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高校协同资助育人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Funding for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DOI: 10.12677/AE.2024.141099, PDF, HTML, XML, 下载: 72  浏览: 12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鞠 婷:杭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共同富裕资助育人高校Common Prosperity Funding fo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摘要: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构建高校协同资助育人的内涵,通过强化信息化支持、加强校内外协同、建设校内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毕业生跟踪和评估等措施,推进高校协同资助育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means that the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ves are both prosperous, and universities’ funding for education work plays a unique role. To construct the connotation of collab-orative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support,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building internal capacity improvement plans, strengthening graduate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We will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inancing education to provide a strong tal-ent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文章引用:鞠婷. 共同富裕目标下高校协同资助育人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 647-65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99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1] 2021年6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颁布,强调浙江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地在于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落脚点就是在教育上 [2]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被看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资助教育,特别是关注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可以有效改善社会贫富差距。全方位培养受助学生,助力他们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

2. 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在于发展,核心要靠人才支撑,关键在于教育兜底 [3] 。高等教育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社会塑造人才的摇篮。资助育人作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关注学科专业的培养,更要关照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体潜能的挖掘。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共同富裕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资助育人不仅应该限于课堂内的理论学习,更要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资助育人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富裕强调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而团队协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共同富裕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从而更好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3. 高校协同资助育人的科学内涵

高校资助育人科学内涵的构建,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性资助体系,即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融合,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了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指导。

物质帮助是资助育人的基础。通过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形式,直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境,确保每个学子在学业上能够专注投入。物质帮助不仅提供了经济支持,更是对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一种肯定,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道德浸润是资助育人的灵魂。高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观念的引领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等手段,高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于其具有凝聚思想共识、弘扬主流价值、净化社会风尚、实现精神自强、培养时代新人等多重维度的功能优势 [4] 。道德浸润是为共同富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必由之路。

能力拓展是资助育人的核心。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一系列综合素质能力的拓展。通过各类培训、实践活动,高校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既懂专业又具备综合素质的社会栋梁。

精神激励是资助育人的动力。通过表彰优秀学子、鼓励他们在各个领域突出表现,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业热情。这种精神激励不仅仅是为了单一个体,更是为整个学生群体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精神激励是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培养更多具备领导力和创新力的人才。

四位一体的发展性资助体系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成长全方位的关注,这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创新资助育人机制的可能性,使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发展。

4. 共同富裕目标下协同资助育人的实施路径

4.1. 资助对象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高校资助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然而,在明确资助对象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的多样性和需求差异,将使高校资助工作更具深度和广度。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需要高校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以确保资助资源更加精准地覆盖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这可能涉及到收入水平、家庭负担、特殊家庭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考量。通过建立动态调整的评估体系,借助大数据调控,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其次,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在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群体,如单亲家庭、偏远山区学生、残障学生等,他们的需求可能更加复杂多样。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资助服务。比如,对偏远山区学生可以加强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培训,对残障学生可以提供辅助设施和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第三,注重心理健康支持。在资助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困境,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贫困学生具有自立自强、勤劳俭朴、知恩图报等优势品格,也存在焦虑、敏感、嫉妒、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 [5]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4.2. 协同资助育人的实施路径

为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校需要在制度机制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本身涉及复杂的内部结构,需要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多种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协同推进 [6] 。

首先,要强化信息化支持。在信息时代,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智能化的资助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高校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资助需求,自动化地进行资助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一分钱得到最大的利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精准资助全面覆盖 [7] 。当前,社会对于助学金的使用,如何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讨论热度较高。借助智能的资助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为真正困难的学生发放资助。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校内外协同。传统的高校资助工作可能主要集中在校内,但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高校需要更加积极地与外部社会资源合作。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就业机会,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毕业即就业。同时,与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建立合作,依托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志愿服务项目等,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校内外协同机制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机会,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再次,建设校内能力提升计划。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校内能力提升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强化课堂主阵地,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背景困难学子,在课程中提升技能和个人能力。校内实施单列的只面向受助学生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等,为他们提供开展科研项目的机会,在探究中激发个人潜能。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资助育人,校内多部门勤工助学岗位向资助学生开放,加强过程管理,阶段性评价勤工岗位能力提升程度。高校资助育人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能力。通过这些计划,高校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共同富裕培养更有贡献力的人才。

最后,高校资助育人机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系统,建立一生一档,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这有助于发现个体的优势和不足和群体的特征。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受助群体在哪个年段提升改变最明显,哪些政策、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大,有助于高校确定政策制定的时间节点和内容方向,从而更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同时,对学生进行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了解他们毕业三年、五年就业状况、职业发展情况。回访大学期间受助过的学生群体,职场成长与校园学习生活经历相关度等,为高校提供更为全面的反馈,帮助高校不断完善资助育人机制,这不仅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也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

5. 结语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担当。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高校资助育人正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全方位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困难,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有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在未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理念和实践,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更多的力量。

基金项目

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DS202309。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 求是, 2021(20): 1-5.
[2] 徐盈, 於国元. 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下的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 经济师, 2022(5): 210-211.
[3] 陆和杰. 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实现共同富裕[N]. 中国教育报, 2023-06-29(007).
[4] 冯刚, 艾楚君.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优势与实现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8): 69-76.
[5] 陈谢平.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 教育评论, 2020(9): 116-119.
[6] 张永.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11): 154-159.
[7] 易桂姣. 运用大数据构建高效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1):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