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7653, PDF, HTML, XML, 下载: 227  浏览: 465 
作者: 曹 奕: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视角幼小衔接Family Education Perspective Early Childhood Transition
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作为教育系统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教育系统中相互支持、衔接,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要素。幼小衔接是儿童未来学习生涯的重要载体,也是儿童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庭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开始,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传授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对幼小衔接会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在实际的幼小衔接中存在衔接单项化、认识存在偏差、忽视家庭环境创设等问题。因此,家长需转变观念,科学进行幼小衔接;尊重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Abstract: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as two organic component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 but are key element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 an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play an overall role. The transi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arly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children’s future learning career, and also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for children’s lifel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mily is the beginning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n the family, the lifestyle habits, learning habits, values, etc. that parents impart to children will have a direct and effective impact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hood and childhood. In the actual connection between young and primary school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connection, deviation in understanding, and neglect of family environment creation. Therefore, parents need to change their mindset and scientifically connect children with young children; Respect young children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vide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文章引用:曹奕.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133-41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653

1. 引言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将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进行呼应、融合,藉此促进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以及入学后适应,顺利度过到小学阶段。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使教育一体化发展,对幼儿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当前幼小衔接受到普遍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因此对其研究,以使幼小衔接的效果更有效,儿童切实受益。

2. “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小衔接的问题分析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等文件都明确指出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对幼儿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成绩也卓有成效,但有些也确实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2.1. 认识存在偏差

在幼小衔接久治难平的历史进程中,家长们随着学历水平提高,他们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一些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了错误观念,他们过分强调“知识衔接”,如识字、拼音、算数、写字等,把“知识衔接”直接等同于“幼小衔接”。这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关,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幼小衔接对幼儿后继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很容易导致“早一天学习,就能早一天学会,早一天掌握,就能多一分胜算”等观念。 [1] 所以家长过度担忧幼儿是否能够做好准备,适应小学生活,获取优异的成绩。而小学主要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以至于家长们把幼小衔接的重点落在学习知识上,认为幼儿在进入小学前积累的知识越多,越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导致忽视儿童学习习惯、生活技能、社会性适应、情感发展、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虽然暂时过多的知识积累会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但这种“知识衔接”代替“幼小衔接”对于幼儿的长期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2.2. 衔接单向化

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它是使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它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渡过角色和场域的转换,积极地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2] 但部分家长只是追求幼儿适应学校,从小学衔接的角度出发,并未从幼儿自身出发,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与小学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使得幼儿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纪律、人际关系等。对幼小衔接中儿童视角的强调,背后所体现的儿童观基础是“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恰如童年社会学所揭示的,儿童虽然脆弱,但却是意义的创造者和体验者,是自身所处生活世界的专家,他们能够用不同于成人的“眼睛”体验和理解自己的童年生活,他们并不完全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被支配者,他们是积极的行动者,并能够在积极主动的行动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归属感和自尊感。 [3] 所以,幼儿家长以学校为主体的幼小衔接观是错误的,强迫幼儿被动地适应小学生活,忽视幼儿自身的主体性,势必会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3. 忽视家庭环境创设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一个干净、整洁、自律、温馨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能使他们获得治愈一生的生命能量。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当代幼儿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家长会为幼儿进入小学准备单独的小房间、小书架、地垫、小书桌、各种学习用品等。但是这种仅注重提供各种硬件设施的物质环境理念导致部分家长忽视了家庭情感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情感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认知能力以及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的发展。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很多人已经习惯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很难让人平静,当幼儿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都各自捧着手机玩,缺乏交流,幼儿就有被忽略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手机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需要家长们多花时间陪伴幼儿,在行为、语言、态度上多给予幼儿关注。与此同时,幼儿天生具有模仿能力,父母的习惯都被幼儿看着眼里,并且加以模仿,渐渐地形成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使得幼儿对于形式简单的书本兴趣大打折扣,而这些都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欠缺所造成。许多父母对幼儿依赖电子产品和不爱学习感到苦恼,而没有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

3. “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科学进行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它始终是持续不断发展的系统工作,对于幼儿长期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价值。好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和引导力量,它将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持有好的教育观念。家长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必须杜绝单纯的“知识衔接”,单纯的“知识衔接”虽然能使得幼儿在一年级跟上老师的脚步,但违背了教育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从长期的发展规律看,“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有碍于孩子的发展,大量的写字、算数、背诵等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童年。为此,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第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简到繁、逐步完善的过程,和家长的付出有密切关系。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努力将预期幼儿会学到的东西变成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养成幼儿多思考,多说话,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父母包办得越多,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就会越差。不要因幼儿年幼而包办所有的事,而是要多培养幼儿自我照顾的能力。要给予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这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要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幼儿的时序感、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例如准时到达公园,在家里自己穿衣服、吃饭等等;第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当积极地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小的方面着手,例如当自己碰到困难时如何处理,怎样整理玩具和文具,怎么分类,怎么扔垃圾。与此同时,要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伙伴间的冲突。在各种活动中,尤其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尽量给幼儿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第四,培养幼儿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来说,小学阶段的生活是比较独立自主的,所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交流能力对于其将来步入全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幼儿的社会交际技能应该从小处着手。比如:要学会谦逊,有礼貌,不要和小朋友争玩具。总之,家长要不断丰富自身科学育儿的知识,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将教育融入生活中,使幼儿在家长科学的引导中健康成长。 [4]

3.2. 尊重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是教育事件,但对幼儿来说更是早期生活中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 [5] 幼儿作为有着特殊身心发展规律的积极行动者,家长在做决定时,尤其是与幼儿有关的决定时,要积极听取幼儿的意见,让幼儿参与到决策中,尊重幼儿的想法。同时他们的学习是有其规律和特点的,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家长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兴趣,以多样化的活动方法满足不同认知特点的幼儿,以多种互动方式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相信幼儿、尊重幼儿,使他们逐渐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家长若是没有尊重幼儿,忽略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就很容易给幼儿心理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使幼儿在成年之后出现心理疾病。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尊重孩子,家庭教育才会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能将幼儿仅仅视为小孩子,要站在尊重他们的立场上,将他们视为独立的人。

3.3. 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尽管幼儿园与小学的儿童在年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差异的转换绝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幼儿不断探索知识的心田。营造这种学习环境贵在坚持,应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第一,为幼儿树立榜样。家长必须要明确:“我就是孩子的榜样,我在做,孩子在看,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我就尽量要求自己就是这样的。”家长希望幼儿不要老是惦记着玩手机,那么自己也尽可能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少对着手机或者电子产品,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第二,坚持阅读。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幼儿必备的基础能力,家长要意识到,作为幼儿的榜样,家长如果热爱阅读,就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幼儿。不论是去图书馆阅读,还是在家里阅读,都能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在低年段,绘本是培养幼儿阅读比较好的材料,家长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去认识绘本当中的某个人物,观察这个人物的性格,所做的事情,然后用问答的形式来进行交流,还可以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贵在坚持,每天不用很长时间,但是每天都要这么去做,长久坚持下来会发现,阅读是多种能力提升的过程,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情商等等都能得到培养;第三,创造无噪音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给幼儿营造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高效的学习建立在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基础之上。为了使幼儿安心地学习,应该想办法为他们营造一个比较宁静的氛围。因此家长应该先要学会节制自己,静下心来,耐心陪伴;第四,正向引导幼儿对学校的认识。家长要多给孩子讲一些他们童年上学时的有趣事情,给他们传递更多的关于上学的美好愿望和美好回忆,着力培养他们上学的感情;第五,适度批评。家长对于幼儿的缺点要适当批评,如果经常唠叨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要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技巧,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指出问题,例如:“希望你能提高一点点速度”、“如果你能再细心一些,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检查出错误来”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家长应该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幼儿顺利入小学做好情感和物质支持。

4. 结语

总之,家庭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幼小衔接并非幼儿一人之事,也是家庭标志性阶段之始,所以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幼儿的重视,摆正教育心态,不焦虑、不抢跑,采用适当的家庭教育策略,才能真正做到从现实中认识幼儿,并用爱与陪伴去开启幼儿人生新的慢慢里程,用更具未来的眼光,做好进入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家长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切忌盲从。

参考文献

[1] 严仲连, 盖笑松. 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 150-154.
[2] 俞文, 涂艳国, 李露, 等. 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4): 16-31.
[3] 李召存, 李琳. 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5): 1-10.
[4] 刘国艳, 李洁旋, 谢莎, 等. 电子产品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11): 90-96.
[5] 冯璇坤, 黄进. 症结、意义与超越: 幼小衔接教育变革再审思[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3):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