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方言中的[i] > [ɿ ]
[i] > [ɿ ] in Qinxian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4.121052, PDF, HTML, XML, 下载: 85  浏览: 104 
作者: 蒋一铭: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沁县方言舌尖化蟹止摄Qinxian Dialect Apical Tongue Crab Shot
摘要: 本文以沁县松交话和城关话为研究对象,发现松交话和城关话是沁县方言中[i] > [ɿ]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是共时层面的不同,且城关话[i]的高化程度要高于松交话;接着解释其形成动因在于舌面高元音[i]的发音部位向前,发音方法上高化产生了摩擦而引起的音变现象,是摩擦化以后进一步高化的结果。最后揭示了这种音变的性质属于拉链式音变,是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不断高化,[i]演变为[ɿ]后,留下了空格,这个空格为了保持语音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拉动”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高化为[i]韵以填补这个空位。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Qinxian Songjiao dialect and Chengguan dial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found that Songjiao dialect and Chengguan dialect are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i] > [ɿ] in Qinxian dialect. They are different in synchronic level, and Chengguan dialect [i] is higher than Songjiao dialect. Then it is explained that the reason for its formation is that the pronunciation part of the high vowel [i] on the tongue surface is forward, and the phonetic change phenomenon caused by the friction of the pronunciation method is the result of the further elevation after the friction. Finally,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sound change is zipper sound change, which is that the main vowel of the three and four characters of the crab shot opening is constantly elevated, and [i] is transformed into [ɿ], leaving a spac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phonetic system, the vowel of the two, three and four characters of the Xianshan opening is “pulled” to be elevated into [i] rhyme to fill this gap.
文章引用:蒋一铭. 沁县方言中的[i] > [ɿ ][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 360-36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52

1. 引言

沁县,隶属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下辖的一个县,坐落于晋东南地区北部,西北部和平遥县接壤,西部与沁源县隔山相望,南部与屯留县连接,东南与襄垣县连接,东北和北部与武乡县毗连。截至2023年,县域面积为132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18万,下辖9镇2乡:定昌镇(县政府驻)、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沁州黄镇、南里镇、松村镇、牛寺乡、杨安乡。松交村是沁县南部杨安乡的一个村,在杨安河的下游地区,距杨安乡3公里,距沁县县城40公里。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 (2012)之分区、分片将沁县归为上党片长治小片 [1] 。因此,本文将沁县方言归为长治小片。张振铎(1990)在《沁县方言志》指出沁县语音全县大体差异不大,但据笔者调查,内部存在差异 [2] 。

2. [i] > [ɿ]的音变现象

汉语方言中的[i] > [ɿ]是指舌面高元音[i]高化为舌尖元音[ɿ]的音变现象,属于元音高化的一种。前贤关于汉语方言中[i] > [ɿ]的讨论已有很多。高本汉最早(1915~1926)描述了汉语方言中的舌尖元音并创制了音标符号[ɿ ʅ ʮ ʯ] [3] 。王力(1958)提出元音高化是对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的一种看法 [4] 。朱晓农(2005)谈到了“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并探讨了引起高化链移的普遍驱动力 [5] 。赵日新(2007)讨论了汉语方言中[i] > [ɿ]的音变的分布、类型以及性质 [6] 。乔全生(2009)对晋方言的元音高化的类型做了分析,指出晋方言中存在音系单侧元音高化和音系双侧元音高化两种类型,沁县元音高化属于第二种类型 [7] 。徐通锵(2014)书中指出宁波音系中的元音高化是一种典型的推链式音变 [8] 。王雯雯(2017)认为元音高化是一种链式音变,是元音向高、向前逐渐变化的过程,如果细分,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元音高化,狭义层面的元音高化,即舌面元音高化,包括舌面高元音擦、舌尖化;广义层面的元音高化,除了高元音高化,还包括低元音中化、中元音高化、复元音单化、元音裂化等多种形式 [9] 。武慧(2019)谈到了沁县城关话的元音高化现象,指出沁县的元音高化既有晋方言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 [10] 。本文以沁县松交话和城关话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舌面高元音[i]高化为舌尖元音[ɿ]的音变现象、动因以及[i] > [ɿ]的音变性质。发音人情况如下:莫兴堂,男,83岁,沁县松交村人,小学教师,只会说松交话。霍中和,男,60岁,沁县城关人,农民,只会说城关话。

以下是沁县方言松交话和城关话[i] > [ɿ]的音变情况:

Table 1. List of vowel example words in loose intersection [ɿ]

表1. 松交话[ɿ]韵母例字表

Table 2. Cases of loose consonant [i] [ɿ]

表2. 松交话[i] [ɿ]韵母情况表

注:“+”表示有此读音,“-”表示无此读音,“/”表示不记。

表1表2可以看出,在松交话中,舌尖元音韵母[ɿ]的来源主要是在蟹止摄开口三等中。在蟹摄中,松交话在知庄章组声母后[i]变成了[ɿ],在帮组、端组、泥组、精见组和影组后读[i]。在止摄中,松交话知组精组声母后[i]变成了[ɿ],在帮组见晓组泥组声母后读[i]。不难发现,[i]和[ɿ]与声母的拼合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Table 3. Table of Chengguan dialect [ɿ] vowel example characters

表3. 城关话[ɿ]韵母例字表

Table 4. [i] [ɿ] vowels of Chengguan dialect

表4. 城关话[i] [ɿ]韵母情况表

注:“+”表示有此读音,“-”表示无此读音。

表3表4可以看出,在城关话中,舌尖元音韵母[ɿ]的来源主要是在蟹摄开口三四等,止摄开口三等,以及个别臻曾摄入声舒化字“亿忆匹”。城关话蟹止摄字中,除来母字外,其余的声母后都发生了[i] > [ɿ]的音变现象,即来母字以外的蟹止摄读舌尖元音韵母,沁县城关话的韵母系统中目前没有单纯的[i]韵母。同时,笔者发现城关话中蟹开四泥母字“泥”读为[mɿ],其韵母舌尖化且声母改变。

此外,笔者还发现止开三书母字“施”读为[sɿə],止开三章母字“趾帜”读为[ʦɿə]。武慧(2019)谈到沁县方言城关话韵母的音值指出[ɿ] [ʮ]在发音时后面会带有一个ə的音,实际音值为[ɿə] [ʮə],认为这是沁县方言中存在的后显裂化现象。笔者也同意武慧这一说法,如:披[pʰɿə]体[tʰɿə]蔽[p ɿə]。朱晓农(2004)提到了后显裂化是“低化”的结果,是一种回复到混元音这个调音初始状态的回归变化,他举到了后显裂化的例子ɿ > ɿə > ɿə/ɿɤ > ɿe [11] 。笔者认为沁县方言城关话[i] > [ɿ]正在经历由元音高化向裂化发展,也就是单元音变为复元音的过程,“施”“趾帜”韵母[ɿə]说明沁县城关话在元音高化后发生了低化。

赵日新(2007)以方言实例分出了[i] > [ɿ]音变的三个类型,他认为[i] > [ɿ]在许多方言里是一种正在进行的变化,分出类型大都只有暂时相对的意义,因此,将三种类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音变 [6] 。笔者同意赵日新的观点,并认为沁县方言[i] > [ɿ]的情况正处于音变的两个不同阶段。将表2表4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来自蟹止摄的[i]在松交话和城关话中都发生了舌尖化。不同的是,来自蟹止摄的[i],在城关话中,除来母字外全部变成了[ɿ],在松交话中,只在知庄章组声母后变成了[ɿ]。由此可见,松交话和城关话是沁县方言中[i] > [ɿ]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是共时层面的不同,城关话[i]的高化程度要高于松交话,且知庄章组声母后的[i]发生高化要早于其它声母组。

3. 沁县话[i] > [ɿ]的形成动因

笔者在调查松交话中发现,松交话中的前高元音[i]有摩擦。例:济ʨiʑ奇ʨʰiʑ洗ɕiʑ,且松交话和城关话中发生[i] > [ɿ]音变后听起来更有逼仄感。朱晓农(2004)指出舌尖化可能是在擦化之后而来的。前元音舌尖化可以是直接从[i] > [ɿ],但更可能是经通过擦化的i,这个阶段。擦化的舌面高元音i和y,如果继续高化而不堵塞声道的话,就会变成舌尖化元音i和y。按说舌尖元音的收缩点(stricture)并不比舌面高元音更逼仄,但它产生一种更高更紧的感觉,这里可能有三个原因:(1) 翘起舌尖有一种提高的“通感”,(2) 舌尖元音的舌位和发音已经很接近于辅音了,(3) 由于这个元音变化,还导致了声母:变化(ʨ > ʦ),齿音ts的能量集中区频域远高于ʨ龈颚音,听感上更高、更尖锐 [11] 。结合笔者的调查,这正说明沁县话是经历擦化iʑ阶段后继续高化变成了舌尖元音ɿ,也就是说,从音理上来看,沁县方言[i] > [ɿ]是由于舌面高元音[i]的发音部位向前,发音方法上高化产生了摩擦而引起的音变现象,是摩擦化以后进一步高化的结果。而城关话ɿ > ɿə > ɿə则是又进一步发生了后显低裂化,前文已述,不赘。

也有学者认为[i] > [ɿ]的形成原因是受到了声母的影响。王力(2004)提到汉语史上止摄精组[i] > [ɿ]是由于受到声母同化音变的结果 [4] ;松交话[ʦɿ]组的拼合符合汉语方言音系中的普遍规律。而沁县城关话除了帮组声母和来母声母外,其余声母都随着[i]韵母的舌尖化发生了变化,比如端组、泥母和精见组的声母都变成了舌尖声母[ʦ]组。例字:紫止开三精组、际蟹开三精组、低蟹开四端组、基止开三见组都读为[ʦɿ]。因此,我们认为,不是声母对韵母的同化音变,而正是韵母对声母发生了同化,也就是说,韵母发生变化在先,[i]韵母舌尖化影响了声母,引起声母发生了变化。

4. 沁县方言[i] > [ɿ]的音变性质

目前学界对于[i] > [ɿ]这种音变的性质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王福堂(2005) [12] ,孙志宜(2007) [13] 朱晓农(2005) [5] 认为属于推链式音变;赵日新(2007) [6] 徐通锵(2014) [8] 认为是拉链式音变;吴波(2006) [14] 认为是推拉链共同作用说。那么,沁县方言[i] > [ɿ]的音变性质应该看作拉链式音变还是推链式音变呢?下面我们结合周边方言来进行分析。

沁县城关话和松交话山咸摄开口二三四等字的读音情况如下:

Table 5. Example word table of Shanxianxu opening 2, 3 and 4 in Qinxian dialect

表5. 沁县方言山咸摄开口二三四等字例字表

结合表2表5可知,松交话蟹止摄在知组精组和泥母部分字中发生了[i] > [ɿ]的变化,而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读为[ei]。王为民(2016)指出武乡、襄垣和沁源都未出现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高化为[i]韵的现象,具体材料如下:

Table 6. The pronunciation status of Shanxianhe second-class opening character in Xiaopian dialect of Qinxian County

表6. 沁县小片方言山咸摄二等开口见系字的读音状况

Table 7. The pronunciation of Shanxianhe three characters in Xiaopian dialect of Qinxian County

表7. 沁县小片方言山咸摄三等字的读音状况

Table 8. The pronunciation of Shanxianhe four-level characters in Xiaopian dialect of Qinxian County

表8. 沁县小片方言山咸摄四等字的读音状况

注:表6~8的材料来自王为民(2016) [15] 。

依据表6~8,松交话及沁县周边方言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都读[ei],没有推动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字[i]韵母舌尖化为[ɿ]的“推力”。所以,沁县城关方言[i] > [ɿ]不是推链式音变。

在沁县城关话中,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字韵母全部舌尖化,留下了[i]这个空格,这就“拉动”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高化为[i]韵以填补这个空位,例如:艰山开二见[ʨɪ213]、咸咸开二匣[ɕɪ33]。武慧(2009)在谈到元音高化对沁县方言城关话韵母系统的影响中指出咸山摄将会填补舌面高元音的空格 [10] 。因此,笔者认为沁县方言中[i] > [ɿ]的音变认为是拉链式音变,其音变的实质是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不断高化,[i]演变为[ɿ]后,留下了空格,这个空格为了保持语音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拉动”咸山摄开口二三四等字韵母高化为[i]韵以填补这个空位。这一拉链式过程可图示如下:

5. 结语

总之,沁县方言舌面高元音[i]高化为舌尖元音[ɿ]的音变现象属于元音高化的一种类型,城关和松交代表的两种类型是语音演变速度的不同因而处于不同的演变阶段的表现,其形成原因在于发音部位的前移和发音方法的高化,音变的性质是拉链式音变。此外,松交话蟹止摄除知组精组外的其它[i]韵母在之后可能会发生高化变为舌尖韵母[ɿ]。但是,城关话是否会继续发生后显裂化,目前还不好说。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 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咨询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M]. 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2] 张振铎. 沁县方言志[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2.
[3]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15: 95.
[4] 王力. 汉语语音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606.
[5] 朱晓农. 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J]. 民族语文, 2005(1): 1-6.
[6] 赵日新. 汉语方言中的[i]> [ɿ] [J]. 中国语文, 2007(1): 46-54.
[7] 乔全生. 晋方言元音高化的类型[J]. 政大中文学报, 2009(12): 43-58.
[8]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9] 王雯雯. 山西孝义杜村话元音高化现象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大学, 2017.
[10] 武慧. 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J]. 长治学院学报, 2019, 36(1): 27-30.
[11] 朱晓农. 汉语元音的高顶出位[J]. 中国语文, 2004(5): 440-451.
[12] 王福堂.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5.
[13] 孙志宜. 合肥方言泥来母今读[z]声母现象的探讨[J]. 语言研究, 2007(1): 55-60.
[14] 吴波. 合肥话“-i”、“-y”音节声韵母前化再探[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3(4): 49-51.
[15] 王为民. 晋语上党片沁县小片方言山咸摄细音字的演变[J]. 励耕语言学刊, 2016(1): 3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