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The Dilemma and Feasible Solutions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DOI: 10.12677/AE.2023.13121571, PDF, HTML, XML, 下载: 123  浏览: 250 
作者: 孙兰芝: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劳动教育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劳动Labor Education Parents’ Involvemen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Labour
摘要: 劳动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但据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校在小学生劳动教育合作中存在着客观方面如家校劳动氛围单薄、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且方式欠佳、学校对于合作开展状况监管不力和家校双方的合作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和制度保障等困境;主观方面存在着如教师专业性不足和家长“重智轻劳”的观念根深蒂固等挑战。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促进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有效发展。
Abstract: Labor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is a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active support of families and school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there are currently objective aspects in the labo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such as a weak labor atmosphere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a single form and poor method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labor education, poor supervision of cooperation by schools, and insufficiency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Cooperative activi-ties lack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and other difficulties; subjectively, there ar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and the deep-rooted concept of parents “valuing intelligence over work”.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relevant optimization path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labor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文章引用:孙兰芝. 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突破路径[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177-101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71

1. 引言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路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2]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设立劳动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定啊,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3]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劳动教育不仅促进儿童智慧发展的条件,也是促进儿童道德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所以一定要合理组织儿童参与体力劳动锻炼 [4] 。在这种教育使命的推动下,优化我国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已成为我国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参与儿童学校教育能够减弱家庭差异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促进儿童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社会交往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5] 。而我国目前劳动教育也渐渐得到更多重视,学校会通过家长会和家委会等方式促进与家庭的合作和沟通,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校开展教学和育人的工作。特别是在2021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6] ,这是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逐渐由私人领域上升到公共层面。该法明确指出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发展,并要求各组织机构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配合,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7] 。但在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家校合作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

2. 家校参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调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座学校,孩子从出生到求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没有践行正确且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那么学校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结果,将会无比困难。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学校规范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更偏向于知识、技能的教授,而习惯态度、行为方式等则更需要依靠课堂外的各种活动、实践及日常生活浸润来加以培养 [8] 。关于家长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调研,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李家鑫通过对河北W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和家长普遍都认为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很重要,但是和劳动教育相比,家长更在乎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高低。家长对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意愿远不如教师强烈,而且目前学校或者班级针对劳动教育展开的家校活动十分有限,家校间缺乏积极地交流和有效的合作。超过50%的家长都觉得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合作能力 [9] 。张蓝通过对宁夏S小学的劳动课的调查研究发现95%以上的家长都支持开展劳动课程。绝大部分家长都能认识到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也愿意和学校以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但依然有小部分家长拒绝就劳动教育进行家校合作。在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角色,而不是一个组织者或辅助者,家长总体呈现被动的姿态。对于劳动价值观方面,大部分家长都更关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家长的劳动素养还有待加强 [10] 。王飞认为虽然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做劳动,但缺少引导孩子做家务的有效措施 [11] 。江湖在调查之中发现,有许多家长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或者任务时,就会惩罚孩子打扫卫生或者洗碗。这种方式会引导孩子认为劳动是不光荣的,是因为做错事才会发生,从而对劳动产生鄙夷之感 [12] 。可见,小学生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仍充满挑战。

3. 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困境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发现目前就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家校合作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所面临的困境找到原因和对策。

3.1. 客观方面: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主要面临的问题

1) 家校劳动氛围单薄且地位薄弱。英国的摩根教授将家校合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较低的合作,是指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专家讲座、培训活动等,主要是为了帮助家长能够在家进行科学的教育;第二,层次较高的合作,是指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愿意为了学校进一步的建设发展出资出力;第三,正式合作,也是最高层次的参与,这时已经形成正规的学生家长组织,家长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上有了相当分量的话语权,家校双方共同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13] 。如果根据这种分类,目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总体上还是属于低水平的合作。在学校的教育中,劳动教育地位还是无法和主科相提并论,尤其是临近考试的时候,这种“无关紧要”的课程更是不受重视。而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干。

2) 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且方式欠佳。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仍以家长会作为最主要的形式 [9] 。但是家长会一般是一学期举办一次且程序相对固定,老师面对那么多家长,主科的任务传递已经占据太多精力,更无暇顾及劳动教育。在疫情期间,家长会的举办形式由线下转到线上,以微信或者钉钉视频的方式举办,这种方式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支持。但是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主要在线上进行肯定是很难达到深度理解和合作的。由于活动形式的单一性,这就无法避免的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监测作业完成率和完成效果的难度增加。劳动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在所有科目中地位不高,相应的劳动作业就处于有时间、孩子主动要求就完成,否则就“随他去”的尴尬地位,当然,这和老师的态度也密切相关。大部分老师几乎不会对劳动作业的完成有什么强制的要求,基本要求是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就好,更不会因此和家长进行过于深入的沟通。从沟通渠道的丰富性来看,微信等手机工具的沟通难以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效果最佳 [14] 。

3) 学校方面对于合作开展状况的监管不力。家校合作作为推进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该是学校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的一部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此类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将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情况纳入其业绩评定考核之内,由于学校管理松散,教师们常常敷衍了事,家校合作的开展始终只能流于表面 [15] 。目前家校合作的主体功能仍然由学校来实现,但学校作为家校合作的整体设计者和实施者,现阶段仅形成在理论上,没有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策略。而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原则认识不够深入,仅仅注重小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索与具体任务的完成,忽视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中,导致小学劳动教育被窄化为活动,忽视了其他教育途径的劳动教育功能的发挥。

4) 家校双方的合作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和制度保障。目前来说,对于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课程还需要相关制度进行保证,例如评估劳动教育完成情况,师资方面的相关支持,以及开设有关课程所需要的设备、课时以及相关资源等,也亟需配套完善。教育部门针对教育课程的具体落实情况,需要有完善、细化的评估制度。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最终考评,学校通常是针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而对于忽视过程评价,且通常是口头评价的方式,不会列入期末考试成绩,由于没有书面记录,因此无法了解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后的具体成效,这对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缺乏指导性。此外,政府发布的很多条例基本都是从宏观层面给出大方向,并没有对学校具体实施做出指导。学校相应政策也做出了相对的回应,成立家委会等相关组织,但却没有制定更加详细、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10] 。

3.2. 主观方面: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主要面临的问题

1) 教师专业性不足。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是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支持和指导的。但是目前学校很多劳动课程都是由班主任或者主科老师兼任,对老师们来说,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加上班级事务的管理也并不容易,他们能用于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此外,《意见》虽然提到了关于小学生劳动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关的评价标准,但是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组织家校合作。这就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是为了完成政府和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片面,教学内容单一,重心仍放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上,忽视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如此一来,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呈现出该学科的特色,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浪费教育资源。

2) 家长“重智轻劳”的观念根深蒂固。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就有着劳力与劳心的区分。孟子云,“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6] 。“读书改变命运”的隐含意义变成了摆脱体力劳动。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并不会投入太多的心思,很多家长宁愿花大价钱去给孩子上文化课的补习班,也不会让孩子在家里做一点劳动。对于老师安排的劳动作业,也只是形式上进行辅导和拍照,完成任务就可以。在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很多家长把劳动教育视为简单的动手操作学习,很难引起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劳无教把劳动变得枯燥无味,使小学生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工具。而对于一些复杂性的劳动,也有家长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

4. 完善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对策建议

家庭和学校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双方需要互相依赖和支持才能实现合力,发挥1 + 1 > 2的优势。因此,家校合作是推进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接下来也将从主客观方面提出相关优化路径。

4.1. 客观方面

1) 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实现劳动课程化。家校劳动氛围单薄且地位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校双方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越是注重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就会更好,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喜爱程度相应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劳动素养 [11]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认知塑造的黄金时期,学校和家庭都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保障孩子的劳动教育课程正常开展和进行,不受其他课程占用。学校应该配备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业师资团队,提高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因此,国家可以尽快出台相关劳动课程,全面系统地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进程,以劳动课程为基础,增强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实现以劳增智。

2) 设置专门机构来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目前的氛围比较松散,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没有对应的监管机构来进行管理。管理机构可以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合作小组,鼓励家校共同参与,学校和家长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保合作组的正常运行。还可以通过组建家长学校、家委会、和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等方式来进行合作。而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有责任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科学养育水平,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设立相关指标对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业务水平进行考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教育培训、组织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找准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位置,使劳动教育家校合作规范化。

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监管能力。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明显得出,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推行和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大方向,也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我们国家也有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提出也为家校合作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引领下,在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的契机下,特别是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17] 。但是具体涉及到劳动教育家校合作这个主题,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还相对空白。大方向的提出只能慢慢执行,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时间。因此,国家和政府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的实施和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行动提供法律保障和行为约束。

4.2. 主观方面

1) 提升教师劳动教育专业能力。首先,要确保劳动教师的师资队伍充足,这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前提。各级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好教师培训与培养计划,坚持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壮大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其次,劳动教育教研活动也不可或缺,对于主科,每个学校定期都会进行相关的教研活动,但是劳动课程地位相对较弱,目前往往以“副科”的形式进行授课,也没有教研活动之说。所以把劳动课程列入教研活动,是保证劳动课程常态化,顺利进行的基础。最后,老师在传授劳动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结合课本和实际操作,从单一的传授转化为师生互动型的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和探究。教师还可以提升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形成性评价,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劳动的兴趣。

2) 家长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除了学校安排相应的劳动课程,家庭才是他们接触劳动的主要阵地。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多安排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和素养。对于家长来说,提高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家长应该认识到文化课的分数只能证明孩子当下的学习水平,而劳动能力才是未来支撑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必备技能。家长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应该从观念上转变,在督促好孩子好好学习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自身也应该做好榜样作用,于一言一行中积极引导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合理分配劳动任务,给予每个儿童平等真实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逐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而在家庭之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社区或机构组织的社会义务劳动任务,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切身实地多体验劳动的意义。

5. 结语

劳动教育的协同合作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打造劳动教育的家校共同体有利于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家校关系,只有当社会和学校还有家长多方协同,才能最终促进小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逐渐影响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使他们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2020-07-07.
[2]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020-03-26.
[4] 杜林兰.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启示[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4): 56-57+61.
[5] 吴重涵, 张俊, 王梅雾. 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 教育学术月刊, 2014(3): 15-2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 人民日报, 2021-10-25(013).
[7] 程萍. 践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J]. 科学咨询, 2016(26): 17.
[8] 吴维霞, 韦清娅. 家庭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3): 119-121.
[9] 李佳鑫. 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合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21.
[10] 张蓝. 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银川: 宁夏大学, 2022.
[11] 王飞, 徐继存.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2): 12-19.
[12] 江潮. 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13] [日]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3: 51-53.
[14] Stephen, P.R. 组织行为学[M]. 第18版. 孙健敏, 等,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307.
[15] 冯振飞.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 辽宁教育, 2019(16): 33-35.
[16] 吴姝环. 庄子“两行”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2.
[17] 宁本涛.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建的几点思考[J]. 中国德育, 2019(4):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