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sQCA分析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A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lderly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Based on fsQCA Analysis
DOI: 10.12677/ar.2024.112071, PDF, HTML, XML, 下载: 22  浏览: 48 
作者: 何 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fsQCA社交生活休闲娱乐生活Rural Elderly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fsQCA Social Life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Life
摘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需求。文章通过fsQCA的研究方法,基于CSS2021数据研究7个前因因素及组态空间差异特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混合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社交生活与休闲娱乐生活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核心因素;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存在空间分异,东部生活质量感知高低核心条件为环境治理,中部为经济条件,西部则是相对落后的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提出优化路径: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点是持续改善老年人的社交生活与休闲娱乐生活、因地制宜差异化提升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中研究或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一个新视角。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aging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ural elderly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Based on the data of CSS202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ixed effects of 7 antecedents and configuration spatial differences on the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elderly peo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life and leisure life are the co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ural elderly. There ar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The core condi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ast i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middle i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wes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educ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level. The optimization path is proposed: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ocial life and leisure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regio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文章引用:何田. 基于fsQCA分析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2): 525-536.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2071

1. 引言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要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自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在全国老龄化持续发展下,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加剧,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相较于城市更加严峻,农村人口老龄化占比已经达到了23.81%,比城市老龄化占比高出7.99%。《“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指出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要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因此探究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以及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促进老年人对于农村养老的满意度,有助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针对性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 文献述评与理论分析

2.1.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

学界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一方面,在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学界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有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王艳丽、许吉祥等提到主观幸福感是对某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性评价,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1] 。孔泽宇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情感和认知两个层面。在情感层面,生活质量可用快乐感或者幸福感进行表示,具体指“积极情感超过消极情感的优势程度”。在认知层面,生活质量可通过生活满意度进行表示,在不同的环境中以整体的生活周期为依准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时,所得一致性相对较高 [2] 。李放等认为幸福感来源于人们对当下客观生活的综合感知,也体现了个人的生活追求与价值偏好 [3] 。王阿妮认为生活满意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4] 。目前,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生活质量之间的所属关系并未有明确界定的统一标准,但是运用生活满意度衡量生活质量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中的生活质量将以生活满意度为标准进行研究。

2.2. 关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另一方面,综合文献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高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社会及政府因素三个维度,分析各维度影响因素与农村老年人感知的内在联系。

2.2.1. 个人因素与生活质量感知

已有研究表明,基于抱负水平理论抱负和成就之间的差距决定了生活质量,对生活期待较高的高学历老人群体会出现生活满意度低的情况 [5] ,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可能更难满足。马红鸽和席恒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由于收入差异所带来的落差感,继而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程度 [6] 。基于此,选取教育程度、经济地位作为个人因素的两个条件变量。

2.2.2. 社会因素与生活质量感知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来看,社会集体是社会支持存在的前提,个体依存与集体之中并于集体相辅相成,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经过不断接触磨合,不同个体明确自身定位并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与资源互换机制 [7] 。戴静等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孤独感与生活质量之间显著负相关,子女不在身边也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8] ;李建新认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显著正相关 [9] 。陆杰华和郭芳慈经研究得出目前农村老龄化基数大,农村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空巢化严重,农村近四成家庭只剩下老年一代独自生活 [10] 。因此,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情感支持,增加个体与集体的情感交流,注重社交生活与休闲娱乐生活的丰富与多元化。基于此,选取社交生活、休闲娱乐生活作为社区因素的两个条件变量。

2.2.3. 政府因素与生活质量感知

社会质量理论提出在社会保障支出视角下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人们各方面的生活质量以及各种社会资源获取的公平性与便利性,包括医疗服务提供、环境安全等。近年来农村的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公众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姜茂敏研究认为社会经济保障老年人的幸福感呈现正向影响 [11] 。目前关于保障农村老年人权益的多项法律已出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能给予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和就医保障,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基于此,选取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因素的三个条件变量。

综上所述,现有的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了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等因素,研究成果丰富,但对于此类研究多为传统回归分析进行的单因素影响研究,因此,本文运用fsQCA方法研究不同的影响因素组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混合影响效应,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以期为优化我国农村养老工作提供参考。

3. 研究设计

3.1. fsQCA模型简介

fsQCA,即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是一种借助架构理论和布尔代数运算的案例分析方法。此方法能够分析多要素与结果的集合关系,适合分析不同因素组合对结果变量产生的影响。

3.2.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库),从10,136份调查问卷中依据研究目的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案例664个。依据相关研究,本文采用95%分位数、5%分位数作为完全隶属、完全不隶属,50%分位数设为交叉点,进而将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原始数值转化为取值在0~1的模糊得分。

3.3. 变量选取

在选取变量时,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12] [13] 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 [14] (个人因素、社区因素、政府因素),中国民生指数由“民生客观指数”和“民生主观指数”两部分构成,在选取二级指标时在参考文献述评部分的基础之上,借鉴民生指数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具体借鉴指标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再结合CSS问卷内容之后,综合选取了7个二级指标(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社交生活、休闲娱乐生活;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看,变量选取思路如表1所示。

Table 1. Basis for variable selection

表1. 变量选取依据

3.3.1. 结果变量

结果变量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CSS中测项为“请用1~10分来表达您对生活的满意度”。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10分代表非常满意。

3.3.2. 前因变量

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3项一级指标。个人因素包括教育程度(JY)、经济水平(JJ) 2项二级指标;社区因素包括社交生活(SJ)、休闲娱乐生活(XY) 2项二级指标;政府因素包括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YL)、环境治理(HJ)、医疗卫生服务(YW) 3项二级指标。结果变量和前因变量的具体释义如表2所示。

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表2. 变量赋值情况

4. 具体分析

4.1. 必要性分析

Table 3. Necessity analysis

表3. 必要性分析

必要性检验的目的是验证前因变量是否为结果发生或者不发生的必要条件,依据相关研究 [14] ,当必要性一致性分数处于[0.9, 1]时,就认为该前因变量是结果是否发生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根据表3可知,结果发生即“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和结果不发生即“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一致性分析结果均小于0.9,因此,不存在单个影响结果是否发生的必要条件,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组态分析。

4.2. 真值表构建

Table 4. Truth table

表4. 真值表

真值表是进行后续充分性分析的基础,首先在fsQCA3.0软件中初步列出所有可能导致结果发生即“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组态;其次,对真值表中的一致性阈值、PRI阈值以及案例数阈值进行设置,如果不设置阈值,最后纳入分析的只会包含少数案例,会降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依据相关研究 [15] ,将一致性阈值、PRI阈值、案例数阈值依次设置为0.8、0.7、1,通过fsQCA3.0软件筛选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具有一定程度充分性的前因条件构型,经过分析发现不存在矛盾组态(矛盾组态即同一路径能导致结果发生和不发生两种“矛盾”结果),得到表4真值表。

4.3. 充分性分析

通过单变量必要性分析后发现,单一变量无法独立解释“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和“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结果。依据相关研究 [15] ,导致结果出现的核心条件会在中间解和简约解中同时出现,中间解中出现的为辅助条件,组态结果为表5所示。

导致“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组态共八个,一致性都呈现较高水平,分别为0.897、0.912、0.946、0.922、0.912、0.965、0.938、0.951,解的总体一致性是0.903,达到较好水平。另外,每一条路径原覆盖度均高于净覆盖度,说明研究中存在符合多重因果路径的支持案例。

组态a1,a2,a3,a4,a5,a6,a7,a8都表明:社交生活良好是导致“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核心条件。组态a1、a2、a3、a4、a5、a6、a7共同表明,在社交生活良好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休闲娱乐生活的丰富程度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感知的核心条件。社交生活良好的农村社区,往往村民居住聚集,交往便利,进而更容易自主产生一些集体休闲娱乐方式,例如棋牌活动、广场舞活动等。根据地域风俗的差异化,不同的地区也会产生具有地方特色的集体娱乐活动,例如陕西关中地区的秦腔戏曲活动、锣鼓活动等。在不同的农村社区,一些集体性娱乐活动发起人不同,活动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例如书画活动、摇火车活动等。在社交生活良好的农村社区,生活氛围亲切融洽,休闲娱乐生活的丰富使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进而使得农村老年人对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加满意。

组态a8表明:经济状况、社交生活状态、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环境治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状况是导致农村老年人“高生活质量感知”的显著影响因素。组态a8的具体含义为当农村老年人经济能力较好、社交生活状态良好、对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满意度较高、对政府的环境治理水平满意度较高和对当地农村社区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满意度较高时,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程度就会较高。

Table 5. Configuration results of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of senior rural elderly

表5. 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组态结果

注:●或●表示该条件存在,○或○表示该条件缺失,“空白”表示组合中该条件可存在可不存在,●或○表示核心条件,●或○表示边缘条件,下同。

4.4. 组态的空间分异特征

分地区讨论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地区核心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差异化影响,如表6所示。

Table 6. Configura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regions

表6. 不同地区的组态结果

总体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七条组态共同反映了社交生活、休闲娱乐生活、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核心条件。

东部地区D1a、D1b、D1c三条组态表明:教育程度、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服务是导致东部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高低的核心条件。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乡差距较小,医疗卫生条件较好,老年人教育程度相对偏高,工业化进程较快,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东部农村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感知已经超越经济层面,更加关注生活环境。

中部地区Z1a、Z1b两条组态表明:经济水平是导致中部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高低的核心条件。中部地区一些农村老年人可以依靠农业生产或家庭式小生意为主要谋生手段,城镇化率属于中等,所以社交娱乐资源有限、基础医疗保障可能不足。Z1a组态表明经济水平较差时,社交与休闲的活动达到一定满意度时,中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会偏高;Z1b组态表明当经济水平较好、环境治理水平较差时,社交生活与医疗卫生服务达到一定满意度时,中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会偏高。

西部地区X1a、X1b组态表明与上述总体分析的组态结果一致。西部农村城乡差距大,老年人依赖农业种植、养殖或是补贴和子女支持生活;普遍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生活水平较低,养老保障相对薄弱,缺乏娱乐设施。X1b组态表明西部老年人教育程度偏低、经济状况较差时,社交生活与休闲娱乐生活达到一定满意程度时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就会偏高。

4.5. 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稳健性检验采取提高案例数阈值的方法。依据相关研究 [15] ,将案例数阈值从1提高到2,对“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因为将案例数阈值由1提高到2,所以剔除了小于2个案例的组态,最后的组态路径与之前的结果相比有所减少。在总样本中,新得到的组态与之前组态的核心条件基本一致,两个模型的组态关系呈现出子集关系,可以佐证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Table 7. Robustness test based on case number threshold adjustment (total sample)

表7. 基于案例数阈值调整的稳健性检验(总样本)

Table 8. Robustness test based on case number threshold adjustment (subsample)

表8. 基于案例数阈值调整的稳健性检验(分样本)

在分样本的稳健性检验中,将案例数由1提高为2,组态结果与原不同地区的组态结果基本一致,如表8所示,可以再次说明组态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5. 讨论

采用fsQCA方法探索前因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均值为7.37,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是评估社会福祉和关怀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方面,质性研究探讨了社交生活与休闲娱乐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深刻影响。这些研究关注老年人社交网络的建立,家庭和社区活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休闲娱乐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从量性研究角度,学者们从老年人的角度、家庭支持、社区服务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交网络和积极的休闲娱乐活动与老年人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感知提供了洞察力。同时,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评估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社区、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基于全国整体层面的研究证实了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的因素多重并发,包括个人因素影响;公众感知到的社区层面存在的社交、休闲娱乐等因素;以及政府层面承担的环境责任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政策等。分区域视角的异质性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地区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因素不尽相同。其中,东部主导条件为教育程度、环境治理;中部为经济水平;西部为相对落后的教育程度与经济水平。各地要关注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影响的核心因素,实施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针对性对策。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考量。未来,要实现2035年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目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农村发展中的核心关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下,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需要被纳入治理政策的首要目标和重中之重。政策层面应以提升老年人社交生活、休闲娱乐等为核心,确保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同享美好生活。

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党员等群体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浓厚氛围。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法,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 [16]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村具体实践的关键一环。

6. 结论

在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感知的核心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社交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政府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应该特别强调社交与文娱生活的改善,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首先,政府在农村老年人生活有关政策的制定中,需将社交与文娱活动纳入考虑范围。政府可组建老年人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组织,通过开展各类社交、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了支持这一工作,可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组织文娱活动、购置设备、提供场地等,以持续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社交与文娱生活。

其次,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化情况,政府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在东部地区,可通过举办多样性的文化活动以适应东部地区老年人不同方面的文化诉求,重点在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上,政府应牵头开展治理工作,并建立更广泛、有效的居民问题反馈渠道,确保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和健康。中部地区则应关注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水平,通过开展经济扶贫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村居中推进各类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条件和更好的社区环境。而在西部地区,政府需着力解决相对落后的教育程度与经济水平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老年人教育提升计划,包括提供成人教育、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推动农村老年人参与产业发展,提供适应老年人能力的就业机会。在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可以建立持证上岗的农村护理员制度,形成以村医为主、护理员为辅的医疗服务团队 [17] 。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减轻经济负担。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自发组织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社区内的亲子教育、技能传承等,加强不同年龄层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另外可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如广播、电视、社区讲座等,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环保知识。

总体而言,政府在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物质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社交与文娱生活的提升。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圈层,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从而全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也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 胡小勇, 王康. 居民社会阶层和主观幸福感: 社区认同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3(4): 1003-1006 1012.
[2] 孔泽宇.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调研世界, 2021(4): 72-80.
[3] 李放, 刘沛栋. 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白下区为例[J]. 晋阳学刊, 2012(6): 48-53.
[4] 王阿妮, 赵广川. 老年主观幸福感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35(12): 99-102.
[5] 傅沂, 程忠艳. 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问题研究——基于CFPS跨期数据的实证分析[J]. 西北人口, 2021, 42(1): 10-25.
[6] 马红鸽, 席恒. 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J]. 社会保障研究, 2020(1): 86-98.
[7] 梁君林.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社会保障再认识[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1): 42-48.
[8] 戴静, 刘协和, 马渝根, 等.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2): 100-103 100.
[9] 李建新, 李嘉羽.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 人口学刊, 2012(3): 31-41.
[10] 陆杰华, 郭芳慈, 陈继华, 等. 新时代农村养老制度设计: 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4): 113-122.
[11] 姜茂敏, 涂爱仙. 社会经济保障对衰弱老年人幸福感的跨层次影响——社会地位与心理弹性中介调节作用[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3): 71-81.
[12] 周绍杰, 王洪川, 苏杨. 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J]. 管理世界, 2015(6): 8-21.
[13] 胡扬名, 彭嘉雯.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9): 672-677 683.
[14] 高群, 陈衡洋, 杨宗巡.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导向下农村人居环境公众感知及优化逻辑——基于CSS2021数据[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5): 45-52.
[15] 戴正, 包国宪. QCA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与改进[J]. 公共管理评论, 2023, 5(2): 188-212.
[16] 甘颖. 农村养老实践类型差异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2): 122-131.
[17] 徐拓远, 张云华. “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思路与举措[J]. 改革, 2021(10):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