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研究——以“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项目为例
Research on the Involvement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 Life Education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the “Starlight Guardian” Life Education Project
DOI: 10.12677/ve.2024.133104, PDF, HTML, XML, 下载: 29  浏览: 5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林 森: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办,广东 东莞;温 枫: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黄秋悦*:广东医科大学健康社会学系,广东 东莞
关键词: 医务社工生命教育社会认知度系统性合作机制Medical Social Worker Life Education Social Awareness Systematic Cooperation Mechanism
摘要: 本研究以“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项目为例,探讨了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存在形式单一、受益群体有限、社会认知度不足以及缺乏系统性和合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丰富服务形式、扩大受益群体、加强社会宣传、建立系统性合作机制以及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具体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生命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不仅为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共同推动生命教育事业的进步。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Starlight Guardian” life educ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volvement in life education servic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current involvement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 life education services faces issues such as limited and uniform service forms, a restricted beneficiary group, insufficient social awareness, and a lack of systematic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the study propos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diversifying service forms, expanding the beneficiary group, strengthening social promotion, establishing systematic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enhanc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alent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these measure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ife education service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promoting thei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volvement in life education but also makes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life education, jointly propelling the progress of the life education endeavor.
文章引用:林森, 温枫, 黄秋悦.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研究——以“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项目为例[J]. 职业教育, 2024, 13(3): 641-650.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04

1. 问题提出

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不仅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同时也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工作、学习、家庭、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的叠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产生迷茫和困惑,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它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理解、珍惜生命,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2] 。然而,生命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专业的教育人员、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合适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面对医务社工这一特殊群体时,如何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 。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医务社工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院的患者及其家庭,他们往往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命健康问题和更为复杂的心理社会问题 [4] 。因此,医务社工在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特别是如何针对医务社工服务的特殊群体开展生命教育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实践经验也相对不足,这使得医务社工在开展生命教育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以“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项目为例,深入探讨医务社工如何有效地介入生命教育服务,我们期望能够为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医务社工和生命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生命教育的政策及研究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当代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近年来愈发凸显。尤其是在医疗、青少年教育以及社会大众心态等多个领域,生命教育的需求都呈现出迫切的态势。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生命教育活动的政策及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2.1. 生命教育的政策支撑与发展趋势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生命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宏观的教育发展规划中,更通过一系列具体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生命教育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性地指出,全面发展教育应着重关注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领域,强调对生命教育研究的加强和深化。这一政策导向为教育界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生命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普及与发展 [5] 。随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4~2020年)》进一步提倡推广生命教育,将其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其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6] 。近年来,随着健康老龄化战略的推进,生命教育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受到了高度关注。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安宁疗护服务,并将其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良好的生命教育是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的重要土壤。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7] 。

2.2. 生命教育活动的需求现状

2.2.1. 病患及其家属对生命教育的迫切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救治的期望也日益提高。然而,这种技术进步往往伴随着对医疗过程的误解和过高的期望。众多研究表明,病患及其家属普遍存在“医疗万能论”的观念,即认为医生应该能够治愈所有疾病 [8] 。当医疗结果不如预期时,这种观念往往导致情绪失控和医闹事件的发生。在研究中指出,医疗纠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病患及其家属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误解造成的。这些误解背后,反映出我国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 [9] ,因此,针对病患及其家属的生命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医疗过程和生命价值,还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疗环境的和谐度。

2.2.2. 青少年群体对生命敬畏感的缺失与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深刻反思。多项研究均表明,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对生命的愤怒、不满、蔑视和缺乏敬畏感的现象。这种心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 [10] 。因此,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感,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11] 。

2.2.3. 社会大众对死亡认知的偏差与矫正需求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忌讳讨论死亡。这种对死亡的避讳和缺乏正确认知,不仅影响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断,还可能导致在面对死亡时产生恐惧、失控等负面情绪。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帮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死亡、面对死亡,对于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引导社会大众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面对死亡,从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在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迫切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还能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2.3. 医务社会工作在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专业优势

2.3.1. 医务社工在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

医务社工在生命教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者、陪伴者,又是生命教育的引导者、实施者 [13] 。他们的工作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 [14] 。

首先,医务社工是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者。面对疾病和生命的挑战,患者及其家庭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医务社工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5] 。其次,医务社工是生命教育的引导者。他们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引导患者及其家庭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通过生命教育医务社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16] 。最后,医务社工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个案工作、小组活动、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教育服务 [17] 。

2.3.2. 发挥医务社工的专业优势

医务社工在生命教育中发挥专业优势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信任关系。医务社工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通过真诚的关怀、耐心的倾听和专业的指导,医务社工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庭的信任和尊重 [18] 。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医务社工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困扰和期望,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生命教育服务。三是整合资源。医务社工需要整合医院、社区、政府等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生命教育支持。

3. 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项目目标及策略

3.1. 活动目标阐述

3.1.1. 宏观愿景

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生命教育体验,引领社会大众洞察生与死的内在联系,揭示死亡的本质及其对生命意义的深远影响。期望通过活动,确立生命与死亡的尊严与神圣性,激发大众由对死亡的思考转向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长期目标在于通过持续的生命教育实践,不断深化社会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减轻无意义的生命情绪,促进个体从不同维度获取生命的新知与体验,加深对生命价值的领悟,并更积极地融入社会共同体。

3.1.2. 具体实施目标

1) 深化生命教育认知

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本项目力求帮助社会大众形成对生命和自我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期望参与者能够掌握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2) 探索党建与社会工作融合的生命教育模式

本项目将积极探索在党建引领下,如何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入生命教育实践中。通过在不同群体(如社区居民、亲子家庭、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评估其效果,并总结提炼出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实践范例。

3) 弘扬生命的珍贵与尊重

本项目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激发社会大众对生命珍贵性的感悟。通过生命教育实践,期望参与者能够重新审视和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与自我和谐共处,减轻面对困境时的焦虑和压力。同时,提升大众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营造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3.2. 项目规划与实施策略

3.2.1. 项目时间线

本项目计划于2023年9月启动,持续至2024年2月,共计六个月的时间跨度,确保活动的充分展开和深入影响。

3.2.2. 活动形式与载体

项目实施将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包括工作坊、生命教育课堂以及社区摊位宣传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偏好,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3.2.3. 细分群体与定制化内容

表1所示,针对小学生、大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项目将设计定制化的生命教育内容。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的宣教活动,如绘本剧、沉浸式课堂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Table 1. “Star Light” star life education project situation table

表1. “星星之光”星光生命教育项目情况表

3.2.4. 角色定位与协同合作

医务社会工作者将担任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策划者,发挥其专业优势,联动党员社工和青年学生志愿者,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党员社工将提供场地联络和技术指导,而青年学生志愿者则将作为中坚力量,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通过明确的角色定位和紧密的协同合作,确保项目的高效推进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4. 项目内容的开展及成效

4.1.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内容

4.1.1. 星光生命教育培训工作坊1期

1) 分组及相互认识:将参与者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1名医务社会工作者、1名党员社会工作者和3名青年学生志愿者组成。小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加深彼此了解。2) 介绍安宁疗护背景及意义:向参与者详细介绍安宁疗护的背景、意义以及东莞市安宁疗护的体系,使他们对安宁疗护有更深入的了解。3) 播放安宁疗护宣传片:播放安宁疗护宣传片《若有可能》,通过影像资料让参与者更直观地感受安宁疗护的理念和实践。4) “星星之光”项目介绍:重点介绍“星星之光”肿瘤患者安宁疗护计划项目,尤其是社工面向患者及家属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让参与者对该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5) 生命教育认识与体验:通过生死九宫格、生命倒计时和五道人生等活动,引导参与者深入思考生死问题,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有限,并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情感。6) 成立星光生命教育护卫队:邀请党员社会工作者、青年学生志愿者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共同成立星光生命教育护卫队,并宣誓承诺未来一年将积极参与生命教育宣传服务,推广生命教育理念。7) 服务内容探讨与交流:根据项目初定计划,针对小学生、大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开展生命教育宣传服务。结合党员社会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志愿者的特长及兴趣,分组讨论并初步确定宣传内容及形式。8) 护卫队成长计划:为提升志愿队员对生命的感悟和宣教能力,提供电影、书籍、专题课堂、歌曲等多元化学习资源供队员深入学习。

4.1.2. “生命有光,让爱照亮”大学生生命教育课堂1期

1) 入场视频与课堂缘起:播放安宁疗护微电影《若还有可能》,引出课堂主题。从肿瘤患者的现状、文化背景忌讳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分享课堂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兴趣。2) 课程导入与死亡认知:通过图片引导和学生分享,引发对死亡的思考和讨论。介绍死亡的三重意义、过程及临终者照护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3) 生命故事会与分组讨论:分享肿瘤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死亡与生命的关系。分组讨论生活中对死亡的看法,撰写墓志铭,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4) 超越死亡与生命态度:总结“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珍爱生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分享不同生命故事,拓宽学生视野。5) 结语与生命盆栽观察日志:以种子的一生比拟人的一生,为每位学生送上种子盲盒并鼓励观察植物生长过程,通过探寻生命故事,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4.1.3. “遇见生命教育”社区生命教育宣传2期

1) 生命教育乐园体验:设置安宁疗护知识展架和生命教育飞行棋游戏,邀请参与者互动体验并获得奖励印章,增加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2) 有生之年道人生感悟:提供明信片书写平台,引导参与者表达感恩、爱意、道歉或道别等情感。展示或带走明信片,留下深刻的人生感悟。3) 《我看生命教育》互动问答: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参与者思考人生旅程中的生死问题,并在展板上贴出答案贴纸,形成集体智慧结晶,完成问答可获得奖励印章。4) 为生命教育发声倡议行动:手持安宁疗护理念手牌拍照并发声支持生命教育和安宁疗护服务,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认同。

4.1.4. “呵护生命,让爱流动”小学生生命教育绘本课堂1期

1) 绘本皮影戏演绎启发思考:在党员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共同制作并演绎绘本皮影戏《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小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2) 世界咖啡馆形式讨论生活点滴:运用世界咖啡馆的形式组织小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3) 共画生命树发现生命力量:通过绘制生命树活动,引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重要人物并在在命名和致敬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力量与美,找到生命的意义。

4.2.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成效

自“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其在党建的坚实引领下,汇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党员社会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志愿者的力量,通过体验式课堂与沉浸式摊位游戏等多元化手段,深入小学生、大学生以及社区居民中,广泛传播安宁疗护与生命教育的理念。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安宁疗护的公众认知度,还成功引导参与者对生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更加尊重和珍爱生命。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成功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生命教育护卫队。该项目精心选拔了16名来自医务社会工作、党员社会工作以及青年学生志愿领域的优秀人才,共同组成了生命教育护卫队。全体队员均接受了系统的“星星之光”生命教育培训,全面掌握了安宁疗护与生命教育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在服务周期内,护卫队成员积极参与了各类生命教育活动,预计总参与次数将达到32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将达到152小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生命尊严与生命质量的认识,还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支持与关怀。

2) 显著提升了社会对安宁疗护及生命教育的认知度。在项目周期内,成功举办了1场培训工作坊,深入2所学校与2个社区,共开展了4期生命教育课堂或宣传教育活动,并进行了2期宣传报道,累计受益人数达到了3000人次。通过现场参与评估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达90%的参与者表示对安宁疗护的知识与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死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因此更加珍惜生命。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星光护卫队”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

5.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5.1. 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在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服务形式的单一性。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赖课堂讲授、社区宣传等传统手段来传递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这些传统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局限性和不足也日益凸显。首先,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在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于教育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单一的课堂讲授、社区宣传等方式很难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和儿童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新颖、有趣、互动的教育方式,而传统方式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其次,传统方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由于课堂讲授、社区宣传等方式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很难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或弱势群体中,生命教育服务的缺失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地区的人群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生命教育服务,从而错失了了解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机会。

5.2. 受益群体有限的问题

除了形式单一外,当前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还面临着受益群体有限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生命教育活动的场次、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所导致的。具体来说,由于资源有限,我们能够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场次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大量潜在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也可能与一些人的日程安排或地理位置不符,导致他们无法参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能够直接受益的群体数量相对有限。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潜在的服务对象因为无法及时获得生命教育服务而错失良机,他们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甚至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5.3. 社会认知度有限的问题

尽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但大众对安宁疗护理念和生命教育的正确认知仍然非常有限。许多人对生命教育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缺乏了解主要是由于社会宣传力度不足、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以及公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所导致的。他们可能认为生命教育只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服务,与自己无关;或者对生命教育的理念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其过于悲观或消极。这些错误的认知不仅影响了公众对生命教育的接受度,也制约了其推广和普及的进程。同时,传统文化观念对生命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一些地区或群体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需求;或者对死亡和疾病等话题存在禁忌和避讳心理,这些观念上的障碍使得生命教育在这些地区或群体中难以开展和推广。

5.4. 缺乏系统性和合力的问题

当前的生命教育服务还缺乏系统性、纲领性的行动计划以及有效的合作机制。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之间在生命教育领域的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来推动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生命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地区或学校可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条件来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而另一些地区或学校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条件有限等困境。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制约了整体效果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平台,各相关机构在生命教育领域的工作往往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来共同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这也使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6.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发展建议

对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丰富服务形式、扩大受益群体、加强社会宣传、建立系统性合作机制以及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来解决,以此来提升生命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6.1. 丰富服务形式,增强吸引力

为了解决服务形式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服务形式,增强吸引力。首先,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生命教育体验,让学习者更加直观、深入地感受生命的奥秘和价值。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将极大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其次,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发布声明教育相关的内容,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活动,如网络直播、在线讲座等,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获取生命教育服务。同时,线下活动也不应被忽视,可以举办主题讲座、工作坊、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6.2. 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普及程度

为了解决受益群体有限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扩大受益群体,提高生命教育的普及程度。首先,可以增加生命教育活动的场次和频率,覆盖更广泛的时间和地点,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其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量身定制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针对青少年可以开展以游戏、互动为主的活动;针对老年人则可以开展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与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生命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方式来有效地扩大受益群体,提高生命教育的普及程度。

6.3.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认知度

为了解决社会认知度有限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首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让更多人了解生命教育的概念、目的和意义。其次,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展公益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深入解读生命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和推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这些措施来有效地提高社会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服务的推广和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6.4. 建立系统性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为了解决缺乏系统性和合力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系统性的合作机制,形成有效的合力来推动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可以制定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计划,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可以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推动建立生命教育志愿者队伍和服务网络等举措来增强合力效应。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共同推动生命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9] 。

6.5. 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

医务社工在生命教育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务社工的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为医务社工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20] 。

7. 结语

医务社工介入生命教育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创新生命教育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拓展服务对象,将生命教育服务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特别是那些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加强社会倡导,提升公众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是当务之急。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是推动生命教育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苏绚慧. 不是宣告结束, 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5.
[2] 李惠宇. 生命关怀视角下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9.
[3] 张玉. 生命教育促进入院适应的社工服务探索——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快乐医养”高龄老人生命教育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27): 33-36.
[4] 陈雪. 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以G老人院为例[J]. 新西部: 下旬·理论, 2015(5): 17-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019-02-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2-13.
[7] 黄郁雯. 生命教育服务案例: 美善生命放耀彩[J]. 大社会, 2018(S1): 66-67.
[8] 肖慧欣, 黄子杰, 李跃平. 浅论医务社工在医师社会支持系统中的角色[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22(2): 144-145.
[9] 赵昪, 薛新娅. 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童的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以X市新阳光病房学校白血病患儿为例[J].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 2020, 27(3): 75-80.
[10] 刘伟青.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11] 林乐海. 关于生命教育的优势体现和实现困境研究——以社会工作介入残疾青少年为例[J]. 科研, 2016(8): 85.
[12] 汤忠萍. 医务社工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临终关怀·器官捐献与社工服务”项目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13] 范汝勤. 现代化医院中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与反思[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12): 291.
[14] 曾少希. 医务社工介入医院安宁疗护服务的研究——以J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15] 黎小群, 卓美容, 尹杰英, 等. 医、护、医务社会工作者三方介入急诊复杂事件服务模式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8): 600-602.
[16] 王占宇, 刘俊, 段丽娥. 论医务社工在构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7): 5-7.
[17] 陈良蕾.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弋矶山医院的经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2016.
[18] 孙君君. 医务社工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s1): 130-131.
[19] 张昌英. 多元整合视角下“需求为本”的医务社工实践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 31(3): 278-281.
[20] 邬惊雷. 健康中国与社工支持系统的建设及完善——医务社工实践的上海经验[J].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 2016: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