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忍冬纹的设计美学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esthetics of Honeysuckle Pattern in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DOI: 10.12677/design.2024.92256,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63 
作者: 朱卫东, 侯超悦, 梁列峰: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忍冬纹美学分析Dunhuang Mogao Grottoes Honeysuckle Pattern Aesthetic Analysis
摘要: 本文聚焦敦煌莫高窟的忍冬纹样,通过对莫高窟忍冬纹形制、图案类型、造型演化等研究,探究忍冬纹的美学价值。从忍冬纹形式美、构成美和色彩美的角度来分析其美学意味。首先对敦煌忍冬纹的变化统一、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学进行解读,再到体现出的心理学特征概括阐述,最后对忍冬纹的色彩丰富性、色彩装饰性、色彩对比性予以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honeysuckle pattern of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and explor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honeysuckle pattern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shape, pattern type, and shape evolution of the honeysuckle pattern in the Mogao Grottoes and analyzes the aesthetic meaning of honeysuckle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 beauty, composition beauty and color beauty. Firstly, the formal aesthetics of Dunhuang honeysuckle pattern’s unity of change, symmetry and balance and rhythm are interpreted, and the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color richness, color decoration and color contrast of the honeysuckle pattern are studied.
文章引用:朱卫东, 侯超悦, 梁列峰. 敦煌莫高窟忍冬纹的设计美学研究[J]. 设计, 2024, 9(2): 632-64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2256

1. 引言

忍冬纹样是敦煌壁画装饰图案中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艺术符号之一,它与卷草纹、莲花纹和宝相花一起构成敦煌艺术四大装饰纹样。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花开时黄白相间,俗称“金银花”,由于它凌冬不凋,又被称为“忍冬”。忍冬花瓣部分的形态一般为长条形,花瓣尖端如水滴状,若干花瓣呈伞状的方式展开。多数文献认为敦煌壁画忍冬纹样与大自然的金银花大相径庭。忍冬纹样发展传承历时悠久,是一个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并存的纹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2. 忍冬纹的概念

忍冬是一种攀援缠绕的蔓生植物,通称卷草。忍冬花长、瓣垂、须茎瘦,黄白相伴,故又有金银花之称(图1)。忍冬纹,又称卷草纹,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忍冬纹通常以合抱式的蔓藤或枝干为骨架呈现,向上下、左右延伸,茎蔓或互相交叉缠绕,或不相交缠,花叶连绵、俯仰生姿,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忍冬纹被赋予多福多寿、长寿万年的吉祥寓意,多作为佛教装饰,后期忍冬纹也被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Figure 1. Honeysuckle

图1. 金银花

3. 忍冬纹的起源

忍冬纹样在北朝时期开始流行,随后便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形式,是装饰图案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纹样。为此,探究忍冬纹样在我国装饰图案中的艺术影响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据著名图案学家雷圭元先生说:忍冬花来自古希腊,常常作为装饰主体与叶状纹路组合成新的装饰。田自秉先生在《中国纹样史》这一著作中融汇了忍冬纹与古代埃及的莲花叶、古希腊的棕榈叶以及我国汉代的卷云纹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整理出忍冬纹样的起源。同时据中国纹样发展史中叙述,以神兽、云气纹为主的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纹样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基本上没有二方连续排列的式样。在魏晋以前,植物纹样造型数量少,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运输的器具、丝绸刺绣、瓷器等上面的装饰纹样最多的就是人物纹样,忍冬纹逐渐开始流行,逐渐出现在墓室壁画、瓷器装饰中 [1]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忍冬纹样的创造与忍冬花凌冬不凋的品质相联系。

由此可见,目前学界对忍冬纹样的起源归纳为以下两种说法:对于忍冬纹样的东方起源论存在两种普遍说法:一是忍冬纹样来源于中国的本土植物“忍冬”;而二是忍冬纹样来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植物纹样花瓣纹。

忍冬纹样源于“忍冬”植物,这主要是根据忍冬与忍冬纹样的造型进行推理的。本人依据向静雯《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纹艺术符号研究》中忍冬草到忍冬纹样的演变图,从造型的角度,对忍冬草与忍冬纹样的造型进行对比研究 [2] 。首先将忍冬草的造型简单勾勒,即为金银花图样。再将金银花的花蕊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形态,可以得到忍冬纹样的最初形态(表1),将金银花的造型进行简化可以得到简化的三瓣纹样,再对叶瓣数量,叶瓣和叶茎进行变形,可以得到三瓣忍冬纹样,四瓣忍冬纹样及多瓣忍冬纹样。但是这种从忍冬和忍冬纹样的造型的变形进行推理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的思考,缺乏实质性的证据,不可靠。在研究中也可发现,忍冬纹样的造型多变,组织结构形式多,且与最初的忍冬草的造型差异大。

Table.1. Evolution diagram from honeysuckle to honeysuckle pattern

表1. 忍冬草到忍冬纹样的演变图

4. 敦煌忍冬纹的美学研究

在传统中国纹样中,敦煌忍冬纹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它以忍冬草为灵感来源,通过对其形态的抽象提炼,展现出一种兼具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美学特征。忍冬纹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忍冬草的独特形态。这种植物的叶子形状别致,四季常绿,被古人视为生命力与坚韧的象征。在传统文化中,忍冬纹因此被赋予了深刻寓意,被广泛用于各类装饰艺术中,成为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纹样。在美学方面,敦煌忍冬纹体现了严谨与平衡的特质。其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优雅与和谐。在结构上,忍冬纹严谨有序,具有高度的规律性,体现了对称与统一的审美原则。这种严谨与柔美的结合,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

4.1. 敦煌忍冬纹的形式美

4.1.1. 变化与统一

敦煌忍冬纹其变化形式多样,或单线勾勒,或双线缠绕,或团花簇拥,皆展现出忍冬纹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其也不乏统一性,其在造型上很好地将点、线、面、体、形态、色彩、肌理上的相同或类似的各要素通过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趋势的感觉,从而达到一种有秩序的美。

敦煌忍冬纹的变化方式体现在其形态上。忍冬纹通常以植物形态为基础,但经过艺术家的巧妙处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例如,忍冬纹的叶子可以变得更加细长或更加丰满,线条可以变得更加流畅或更加粗犷。这些变化使得忍冬纹更加生动、多样,也更加符合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需求。事实上统一和变化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因此将敦煌壁画中忍冬纹样与家纺设计相结合时,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敦煌忍冬纹的变化方式体现在主要体现在其形态上,忍冬纹通常以植物形态为基础,但经过艺术家的巧妙处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例如,忍冬纹的叶子可以变得更加细长或更加丰满,线条可以变得更加流畅或更加粗犷。这些变化使得忍冬纹更加生动、多样,也更加符合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需求 [4] 。

在敦煌壁画中,忍冬纹通常与其他元素结合使用,如莲花、宝相花等。这些元素相互搭配、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表2)。此外,艺术家们还会根据壁画的主题和构图需要,将忍冬纹与其他元素进行巧妙地组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Table 2. Dunhuang continuous combination of honeysuckle patterns

表2. 敦煌连续组合忍冬纹纹样

例如莫高窟285窟(图2)是北朝唯一有确切纪念的石窟,它是其他同时期石窟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石窟的大小,还是装饰纹样的种类,它都可以称作:敦煌艺术代表之作。285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整体时正方四壁皆装饰着大量图案,西壁有多个龛,大佛在中央,两侧坐禅定比丘,龛间内容丰富:主要画印度诸神佛像,在佛像后的龛楣装饰大量装饰纹样如:毗瑟紐天、毗那夜迦、鸠摩罗天、帝释天及梵天摩醯首罗天等印度诸神。南壁之下有四间禅室。北壁中部通壁绘七铺说法图,画面给人一种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感觉。南壁画以五组故事画和一幅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图组成。窟顶四壁绘制有大量中国神话中的神人形象,在人物形象周边,装饰大量植物纹样,忍冬纹样也在其中。在其龛楣的装饰着一排忍冬纹样,此忍冬纹样就是共线的造型,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制约,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第一个忍冬纹样的尾部是第二个忍冬纹样的头部,循环展开,形成了共线造型忍冬纹样的组织形式,这也算是连续纹样中的一种,主要看内部忍冬纹样的变化。

Figure 2. Mogao grottoes cave 285

图2. 莫高窟285窟

综上所述,敦煌忍冬纹形式美不乏变化与统一的特点,这使得忍冬纹既有丰富的变化,避免了单调和刻板,又保持了整体的协调和美感。这种形式美的展现,不仅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4.1.2. 对称与均衡

对称图形指的是沿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形状,逐浪相等。根据对称轴的不同,可以将对称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轴对称图形,一类是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沿着某一条直接进行分割,直线两边的图形,形状和数量都相同,此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5] 。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沿着某一中心点进行环绕,180度后,环绕前后图形可以重合。根据敦煌单独忍冬纹样组织形式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轴对称忍冬纹样和中心对称忍冬纹样。对称式单独纹样给人以整齐大方,平稳舒适,具有平衡美感。

敦煌忍冬纹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装饰图案,其形式美法则的对称性体现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6] 。平衡式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纹样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中心线、轴线或中心点而进行变化的,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一种安稳和平定的感受。平衡式单独纹样又分为根据其排列组织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组织形式,但这类组织形式整体上相似,也就不一一赘述。平衡式单独纹样又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颖之美感。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设计中,平衡式也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

莫高窟第249窟(图3)初建于西魏,清朝时期对其进行重修,石窟位置于九层楼以北的石窟群中段。石窟从平面上看是方形的,顶部为覆斗盆形,石窟的西壁开有一大殿堂窟。西壁中央龛内有一佛像,窟中圆券形大龛占据了壁面二分之一的面积,佛像后方龛壁绘大量文案,包括火焰纹背光和头光 [7] 。龛楣绘有忍冬、化生伎乐。龛壁自下而上,绘龛外塑二菩萨、鹿头梵志、外道尼乾子、供养菩萨、天宫伎乐、飞天等纹样。窟中大量使用忍冬纹样,窟顶的藻井及窟顶正中藻井绘垂莲、火焰、忍冬、莲花纹,忍冬纹样主要是在藻井的角隅;窟顶的四坡也多处使用单独忍冬纹样,纹样的骨架结构多样,呈现出分散式排列。窟中龛楣局部(图4):莲花伎乐化生,莲花之上有吹乐伎,在这周围装饰着四瓣忍冬纹样,以平衡性的组织形式的“S”形的形式存在,环绕莲花伎乐,画面更加灵动。也可以看出西魏时期,忍冬纹样已经大量地与佛教的装饰纹样组合装饰。

Figure 3. Western Wei Dynasty-Cave 249 of Mogao Grottoes

图3. 西魏–莫高窟249窟

Figure 4. Part of Emei in Cave 249 of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图4. 西魏-249窟峨眉局部:莲花伎乐化生

敦煌忍冬纹的形式美是对称与均衡的完美结合,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技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领略古代中国艺术之美的独特视角。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忍冬纹的艺术价值,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8] 。

4.1.3.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时间艺术的俗语、节奏是韵律的骨干 [9] 。从广义上说,节奏包含着反复、律动、对称、渐变等形式,在产品设计中将忍冬图案按照一定规律地往返可产生一种统一的秩序感;将纹样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进行阶段性、规律性的组合、分散产生节奏与韵律感。

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图5)西壁盡相媚屯、中,纹样四片忍冬叶为一单元,两叶合并在内,另两叶叶柄相连,叶片背向分开向内包含,由中部向左右渐小连续排列,图案规整有序,产生一种庄严的、静态的节奏韵律,烘托出佛盒庄严肃穆的气氛 [10] 。

莫高窟北周第428窟(图6)前坡莲荷忍冬摩尼宝珠禽鸟纹人字披,图案结构为四层忍冬枝,忍冬枝中也为莲花,莲花左右两侧各连接H叶多瓣式卷曲的忍冬叶,排列的朝向、疏密规律一致。有的把摩尼宝珠、飞天、鹿的形象也组合在图案中,周围又长出新的忍冬叶,整个图案丰富连贯,一气呵成,花叶向上的灵动韵律,摇摆荡藻,婀娜多姿。纹样勾线流畅,色调黄、土红为主,石青、石绿交错设色,使得忍冬纹样产生一种活跃的节奏韵律。

Figure 5. Cave 285 of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in Mogao Grottoes

图5. 莫高窟西魏第285窟

Figure 6. Cave 428 of 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in Dunhuang

图6. 敦煌北周第428窟

由此可见,美的韵律有一条绝对的原则,就是整体的气势、气韵连贯性,凡是美的东西绝不会中断得支离破碎,彼此孤立毫无关系,或让人感到不平衡不舒服。就如好的书法一样不是笔法的拼凑,而是一气呵成。而内在的连贯性,就是节奏的气势。忍冬纹的线条流转自如,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其图案的重复排列,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种节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使得忍冬纹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敦煌艺术增添了无尽魅力。

4.2. 敦煌忍冬纹的构成美

敦煌忍冬纹以其独特的构成美特点闻名。其纹样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优雅的曲线美。此外,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展现出独特的秩序美。这种美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11] 。

4.2.1. 流畅线条体现的美学、心理学特征

忍冬纹样作为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其线条的流畅与变化,不仅展现了独特的美学特征,还蕴含着深厚的心理学内涵。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忍冬纹样的线条流畅、婉转、富有节奏感。这种纹样的线条不是简单的几何线条,而是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展现出生命的韵律和动态。忍冬纹样的线条在不断变化中寻找平衡,既有对称,也有不对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12] 。这种美感的产生,源于线条的动态、变化和生命力,使得忍冬纹样在众多装饰纹样中独树一帜。

波状忍冬纹连续纹的线条呈现出一种起伏变化的特点,如同波浪一样有规律地波动。这种起伏变化使得纹样更加生动,给人以动态的美感。且该纹样线条在连续排列时,连贯性强,没有断点或连接点,给人以流畅且不乏一种动态的视觉之感,这很好地展现出敦煌忍冬纹流畅的艺术美感(图7)。

Figure 7. Wavy honeysuckle pattern

图7. 波状忍冬纹

在心理学的层面,忍冬纹样的流畅线条能够引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反应。流畅的线条给人以舒适、平和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使人心境宁静。同时,忍冬纹样的线条变化富有层次感,能够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13] 。此外,这种纹样往往与繁荣、生命和永恒等美好寓意相联系,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忍冬纹样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纹样常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忍冬纹它则常常与基督教文化相关联,代表着永生和再生的理念。这些文化意义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对于永恒、美好和生命的共同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忍冬纹样的美学与心理学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美学的感受往往与心理的反应紧密相连,而心理的反应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当我们欣赏忍冬纹样时,不仅是在欣赏其线条的美感,更是在体验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4.2.2. 多样形态的视觉效果

敦煌忍冬纹的多样形态体现在其独特的藤蔓植物形态和丰富的装饰元素上。在形态上,忍冬纹通常呈现出蜿蜒曲折、流畅自然的线条,如同藤蔓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一般。这种线条的运用,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具有动态感和生命力。

在装饰元素上,忍冬纹通常与莲花、火焰、云气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神秘感和象征意义。忍冬纹的蜿蜒曲折线条,具有一种流动感,这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具有一种动态美,仿佛藤蔓在风中摇曳,充满了生命力。忍冬纹的层次感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装饰元素上。通过与莲花、火焰、云气等元素的结合,忍冬纹形成了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这种层次感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更加立体,更加具有深度。

隋代第427窟人字披顶部(图8),画家不厌其烦地绘出一道精致的图案:在深绿的底色上,以缠枝莲茎和忍冬纹,按波浪形延续,构成一个个环形空间,其中画出盛开的莲花以及坐在莲花上的化生童子。这些化生童子显然象征着往生极乐净土的途径,他们坐在莲花上,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吹奏竖笛,一副无忧无虑、愉快欢歌的神态 [14] 。忍冬纹所占面积大,刻画细腻,笔致饱满,用线的婉转起伏表现出忍冬纹造型的灵动变化、空间的前后位置;色彩渲染方面,采用叠晕法,石青、石绿、深褐等色用不同明度的层次晕染,色彩更显丰富细腻,加强了忍冬纹的优雅灵动,彰显出自汉代以来我国古代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气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Figure 8. Honeysuckle pattern on top of herringbone shawl in Cave 427, Sui Dynasty

图8. 隋代第427窟人字披顶部

敦煌忍冬纹的构成美在于多样形态的视觉效果,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图案的形态和色彩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上。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其以生动的形态、丰富的层次、精致的细节,展现了古代工艺的卓越与智慧。

4.2.3. 结构对称

忍冬纹是一种具有对称结构的纹样,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纹样的对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艺术领域。在春秋战国时期,忍冬纹就已经出现在铜器装饰上,并且这种对称的形式已经非常成熟 [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忍冬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织锦、漆器等各个领域。在结构上,忍冬纹通常以一个中心点为基准,通过旋转或对称的方式形成各种形状和线条,构成复杂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

莫高窟北魏第249窟图藻井边饰中(图9)中H瓣式忍冬纹在造型上叶尖而短小,一正一反首尾相接重复排列,体现出一种条理,这种相同造型的正方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反复与条理规律性的美 [16] 。色彩上红为地,忍冬叶石绿、深褐相间平涂,也体现出色彩的条理与反复对称结构之美。

敦煌北凉第272窟藻井(图10),四周的边饰中有一组为两片忍冬叶相背为单位首尾相连反复连续,另一组A四片忍冬叶对角线排列构成一个单元再进行反复排列,红为底,忍冬叶石绿单色平涂,通过这种在一个骨架中纹样呈单元反复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反复与条理敦煌壁画中忍冬纹条理与反复之美主要体现在边饰中,有单叶忍冬纹一正一反首位相连呈波状二方连续反复排列;有两片忍冬叶相背为一单位首尾相连作波状二方连续反复排列;也有单片忍冬叶直立由中屯、向左右渐变排列,产生规律的反复条理之美。二方连续排列忍冬纹样在敦煌壁画中类型多种多样 [17] 。

Figure 9. H-petal honeysuckle pattern in Cave 249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图9. 北魏第249窟H瓣式忍冬纹

Figure 10. Four-piece honeysuckle pattern in Cave 272 A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图10. 北魏第272窟A四片式忍冬纹

4.3. 敦煌忍冬纹的色彩美

4.3.1. 色彩丰富性

敦煌忍冬纹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图案,其色彩丰富、纹样精美,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18] 。通过对敦煌忍冬纹色彩多样性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敦煌壁画中,忍冬纹通常以金银色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壁画的颜色逐渐氧化变色,使得忍冬纹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变化。从最初的金色和银色,逐渐演变出了红、绿、蓝等多种颜色,使得纹样更加绚丽多彩。

敦煌忍冬纹的色彩丰富多样,包括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在忍冬纹中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敦煌忍冬纹色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文化背景。在佛教艺术中,忍冬纹的色彩被赋予了深刻的宗教意义。金色和银色作为高贵的颜色,代表着神圣和崇高;而红色和绿色等颜色则代表着生命和活力。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忍冬纹的视觉效果,也深刻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寓意。在中国古代,色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不同颜色的运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19] 。敦煌忍冬纹色彩多样性的原因之二是艺术审美。古代艺术家们通过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对比色,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能力(图11)。

Figure 11. Dunhuang honeysuckle pattern color

图11. 敦煌忍冬纹色彩

4.3.2. 色彩装饰性

色彩装饰性是指通过运用色彩的搭配和组合,对空间、物体或环境进行装饰和美化的过程。这种装饰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美感,还可能包含文化、历史和象征意义首先,忍冬纹的色彩运用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在敦煌壁画中,忍冬纹通常以连续的带状形式出现,环绕壁画或窟顶藻井等中心部位。这种连续纹样的色彩运用,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使得忍冬纹在壁画中既有装饰作用,又与整体画面相协调。同时,色彩的层次感也增加了忍冬纹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0] 。

敦煌忍冬纹在色彩运用上非常大胆,采用了多种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图12)。这些色彩包括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使得忍冬纹在视觉上更加醒目和引人注目。色彩与图案的完美结合:敦煌忍冬纹的色彩与图案设计紧密结合,使得色彩与图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这种结合使得忍冬纹更加生动、更具生命力。总的来说,敦煌忍冬纹的色彩装饰性特征体现在色彩运用大胆且丰富、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搭配和谐统一以及色彩与图案的完美结合等方面,这些特征共同赋予了忍冬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装饰效果 [21] 。

4.3.3. 色彩对比性

敦煌忍冬纹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装饰图案,广泛应用于敦煌地区的佛教艺术中。其色彩对比性是忍冬纹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Figure 12. The color decoration of Dunhuang honeysuckle pattern

图12. 敦煌忍冬纹色彩装饰性

首先,敦煌忍冬纹的色彩对比主要体现在冷暖色调的运用上。在忍冬纹的色彩搭配中,常常运用红、橙、黄等暖色调与蓝、绿等冷色调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使图案更加鲜明,还营造出一种庄重、神秘的艺术氛围。在佛教艺术中,这种色彩对比也体现了佛教教义所倡导的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内涵。在壁画的装饰性结构中,色彩赋予画面的丰富感并不完全取决于颜色种类的多少,色彩的丰富感主要还是来源于色彩的明暗、冷暖变化及色彩间的和谐对比所形成的变化与统一。冷暖对比也是敦煌图案赋色的另一种主要方式。敦煌北魏中出现的忍冬纹,大多是在丰富的造型基础上,采用土红、土黄、石青、石绿进行冷暖深浅交错搭配。其中大面积的土红底色决定了图案暖红色基调的统治地位,石青和石绿两种鲜的冷色与土红色产生强烈的冷暖和补色对比。

敦煌第314窟中(图13)北周的藻井图案,米字形骨架中为圆状莲花,在图案四角的莲荷上画有佛像或菩萨,并分别装饰蓝红两种色调的忍冬纹,整个图案石青、土红冷暖相间交错,画面和谐统一 [22] 。

还有敦煌壁画的平棋图案(图14),用冷色调来表现清澈流动的水池,这样不仅强化了图案主体,突出方井图案并成为视觉中心,又通过与忍冬纹样背景下的土红色这一暖色形成明显的冷暖对比,使得图案在色彩体现上更加整体,具有立体性。

Figure 13. The caisson pattern of 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in Dunhuang Cave 314

图13. 敦煌第314窟中北周的藻井图案

Figure 14. The flat chess pattern in Dunhuang murals

图14. 敦煌壁画的平棋图案

纹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因而整个画面主次分明,传达了画面的和谐节奏。此外,敦煌忍冬纹的色彩对比还体现在色彩的纯度与调和上。在忍冬纹的色彩搭配中,常常运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来突出图案的主题和重点,同时运用纯度较低的色彩来调和整个图案的色彩关系。这种色彩纯度与调和的运用,使得忍冬纹在色彩对比中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和谐统一的整体感 [23] 。

5. 结论

综上所述,敦煌忍冬纹的色彩对比性体现在冷暖色调、明暗对比以及色彩纯度与调和等多个方面。这种色彩对比不仅增强了忍冬纹的艺术表现力,还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敦煌忍冬纹色彩对比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装饰图案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注释

图1来源:敦煌研究院

表1来源:作者自绘

表2来源:作者自绘

图2来源:作者自摄

图3来源:敦煌石窟全集13 p. 80

图4来源:作者自绘

图5来源:作者自摄

图6来源:敦煌石窟全集13 p. 58

图7来源:中国纹样史

图8来源:敦煌研究院

图9来源:敦煌研究院

图10来源:敦煌研究院

图11来源:作者自绘

图12来源:网络图片,http://www.xiaohongshu.com/mobile/question/862631

图13来源:敦煌石窟全集14 p. 57

图14来源:敦煌石窟全集13 p. 34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 中国纹样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2] 向静雯. 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纹艺术符号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株洲: 湖南工业大学, 2019.
[3] 徐文君, 朱玙璠. 植物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皮革, 2023, 45(24): 52-54.
[4] 李国.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M]. 兰州: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0.
[5] 何鸿. 如何读懂敦煌[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6] 胡同庆, 罗华庆. 解密敦煌[M].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8.
[7] 董清华. 敦煌纹样忍冬纹在视觉艺术中的传承[J]. 书画世界, 2022(9): 62-63.
[8] 窦侠父. 敦煌上下两千年[M].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7.
[9] 徐梓涵, 卢永鑫. 忍冬纹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百科知识, 2023(18): 55-56.
[10] 刘翠国. 敦煌北朝至隋龛楣装饰纹样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7.
[11] 张书畅. 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J]. 天工, 2023(18): 43-45.
[12] 李源, 陈欢欢. 忍冬纹解析及创新应用[J]. 天工, 2022(22): 51-53.
[13] 易存国. 敦煌艺术美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14] 姜涛, 张仕春. 纹样设计——印象敦煌[J]. 毛纺科技, 2023, 51(6): 158.
[15] 李爱红. 探微敦煌图案艺术中植物纹样的演变[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12): 74-78.
[16] 闫琰. 北朝外来纹饰——忍冬纹探微[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大学, 2006.
[17] 谭彬清. 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审美意象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 38(4): 122-126.
[18] 刘贞良, 蔡富军. 唐代壁画中色彩表现研究[J]. 新美域, 2023(8): 17-19.
[19] 高晏卿. 敦煌莫高窟唐代装饰纹样探析以尊像头光宝相花中的对叶形纹样为例[J]. 中国宗教, 2023(7): 82-83.
[20] 李甍. 佛国祥瑞: 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胜”形饰[J]. 艺术设计研究, 2023(6): 56-62.
[21] 朱红霞.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壁画艺术特征与传承路径探索[J]. 新美域, 2023(11): 61-63.
[22] 宁强. 敦煌石窟寺研究[M]. 兰州: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23] 朱秋霞, 杨娇娇. 融合敦煌图案的文化产品研究现状: 主题文献综述分析[J]. 社科纵横, 2023, 38(5): 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