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对话看日本人的合作性——以对话中“阻碍源”的修正类型为中心
On Japanese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apanese Dialogue—Centered around the Type of Correction for the “Obstacle Source” in the Conversation
DOI: 10.12677/ML.2023.1112803, PDF, HTML, XML, 下载: 75  浏览: 105 
作者: 黄 钰: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会话修正阻碍源修正类型相互合作性Conversation Correction Obstruction Source Correction Type Mutual Cooperation
摘要: 本文利用会话修正的理论和方法,以对话中“阻碍源”的修正类型为中心,通过调查和分析日本人在母语场景与非母语场景中的实际对话,考察日本人在日常对话中修正类型的使用情况。以此验证日本人为了避免因为指出或修正他人话语中的“阻碍源”,出现有损对方面子或给对方带来不快的情况。结论为只要对理解和交流不产生影响,日本人很少、甚至不会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哪怕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也会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保持与对方的相互合作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conversation correction, focusing on the types of correction of “obstacles” in conversation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actual conversations of Japanese people in both native and non native language settings, it examines the use of correction types in daily conversations. To verify this, Japanese people aim to avoid situations where pointing out or correcting the “source of obstruction” in others’ words may harm their face or cause discomfort to them. The conclusion is that as long as there is no impact on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Japanese rarely or even do not initiate or execute revisions; even initiating or executing revisions will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maintain mutual cooperation with the other party.
文章引用:黄钰. 从日语对话看日本人的合作性——以对话中“阻碍源”的修正类型为中心[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2): 5992-599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2803

1. 引言

1977年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在杂志《语言》上发表了《会话修正结构的自我改正优先》(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一文,标志着会话修正研究的开始。他们在文中引入了一个新概念——“修正”(repair)用以代替“改正”(correction)。

“改正”是用正确的形式来取代错误和失误,而“修正”的范围更广 [1] 。对于“修正”,王宗炎(1988)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修正”是指在会话中讲话者或聆听者碰到不合规范的话、无意误用的语言形式或发生误解时加以纠正 [2] 。

人们在实际生活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口误,或者突然想不起下一句要说的话。听者也可能听不清或者无法理解说者所说的内容。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在说者和听者的相互行为中产生了“阻碍源”。“阻碍源”是指会话中说者或听者为了避免误会或者消除误解所进行修正的对象;“阻碍源”包括“表达错误”、“表达欠妥”、“信息缺失”、“偏离话题”、“停顿”、“失语”等 [3] 。

修正则是为了解决在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阻碍源”而使用的策略。Schegloff等人(1977)也对修正进行了分类,根据修正的发起者(自我发起和他人发起)和修正行为的执行者(自己执行修正和他人执行修正)的不同,将修正分为:

“自我发起–自我修正”(self-initiation/self-repair);

“自我发起–他人修正”(self-initiation/other-repair);

“他人发起–自我修正”(other-initiation/self-repair);

“他人发起–他人修正”(other-initiation/other-repair)。

这四种类型。

一般认为日本人的相互合作性很高,日本社会把“合作性”放在第一位 [4] 。这在高田(1999)、橋本(2011)等学者的调查中已经得到明确证实。高田(1999)通过问卷评测调查指出,比起极富个性的“总是直接挑明”「いつもはっきり言う」的相互独立自我观1来说,日本人更倾向于追求“优先保证和谐”「和を保つことが大切だ」的相互合作自我观2。日本年轻人的相互独立性低,相互合作性高;并且相互合作性凌驾于相互独立性之上的倾向从儿童后期到青年时期再至中年前期3都可窥见一二 [5] 。此外,橋本(2011)还研究了共享和维持日本人相互合作性的机制。他指出日本人推崇并鼓励相互合作的行为举止,从而大家共同具备相互合作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促进相互合作自我观的共享 [6] 。另外,在相互合作自我观占优势的日本文化中,要求每个人与同伴保持合作,与同伴维持和谐是决定个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7] [8] 。

那么,日本人的相互合作性在他们的语言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本研究以日本人实际生活对话中“阻碍源”的修正类型为中心,探讨日本人的相互合作性在他们语言中的表现。

2. 研究目的

在日常对话中,修正是会普遍发生的现象。然而修正的发起或执行相当于指出对方的错误,这种做法会有损对方面子,也会破坏与对方的和谐,即合作性。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日本人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来验证是否只要不影响对话进行,日本人就很少对对方话语中出现的“阻碍源”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以及日本人是否会通过避免指出或修正他人话语中的“阻碍源”,减少有损对方面子或让对方感到不快的情况发生,从而维持与对方的合作关系。另外,本研究也分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日本人会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BTSJ日本語自然会話コーパス(トランスクリプト音声)2022年3月NCRB連動版』4(以下用BTSJ表示)日语语料库会话录音中选取年龄、知识水平、会话者人际关系类似的语料。在将选取的语料以会话分析转写体系5为标准进行文本转写后,再通过数据、表格等方式将含有修正的事例进行归类、对比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能够充分调查和分析四种修正类型,本研究以日本人母语场景中的日常对话为中心,并补充非母语场景中的日语对话进行全面考察。对话选取了BTSJ语料库中两组日本人的日常对话录音,和一组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对话录音(均为女性)。三组对话都根据会话分析转写体系转写为文本,摘录对话中出现的部分修正片段,并对该片段所对应的修正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来考察日本人是否很少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

4. 日本人与日本人之间的母语会话修正

母语场景选取的是两组日本人面对面、无指定主题的闲谈对话录音。两组录音总时长40多分钟,话轮6总数1104个。

表1是两组对话中出现的修正类型一览表。其中“自我发起–自我修正”和“他人发起–自我修正”各有4例,“自我发起–他人修正”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均未出现。

表1. 母语场景会话修正类型一览表

在此,因篇幅限制,本次调查从“自我发起–自我修正”和“他人发起–自我修正”中各选取一例进行分析。

4.1. 自我发起–自我修正

《JFC在说自己可能会留级的事情》

161JFA:(3)えっ=今:何年生?卒業して¿

162JFC: [今:四年生:です.

163JFA: [四年生.

164JFC: =で.最後(.)最後かな.= °なるかどうか°. (2)↓わかんない.

165JFA: [hhhhh]

え.留学?留年?休学?

166JFC:→ りゅう::.hきゅう:::学hして::留学したんですよ.(2)だが.どっちにもお金を払わないで::1年間(.)ただ帰ってた.

167JFA: いいな::

166行处是JFC“自我发起–自我修正”的事例。在164行,JFC说明自己可能无法按时毕业,JFA在165行询问其原因。JFC在166行解释是因为要去留学,但在解释过程中发现说“留学”并不能充分解释原因,于是在发出“留学”这个单词的开头音后发起了自我修正,将“阻碍源”–“留学”修正为“休学”,完成了自我修正。而JFA在这个过程中只是静静等待,没有对JFC的话有任何修正举动,在JFC修正完成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4.2. 他人发起–自我修正

《JFA和JFB在谈班上另一位同学的近况》

492JFB: あっ=そっか=あの人犯罪とか=すごい興味あって(.)ブラジル行ったんだ もんね.

493JFA: うん.

494JFB: ふ::::ん.

495JFA: 塾行ってるって言ってたもん.hhh

496JFB: →↑塾?

497JFA: ¥塾¥

498JFB: あっ.なんとか=塾みたいな=>ダブルスクール<用の.

496行处是一项“他人发起–自我修正”的事例。JFB想确认自己对JFA在495行处说的「塾」(补习班)这个单词是否听取正确,通过重复前述话语的具体单词加疑问语气来指定“阻碍源”–「塾」,发起了他人修正请求。JFA在497行通过重复单词肯定了JFB,完成了自我修正。

笔者从两组对话中8个修正类型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人发起–自我修正”这一类型都出现于听者无法理解说者所说内容,或者想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的情况。当说者产生“阻碍源”时,说者都会先进行自我修正,以免给听者造成误解。而这个过程中听者往往都是静静等待或者随声应和,不会发起修正,更不会直接执行修正。这与我们一开始的设想相符合。即他们非常重视与对方的相互合作性,不会轻易指出或者修正对方话语中的“阻碍源”,以免有损对方面子、让对方感到不快。只有在严重影响交流和理解时,才会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

上述两组对话中,均未出现“自我发起–他人修正”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人修正”在日本人母语对话场景中没有出现。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母语者语言能力相当,极少出现需要频繁修正对话的情况。

5. 日本人与日语初学者之间的非母语会话修正

笔者通过调查语料发现当日本人与日语学习者交流时,会出现“自我发起–他人修正”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的事例,(即由日本人执行的“他人修正”)。为了全面考察四种修正类型的使用情况,笔者从BTSJ语料库中选择了一组日本人与日语初学者的对话来进行考察。

非母语场景选取的是JF与CF的闲谈对话录音,总时长24分钟,话轮总数449个。CF是中国留学生,JF是CF同一所大学的日本同学,会一点中文。

表2是对话中出现的修正类型一览表。“自我发起–他人修正”有15例;“他人发起–自我修正”有10例,“他人发起–他人修正”有2例。“自我发起–自我修正”类型中,“自我发起”的情况只出现在CF发话时,并且均未能自我修正成功,因此为0例。

表2. 非母语场景会话修正类型一览表

“他人发起–自我修正”一共有10例,通过分析发现得出的结论与母语场景是相同的,即日本人对说者所说内容不理解,便会发起修正请求,希望获得说者的修正。由于这一修正类型的事例在母语场景已经列举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本次调查选取1例“自我发起–他人修正”和2例“他人发起–他人修正”进行说明。

5.1. 自我发起–他人修正

《JF问CF想去日本的哪些地方》

44JF:東京の中で=東京のほか(.)に行ってみたいところある?旅行したいところ.

45CF: [はい]

=お::ある.(と)思う.

46JF: [うんうん] え::>どこへ行きたい?<

47CF: → 例えば=東京の↓ディニ-ス,,

48JF: [うん]

=うん.ディニシー¿

49CF:→ ディニシーと(.)東京た::ぶた?たぶ?

50JF: [うん]

=タワー?

51CF: タワー.

52JF: あ::東京タワー.

53CF: はい=東京タワー::に行きたいです.

此段对话有2处“自我发起–他人修正”的事例。分别是在47行和49行,因为CF的日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词汇量不足,所以在47行出现了单词错误的情况。她通过停顿的方式发起“阻碍源”–「ディニ-ス」的修正请求(即自我发起),对此JF在48行通过反问这一委婉的方式说出正确单词「ディニシー」(迪士尼海洋乐园),来向CF确认自己的修正是否正确(即日本人执行的他人修正)。CF认可了她的修正并继续对话。

但在同行(49行) CF再次出现了单词错误的情况。CF不确定「東京タワー」(东京塔)中「タワー」的说法,通过努力搜词7尝试自我修正后,仍不能正确修正。于是通过疑问的方式再次发起修正请求,将修正机会交给了JF。JF接收到请求后仍是采取反问的形式进行修正确认,再次获得了CF的肯定,对话也得以继续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JF始终都是等待CF的自我修正尝试,没有发起任何修正的举动。

对话中“自我发起–他人修正”的出现高达15例,这是因为日语初学者语言水平较低,无法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于是便会频繁地向日本人发起修正求助。

在整段对话中“他人发起–他人修正”一共只有2例。如下所示。

5.2. 他人发起–他人修正

①《JF在问CF今天上日语课的事》

01JF:今日は:午前中日本語の授業があったんだよね¿

02CF: はい.

03JF: うん.::何時間あるの?

04CF: ↓何時間¿ あ,,

05JF: [うん]

06CF:今日朝9時から(.)9時から¥10(jiu)、10(jiu)、¥10(jiu)時8::10分まで。

07JF: → [うん] [10(juu)時]

=うんうん(.)あっ=10時10分まで.

08CF: はい.

07行是JF进行的第一项“他人发起–他人修正”的事例,CF在06行说“十点”这个单词时,出现了发音错误。将“10点”的正确读音「じゅうじ(juuji)」说成了(jiuji)。她意识到自己的发音有误,一直在尝试自我修正,但没有成功。JF便在最后发起了修正并执行了修正。

②《JF在问CF想去日本哪些地方》

55JF:=うん::えっじゃ:東京の(.)ほかは?

56CF: (1)東京のほかは(.)¥京都¥

57JF: [うんうん]

=あっ京都.

58CF:=京都の::京都の:いろんなおてる.

59JF: [うんうん]

→ =お寺↑ね=うんうんうん.見たい.

60CF: (.)見たい.行きたい.

61JF: [うんうん]

在59行处,是JF进行的第二项“他人发起–他人修正”的事例。JF在前面问CF除开东京,还想去哪里?CF说还想去京都,原因是京都有很多寺庙。但是CF再次出现了发音错误。将“寺庙”「お寺(otera)」说成了「おてる(oteru)」,而她自己没有意识到错误。JF明白她想表达的内容,于是在59行处发起了单词修正,并且通过附加语气词「ね」,使得修正语气不那么严肃,顺利完成了修正。

在对话的其他地方,CF也出现了一些发音、语调、甚至语法上的错误,但JF并没有采取“他人发起–他人修正”的方式,有的甚至没有发起修正。一是因为对交流不产生影响;二是因为如果一一修正对方的发音,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对方有负担感。

通过上述非母语场景中的会话修正片段可以发现,尽管CF的语言能力不足,JF也没有急于发起或执行修正,而是给予说者进行自我修正的机会。而JF在接收到CF的修正求助、或者迫不得已需要对CF的话语进行修正时,也会顾及对方心情,采取委婉、适当的方式。

从母语场景与非母语场景中出现的会话修正片段都可以发现,日本人不会轻易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而从非母语场景中“他人发起–他人修正”出现的次数只有2次,母语场景中一次也没有,进一步说明日本人在日常对话中十分注重与对方的相互合作性,会尽量避免指出或者修正他人话语中的“阻碍源”,减少有损对方面子或使对方感到不快的情况发生。而当日本人对说者所说内容感到不理解或不确定时,往往会通过“他人发起”的方式希望获得说者的“自我修正”(即“他人发起–自我修正”)。从而验证了只有在严重影响交流和理解时,日本人才会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非母语场景中,当日语学习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修正“阻碍源”时,经常会通过疑问、停顿等方式发起自我修正并向听者求助,期望获得他人修正。此时日本人接收到修正请求时,也会执行修正。并且在修正时会使用温和,委婉的方式,充分考虑对方心情,避免让对方感到难堪,以保持与对方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进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时也是如此。

6. 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日本人在母语场景与非母语场景对话中出现的修正类型发现:

首先,日语母语场景中“他人发起–自我修正”这一类型的出现往往都是与无法理解对话内容紧密相关。因此当“阻碍源”严重影响交流和理解时,日本人会发起修正请求并渴望得到修正。而其他情况下即使出现“阻碍源”,日本人很少、甚至不会对“阻碍源”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也就是说,日本人十分注重与他人的相互合作性,会避免因为指出或修正他人话语中的“阻碍源”,而出现有损对方面子或给对方带来不快的情况。

其次,无论在母语场景还是非母语场景,当他人话语中出现“阻碍源”时,日本人往往是先给予对方机会进行自我修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总是静静等待或者轻声应和,不会贸然发起修正或执行修正。这也是日本人重视相互合作性的表现。

最后,在本次的考察中,“自我发起–他人修正”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都发生于非母语会话场景中。其中“他人发起–他人修正”这一类型出现次数最少。这是因为“他人发起–他人修正”意味着直接指出对方错误,会有损对方面子。所以日本人在接收到这两类修正请求时,往往会选择委婉、适当的方式进行修正,从而维持与说者的合作关系。

NOTES

1“相互独立自我观”:将自己视为与他人分离的独特实体,在西欧特别是北美的中产阶级中很典型。

2“相互合作自我观”:将自己视为与他人相互联系的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文化中。(引自高田,1999)

311岁左右~19岁左右~30岁左右。

4此语料库为平成23~26年度在科学研究补助费支持下,研究者宇佐美まゆみ带领下创建的基础研究项目A-“通过建立自然会话资源库,实现世界性网络教材共享的综合研究”(课题号23242027);从2016年度开始作为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机关据点型主干研究项目–“日语学习者交流的多角度解析”,和子项目“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使用阐明”的继承,以数据整理的形式公开。另外,从2018年度开始,获得了平成30~33年度科学研究补助费基础研究项目A-“用于语用论分析使用的日语1000人自然会话语料库的构筑及多角度研究”(课题号18H03581)的支持。

5将对话录音转写为文字的一种表记方法。

6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引自刘虹,1992)。

7说话人在构建话论过程中本来应该知道某个表达,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却突然想不起来了,于是开始努力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该表达的现象。(引自于国栋,2008)

8发音类似于中文的“揪(jiu)”。

参考文献

[1] Schegloff, E.A., Jefferson, G. and Sacks, H. (1977) 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53, 361-382.
https://doi.org/10.1353/lan.1977.0041
[2] 王宗炎.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赵刚, 贾琦. 日语会话的修正机制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2): 86-94.
[4] 浅川基男氏. 日本のものづくりはもう勝てないのか!? “技術大国”としての歴史と将来への展望[M]. 東京: 幻冬舎ルネッサンス新社, 2021.
[5] 高田利武. 日本文化における相互独立性∙相互協調性の発達過程―比較文化的∙横断的資料による実証的検討―[J]. 教育心理学研究, 1999(47): 480-489.
[6] 橋本博文(2011) 相互協調性の自己維持メカニズム.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0, 182-193.
[7] Markus, H.R. and Kitayama, S. (1991) Cultural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24-253.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98.2.224
[8] Uchida, Y., Kitayama, S., Mesquita, B., Reyes, J.A.S. and Morling, B. (2008) Is Perceived Emotional Support Beneficial? Well-Being and Health in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Cultur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 741-754.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083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