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OI: 10.12677/ecl.2024.132150, PDF, HTML, XML, 下载: 59  浏览: 107 
作者: 代 强, 尹浩华: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跨境电商长江经济带差异分析对策建议Cross-Border E-Commerc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ifferenc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摘要: 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在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的同时,也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它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中国经济提升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下,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已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域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对比和探讨,通过相关材料、文献和数据来分析发展现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各省域内部发展水平不均衡、整体水平质量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 an emerging way of trade, is becoming a “new engine”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becoming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s the key reg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pans the east and west of China, the population and GDP are more than 40% of the country, it plays a mainstay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helping China’s economic promotion. At present, it is imperative to solid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various provin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rough relevant materials, literature and data. In addi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adequate overall level quality within provinc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文章引用:代强, 尹浩华. 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1220-1225.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150

1. 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而跨境电商在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也从不足1% (2015年)提升到5% (2022年)。在外贸增长中成为重要的拉动力量。长江经济带覆盖全国11个省市,区域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6亿左右的人口,占全国的43%;2023年上半年,11个省市的GDP更是达到了27.59万亿元,占到了全国的46.8%。无论从地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规模的角度,用“半壁山河”一词来形容长江经济带都无可厚非 [1] 。跨境电商作为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新业态,不仅助力沿江省域的产业升级,更是对沿江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正面作用。

2. 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发展水平

2.1.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作为最直观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国新办称,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初步预算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进口5483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6%和3.9%。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处于稳步提升的阶段。根据《2022中国电子商务数据报告》,2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前5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共占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的69.7%,其中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占据2席。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速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是:云南、青海、河北、内蒙、四川,其中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占据2席。关于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存量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涵盖的浙江、江西等下游和中游省份跨境电商较强;从增量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涵盖的云南、四川等上游省份势头正酣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我国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创新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举措 [2] 。一个省份或地区拥有较多的试验区数量往往意味着该省或该地区在跨境电商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自从2015年设立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至今,国务院已经批准了165个试验区,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省份。根据批次名单,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量排名前5位中,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13个、浙江省12个、江西省9个、四川省8个、湖南省6个。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已经实现了全省域覆盖。余下省份数量不5个且多为1个。整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走势。此外,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2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结果,第一档入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义乌、苏州、成都。这是商务部以年度进出口额及增长率、方案执行情况、工作机制建立情况等40多项指标为依据,对全国前五批共计105个综试区进行了综合考核的结果。这也说明了长江经济带的下游省份在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建设中“成效明显”。因此,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下游省份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上游省份发展较为落后。

2.3. 跨境电商相关企业

来自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2023年1~11月企业注册量更是达14,445家。截至目前,从企查查数据显示(仅统计关键词为“跨境电商”的在业和存续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分布区域仍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主。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占据5席,分别为: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和和湖南省。另一方面,网络零售前100强企业2023年零售总销售额超2万亿元,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在保持。而在100家头部网络零售商中,从地区上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中江浙沪地区企业数量和网络销售额占比最高。因此,从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数量和交易水平来看,下游省市优势明显且上游省市未占一席。

3. 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面临的困境

3.1. “东强西弱”的不均衡发展格局

根据官方公布的有限的且具备代表性的数据,即对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在的比较之下。不难发现,跨境电商整体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显然,这种发展格局是不均衡的。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每个地区的消费者应当享受同等的消费权益,而跨境电商不均衡的发展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享受不同水平的消费权益,这对于国民整体福利存在着不公平性。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不均衡的格局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进一步扩大经济差距,造成就业机会不均、产业结构失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3] 。

3.2. 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内部来看,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存在着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

1) 政策法规不统一。各省市在进行跨境电商业务时不可避免会进行跨区作业,而各地政策法规上的不统一对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会起到反作用,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困境。2) 复合型人才短缺。无论是下游的强电商发展地区,更或是上游弱电商发展地区,复合型人才目前仍较为短缺。一方面,在理论知识层面跨境电商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英语甚至小语种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需要在各个平台完成交易,这也需要人才具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了解市场推广物流、支付、客服等一整个业务流程。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从业人员薪资不够高等原因,造成了目前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还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着人才缺口较大的问题。

4. 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差异成因

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跨境电商水平大致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以及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或者问题的原因如下。

4.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跨境电商也不例外。2022年公布的31省市区GDP数据中,江苏、浙江地区位居前列,其中江苏GDP更是突破12万亿大关;湖北、湖南安徽地区处于中上水平,而云南、贵州等省份则位于末尾,其GDP也大都集中在2万亿~3万亿的区间。在经济总量或者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省市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各异。

4.2. 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类型。海关总署关于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情况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商品构成如下:出口商品中,消费品占比高达92.8%。其中服装、鞋类、箱包三大类商品占比33.1%,手机等电子产品占比17.1%,家居家纺类商品占比7.8%。进口商品中,消费品占98.3%,其中化妆品和洗护用品所占比重为28.4%,食品生鲜品所占比重为14.7%、医药及医疗器械占13.9%、奶粉占12.9%。因此在消费品产业方面发达的省份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具有产业结构优势。

诸如浙江省,在纺织、服装、鞋帽等传统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为当地跨境电商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以服装、时尚为主导产业的杭州艺尚小镇、全国眼镜生产基地的温州瓯海、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都是浙江省跨境电商的活力来源。反之,如云南省的产业结构是以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为主,其跨境电商的主打产品农产品也并非当前交易的主流产品。

4.3.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11个省市虽同为长江流域沿线省份,且都能够利用长江航道的运输优势。但长江经济带下游省市,如江浙沪地区,具有巨大的交通优势。目前,通过海运和港口完成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80%以上。在海洋运输方面,下游省市民拥有众多的港口,譬如浙江的宁波港、舟山港,江苏的南京港、连云港等。其中,宁波–舟山港以2022年12.6万亿吨的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海关总署关于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情况的相关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出口地以美国市场为主,占34.3%。面对大洋彼岸的美国,地理位置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省域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反之,如贵州省等地,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但因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更是带来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4] 。

4.4. 人才储备

在人才培养方面,《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江苏以168所高校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其中,高校数量超过100所的省份中长江经济带涵盖的湖南、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江西均榜上有名。在头部院校数量方面,上游地区的江浙沪皖共有27所双一流高校,中游地区的鄂湘赣共有12所双一流高校,下游地区的云贵川渝共有12所双一流高校。同时根据“软科中国”排名榜单,与跨境电商联系较为密切的财经类院校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等地,其余地区甚至存在着“榜上无名”的极端现象。在人才吸纳方面,各省人才政策及环境优劣的原因也表现出人口的净流入或净流出。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流动情况报告显示: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表现为人口净流入;其他省份均表现为净流出。此外,由智联招聘和第一财经团队梳理的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有20个城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中上游各占2席。显然,下游地区省市在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做到“双丰收”,而中游和上游地区在人才方面培养和人才喜迎方面则表现平庸。

5. 对策及建议

长江经济带“东强西弱”的跨境电商不均衡发展格局,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同时,还制约了跨境电商的整体竞争力。此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跨境电商发展也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碍于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之后,特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5.1. 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各国家或地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本国应将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向外转移,用于生产和出口,使总体效益最大化 [5] 。在跨境电商领域,各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要素密集程度等等优势存在不同,因此各省尤其是跨境电商落后省份可以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从而振兴当地跨境电商业务。“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云南可以说撑起了整个中国的咖啡产业。云南近年来的咖啡产量逐年增长,已经跻身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之一。据统计,云南咖啡产量在过去几年中稳定在15万吨上下。但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不仅要在国内非常能打,也要在国际上非常能打。针对自己的咖啡产业努力做好“量”与“质”,形成品牌效应,以期占据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5.2. 加强政策支持,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优势上车

尽管面临着诸如产业基础薄弱、跨境电商生态不成熟、国际合作潜力未充分发挥等制约因素,但“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云南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如“丝路电商”深化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巨大的政策机遇 [6] 。云南省应借“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机,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

在“丝路电商”合作中,菲律宾、老挝、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7个南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这均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其对推进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跨境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提供了关键机遇。

5.3. 拓展市场需求,发掘蓝海市场

目前以欧美国家为主要出口地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落后省份很难从中获取新的利益增长点。因此对于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可以帮助落后省份的跨境电商企业找的新的盈利空间。东南亚有11个国家,其中泰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电商发展潜力巨大。据AMZ123行业调研报告分析:据Statista最新数据,东南亚电商市场收入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139亿美元。零售电子商务销售将有18.6%的增长。这说明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正处在一个发展的红利期。此外,拉美和中东地区也是未来拓展的市场趋势。因此,某些省份可以对目标市场深入调研进而做出调整,抓住潜在机会。

5.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首先,各省应加强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储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政府应针对跨境电商缺口人才进行培养,设置相关专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或管理层等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实操能力,同时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使学生早日了解市场用工情况,树立职业目标 [7] 。其次,各省还应加大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引才引智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跨境电商行业。最后,各省之间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个省份之间的人才交流,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5.5. 加强沿线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地理位置较近省份,可以加强物流合作,优化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开展联合营销、品牌推广等活动。以期通过共享共用资源的方式取到更显著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强省带动弱省的“一对一”的帮扶政策,加强经验交流和手段扶持,为落后省份提供经验和资源。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发展现状诸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综合试验区数量以及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数量等指标,发现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存在着“下游强、中游次之、上游弱”的不均衡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参考其他文献或资料,总结出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着政策法规不统一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共性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策略、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优势、挖掘“蓝海市场”、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加强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等方法。

未来,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境电商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会更加前景广阔。人工智能、区域块链等技术的突破也将在跨境电商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8] 。诚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数据不够全面,方法不够严谨,分析不够深刻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对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商的发展做出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或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格局与路径[J]. 财贸经济, 2022, 43(4): 129-146.
[2] 马述忠, 郭继文. 制度创新如何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来自综试区设立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2, 38(8): 83-102.
[3] 张沙琦.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论, 2020(28): 32-33.
[4] 韩鹏辉. 地理区位优势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体现[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2): 91-92.
[5] 陈波, 王晗, 孙立.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 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4): 9-19.
[6] 任伟, 许鑫, 刘丽娟, 周明慧, 齐豆豆. “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 2024(1): 33-40.
[7] 陈俏丽. 基于社会需求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1): 185-188.
[8] 孟涛, 王春娟, 范鹏辉. 数字经济视域下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 2022(10):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