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辨色论质”的具象化教学在《中药饮片辨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Teaching Based on “Color Discrimination Grading” 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Identification for Prepared Sli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DOI: 10.12677/ae.2024.144618, PDF, HTML, XML, 下载: 64  浏览: 8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 莉, 孙 健: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韦乃球*:广西中医药大学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南宁
关键词: 《中药饮片辨识》课程“辨色论质”具象化教学实践性教学Course of Identification for Prepared Sli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Color Discrimination Grading” Concret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摘要: 思维能力是中医素养之“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深度教学”之核。基于《中药饮片辨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授课模式单一化、考评方式简单化和教学内容主观化等问题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使学生以直观、形象、模拟和象征的方式构建有效有序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摆脱传统输出式理性教学模式的发展桎梏,师生转而共同走进物象、意象、形象和事象的世界,促进学生形成回归法象释药的感悟性。文章立足于学生的具象思维,开展《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借助中药饮片的不同规格样品和显色实验等媒介,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感悟、推理,逐步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抽象,在具象学习活动中掌握中医药思想和方法,为中医师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sou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c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in-depth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gle teaching mode, simpl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and subjective teaching content, etc., concrete teaching under the effect of “color discrimination grading”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so that students can build an effective and orderly knowledge system and pulse in an intuitive, image, simulated and symbolic way,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output ra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turn to the world of objects, images, images and things together,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perception of returning to the thinking of the method state elucidating medicine. Based on students’ concrete thinking, the article carries out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Identification for Prepared Sli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With the help of mediums such as sample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and color rendering experiments,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perception and reasoning in a multi-sensory way, gradually move from perceptual understanding to rational abstraction, and master the thought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igu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I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文章引用:李莉, 孙健, 韦乃球. 基于“辨色论质”的具象化教学在《中药饮片辨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教育进展, 2024, 14(4): 1001-100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618

1. 引言

《中药饮片辨识》是一门培养中医学以及中医相关专业学生知药、识药、辨药、用药等能力的应用性课程 [1] 。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饮片辨识的方式方法,通过分析中药的性状特征,提高对中药辨识能力 [2] 。由于中药自身的特殊性,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基于感官经验的“辨状论质” [3] ,色泽就是其中最直观的外在特征 [4] 。因此,在《中药饮片辨识》教学过程中融入“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以“象”为工具,由繁入简地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并对方法的适用性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探索,便于学生学习起来记忆深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中医药思维理解中药药效的能力,在提高《中药饮片辨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该方法在《中药饮片辨识》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 《中药材饮片辨识》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授课模式单一化

现阶段《中药饮片辨识》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课讲授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辨识。但受教学课时所限,大部分药材在教学中无法讲解,各种中药材饮片的鉴别技巧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以致于中药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药学素养知之甚少 [5] 。

2.2. 考评方式简单化

考评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受限于学生的感官能力,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辨识中药饮片,从而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教学内容主观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知识的运用以及创新性思维不足。基于感官经验的真伪鉴别和质量优劣评价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同一种中药材,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辨识结果。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无法做到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6] ,使得中药饮片辨识技能与中药材市场实践存在较大差距,临床调剂中容易发生混淆,为安全用药和大工业生产带来一定隐患 [7] 。

3. “辨色论质”是中药辨识中最直观的外在特征,是中药材经验鉴别的精髓。

3.1. 辨色论质与象思维

中医“象思维”是植根于古代哲学,具有中医特色的思维模型。以“象”为基础,将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近似的属性、规律、特征通过标记、归类等方法达到模拟、领悟、认识客体为目的的思维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表象来探究其内在的生理病理规律 [8] ,具有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特点 [9] 。人们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感觉器官即“五感”,五感是人类最直接的认知方式,感觉–知觉–认知是五感感知的过程 [10] 。古代医家会先对药物外形、质地、颜色、气味、习性、生长环境等自然特性进行观察,然后,将中药材天然形成的表象特征进行分析,作为判断中药真伪优劣的依据,即“辨状论质” [11] 。色泽作为中药“辨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药经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辨色论质”就是根据药材表面的色泽特征、内部颜色以及炮制前后的色泽变化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 [12] ,具有直观、便捷、实用性等优势,可称之为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 [13] 。“象思维”的发展为“辨色论质”理论奠定了基础 [8] 。

3.2. “辨色论质”的科学内涵

客观存在的中医“五色”与自然的联系是人们主观配属的结果。颜色词的含义既反映了社会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14] 。“辨色”就是在日光下观察中药材或饮片的颜色以及光泽度来判断真伪优劣的方法。颜色是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通过眼睛、脑和生活经验所产生,由物理性质和心理因素共同决定 [15] 。中药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植物的颜色形成是受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存在于细胞中的色素是颜色形成的根本原因,且大部分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16] ,中药的色泽与中药药性和有效成分含量、药效强弱密切相关 [17] ,传统中药经验鉴别中的“辨色论质”就是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直观的判断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及其品质状态。中药材的“外在色泽优形”与“内在色素优质”的统一性,就为中药材“感官分析–质量优劣”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4. “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融入《中药饮片辨识》教学的实现路径

《中药饮片辨识》实训课是辨证用药和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因其直观、便捷、实用性等优势,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把握宏观、整体、动态认知生命的中医药思辨模式,还可以与现代医学微观、局部、静态的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不失为一种探索和改变教学困境以及《中药饮片辨识》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4.1. 象——“物象”提炼“意象”:从药物表象特征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总结饮片特征,以“象”为引,以“思”贯于中

取自于自然环境的中药材大多具有天然而成的表象特征,如“乌金衣”“朱砂点”“金井玉兰”等传统经验鉴别术语的广泛应用就是“辨色论质”理论传承的体现。另外,黄芩之“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鸡血藤切断后会流出红色汁液;大黄饮片以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为最佳 [18] ;丹参则以色泽自然、根部紫红色为最佳等,皆强调颜色对中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五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占据重要位置,能够优先接收信息。“辨色论质”可作为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正确的辨识中药饮片的切入点。人体的五感可以相互连接、相互融合且相互转化,在看到乌梅时,味蕾会分泌出唾液,故而“望梅止渴”即视觉影响味觉。基于五感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药饮片辨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药材的色泽外观所表达的固定特征,再与形、质、气、味等性状相结合进行更全面的品质评价,从而信息传达更加丰富、药象思维更加深入。

这种实际得来的体验,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准确的长久记忆,加深学生对于中药饮片的辨识记忆,使学生在归纳、阐释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中药药性,逐层深入,最终实现据“象”而“思”,且此种思维模式对新资源中药的认识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2. 思——“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指导学生饮片真伪鉴别和道地性评价

中药材及饮片的品质或商品规格等级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各医院药房、药材市场在鉴别中药材时,常通过观察中药材外表的颜色来判断药材的品种、产地以及质量的优劣。中药“辨色论质”是运用了人类复杂的感官体系,既抽象又具象,抽象指向学科本质,具象指向学生思维。要想跨越这条鸿沟,策略之一就是夯实具象教学,让学生有抽象的资源。在开展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具象思维,借助中药实物(原植物、饮片等)的感知分析环节,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感悟、推理,逐步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抽象,在具象化的学习活动中掌握“药象思维”,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饮片的真伪鉴别和道地性评价。比如,三七的商品规格等级,主要根据“头”来划分,常见的三七规格有20头、40头、80头等,且“外皮青黄,内肉青黑色,名铜皮铁骨,此种坚重,味甘中带苦,最为上品” [19] ;中药五味子由于环境所导致的颜色差异,如一等干货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二等干货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可以作为道地性形成的判断依据,另外,广义的“辨色论质”不仅仅局限于分辨药材颜色,观察火试或其他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别亦归属于辨色论质。比如,用“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来区分朴硝和硝石。不同等级的中药饮片价格和质量差异较大,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正确的辨识,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同规格等级的中药实物样品,再加之简单的显色实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教学的“焦点”从知识移到知识背后的思维,易引发共鸣以及更具趣味性,推动并支持师生共同思考,构建“思维共振,思想争鸣”的课堂新生态。

4.3. 思维建立——模拟检测

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0] ,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来自于“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正如朱熹有言:“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子全书·学三》)。《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综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环节中完成考核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将学生的自主实践环节纳入考核,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自主识别校园中的中草药或未在课程上讲解的中药饮片,并上交一份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将中药实物(饮片等)的辨识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促进学生对“辨色论质”知识的活学活用。这些考核方式的应用,既避免了采取闭卷考试导致学生考前突击记忆,达不到真正学习目的,又增强了课程的生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5. “辨色论质”效应下具象化教学的特色

5.1. 融合式教学,使知识更加体系化

“药象思维”是以“象”为工具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以及规律、思考路径和方法呈现出来并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快捷地从“颜色之象”引申之,从而理解中药药性、功效,促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与中药学的医药融合可以从关联结构水平向拓展抽象水平发展。运用“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可以将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中药饮片辨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加体系化。在“教”的方面使教学方法科学且更加有效,使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得以增强。

5.2. 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中药饮片辨识》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把中药饮片表象特征与内在性能有机联系综合分析阐述,自主归纳中药性能,回忆中药饮片的功效和应用,然后教师给予指正,通过边学边练,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循序渐进,“药象思维”逐渐形成,认药、识药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辨药、用药能力,使“学”的方面易学易用,富有针对性,并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5.3.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特色

传统的《中药饮片辨识》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让学生以一种以直观、形象、模拟和象征的方式认识和把握知识和思维,扩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尤其是不同规格等级的商品特征,能够传授给学生区分假药、劣药的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充分体现学习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6. 结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时代对中医药事业从业者的要求愈加严苛,需要中医师精通医药,而非只懂医不知药 [21] 。在中医学等相关临床专业开设《中药饮片辨识》课程,运用“辨色论质”效应下的具象化教学,让学生快速接受这一兼具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通识教育,构建有效有序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是在适合的时机对辨药知识的短板进行弥补,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传承发展中医药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编号:2023B07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君明, 贾玉梅, 崔瑛, 等. 基于PBL的中药学饮片实训课教学方法[J]. 中国西部科技, 2012, 11(2): 77, 80.
[2] 王景霞, 张建军, 武慧超, 等. 中医专业中药饮片辨识实训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2): 48-51.
[3] 王皓南, 田滢琦, 刘大会, 等. 中药“辨状论质”的历史、发展与应用[J]. 中药材, 2021, 44(3): 513-519.
[4] 刘天睿, 金艳, 孟虎彪, 等. 论中药“辨状论质”之辨色泽与品质评价的生物学内涵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9): 4545-4554.
[5] 钟燕珠, 区炳雄, 林华. 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药学带教必要性和模式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7): 136-139.
[6] 迮薇薇, 王建科, 李玮, 等. 浅谈中药精品饮片标本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2, 39(6): 41-42.
[7] 唐露.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解析[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4): 261.
[8] 唐仕欢, 黄璐明, 杨洪军, 等. 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09, 50(6): 485-487, 491.
[9] 侯贵生, 郭延禄, 杨磊. 立象尽意: 基于“象思维”视角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 情报科学, 2019, 37(11): 11-19.
[10] 冷画晴. 浅析五彩绳与中国传统五色说[J]. 艺术家, 2020(9): 105.
[11] 谢宗万. 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 时珍国药研究, 1994(3): 19.
[12] 徐曼菲, 吴志生, 刘晓娜, 等. 从辨色论质谈中药质量评价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2): 177-181.
[13] 万德光. 论中药品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 中药与临床, 2010, 1(1): 3-6.
[14] 孙宏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色释析[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2): 67-72.
[15] 朴恩希, 谢菁, 贾春华.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初探中医五色理论[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9): 2707-2709.
[16] 胡玉莉, 骆骄阳, 胡淑荣, 等. 天然植物色素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 42(13): 2433-2438.
[17] 刘倩倩, 王升菊, 任超翔, 等. 中药辨色论质理论与方法的传承创新[J]. 中草药, 2021, 52(10): 3121-3132.
[18]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 一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9]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7: 65.
[20] 范玥, 郭茜.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 科技资讯, 2000, 18(19): 101-103.
[21] 曹桂萍, 袁华, 王玉龙, 等.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中药饮片辨识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19):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