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Rural Children under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DOI: 10.12677/AE.2024.142216, PDF, HTML, XML, 下载: 56  浏览: 116 
作者: 冯晓鑫, 罗孟祥, 黄成毅: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关键词: 农村儿童需要层次理论家庭教育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Family Education
摘要: 近年来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本文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家长思想和行动,坚持农村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提出对策。保障农村儿童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给农村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family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family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by changing the parents’ thoughts and ac-tions,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rural children. It guarantees rural children’s physiology, safety, sense of belonging and needs for love, respect and self-real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rural children to grow up in, and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and happy growth.
文章引用:冯晓鑫, 罗孟祥, 黄成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进展, 2024, 14(2): 1396-140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216

1. 引言

许多学者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深入到了家庭教育领域。学者夏霜认为: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学生的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利弊,满足儿童的需要,解决学生在隔代家庭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 [1] 。学者金映雪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上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看作是不断追求需要、发展中的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中的人。动力引起儿童的行为,儿童的行为来源于自身的需要 [3] 。在家庭教育中有必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去解决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正式颁布,促进学生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同认可的事情,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从满足儿童生理、安全、归属感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出对策,有利于给农村儿童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快乐成长,有利于社会的繁荣昌盛。

2.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2.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于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的。马斯洛认为“个体的动力来自个体各种需要的满足” [1] 。他将人的需要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4] 。

2.1.1. 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人们基础的需要,这是需要是维持人生命和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都包括在内。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缺乏衣食、饥寒交迫的生理状态,得不到生理上满足,长此以往就会危及到生命。

2.1.2. 安全的需要

当人类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需要,即“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保护自己的身体、身心、情感不受到伤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更倾向于喜欢一个有法律、有秩序、有道德底线、有准则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那些无法预料、杂乱无章的事。

2.1.3. 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归属感与爱的需要是指:人们对情感的需要,渴望得到情感的寄托,周围人的关怀和陪伴。人们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就希望得到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人们希望与他们建立起情感联系,创建健康的关系网,去获取归属感与爱的需要。而缺乏归属感和爱的人,恐惧与人接触,不喜欢社交,但他们时常会感觉到孤独、难过,又想得到爱和归属感,在这样的矛盾中反复纠结。

2.1.4. 尊重的需要

这是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需要的尊重是指:首先拥有自尊,其次人们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等到被人的肯定与赞扬。尊重的需要既包含对成就和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了对自身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从而产生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缺乏尊重需要的人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

2.1.5.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是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物” [1] 。当一个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他就拥有了目标、理想,激发自己的潜能,在追求的自我实现的路上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超越自我。

3. 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隔代教育,缺乏生理需要

隔代教育是指由爷爷奶奶带大并进行教育的孩子。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为了生存,都奔赴大城市打工。城市打工,无法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所以他们会将孩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让孩子留在就近的学校上学。因此在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占比大。

由于祖辈过分宠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责备。孩子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性格缺陷:自私倔强、自卑敏感 [5] 。并且祖辈和孙辈的年龄相差较大,在沟通上也会存在一定的代沟。在穿衣服的方面,祖辈认为只要能够让孩子穿暖,不会去考虑衣服漂不漂不漂亮。而孩子大多喜欢衣服鲜艳的颜色,所以跟祖辈们也会存在一定的意见不合;在食物方面,祖辈们吃的东西和孙辈吃的东西相差也比较大。孩子一般喜欢吃口味比较重一点的食物,祖辈们则喜欢吃一些口味清淡的食物。所以祖辈做出来的饭菜,大多数孩子都不太喜欢吃,因此孩子也吃不饱,缺乏生理的需要;在居住方面,祖辈们因为时代的原因,大多数都不太喜欢收拾自己的屋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屋子大多数都是脏乱差,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感受不到的温暖。孩子们渴望有父母在身边,只有父母在身边,才会有家的感觉,因此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生理的需要。

3.2. 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缺乏安全感需要

中国有一句俗语:黄金棍下出好人。它的意思是:用棍子鞭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成才,这也是我们农村父母教育孩子最常用的办法。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农村的父母并不会与孩子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从原因中去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他们认为错了就该打,只有孩子挨打了才能长记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观念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当孩子们自己成为父母时,他们又忘记了自己的挨打经历,他们的大脑已经被同化,认为挨打就是能够教育好孩子。长此以往,挨打成为了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童年的阴影与噩梦。孩子天性调皮,犯错时候多。农村的家长们经常殴打孩子,孩子们在挨打的过程中承受着身体上的伤害的同时,也还要忍受家长言语的辱骂,这些刺耳的辱骂,一次次的贬低孩子,打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家长的不认可,一次次的否定,孩子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被家长骂之后,跳楼自杀的原因之一。暴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家长的打骂,往往会造成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3.3. 亲子情感淡化,缺乏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孩子也是一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和想法。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孩子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的加深,形成了一个你也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相互使用冷暴力的局面,导致亲子关系逐渐淡化,亲子矛盾也在进一步加剧。而且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不同于以往的孩子。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孩子能够在网上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导致他们早熟。而早熟带来的后果就是与自己的父母产生越来越深的代沟。因为父母的不理解,使孩子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这也是大多数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因为亲子之间的感情淡化,孩子们会产生疑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了?这时候我们的孩子就更加渴望爱。大多数的农村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没在身边,一年可也就见一次面。长期的不见面,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也会因为以上矛盾使亲子之间的感情淡化。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矛盾,他们的父母就早早的背上行李出门打工,只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更加淡化了,而我们的孩子也在一次与父母的吵架中对父母失望,导致农村儿童会缺乏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3.4. 监护人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尊重与爱的需要

首先,在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早早的就没有读书了,准备着结婚生子。因此农村儿童的大多数父母他们的知识水平较为低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些年轻的父母中,有的可能上了高中,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这些父母其实他们大多数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他们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孩子。孩子是一个带有情绪的个体,他们需要尊重与爱,特别是来自于父母的尊重与爱。其次,因为监护人知识水平的低下,在辅导农村儿童的作业时,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根据调查,49.5%的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成绩突出者占少数。因为成绩较差,在班上会被同学们嘲笑,也会被老师批评,农村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自卑而又敏感,他们也会变得不自信。

3.5. 家长管理疏忽,缺乏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儿童都是散养长大的。大多数的家长忙着做农活,很少有时间去关注他们孩子自身的成长。他们的观点非常的老旧,他们认为孩子只需要平安健康的长大就好,孩子只需要在学校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理解、背诵课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而对于孩子的培养是疏忽的。在大多数农村家长眼中,孩子对某些事情的兴趣,是一文不值的,他们觉得兴趣不能当饭吃,不能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提供保证,所以大多数时候会扼杀孩子的兴趣。更有家长,为了不想管孩子,在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小小年纪就让孩子辍学,出门打工。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很难实现自我的需要。

4. 解决农村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4.1. 转变老人传统观念,满足儿童生理的需要

隔代教育年龄差异大,我们要改变老人的育人观念。首先,在食物方面,尽可能的给孩子从食物中补充营养。可以让老人跟着视频学习,让老人逐渐接受营养搭配的方法。由于老人们经历过艰难的生活,可能较为节俭,我们的家长也应该为老人养育孩子提供经济的支持。其次,在孩子的生理方面,我们应该让老人与孩子多多交流沟通,让老人了解孩子的内心,满足孩子的需要。最后,在住宿方面,要与老人沟通,注意卫生,要让屋子里时刻保持卫生,屋子也要做到常常通风,避免孩子在不卫生的环境,染上疾病。总之,孩子的父母要多与家里的老人沟通,改变老人陈旧的观念,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吃饱穿暖,健康的成长,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4.2. 营造民主型家庭氛围,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

家庭社会的细胞,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能够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在民主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6] 。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若一个家庭采用独断式教养,要求还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生活,孩子若有不满足自己的地方,就以棍棒威胁,这样的孩子是极为缺乏安全感的。农村家长更应该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第一,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满足孩子成长的家庭规则。当孩子需要遵守家庭的规则时,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解释;第二,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注意照顾的孩子们独特的情绪,不能利用大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打骂。

4.3. 家庭成员相互沟通,满足儿童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沟通是缓解矛盾的桥梁。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不断的去满足儿童归属感与爱的需要。首先,在家庭成员进行沟通时,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家庭地位,孩子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想法。他们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当我们的大人在考虑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告知孩子,让孩子一起参与讨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其次,监护人应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去理解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知道他是被爱的,他是有人在乎的。通过沟通孩子也能够理解监护人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从而让孩子找到归属感与爱。

4.4. 正确的引导督促儿童,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

孩子在小学阶段,年龄还比较小,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在逐渐形成中。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和督促儿童,使孩子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首先,在学业上,我们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让孩子在学习上做到不拖拉,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要三心二意,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学习,而不是边学习边看手机和电视。其次,孩子的自制力不强,所以需要我们大人要时时刻刻地督促,我们可以适当地督促孩子看书、学习。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要让孩子拥有时间任务的观念。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孩子的自我实现打牢基础。

5. 结论

本文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让农村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夏霜.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利弊[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7(6): 75-79+100.
[2] 金映雪.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7): 127-128.
[3] 方海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构建体育课堂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 106-107.
[4] 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93+188.
[5] 刘红升, 赵雅欣, 李紫薇, 詹露露. 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健康教育与促进, 2023, 18(4): 385-388.
[6] 潘思佳. 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 缓解幼儿在园焦虑[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6):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