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农村孝文化施行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DOI: 10.12677/AR.2023.104187, PDF, HTML, XML, 下载: 100  浏览: 765 
作者: 覃 波: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孝文化赡养老人Rural Population Ageing Filial Piety Culture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摘要: 孝道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至今从未断绝,“首孝悌”也成为了教育子孙后代的主要遵循。在人口老龄化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赡养老人仍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善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经济负担等方面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农村地区孝文化施行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孝道教育、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家庭政策以及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的孝文化施行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Abstract: Filial piety, a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inherited until now, and “first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has become the main guideline for educating future generations. Nowadays, when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supporting the elderly is still the main expression of “good deeds”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ses a series of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ag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terms of old age, medical care, economic burden, etc.,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rural areas.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filial piety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optimizing family policies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lial pie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文章引用:覃波.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农村孝文化施行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432-1437.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187

1.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赡养老人在农村地区的施行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推进,传统孝道观念逐渐被淡化,年轻一代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利益,对于孝道的理解和认同度较低。这导致了一些老年人在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家庭仍然面临着贫困和经济压力。这使得一些年轻人难以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甚至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谋生。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往往只能依靠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而缺乏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因此,如何在强调“孝道”的优秀传统文化前提下,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

2. 孝文化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行的必要性

“正是社会性价值的存在,才使村庄中有了舆论力量,有了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进而形成村庄‘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最低限度的合作,使得村庄事实上构成了一个道义乃至行动的共同体。” [1] 现阶段正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普遍增速的时期,农村亦是如此,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年轻人渐渐走出农村,或是朝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或者就近选择在县城以上较为发展的地区谋生,从而导致了村落空巢老人的增多,多数老人因住不惯城里生活,不愿跟随子女进城,因此农村老龄化激增的同时,子女如何尽孝,让老人感受到安享晚年的幸福感,也是如今农村民生的重要课题。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的情况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体现在人口老龄化增长、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社会关怀以及孝道文化等多方面。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为1.8亿,占总人口的13%。到2025年,“十四五”计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3.1亿和3.8亿,分别占总人口的22.3%和27.9%。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情况相当严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和挑战。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2月,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8亿之多,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会突破4亿人,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在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农村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这主要与农村地区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有关。此外,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高于城市,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老年人口比例高于青壮年人口的情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正在不断加剧。因此,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道现实问题。

2.2. 孝文化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行的必要性

“随着‘孝道’的弱化,老龄化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会更加突出。社会老龄化本身加深了对传统孝道伦理的挑战;而孝道伦理的弱化又反过来加剧了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危机。针对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意识淡薄等现象,传承和弘扬‘孝道’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危机的关键。” [2]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得到很好地传承,这种传承既源自于血缘的服从,也符合中国人懂得感恩精神品质。农村百姓的生活经历了艰苦奋斗的生存时期,百姓对于一切适合生存的方式都心存敬畏和感恩之心,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强调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不管是生存技能的传授,还是生活向好时期的教育,都会围绕“孝敬师长”而进行,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尽孝道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教条式规定,每一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孩子都会尽可能地去赡养自己的长辈。这种传统美德,一直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也正因为如此,老龄化背景下的今天,更需要这种精神的传递。

许多农村老年人在患病后,需要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许多农村老年人在生病时选择忍痛,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健康问题。许多农村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管理和照顾。

当前,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农村人口也在不断地减少,外出务农、求学的人数增多,空巢老人的现象也就越加明显。加之农村老人习惯性地闲不住,对早已结下深厚情感的田地有些割舍不下的情怀,很多老人纵然已经达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始终还是早出晚归地选择耕种。农村劳动人民生活上温饱的问题早已经得到解决,子女的孝道也让留守村落的父母感受到了幸福,但是因为生活习惯的养成,农村老人依旧还是选择继续勤劳地耕作,这也是他们认为的减轻子女生活负担的一种表现。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生活改善的表现,这样背景下的赡养义务依旧和以前一样,未曾改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想出对策,一者能够继续传承孝文化,让农村老人感受被照顾的幸福;也能让农村老人当下心中的负担,做一些简单、轻松的解闷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农村老龄化背景下,老人感到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也能让子女在尽孝道的基础上,认真工作,因此说,孝文化在农村老龄化背景下的实行具有持久的必要性。

3. 农村地区孝文化施行困境

当前,我国已经实现整体的脱贫,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实行中,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这除了与国家政策的关系密切外,与孝道在农村的实行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但是农村地区孝文化施行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涉及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变迁。从家庭结构、经济压力、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孝文化在农村地区施行的困境。

3.1. 传统孝道观念的淡化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得到很好地传承,这种传承既源自于血缘的服从,也符合中国人懂得感恩精神品质。农村百姓的生活经历了艰苦奋斗的生存时期,百姓对于一切适合生存的方式都心存敬畏和感恩之心,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强调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农村地区的传统孝道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农村青年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影响,对传统的孝道观念认同度有所降低,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导致传统孝道观念的传承和弘扬面临困难。

3.2. 贫困与经济压力

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影响孝文化施行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许多家庭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青年往往需要外出务工以维持家庭生计,难以在家照顾老人,导致老年人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不足。

3.3.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完善,特别是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由于资源有限,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很难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持。这使得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上面临诸多困难,也加重了家庭成员在孝文化施行方面的压力。

3.4. 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普遍不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有限。这导致农村老年人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在施行孝文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又要面对自身生活和经济压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村地区孝文化的施行。

4. 解决农村孝文化施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孝文化施行困难的现状,我们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倡导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以期改善农村地区孝文化的施行环境,促进老年人的福祉。此外,子女尽孝,让老人感受到安享晚年的幸福感,也是如今农村民生的重要课题。

4.1. 加强孝道文化传承与弘扬

许琪在《孝道观念与赡养行为的变迁》一文的研究中就曾得到结论,“中国人并非像现代化理论所预言的那样会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抛弃代际关系,与之相反,代际关系无论从观念还是行为角度来看都在当代中国社会得到了延续,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 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但农村居民对孝道观念的认同和传承并未因此减弱。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延续着这一代际关系,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提示我们,解决农村孝文化施行问题,不能仅从经济和物质层面考虑,更需要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入手。通过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提高农村居民对孝道的认识和认同度,使他们在面对经济压力和养老困境时,依然能够坚守孝道,关爱老人。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孝文化主题活动、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孝道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文艺作品等途径,传播孝道文化,营造尊重和孝敬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4.2. 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村老人经济收入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例如,加大对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为农村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因养老主体的精细化和情感化、养老环境的适应性等特征,使家庭养老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独具优势。” [4]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特别是在老年人面临经济压力时,子女应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同时,通过家庭内部的沟通和协商,合理分配家庭资源,共同应对经济压力。

4.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制度化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在全国实现形式上全覆盖并日益完善的当下,‘孝行天下’对孝文化的创新运用,这种民间非正式福利制度理顺了孝文化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养老保障制度中的逻辑脉络。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化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5] 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解决农村孝文化施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水平。例如,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使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可以推广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鼓励农村居民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减轻家庭成员在养老方面的压力。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871万人 [6]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4.4. 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

“要在农村设立专门的孝德制度培养、落实机构。该部门要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监督、执行各地扶持家庭养老的相关政策,激发家庭成员养老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建立奖惩机制,对孝敬老人的表彰,在村集体中树立孝之典型,对不孝行为加以制止、惩处,不能只停留于村干部劝说层面,而没有制约的机制。” [7] 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首先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政策性放宽制度,发挥农村村委会的带动作用,制定以法律为参考前提的奖惩村规民约。同时,以政府为引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业。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业,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确保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老年人照顾服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老年人照顾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可以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以农村当地青壮年为带头,组织志愿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心理关怀等服务。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积极性。例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提到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组织志愿者照顾老年人等一系列措施。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孝文化在农村地区的施行很有必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生活改善的表现,这样背景下的赡养义务依旧和以前一样,未曾改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想出对策,一者能够继续传承孝文化,让农村老人感受被照顾的幸福;也能让农村老人卸下心中的负担,做一些简单、轻松的解闷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农村老龄化背景下,老人感到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也能让子女在尽孝道的基础上,认真工作,因此说,孝文化在农村老龄化背景下的实行具有持久的必要性。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解决农村孝文化施行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促进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福祉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连芙蓉, 贾涵颀. 社会转型中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9(4): 98-107.
[2] 兰亚春, 庄海茹.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危机与“孝道”弘扬[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0): 2462-2464.
[3] 许琪. 孝道观念与赡养行为的变迁[J]. 社会发展研究, 2022, 9(1): 176-195+245-246.
[4] 程燕蓉, 慈勤英. 家国一体: 在乡村振兴中重塑家庭养老[J]. 宁夏社会科学, 2022(4): 166-172.
[5] 黎赵, 罗树杰. “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基于广西西南部边疆民族地区P社区的案例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 2020(3): 62-70.
[6]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全国老龄办《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6/content_5721786.htm, 2022-10-26.
[7] 杨清哲.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