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基于CLHLS 2018年数据分析
Research on the Demand for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Elderly Communities—Based on CLHLS 2018 Data Analysis
DOI: 10.12677/ORF.2023.136630, PDF, HTML, XML, 下载: 113  浏览: 270 
作者: 赵晨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实证分析Elderly Care Services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Empirical Analysis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越来越大。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我国现在面临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使得家庭养老压力变大,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不仅让老人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也有一个熟悉舒适的生活环境,融合了传统养老模式的优点,老年人的接受程度较高,是应对目前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有利于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文中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 2018年的数据,对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the pressure on the suppl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increasing. The results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censu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in 2010,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above in China has increased by 5.44 percentage poin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above has increased by 4.63 percentage points. China is currently facing a large elderly population base and rapid growth rate,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n family elderly care. The home community elderly care model not only allows the elderly to enjoy profess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but also has a familiar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to live. It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elderly care models, and the elderly have a high level of acceptance. It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address the current elderly care problem, which is conducive to better ensuring the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in their later years. The article uses the data from the China Elderly Health Impact Factors Tracking Survey (CLHLS) in 2018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emand for home-based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hina. Final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hina and ensure the survival of the elderly in their later years.
文章引用:赵晨钰. 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基于CLHLS 2018年数据分析[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6): 6391-6400.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6630

1. 研究问题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近1.91亿,占总人口的13.50%,这预示着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高,在家庭结构变化的背景之下,高龄、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并且呈上升趋势,使得更多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

在我们面临的巨大养老压力之下,对问题本身的研究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养老需求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途径思路与研究内容,为以后我国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特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把握差异性提高在针对性,从需求侧出发,分析影响养老服务因素并优化,更好的提供优质、足量的养老服务,满足目前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我国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的时候会普遍受到传统养老方式与不同群体养老观念的碰撞,多数人偏好家庭照料 [1] 。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传统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长期将老年人与正常的家庭生活相隔,但老年人与其家人都更希望能够在家中安度晚年,因此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不仅让老人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也有一个熟悉舒适的环境生活,融合了传统养老模式的优点,老年人的接受程度较高,是应对目前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弥补了二者的功能缺失,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优化选择,有利于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

我国财政部与民政部门都在推动居家与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从需求侧把握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利于从根本上上应对我国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体系。

1.2. 文献综述

1) 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特征的“准公共服务”,也被称之为“限价的公共服务”,因而应当是普惠的,全体老年人都有资格享受,尤其是要对失能、失智、贫穷、孤寡等弱势老年群体进行兜底保障(郭竞成,2010;庞娟,2010) [2] [3] 。其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责任承担主体不是单一的,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而是由政府、企业、社区、家庭、非政府机构等多个主体共同支持,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同时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章晓懿等,2011) [4] 。另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是一种“不离家”的养老方式,同时老年人又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充足的照护,保证晚年生活质量,符合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养老的心理需求(祁峰,2011) [5] 。

2) 有关居家养老需求的研究综述

影响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需求的因素复杂多样,国外学者所关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居住情况等。Jennifer和Kinney (1998)研究发现,年龄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需求,二者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年龄越大,照料服务需求就会随之增加,这与随着个体衰老程度的加深,更容易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造成自理能力受损有关 [6] 。Meinow等(2008)分析SNAC-K数据发现,老年人的年龄、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居住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存在显著影响 [7] 。

3) 影响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的研究综述

影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家庭特征、社会交往等方面。一是个体特征方面,许多学者发现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会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产生影响(崔香芬等,2019;姚兆余等,2018;陆杰华等,2019) [8] 。二是经济社会特征方面,子女数量、子女孝顺程度、经济因素、社会地位、社会活动参与意愿、社会保障情况等因素对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王琼,2016) [9] 。其中,家庭照料者人数会降低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中高收入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利用更多,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老年人更愿意去利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10] 。以上是学界对于影响居家养老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做出的推断。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影响因素,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CLHLS数据库的信息,对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做了总体分析、供求、时间、城乡对比分析,将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与文献梳理结论相结合,总结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数据建立方程模型,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影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将国内外有关居家养老的有关定义进行梳理,了解学术界有关的研究进展,为文章变量的选取提供参考意义;其次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横向纵向对比,进一步对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进行观察,有利于进行动态观察;最后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模型与假设,根据数据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探索与研究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提出建议。

2.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断提高。第一,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1万个,比上年增加了1万个,占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5%,床位达到317.5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第二,有关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国家有关部门推出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政策法规的数量增加,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于2020年进行修订并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推出的政策法规都有利于刺激养老服务供给市场的活力,促进其发展。自2016年以来,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了5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覆盖了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31个省份203个地区,试点范围十分广泛。通过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开展特殊和困难老年人筛查及服务、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工作,惠及广大老年群体,为全国范围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指明了发展方向 [11] 。同时我国政府推动提供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的试点工作也在进行中,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 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1) 服务内容不全面

大部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承诺提供覆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务,而真正提供的服务却与承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养老服务较为基础,处在低端供给水平,主要提供助餐、助洁、助浴方面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较少,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关注不足。同时,在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欠缺个性化,对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关注不足,忽略了不同老年人个体的异质性,尚不能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服务项目有待扩展,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2) 城乡之间差异明显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远高于城市地区,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年轻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且空巢化趋势明显,养老压力远大于城市。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较低,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购买力水平也较低。养老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在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方面都要高于农村,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3) 服务设施建设缓慢

第一是设施总量不足与设施闲置并存,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设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零散,涉及广泛,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协调多方力量与资源,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很多老旧小区场地有限,基础设施陈旧,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给养老服务设施的增设带来了困难,目前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依旧不足,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的持续运营难。很多老年人消费观念陈旧,缺乏为养老服务消费的观念,免费娱乐的人多,进行服务消费的人少,存在设施闲置现象,造成盈利不足,很多养老服务设施依靠政府补贴运营。第二是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信息化手段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不足。一方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操作多停留在日常监控、紧急呼叫、电子档案等基础层面,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传统的服务方式降低了服务效率,浪费了养老资源。智慧养老平台作用不明显,老服务信息平台多以市、县(区)为单位独立建设,信息互联互通、资源统筹管理不够,平台服务种类少,精准化服务缺失,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

4)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第一是专业人才缺口大,当前的养老服务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性等问题。招聘时对护工的学历要求极低,甚至能识字即可,很多护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难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第二是人才流失严重,政府的财政补贴主要落到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投入上,而在人工服务投入上的倾斜较少 [12] 。目前,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着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环境差、待遇低的问题,特别是缺乏职业晋升通道,加之社会认同感不高,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员,养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很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同时,大部分护工本身年纪偏大,面临着赡养老人和照看孙辈的责任,人才流失、队伍不稳。

5) 社区重视程度不够

社区是居家社区是养老服务的直接参与者,本应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社区资源协调、居民需求了解等方面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与专业的养老企业相比,社区街道在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上缺乏优势,其负责的服务中心往往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大部分仅提供文娱活动的场所,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还不能供给,存在设施闲置,相比之下,专业公司运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优于社区街道及个人运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基线调查起始于1998年,分别于1998、2000、2002、2005、2008、2011、2014和2018年在2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八次调查,累计入户访问11.3万人次,这八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老年人的家庭结构、生理和心理健康、社会经济特征、所需何样的照顾、居住环境等全面的信息。文章中数据就源于CLHLS数据库2018年更新的与老年人相关的数据,2018年最新数据库涵盖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剔除60岁以下的数据得到5974个样本,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将原问卷中的“是”定义为“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将“否”定义为“没有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根据本文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为保证数据的可及性,将问卷数据中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剔除后,获得有效样本5175个,并运用Stata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收集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进行研究,据此发现问题并提出结论。

3.2. 研究变量与假设

1) 假设提出

文章参考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促使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心理需要作为其他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是推动老年人使用养老服务的原始动力,因此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因此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中。根据需求理论,个人的经济状况对需求有重要影响,因此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纳入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影响中。并且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老年人的身体、经济状况以及城乡差异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

假设二: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认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

2) 变量选取

因变量: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自变量: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认知;

根据前文所述的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将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情况、是否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收入水平、是否居住在城市、是否使用互联网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表1是以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3. 模型选择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量化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Y = α + i = 1 n β i x i + u

Y是因变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n代表纳入模型的变量个数,α是待估参数项,βi是第i个变量的回归系数,u为随机误差项。

3.4. 实证分析

1)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如下:本文运用Stata 16.0对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析。表2的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老年人越倾向于多元养老责任认知,就越有可能购买养老服务,从个体特征上来看,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而受收入水平、身体状况均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收入水平在0.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是因为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养老服务,有余地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而身体状况在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说明身体欠佳的老年人更有可能购买养老服务,这与前文所述的现有研究结论一致,验证了文中涉及的三个假设。

Table 2. Variabl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表2. 各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2) 稳健性检验

本文将多元线性模型的回归结果作为基本结论,并采用分样本回归法与补充变量法检验该结论的稳健性。分样本回归的操作为,以样本年龄的中位数71岁为界,将总样本划分为“71岁及以上”和“71岁以下”两个子样本,对两个子样本的相关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否成立。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见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将总样本按年龄中位数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后,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认知、收入、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是否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仍旧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且系数符号与原来的回归结论一致。总样本中,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认知、收入、健康水平仍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与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均在0.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高于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回归系数,可能是制度待遇差距造成的。综合来看,运用分样本回归法与补充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表2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Table 3. Sample wise regression results

表3. 分样本回归结果

注:因变量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表示p < 0.001,**表示p < 0.01,*表示p < 0.05。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自身经济水平以及城乡差异都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经济状况越好对于养老服务的购买能力就越高,养老服务的需求就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保险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的老人水平较低,因此也会对购买、使用养老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4.2. 启示

1) 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项目在广度上既要覆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紧急救助等多样化的服务,又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着重解决重点突出问题,丰富服务内容,提供医、养、康、乐融合的服务。现阶段,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

2) 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首先提高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民政、住建、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统筹多方力量与资源,为老旧小区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解决老旧小区中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同时将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移交运营。

其次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服务“质”与“量”的保障,而由于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学历偏低,工作待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匮乏。为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与“量”的提升,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如老年护理、老年健康、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为养老服务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要合力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优化职位晋升、学业深造机制,拓展优秀养老服务人才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薪资待遇,完善从业人员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并向人才方向倾斜,以高薪留住高素质人才。

3) 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养老资源与养老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着重解决重点突出问题,既要提供地区有别、城乡有别的服务,以满足西中东部地区、城乡老年人的需求,又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养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合理统筹资源,要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制定城乡差异化的服务购买政策、服务补贴政策,创新养老服务支付方式,促进养老服务城乡均衡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要保障每位城乡老年人基本养老权力平等,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照料需求为底线,逐渐提高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

4) 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首先要完善兜底普惠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尚在起步阶段,很多老年人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了解还不充分。加之其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还不能照顾到每一位老年人,尤其是贫穷、病弱、残障、孤寡等老年人,由于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社会融入性较差等原因,往往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上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应尽快完善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在“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的基础上,将贫困、失能、失智等更多弱势老年群体纳入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范围,由政府为他们购买养老服务,使他们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保障,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惠及全体老年人,保障晚年基本生活与尊严。同时要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着其对养老服务的使用,多渠道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使得有需求的老年群体能够消费得起养老服务,保障晚年生活质量。要完善老年人养老补贴制度,扩大养老补贴范围,增加补贴力度,特别是护理和养老服务补贴,以有力的服务补贴激发养老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笛, 陈滔. 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J]. 南方人口, 2019, 34(6): 50-64.
[2] 庞娟. 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8): 131-135.
[3] 郭竞成. 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社会保障研究, 2010(1): 29-39.
[4] 章晓懿, 刘帮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人口科学, 2011(3): 83-92+112.
[5] 祁峰.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与作用[J]. 城市问题, 2011(11): 74-76+101.
[6] Kinney, J.M. (1998) Home Care and Caregiving.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7] Meinow, B., Kareholt, I. and Lagergren, M. (2008) According to Need, Predicting the Amount of Municipal Home Help Allocated to Elderly Recipients in an Urban Area of Sweden. Health &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59, 25-49.
[8] 崔树义, 杨素雯, 田杨. 供需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研究——基于山东省1200名老年人的调查[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9): 127-133.
[9] 王琼.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 人口研究, 2016, 40(1): 98-112.
[10] 史薇, 谢宇. 家庭养老资源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西北人口, 2014, 35(4): 88-94.
[11] 马文雪.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聊城: 聊城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214/d.cnki.glcsu.2022.000785
[12] 李宁宁, 苗国. 社会支持理论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支持范式的转变[J]. 江海学刊, 2011(6):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