的变化包含着不一样的情绪,是沉默中暗藏的对白——以色彩诉说人物情绪,以“寂”之色同其他鲜艳色彩交织形成更强的冲击力。

5. 服装意境与“寂之心”

5.1. “寂”的内涵之美

如果说“寂”是人们在艺术生活中遨游时能达到的审美境界,是一种艺术接受过程中的体验的话,那么“寂”也是一种使观者能感受到美的状态。大西克礼将“幽玄”、“物哀”、“寂”和欧洲古典美学的“美”、“崇高”、“幽默”相挂钩。其中“寂”与滑稽美学的“幽默”既有姿、声、色的关联,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关联。

“幽默”是“寂”在和歌中“风”与“雅”的对立,是俳句中虚实的对立,体现在电影之中,是真实与假象的对立、现实与幻境之间的转换。

5.2. 用服装诉说悲情

山本耀司为电影设计的服饰,除了用质材和色彩来表现“寂”之美,还在整个故事的走向上,夹杂着很多不完美的隐喻,让观者能够猜到最终的悲剧走向。

鹫田清一认为,服装不仅具有物理上的特性,“还承担着社会符号的功能” [10] 。《玩偶》中主人公服饰的变化,除了展现人物情感的波动外,还隐藏着主人公社会轮廓的变化。主人公的服装从社会属性更强的西装与制服朝着夸张宽松的玩偶服装进行演变。不贴身的服装和玩偶这个主题相契合,也显示了角色社会属性的抽离,逃离城市回归自然。服装诉说的悲情是主角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荒诞感,也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凄凉现实的鲜明对照,这种对照使得整体故事意境具备“寂”之美。

5.3. 悲剧——幻境与真实的统一

《玩偶》悲剧氛围中的对立感与“寂”的内涵契合,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电影的三个爱情故事进行剪辑,铺垫好悬念后,在故事的结尾进行时间线的收束,向观众展现人物死亡的结局,让美好和悲剧形成对比。同时在男女主的故事中,也展现了很多昔日的美好片段和当下的压抑进行对比,展现幻境和真实的对立。偶戏的融入又为故事增加了滑稽感和无力感,使得悲伤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这些对立之美,通过不同场景,融入不同的情感,透过三个故事来显现。虽然人物的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但其中的“寂”之美,始终能带给人美的触动。

6. 结语

“寂”不仅是美学概念,强调不完美、不对称、朴素等美学特征,也赞赏自然之美和季节之趣。在设计理念上,简约、自然和不加修饰的设计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时尚设计的趋势;在材质使用上,追求材料自然的神秘和内在的美感;在材料和面料上注重挖掘和利用其潜力,达到更自然的效果;在色彩选择上,颜色的选择偏向于沉静和朴素,这些颜色应用在服装上表现出人类与自然相互渗透的关系。“寂”为许多时尚设计师提供了启示,并推动了时尚界对于“自然、朴素、不完美”等元素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山本耀司在作品中运用非常规、丑陋或者不寻常的元素,挑战传统时尚界的审美标准,提倡反时尚的概念。他的设计突破了服装造型和结构的固有模式,通过将衣装剖析为部件并重新拼接,拥有解构美。山本耀司的设计符合“间”和“破”的概念,让穿着者与环境之间形成更为轻松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也通过将各种不同材质、风格的元素混合在一起,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他设计中潜藏的“寂”之美也对服装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向世界传播了日本之美。

笔者相信,服饰设计的趋势是更多的文化内涵的融入,它不仅是对形式的追求,更是对其中蕴藏的文化之美的挖掘。

注释

图1来源:网页引用,

https://baike.baidu.com/pic/%E7%8E%A9%E5%81%B6/4618930/0/cdbf6c81800a19d8a4fc3c1f34fa828ba61e4628?fr=lemma&fromModule=lemma_content-image#aid=1&pic=3801213fb80e7bec014915fb282eb9389b506b1c

图2来源:网页引用,

https://baike.baidu.com/pic/%E7%8E%A9%E5%81%B6/4618930/0/cdbf6c81800a19d8a4fc3c1f34fa828ba61e4628?fr=lemma&fromModule=lemma_content-image#aid=0&pic=cdbf6c81800a19d8a4fc3c1f34fa828ba61e4628

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931668990/

图3来源:网页引用,

https://baike.baidu.com/pic/%E7%8E%A9%E5%81%B6/4618930/0/cdbf6c81800a19d8a4fc3c1f34fa828ba61e4628?fr=lemma&fromModule=lemma_content-image#aid=1287053408&pic=9252ae7eeeba4b730cd7daa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日)大西克礼. 幽玄∙物哀∙寂: 日本美学三大关键词研究[M]. 王向远,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2] 江霄. 北野武电影中的日本传统文化透析——以电影《玩偶》与《座头市》为例[J]. 齐鲁艺苑, 2007(2): 56-58+62.
[3] 王向远.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13.
[4] 蹇宜珊. 浅析山本耀司服装设计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 戏剧之家, 2015(20): 253-254.
[5] (日)黑川雅之.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M]. 王超鹰, 张迎星,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8.
[6] 吴斌. 樱花与刀: 北野武和他的电影世界[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4(5): 80-85.
[7] (日)斋藤茂吉. 心寂犹似远山火: 斋藤茂吉短歌300 [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8] (日)种田山头火. 只余剩米慢慢煮: 种田山头火俳句300 [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9] (德)维姆∙文德斯, (日)北野武作. 山本耀司[M]. 史阳梦, 译.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18.
[10] (日)鹫田清一. 衣的现象学[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