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
Research on the Positivist Sociology by Comte
DOI: 10.12677/acpp.2024.134112, PDF, HTML, XML, 下载: 51  浏览: 83 
作者: 邬 莹: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Comte Positivism Sociology
摘要: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学流派,提出社会学概念,将其实证主义思想引入社会学。孔德把人类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一般社会现象,以求找到社会中不变的规律。孔德从横向和纵向视角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认为社会在秩序中进步,他建立的社会学体系对后来的各类社会学派系具有启迪作用,影响深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之处,研究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Abstract: French philosopher Comte founded the school of positivism philosoph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ology, and introduced his positivism thought into sociology. Comte regarded human society as an organic whole, and studied general social phenomena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find the unchanging laws in society. Comte divides sociology into social statics and soci- al dynamics from a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rspective, and believes that society progresses in or- der. For some limitations, the study of Comte's positivist sociology will help to deepen the underst- anding of Marxist sociology and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sociology.
文章引用:邬莹.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J]. 哲学进展, 2024, 13(4): 754-75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4112

1. 引言

实证主义历史由来已久,上可追溯自古希腊时期,在伽利略科学观的影响下开始萌芽,孔德在圣西门提出的实证哲学基础上进行论证,并开创实证主义哲学流派。作为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起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德将实证原则引入社会学,提倡科学,用自然科学方法实证研究社会现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实证主义社会学可以达到实证哲学的目的,改造社会,重建秩序,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2.1. 社会条件

2.1.1. 自然科学取得显著成就

自科学革命以来,自然科学得到长足发展。18世纪牛顿经典物理学体系的成功建立,19世纪初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以及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科学成果的不断更新、新技术的出现,都体现出自然科学的发展显著成就,也为社会生活带来巨变。传统哲学思想无法解释自然科学的进步与成就,知识分子们纷纷转向自然科学,企图从自然科学中寻找经验,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他们认为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用实证方法得出的实证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自然科学的成就影响下,很多学者认为社会科学可以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试图对传统哲学进行重建或改造。

2.1.2. 动荡的国内环境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大幅提升,资本主义浪潮席卷欧洲。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王权的统治后,开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法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稳定,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封建王朝的复辟,多次政体的更换,这些都使社会动荡不安,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哲学领域开始全方面衰退。长时间的动荡环境让法国人民期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他们反对一切导致动乱的因素,并希望出现新的学说来改变社会现状,解决社会问题,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改造社会。

2.2. 理论基础

2.2.1. 休谟的经验主义

休谟作为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印象,把知识分为观念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两类,其中观念的知识是必然的知识,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只与自身有关,事实的知识是或然的知识,来自于经验,需要依靠经验判断和检验,经验知识和科学知识属于或然的知识,也是休谟考察的主要范围。他主张通过归纳推理获取知识,认为知识的正确与否在于是否与认识对象相符和。休谟的经验论为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否定传统知识的基础,并否认了物质实体、精神实体和上帝的可知性,休谟的哲学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产生巨大冲击,对理性的能力进行批判。

实证主义继承休谟经验主义的思想,认为哲学基础来源于经验,我们应摒弃形而上学,避开有关本体论的研究,只关注现象范围内的知识,采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实证知识只有在自然科学经验中得到检验才算真正的、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

2.2.2. 理性主义遭遇危机

与英美经验主义分亭抗礼的,是欧洲大陆板块流行的理性主义。笛卡尔创立的理性主义后经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发展,唯理论不断发展成熟。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高举理性旗帜,理性主义成为反抗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强大力量,并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法国哲学发展影响深远。大革命初期,许多人对于社会的动荡持乐观态度,但在法国大革命后,原本由理性构建的社会蓝图却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带来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反而暴露出许多弊端,法国国内社会形势复杂,社会动荡不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开始不再相信理性,法国文化和哲学领域也开始倒退,天主教哲学、唯灵论等理论显现。理性主义不再能适应社会需要,地位遭遇危机,需要新的哲学流派和思想来顺应时代潮流。

2.2.3. 圣西门的哲学思想影响

孔德做过圣西门的秘书,后因学术分歧离开,但孔德的思想深受圣西门的影响。圣西门在著作中称“现在是实证时代”,孔德的实证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在社会历史观上,孔德继承了圣西门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社会历史是连续的、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强调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与人类理智发现相对应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圣西门提出根据科学的研究对象从低级到高级排序来对科学进行分类,孔德在其分类基础上加入社会学,并将实证主义思想引入其中,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一般社会现象也是受圣西门把物理学方法运用到社会研究中去的思想影响。

2.2.4. 法国哲学背景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以来,理性被放在重要位置,哲学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抽象原则,哲学家们关注具体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本质、人的社会生活,力图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19世纪的法国哲学是对启蒙时代哲学的延续,关于是否发扬或放弃理性争论展开,产生了许多新的哲学流派。

实证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创始人孔德继承和弘扬启蒙精神,提出“摒弃形而上学”,从自然科学中寻找方法。法国哲学具有浪漫主义思想传统,他们希望通过不流血的改革建立理想社会,孔德也是如此。

3.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的社会学理论是实证的、科学的、历史的、整体的。孔德认为社会学理论的出发点是社会有机论,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研究复杂多变社会现象应把握整体性思维,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孔德关于实证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别体现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

3.1.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实证原则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观基础上,他认为实证一词很好地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本质属性,科学的,可检验的。孔德实证一词有五层含义,第一,真实的而非虚幻的,研究现象范围内的知识,不研究本体论问题;第二,有用的而非无用的,思辨应紧密联系人类实践,关注现实问题;第三,肯定的而非犹豫的,关注与事物内在逻辑相符的、确切的思维方式;第四,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观点清晰坚固符合事物性质;第五,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只相对肯定而不绝对否定。

由此可以得知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试图通过实证原则使我们回到人的感性生活中去,关注社会现实。为达这一目的,孔德建立哲学实证体系,由简单到复杂、先后达到实证状态的顺序将实证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孔德创立具有实证科学性质的社会学,使社会学脱离形而上学的支配而独立出来,并成为实证哲学体系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标。孔德主张,实证哲学的首要特征在于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服从不变的自然规律。物理学集中体现了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因而可以为社会学提供范例,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孔德认为研究社会学就是要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演化过程,以自然科学方法发现社会规律,获得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对社会进行预测和操控,解决社会危机,使其保持健康状态 [1] 。

3.2. 社会静力学

孔德认为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从横向视角静态的考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制度,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揭示社会秩序。目前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平衡与和谐被打破的表现,要改变目前社会无序混乱的局面,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

从静态角度横向考察社会结构,社会有机体是由个人、家庭、社会所组成。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孔德认为人的本能决定社会的本原和性质,而人的本能表现为利己的个人本能与利他的社会本能,应当正确调和个人本能与社会本能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源于家庭秩序,家庭就是调节两种冲突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孔德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小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缩影。“整个人类都可视为单个家庭的逐步发展……社会有机体的各种特质都可在家庭找到其萌芽” [2]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接触的起点,个人只有在家庭中才开始产生社会关系,家庭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以感情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滋养个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即爱自己也爱家人,使个人的利己心和利他心达到和谐统一。分工是社会秩序的纽带,随着家庭间的交往产生社会分工,个人根据其教育程度在社会中自觉服从分工,促进个人天赋和才干的发展。不同职业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在分工合作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复杂性的同时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有利于促进人类团结,实现共同的社会目标;同时社会分工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团体和社会阶层,这些社会团体相互竞争会引起社会分化,为调节冲突保护社会共同利益,防止社会遭到破坏,政府和国家应运而生,履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职能,协调各职业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与社会秩序。此外,孔德也肯定宗教在增强人们间的情感联系、维系社会秩序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于如何重建社会秩序,面对日益膨胀的世俗力量,孔德认为首先是精神上的重建,然后是道德上的重建,最后是政治上的重建。在实证精神的基础上,推广实证科学教育以改造人们的观念,使人类道德由利己的个人道德发展为家庭道德最后发展到利他的社会道德,用道德的力量约束社会各阶层的利己思想,使各阶层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道德重建到达政治重建,最终重建社会新秩序。

3.3. 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纵向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变化、发展与进步的理论。孔德继承圣西门的思想,认为社会是连续向前发展的,影响社会进步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理智和道德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就是人的理智、道德和社会性逐步发展并占支配地位的过程 [3] 。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则受人的有机体及其生活的环境两个方面影响。

孔德提出人类理智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哲学方法和哲学体系,并最终会走向实证主义。第一阶段:神学阶段,又称虚构阶段。人类理智刚刚起步,追求万物本原,对于历史的解释诉诸于超自然的神明统治。第二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称抽象阶段。人的理智依旧追寻万物本原和绝对知识,采用超经验的抽象概念,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第三阶段:实证哲学阶段,也是最高阶段。人的理智趋于成熟,不再追求绝对知识,以实证知识揭示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实证科学占据主导地位 [4] 。

孔德认为人类个体理智、各门科学理论、社会发展都遵循三阶段定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三阶段相对应,早期社会是神学统治,用神学和军事征服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制度;中期社会是形而上学阶段,开始用理性批判神学,科学知识逐渐发展起来,社会进入转型过渡时期;最后是实证社会,是科学和工业的时代,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实证科学大力发展,工业占据社会优势地位,工业组织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时期的社会制度才符合秩序与进步的要求。孔德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历史阶段。孔德的“三阶段”论认为社会发展是循序渐进,社会制度应与其社会存在相适应,因而社会改革也应着眼于社会发展条件,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 。孔德认为近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秩序与进步,强调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秩序通过进步表现出来,进步是对秩序的发展,也是秩序的目标。孔德主张既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

4.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辩证分析

4.1.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价值

4.1.1. 创立社会学,用实证原则研究社会学

孔德主张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主张用实证原则研究人类社会,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把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社会规律的科学,并建立相关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为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打下基础。孔德将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否定神创论,重视实证知识,进一步打击了宗教神学思想和形而上学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作为社会学创始人,其思想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德的社会学思想既希望稳定的社会秩序,又追求社会进步,提倡科学的发展。孔德的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史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学脱离以前的哲学范畴,从思辨哲学中摆脱出来,其社会学理论对功能主义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4.1.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合理性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很多哲学家沿用孔德的社会学分类。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秩序方面,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调和,政府职能的履行,这些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上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动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其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理论承认历史过程的规律性,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的社会制度与其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是统一的整体,秩序与进步的平衡原则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2.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局限

4.2.1. 孔德哲学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首先,孔德把理智的、精神的因素看做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人的理智和道德的进步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忽视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其次,孔德通过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类比,简单得出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规律,且未联系现实历史中的社会事件和思想,主观推测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实证主义思想的客观性原则。最后,孔德的社会有机论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用研究生物有机体的方法研究社会有机体,这本身就违背了客观性,没有对客观事实进行理解和把握,不符合孔德提出的实证哲学观。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有机体,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将二者混同,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2.2. 孔德的政治观点具有保守主义色彩

孔德认为进入工业社会,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到达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阶段——实证阶段。孔德希望建立和平合作的稳定社会,反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主张温和的社会精神道德改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因而其思想也具有较强的资本主义色彩。但马克思主义和世界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并非社会历史发展的终点,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孔德在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思想使他的社会学理论停留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中,而未对社会阶级冲突和制度变革进行合理分析。

5. 总结

作为实证主义哲学流派和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认为可以用实证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规律,并将实证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关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社会学理论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社会进步方向,认为社会应在秩序中进步,秩序又通过进步表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虽然孔德的思想中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其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庆熊. 从“社会物理学”到“人性宗教的社会学”——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内在张力[J]. 哲学分析, 2023, 14(5): 57-67 197.
[2] 于海. 西方社会思想史[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144.
[3] 杨深. 简论孔德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5): 41-46.
[4] 周敏凯. 现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