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家风渊源和时代意蕴
The Family Style of Laotian Wu’s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cnc.2024.122049, PDF, HTML, XML, 下载: 46  浏览: 6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 磊, 牛欣雨: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池州
关键词: 老田吴氏重教兴学家风渊源时代意蕴Lao Tian Wu Shi Emphasizing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The Origin of Family Traditions The Meaning of the Times
摘要: 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尤其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等建设。注重家风建设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符合历史背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选择。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家风孕育出了无数明贤志士,具有丰富的家风渊源和时代意蕴。新时代继续发扬老田吴氏的优秀家风一方面能确保吴氏家风文化的持续传承,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内涵,促进家风建设成为融入华夏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Abstract: Emphas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values is not a groundless idea, but a choice that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The family tradition of Laotian Wu’s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has nurtured countless wise and ambitious individuals, with rich family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family tradition of the Wu family in the new era can ensure the continuous inheritance of the Wu family culture, and also 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ra’s family tradi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tradition to become a cultural gene integrated into the blood of Chinese people.
文章引用:吴磊, 牛欣雨. 新时代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家风渊源和时代意蕴[J]. 国学, 2024, 12(2): 303-307.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4.122049

1. 引言

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可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家风规范约束后代的行为,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此,就能建设好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好家庭聚集在一起,新时代大国建设也就有了更多的动力。

2. 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家风渊源

老田吴村是江南有名的千年古村,诗仙李白游九华途经此地时,吟诗赞道:“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吴氏始祖吴栋材为官清正廉洁,西汉神爵二年,其辞官归隐于此,老田吴氏重视教育的家风自此正式揭开篇章。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与家庭联系密切。老田吴氏始祖吴栋材亦十分重视家庭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因此重视教育的风气不断深化,深深烙印在吴氏后人的心中,又适逢兴办学堂的风气盛行,众多的书院、义学在此建立。嘉靖七年,青阳知县祝增于在九华山化城寺创建了阳明书院;嘉靖十二年,池州知府侯缄,在化城寺北建立甘泉书院;万历五年,知县苏万民于蓉城妙音寺建立蓉城书院,聘请名师任教;万历十二年,石埭、毕心坡于九华山独资创办东壁书院;泰昌元年,本县学者施达于九华天柱峰处建立天柱书院,亲自授徒讲学 [1] 。不断有官员在九华山兴办书院,可见,当地政府一直重视九华山地区的教育事业,这也为老田吴氏的教育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土壤,促使老田吴氏挖掘了更多优秀的文化资源。

此后,老田吴氏族人受到这些文化资源的熏陶,坚信大凡立志必图远大,而兴化端赖诗书,兴办学堂之风盛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老田吴氏专门购置庄田,将田租用于教育支出,并创办了池阳书社,免费收教村民子弟。池阳书社原名敦睦堂,坐北朝南,为两进三开间木结构建筑,第一进门楼,外墙设“八”字墙,檐柱系整根花岗岩石制作而成;第二进两侧设天井,人字轩内五架梁、三架梁结构,硬山顶;明间抬梁式屋架,次间靠墙穿斗式屋架。敦睦堂初为宗亲家庙,以敦厚族里、和睦相邻传递家学,后更名为池阳书社,演变成吴氏后人免费受教学习之处。吴氏族人在池阳书社内开办训蒙教育,鼓励子孙后代树立远大的志向,认真学习文化,传承先辈们的优秀品德。除此之外,池阳书社的右厢房墙下还镶嵌了一块清代“池阳书社”记事碑,详细记载了吴姓家族在池州府城购置房屋作为赴府院考生的落脚处以及捐助银钱等详细信息。由此可见,教育已经被老田吴氏族人看作成为了推动吴氏发展的磅礴力量,重视教育的家风也已经深深植入到了每个老田吴氏族人心中。

3. 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科学内涵

3.1. 兴办义学

老田吴氏重教兴学的家风孕育了众多明贤志士,为吴氏一族带来了繁荣兴旺。“正家,而天下定矣”,古时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其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 [2] 。老田吴氏传约80世,名贤辈出。据吴氏族谱记载,老田吴氏文有八桂堂武有十二家,出了吴文梓和吴襄两位明清朝廷重臣,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有73人,官至州刺史、刑部主事的有4人,兵马指挥史、将军的有2人,太常寺少卿1人,监察御史1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署御史1人,知府6人,知县11人,社会名流贤达7人。其中清朝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襄,参加了康熙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参与了《明史》、《治河方略》、《八旗通志》等书籍的纂修。他创作的《百梅诗》在中国文学殿堂里独树一帜,雍正皇帝评为“文章归大雅,学术在纯金”,并赐赠“老成端谅”四字 [3] 。由此可见,教育文化的沉淀确实为老田吴氏带来了深远影响,吴氏一族众多明贤志士,名望享誉江南,且能够传承八十余代屹立不倒的关键,便在于良好家风的持续传承。

“以兴义学,以昌门闾”的家训之所以成为后人奋起读书、继续兴办义学的动力,正是因为吴氏一族的兴旺发展完美诠释了重视教育的价值所在。继池阳书社之后,江自珊独资捐建了江氏义学,县民陈馨族人、曹期怀、张廷弼、陈辅清、陈邦彦、徐辉祖等,亦先后捐资兴办义学、义馆。这些书社义学不仅培养了后代的卓然才华,还教导后人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因此,老田吴氏族人也具有敦厚友善、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吴氏始祖吴栋材为官时一心为民,清廉正直,冒着触怒朝廷的风险直言进谏,被贬也在所不惜,在日常生活中他乐善好施,时常帮助他人,倡导和谐有爱的氛围,教导子女与人为善,读书明理。吴永晟,德行高尚且低调不夸耀,以义施人,不贪图回报,端正有礼,以公道存乎心,不以贵贱规乎利,年弥高而德弥厚。在池阳书社就读过的吴永晟受到先辈们以及老田吴氏家风的感染和熏陶,继续传递着善心,施惠于乡,造福邻里。这些事迹表明,老田吴氏族人这份善良的精神没有被历史发展浪潮淹没,而是由后人持续传承,成为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老田吴氏子孙心中的印记。

3.2. 言传身教

新时代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十分明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人的第一步是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一个人只有借助高尚的品德指引发展的方向,才能成人成才。老田吴氏利用家规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引领子孙后代重德修身,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端正的态度和高尚的品德,对于违反家规的行为,也明确规定了处罚方式,以此警醒族人。 由此可见,老田吴氏也秉承着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对后代进行教导,将立德修身融入家规之中,注重培养后代高尚的道德情操。

明代崇祯年间,吴日光主持制定了老田吴氏家规,希望以老田吴氏家规促进老田吴氏的发展。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规内容主张友善可以化解所有的祸端争执,“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因此老田吴氏家规多有培养后代恭孝仁善之心的作用。孝是一切美德的源头,每个家庭成员只有形成“入则孝,出则悌” [4] 的品性,整个家庭的氛围才能和谐融洽。父母之德如天之广大,虽竭力捐躯不能报其万一。百善孝为先,父母的恩情深重,成人的第一步就是要遵守孝道,孝敬父母。除此之外,家规还教导后代与人为善,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一份看似微小的善意可能会给被帮助者带来巨大的帮助和改变。广大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靠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5] 。教育最好的方式不是单纯地对孩子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与理论教导相结合。

由此可见,吴日光制定的老田吴氏家规约束着后代的行为,从更细致的层面上看,吴日光自身的优秀品质起到了言传身教作用,子孙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并内化于心,家风也就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当每个家庭都充满着与人为善的和谐氛围时,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置身于和谐友善的环境中,国家也就会朝着更加文明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老田吴氏先辈倡导和谐友善的氛围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不谋而同。

老田吴氏对教育的重视展现了族人的前瞻性,为老田吴氏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新时代之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然成为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来说,科学技术来自于人,来自于人才。因此,对于青少年群体,需要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古往今来,人才一直都是富国之本。人才在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抓住了对青年的教育就等于把握了引领社会进步的动力。

4. 老田吴氏家风的时代意蕴

4.1. 对后代的教育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由长辈们自身优秀品德转化而成的家风,更是对后辈们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影响着子孙后代为人处世、工作择业、婚配择偶、生活态度等大大小小的各方面。

老田吴氏所蕴含的重视教育、谦虚谨慎、公平正义、上善若水、敦厚和睦等家风内涵也为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老田吴氏“重教兴学,崇尚耕读”,当今中国重视教育的力量,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吴氏始祖吴栋材具有刚正不阿及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与中国大力反腐,倡导党风廉洁的政策相一致,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老田吴氏对后代“敦厚友善,与人为善”的教导,正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要求;老田吴氏家风家训中所提倡的家庭氛围,正是中国对当代家庭的深刻期许,也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中坚力量。

4.2. 对新时代教育内涵的丰富意义

老田吴氏“重教兴学,崇尚耕读”的家风家训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内涵相一致。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的必经时期,要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开创的 [6] 。由此可见,教育是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来源,是促进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随之带来的也有西方文化对我国人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击、风险和挑战不断涌现。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是有效化解风险的应对之策。文化强国的内涵是让人民明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中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作用,燃起华夏儿女心中文化自信的火苗,树立起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应该发扬家风的教化功能,鼓励青年一辈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心怀报国之志,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为国家孕育建设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7] 。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个人最初的价值观首先在家庭中形成。随着所受教育、所处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生转变,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家风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可磨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家风建设,有了好家风等于有了好的家庭教育,民族发展也就有了好开端。

5. 结语

最初的那一句句教诲、一条条家规、一间间书院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成就了老田吴氏的明贤辈出,带来了老田吴氏的兴旺发展。正是由于老田吴氏族人对家风的重视和传承,才使得老田吴氏家风不断进步、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之下依然具有璀璨的时代意蕴。开启新征程,不忘来时路。老田吴氏家风的深远影响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与新时代碰撞、互相交融,将这些优良家风转化成引领发展的磅礴力量。新时代传承老田吴氏优良家风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教化功能,为祖国建设孕育人才,为时代进步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老田吴氏家风能够促进家风建设成为中华儿女融入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以这种凝结力来应对新时代未知的挑战,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

基金项目

池州市社科联一般项目(2023YB33);池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CZ2022RW02)。

参考文献

[1] 九华山志编纂委员会. 九华山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0: 146.
[2] 朱锦富. 朱子孝行[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33.
[3] 吴开源. 皖吴一盏灯[M]. 合肥: 安徽吴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9: 33.
[4]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6.
[5] 颜炳罡. 家风传承——党员干部读本[M]. 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8: 20.
[6] 吴启文. 华夏吴氏情[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108.
[7] 刘婧.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