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麻雀》同课异构教学分析
The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An Uncommon Sparrow”
DOI: 10.12677/AE.2023.13121551, PDF, HTML, XML, 下载: 100  浏览: 122 
作者: 赵小慧, 苏 静: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同课异构语文教学案例研究Within-Class Heterogeneity Chinese Teaching Case Study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契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每位语文教师都应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将构建高效教学环境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同课异构模式,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能,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成长。本文以小学课文《与众不同的麻雀》为例,旨在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现象,着重分析其中的“同”与“异”及相互关系,并基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独特性,专注研究不同教师在应对相同课文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组织等问题。通过对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关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启示。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an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new education-al situation, every Chinese teacher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as the primary task.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me class hetero-geneous model,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deeply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ptimize the teaching desig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hape the unique teaching style, so a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in the professional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xt “An Uncommon Sparrow”, for example, aim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within-class heteroge-neity” phenomenon,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and based on the uniqueness of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focus on different teachers in dealing with the same tex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teaching case of “within-class heterogene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t aims to provide the change of teachers’ concep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文章引用:赵小慧, 苏静. 《与众不同的麻雀》同课异构教学分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040-1004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51

1. 引言

同课异构教学探讨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思维形成具有强烈的影响,凸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个性,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启发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使同课异构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百花齐放”局面 [1] 。“同课异构”即基于同课,即针对同一篇课文,异在构思,即教师个人展开独特构想。教师基于自身的个性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设计,赋予教学以个性,众多教师展示同一门课,必然会予以启迪和灵感。从同课异构课三位教师(分别为教师A、教师B、教师C)的不同课堂入手,分析其中的亮点和不足,探索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 同课异构的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同课异构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板块第二篇课文——《与众不同的麻雀》,其版块主题是“与众不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刻领悟“与众不同”的创新观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选取一则童话故事,描述一只小麻雀因站姿与众不同而受到同伴的批评,然而该麻雀坚持独特的立场。随着情节发展,它首次察觉到大花猫的存在,及时发出警报,从而挽救了同伴们的生命。该故事旨在强调追求创新与规遵平衡的重要性,揭示了因与众不同而产生新途径、取得独特成果的可能性。本文选择三位老师的公开课为研究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处理及其教学风格进行整理,得到教学方面的启示。

3. 课例的呈现与分析

3.1. 教学目标同中有“异”

不同之处:

【课例一、二】

1) 学习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节课的8个生词“妨”“碍”“谴”“责”“毫”“继”“续”“刮”,正确书写规范6个生词“群”“责”“丝”“刮”“悄”“救”,了解汉字书写规律。

2) 学会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与众不同”“七嘴八舌”“一致谴责”“没有妨碍”等词语的意思。

【课例三】

1) 学习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节课的8个生词“妨”“碍”“谴”“责”“毫”“继”“续”“刮”,正确书写规范6个生词“群”“责”“丝”“刮”“悄”“救”,了解汉字书写规律。

2) 能够在课文中找到词语“与众不同”“七嘴八舌”“一致谴责”“没有妨碍”等,并对上下文进行复述。

相同之处: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读好对话。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中一群麻雀和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整组课文的阅读中对“与众不同”这一板块主题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中都提到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书写本节课的生词,学习词语的含义,了解汉字书写规律。而C老师的教学目标只提到了找到重点词语并复述情节,对于词语本身的释义未涉及。

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部分,A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不同的是提出了初步体会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读好对话。三位老师都引导学生体会与众不同,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个性。在面对与众不同的人时,应该尊重和理解。

综合来看,三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基础性的目标和人文性的目标,都通过对课文朗读这一过程落实。这几项目标都涉及语文教育教学中学法的要求。但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同课异构”可以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相同方面,也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的不同方面,教师的不同见地确立了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架构,给孩子们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课堂。

3.2.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不同

教材内容相同,变化的是教师的思维判断、情感认知和处理方法。在《与众不同的麻雀》中,三位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课例一】

师:我们看看这个字,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记住它?

生:就是女字旁加一个“方”。

师:对,女字旁加一个“方”,就念“妨”。“加一加”是我们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生跟读两遍)

师:我们看看这个字,读。

生:碍。

师:“碍”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字很像。

生:“得”字。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字有什么不同呢?

生:偏旁不同。“碍”是石字旁,“得”是双人旁。

师:我们看看这个“碍”字。一个人在路上行走,突然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大石头多碍事呀!所以这个“碍”字就用石字旁。

(生跟读)

师:它们两个放在一起还可以组成一个词,一起读,妨碍。(生跟读两遍)

师:看一看,这一句是不是带了感叹号?所以要读出感叹的语气。跟老师读。

(生跟读)

师:面对大家七嘴八舌的指责,小麻雀说自己没有妨碍大家。读,没有妨碍。

生:没有妨碍。

【课例二】

师:你们曾经做过妨碍别人的事么?

师(低头问第一桌男生):你坐在外面,里面的同桌想出去,你偏不让开,这样你就?

生:那样我就妨碍她出去了。

师:你做过这样的事么?

生:没有。

师:妨碍别人可不好,咱们班同学都没做过妨碍别人的事,真是好孩子!

【课例三】

师:生字的读音,你们都读得很准了。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意思。“妨碍”,女字旁加一个方就是“妨”,和以前学的“访”有点相像,你怎么记住它?

生:一个是女字旁,一个是言字旁。

师:“碍”和“得”,你怎么区分?

生:一个是石字旁,一个是双人旁。

师:小麻雀说没有妨碍别人,读读这个词语。(出示:没有妨碍,生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那只和大家不一样的小麻雀,你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妨碍别人呢?

生:我并没有妨碍你们捉虫子,你们为什么要谴责我?

师:对呀,我没挡着你,又没有妨碍你,这就是没有阻碍、没有阻拦的意思。

A老师对生字词的讲解更深刻具体一些,利用偏旁记忆字,比如通过图片展示尺中的毫米单位,理解字义“毫”,利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妨碍”;理解词义“谴”是什么偏旁的,言字旁的字会跟什么有关等,并在每一个字词融入情境,课文中的“和我们大家不一样……”和“与众不同”进行联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融入神态、动作表达感受,通过语气体会情感。C老师主要让学生根据字的组成来猜测它的意思,比如偏旁不同,碍是石字旁,得是双人旁。联系生活举例,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妨碍”的意思。而B老师在这方面知识让学生猜测词语的意思,学生猜“妨碍”的意思是阻止、打扰等。

在对课堂主题中“与众不同”的理解部分,三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处理。A、C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与众不同”的不同意义,B老师在这部分让学生明白可以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要接受别人的与众不同。三位老师处理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明白“与众不同”的意义。认识到“与众不同”有没有意义,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如果是他们,到底喜不喜欢这样“与众不同”的小麻雀?要允许孩子有说实话的思路,从辩证的角度去谈,可能会有孩子提到不喜欢这样的小麻雀,从而升华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与众不同”才是有意义的。

3.3. 教学风格各有千秋

小学语文教材里课文是规范性、典范性的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的处理和理解运用更趋于多样性,丰富课文内容,将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学生,课堂呈现方式往往能表达出教师的风格。A老师为课堂准备了小鸟和树枝的彩色贴画,让学生上台参加活动,另外两位教师多以课件进行展示,三位老师的课堂都一个特点是以老师为主体,表面上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加参与度,但看出所有的问题设置都是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以此给人一种教师紧紧抓住学生走的感觉,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甚至有些表演的成分在其中。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堂相对没有那么夸张,教师的感情显露的不明显,都是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提问和练习,相比较而言学生主体性相对较弱。自由的教学课堂风格,需要教师自身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教师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师风格 [2] 。

4.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4.1. 基于教学内容,灵活调节教学角度

在本节课的汉字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致力于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特别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以“妨”为例,该字属于形声字,但对于学生理解为何它被归类为形声字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需让学生过度凭想象识记,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加一加”或“换偏旁”的方法进行记忆。以“谴”字为另一例,“谴”为形声字,然而,在当前学年级,学生可能并不熟悉声旁“遣”。因此,教师应该将识字重点放在形旁上,引导学生发现具有言字旁的字与言语表达或口头表达相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在汉字书写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归类内容的选择来组织教学。首先,通过对比左右结构的字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书写的规律。其次,在强调书写“刮”字时,教师可采取适度夸张的动作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笔画走势,促使学生深切领悟书写汉字所需的技法,注重笔墨的气韵,深刻体验起笔、运笔、收笔的艺术感觉。将字进行分类对比可视为一种内隐化的过程,而动作示范则为外显的教学手段,旨在使内隐化与外显有机结合。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得教学章法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更有助于明确达成教学目标。

4.2. 基于学生发展,明确教学方法

对一堂语文课进行实效性评价的核心标准,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需突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激情对话方面,教师的情感表达能否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喜好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前活动、范读、提问、讲解、小结等环节中需充满激情地传授知识,力求保持适度的表达张力,以创造兴致盎然的对话氛围,使得教学活动更像是一场充满激情的师生对话,而非刻板的课堂讲述。

其次,有效问题的提出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巧妙的提问方式。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与众不同”这一概念与课文中的具体表达相联系,以促使学生自行发现“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方法。这种提问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现乐趣,使其在课堂上获取成功体验。

最后,关注语用在具体故事情境中方面,教师应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其具体含义,以及在师生对话中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语言元素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这样的学术化教学方法将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运用所学,促使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4.3. 塑造独特的风格,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对其教学能力的显著代表,体现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促进师生亲近、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优势。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过程通常经历四个关键阶段。首先是模仿阶段,这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深度思考和研究,教师应明确教学风格,融入个人思考,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特教学方式,使模仿体现出对精华特征的科学提炼,从而系统地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其次是独立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需灵活掌握他人的教学经验,以自身独特的语言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构建特殊化教学风格的基本框架。接着是创新阶段,教师应融入独特的思想和理念,深化语言艺术,将自身优势视为突破口,以此完善教学风格。这一过程标志着语文教学个性化创新的开端,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拥有独到的见解,突破教学的局限性。最后是不拘一格阶段,这是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象征。教师需要着重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巧妙处理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灵活运用规范化的教学方案,变通处理 [3] 。

5. 总结

无论进行何种教育教学的探索与革新,其根本目标在于服从和服务于语文教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将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应用有机地融入不同的课堂教学场景,以不断提升教学效益。同课异构模式被视为一种有力的教学手段,旨在推广并倡导特定的教学思想或方法,赋予教学以新颖感与活力。在当前知识不断拓展的时代,教师应不断继承知识,并不断深入学习有关学科的最新前沿知识与理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探求的需求 [4] 。不同类型的展示课各有特色和优势,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通过对同课异构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有助于教学影响扩张与延伸,了解其他地区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学新鲜感,通过对比,提高教学教研能力,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佃红, 唐晓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语文教学新样态[J]. 亚太教育, 2018(6): 50-53.
[2] 贺伟. 探析高中新课改下语文“同课异构”教学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3): 35-36.
[3] 孟悦媛. 《刷子李》同课异构教学分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1): 140-142.
[4] 孙文哲. 同课异构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烟台: 鲁东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