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阈下推动我国人口老龄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
Practical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R.2023.104213, PDF, HTML, XML, 下载: 153  浏览: 221 
作者: 朱 玉: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新时代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ging New Era
摘要: 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新国情,新时代下积极推动老龄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分析中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政府,个人,多方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力推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之上,既要认识到“银发浪潮”带来的挑战,也要把握住其中的机遇,使之成为“中国新优势”,造就高质量发展的老龄化事业,走出一条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道路与模式。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as become a new national condition in the new era.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cause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hina’s aging society facing and promote the government, individuals, and multiple subjects to jointly promot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Standing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w era, we must not only recognize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silver wave”, but als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to make it a “new advantage of China”, create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cause, and embark on a path and model of population ag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朱玉. 新时代视阈下推动我国人口老龄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603-1608.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213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个拥有庞大老年人口的国家,如何促进人口老龄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新时代视阈下,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了挑战也伴随着机遇。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如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老年人群体对文化、旅游、消费等领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企业和全社会等多个层面互相配合,探索更多的高质量实践举措,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和保障,从而为推动我国人口老龄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贡献智慧和力量。

2. 新时代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分析

2.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数量在总人口中占比不断上升;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快,不平等等鲜明特征。中国的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从2000年到2021年底,从原有的8821万人增长到20056万人,分别占有总人口的7%和14.2%,期间增速从两个百分点一度飙升到将近四个百分点。这已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老龄化社会和老龄社会的定义。同时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已经远超城市,截止2020年,“农村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65岁以上人口的47.4%。” [1] 更显而易见的是,农村老龄人口还面临着养老资源方面与城镇之间巨大的差异。

2.2. 新时代下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大量年轻人才为支柱,而老年人身体机能各方面的下降,对经济社会参与有心而无力,这就造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按照现行的退休制度,每年将有2000万人退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将减少,劳动力成本可能面临上升,一方面,这会减弱西方国家对我国劳动力要素的依赖性,减少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会给我国的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在市场供给方面,老年用品市场供给侧质量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高,产业的活力不强,急需提质增优。与日渐增长的,老龄人关于文旅、健康、地产等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的融合度也有待提高。

其次,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挑战,也对我国老龄化的立法和政策措施提出挑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较窄。老年人的健康和福利需要得到保障,养老金、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乡镇老龄化面临资源不足的挑战,乡镇老龄工作面临,财政能力有限,农村家庭保障储备金有限,医疗能力落后,医疗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而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老年人对此存在运用障碍,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食品保健品,养老、金融等方面存在诈骗问题,老年人被欺骗后维权难,老年人权益保障有待加强。最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供应给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社会无障碍设施不够普及,设计不够科学专业,不能全面支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最后,老龄化对社会文化提出了挑战,老龄化导致的家庭结构变迁,核心家庭模式可能会受到挑战。父母由以往的家庭财富创造者边缘化为接受子女经济照料的群体,而且由于生育生养成本过高,我国生育主体已经陷入少生优育的观念之中,家庭结构扁平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养老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关爱的责任和压力可能会增加。社会文化建设也需要更多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老龄化的加剧也带来了机遇。首先,老龄化的加剧有利于老龄产业发展。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健康养老、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增加。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拓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扩大。其次,推动了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智能科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应用。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智能家居设施等都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同时,数字技术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娱乐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最后,有利于相关人才培养与创造就业机会,老龄化的加剧会推动养老产业、医疗护理等相关领域的需求,这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新时代人口老龄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及其标准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这个进程必然半对折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国情,预计到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再到2050年左右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这两个阶段基本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阶段同步。因此,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积极应对加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任务和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式的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质量优先,跨越和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即要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有效的供给体系和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的老龄化事业是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充分的现实情况分析,坚持人民为中心,旨在构建一个全面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的老龄事业体系,在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因为如此才是高质量的。

首先,高质量老龄化事业具有全面有效性。全面性是指各方主体的全面参与,政府、市场、社会以及老年群体多方协同推动老龄化事业,在提升老龄化事业质量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将各项举措涵盖到经济、社会、健康、文化等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保障,这其中包括养老金水平的提升、医疗保障服务的覆盖、长期护理养老服务项目质量的提升、老年热权益保障与法治建设的推进、以及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等方面的覆盖。有效性是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切实提升。这些成效能够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评估和量化。2021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达到35.7万个,床位数达813.5万张 [3]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10.3亿;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9元 [4] 。截至2020年末,共有3853.7万老年人可享受老龄补贴,其中享受高龄补贴的人数超3104.4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有81.3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有535万人 [5]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老龄化事业的成效是显著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正得到提升。

其次,高质量的老龄事业必定具有可持续性,是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有效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非短期效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相统筹。强调社会全面发展,提出老龄事业发展需与国家全面发展相协调。同时,高质量的老龄化事业发展要与时俱进的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提供符合时代特点和个体需求的服务和保障。推动老龄化事业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标。我国坚持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养老服务的创新动力,降低制度门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新模式、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逐步拓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以新兴科学技术支撑养老服务持续升级。审时度势,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老龄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国新时代老龄化事业是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的。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正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按照党的十九大勾画出的新时代宏伟目标是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理念。” [7] 这表明在我国的老龄化事业中老年人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目的就在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4. 推动老龄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

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的挑战下,为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聚焦于老年人的现实需要,针对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参与、产业发展、权益保障等问题,明确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推动老龄工作任务高质量落地见效,把各方责任主体统筹贯通起来,集中力量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推动来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数量型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

4.1. 加强老龄事业的经济建设

加强老龄事业的经济建设,建设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老龄化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关键在于老龄化经济基础的建设。把握好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个经济运行的驱动力,利用庞大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推动老龄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已不再局限于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而是追求更高品质,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这为经济转型也提供了新机遇。截止2021年,我国建成并拥有的全球最大的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新兴技术领域已位居全球第一梯队,智能数字化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型,一方面为解决养老服务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养老服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其次,自有养老资源的不足,也增加了老年人对社会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增加,比如养对老院,新型老年度假公寓等相关企业需求的增大,有效延长了企业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4.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老年人医疗服务。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强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发挥政府的制定政策的职责和兜底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规划体系》等100多个部门规章和文件。另一方面,要坚实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老龄人口健康和福利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水平,“2018年组建国家医保局以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超过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8]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达到49个,覆盖近1.5亿人。初步确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更多的老年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设施,“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 [9] 统筹协调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老龄工作短板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我国老龄化程度城乡区域差异大,养老资源也呈现共享水平低,收入不均的特点,只有走普惠型养老发展,才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以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并举,以公平的再分配保证每一位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最后,要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期间,我国积极推进5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对老年人养老,权益,医疗和社会覆盖全面的保障,并联合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各部门实现信息联动,有效促进老龄工作的全面提升。

4.3. 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感

提升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注重老年人才的潜力发掘,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价值的发挥,以弥补老龄人口带来的劳动人口红利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低龄老年人的比例为55.8%,该群体通常保持着成年人高峰期智力的80%~90%,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生产要素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认为应对老龄化应该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的出台和实施。积极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等活动。推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研究老年人再就业的保障措施。

4.4. 推动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

推动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全面践行积极的老龄观,加强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树立积极老龄观,首先要摆脱认为老年人是历史的淘汰者的消极思维,而是要充分肯定老年人对于历史的开辟和创造价值。引导全社会践行尊老敬长的优秀传统,要大力弘扬孝和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家风和家庭氛围。最后,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普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老龄群体能够积极看待生命规律的自然变化,加强老龄大学的服务和发展,让老龄人能与时俱进,保有社会参与感和尊严。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注重老龄人口的个性化参与和自由全面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文化养老,一方面,要健全老年教育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老年群体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养老需求也从单纯的娱乐和享受转而倾向于深层次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升,退而不休的文化养老模式恰好迎合了老龄群体养老需求的新变化。另一方面,要丰富老年文化活动内容,提升老年文化活动的品味和质量。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广大老年人形成高尚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利用精神文化力量给予老年人以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实现老无所忧、老有所乐。

5.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顺应历史的自然现象,也是新时代下我国的新国情。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多种要素的高质量发展,这背后,包含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安的目标。既要认清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国情以及老龄化世界发展趋势,又要纠正以往有关老龄化的认知误区,理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后的理论逻辑,把握我国在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综合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高质量构建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体系,探索新时代老龄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治理路径,同时为人类老龄社会应对体系构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陶.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四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9.
[2] 习近平: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2, 47(5): 4-14.
[3] 俞建良. 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J]. 中国民政, 2022(5): 30-31.
[4] 赵祯祺. 以法治守护幸福晚年[J]. 中国人大, 2022(17): 49-5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1.
[6] 陆杰华. 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主要思路及其战略构想[J]. 人口研究, 2018, 42(1): 21-26.
[7] 习近平: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8] 石国本.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医保智慧[J]. 中国医疗保险, 2021(12): 19-21.
[9]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已达36万个[N]. 中国信息报, 2022-09-22(001).
[10] 吴玉韶. 应对人口老龄化, 要义在“积极” [N]. 健康报, 2021-0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