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A Study o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for Skills Courses
DOI: 10.12677/ces.2024.125270, PDF, HTML, XML, 下载: 33  浏览: 51 
作者: 周 磊, 杨欢欢, 孙 博:空军勤务学院,江苏 徐州
关键词: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Skills Course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Method
摘要: 技能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未来胜任工作岗位的关键课程。目前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存在囿于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授、教学环境和设施较为单一、创新型资源和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导致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分析技能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深层原因,探究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实际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创新教学场所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等方法,切实提高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Skills cour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and a key course for students to excel in their future job position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skill courses is limited by the teach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are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d methods is insufficient, resulting in po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kill cours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underlying reasons for skill courses,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eaching models for skill courses, propose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and their learning horizons through innovative teaching venue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kill courses.
文章引用:周磊, 杨欢欢, 孙博.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5): 189-19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5270

1. 引言

技能类课程通常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必备的各项技能来开展教学,这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后续实践类课程及实习见习奠定技能基础,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特色的关键所在 [1] 。技能类课程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岗位时开展工作的各项能力,对学生任职能力的生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各项技能,不仅要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还要树立岗位责任感使命感,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职业岗位要求学生所必备的技能通常是多方面的,学生的经历和知识基础导致他们无法对于各项技能都感兴趣或具有基础,通常是对于某一项或两项技能具有相关知识储备,而对于其他技能的接触较少。因此,在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都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操作难度较高的技能,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课堂作为教育的第一线,课堂教改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 [2] 。技能类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应深入分析其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剖析内在深层原因,探索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2.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领域内专家学者对于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探析,并提出了互动式教学 [3] 、启发式教学 [4] 等对策。另外,许多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例如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6] 、比较教学法 [7] 等。这些研究成果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善学习质量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讨,但是关于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的讨论,目前还比较缺乏 [8] 。技能类课程相较于其他理论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岗位指向性等特点,因此前期关于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无法直接应用于技能类课程的教学。

3.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学生学习实际掌握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3.1. 囿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技能类课程应以岗位所需各项技能为引导开展教学,但是目前技能类课程教学大多侧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胜任岗位所需要关键技能的养成。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面向的岗位也在发展,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也在发生改变或升级,因此,学生胜任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往往不是基本知识和技能足以支撑的。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囿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考核中,时刻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能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关键技能提高不显著。

3.2. 教学环境和设施较为单一

技能类课程需要教学环境的支撑,与实际岗位较为接近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技能课的教学环境通常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环境差别不大,无法体现技能课程的特点。即使课程的部分模块采用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学环境的单一和教学设施的陈旧,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其次,随着岗位工作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环境已无法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技能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各项技能的提升。

3.3. 创新型资源和手段应用不足

目前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自主学习地位体现得不突出。技能课程的理论教学仍侧重教师讲授,忽视以学生练习来巩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实际不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同时,教学手段相对保守,主要体现在缺乏岗位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和多维教学手段的辅助。课堂实践授课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辅助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资源。辅助性资源建设欠缺,线上资源内容前沿性不足,对口专业的研究资料较少,图书资料种类不够丰富,缺乏相关资料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资料较少。

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因为厌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慢慢削弱了对技能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路径

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以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经过前期研究,笔者认为应确立“聚焦职业岗位、立足工作需要、强化技能运用”的技能类课程教学理念,形成基础理论与技能运用衔接配套、动态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推行“理论精讲、疑难研析、实践牵引、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创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应用场景,拉近院校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的距离,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 创新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实际能力

以教学手段创新推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新手段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岗位模拟仿真系统进入课堂,给学生提供真实直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模拟仿真系统平台,配合现实场地,将岗位实践操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模拟。课前教师可下发真实的岗位任务,学生利用模拟仿真系统,结合任务要求和背景,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各项技能的理论知识“真实地”开展实践练习。同时,模拟仿真系统具有直观性、先进性等优点,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岗位最近发展方向、实际工作中的突发情况等元素,搭建起课堂与岗位之间的“桥梁”。教师设定任务背景,学生利用系统实践各项技能,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三种方法,即岗位实例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线上课程。根据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区分技能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技能类课程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岗位实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工作岗位实际例子展开理论教学,讲解技能理论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边讲边练,以练习来巩固理论基础。技能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实际,设定任务背景与要求,使学生通过运用各项技能完成任务,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线上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基础理论预先学习打基础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课程进行预习,提前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授课前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有效解决课时量不足,学生技能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2023学年本专业采用岗位实例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线上课程综合教学模式的四个班次,学生期末技能考试的优秀率(分数 ≥ 90分的人数/班级总人数)分别为9.5%、7.5%、7.5%、8.1%,平均优秀率为7.05%;良好率(分数 ≥ 80且<90分的人数/班级总人数)分别为54.8%、47.5%、55%、45.2%,平均良好率为50.6%。相较于前一学年采用单一授课方法班次的平均优秀率(5.2%)和平均良好率(37.8%)均有所提升,并且结合学生填写的“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可以初步发现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和学习质量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4.3. 创新教学场所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实践教学场所,以教学新场景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在教学环境和设施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实践环境,教学场所与设备要满足各项技能实践练习的需求。技能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智能化教学场所,即岗位模拟训练室和技能训练与鉴定中心。首先,岗位模拟训练室可为技能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自主学习操作流程、针对性地练习薄弱技能,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岗位模拟平台,使学生真切地融入工作岗位真实场景,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技能训练与鉴定中心为技能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考核提供场所,不仅能为技能练习提供丰富的专业化数字资源,还可以为后期的技能综合训练和技能考核评价提供专业数据支撑,从而形成理论、实践、测评的闭环教学机制。

5. 结语

技能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未来胜任工作岗位的关键课程。技能类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这要求其教学模式也应具有鲜明特色。使用何种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应立足聚焦职业岗位、立足工作需要、强化技能运用,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明娟. 民航飞行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8, 29(6): 68-70.
[2] 张辉, 李智勇, 钟杭, 王耀南.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3, 45(1): 4-6.
[3] 韩文飞, 柴继红. 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4): 74-75.
[4] 都瑞. 启发式教学新探[J]. 文教资料, 2018(11): 238-240.
[5] 刘宏程. 任职教育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初探[J]. 电子测试, 2015(12X): 117-118.
[6] 郭淑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浅议[J]. 教育界: 高等教育, 2019(2): 60-61.
[7] 刘建军. “比较教学法”在技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1(74): 165-166.
[8] 孙伟, 许伟靖, 王迪, 单超颖.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 2023, 40(6):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