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或男性型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 [1] 。此病多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瘙痒感明显.前额及前顶部的毛发稀疏变细的渐进性脱发,继而形成高额。目前的研究表明,AG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内分泌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有关 [2] ,发生率及类型因人种的不同差异较大。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本病影响美观,有碍容颜,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 古代医学对雄激素性脱发的认识
2.1. 肾精不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肾精不足,毛发无以滋养则脱落。
2.2. 脾气亏虚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且其人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若火乘土位,其脉洪缓,更有身热,心中不便之证。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脾胃阳气衰落,不能化生气血,毛发失于濡养,则可见脱发。
2.3. 肺热毛脱
《东医宝鉴·保命》记载:“虚损之疾,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素问·痪论》认为:“肺热者,色白而毛败。”肺主皮毛,肺热可致皮枯而毛脱。金水相生,肺失宣降,则肺金不能生肾水,精微不布达于头,发失所养,则枯黄脱落。
2.4. 肝阴虚阳亢
《血证论》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藏血,主疏泄。肝郁不疏,五志化火,阴津内耗,可致肝阴不足、血热生风而出现心烦失眠、头皮燥痒。《诸病源候论》云:“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肝阴耗伤,阴虚阳亢,虚阳上浮与外风相搏,两阳相煽则发落。
2.5. 瘀血阻络
清·唐容川《血证论·瘀血》认为:“凡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亦认为:“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瘀血阻于头部血络,阻塞血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发失所养,故脱落。
2.6. 血虚不荣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头发的生长需要气血荣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产后、病后多见气血亏虚,血虚受风,风盛血燥,则无以充养毛发,发失所养。
2.7. 血燥生风
明·李梴《医学入门》认为:“少壮有发落……肾枯火炎”,“肾气丸、天门冬膏主之”。发乃血之余。若忽然脱落,头皮瘙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疡医大全》谓:“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治疗首选通圣散宣泄风热,次用六味地黄丸。《东医宝鉴》认为“宜服地黄酒,天门冬膏”。明代何梦瑶在《医碥·须发》中说道:“火多血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后顶发脱落者,其人必躁动多火”。
由此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多认为脱发与五脏的功能失调皆有关,且与气血的关系亦较密切。
3. 现代中医对雄激素性脱发的认识
3.1. 中药内治法
3.1.1. 从湿热论治
李晓红 [3] 脾胃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因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加之日久精血化生不利,脉络瘀阻,郁而化热,上犯巅顶,发根腐而脱落。因此,清热祛湿、健脾养血、滋肾化瘀为治疗脾胃湿热型脂脱的大法。用祛脂生发饮。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86例疗效痊愈4例占8.89%,显效18例占40%,有效15例占33.33%,无效8例占17.78%,有效率为82.22%。邱洁,许静芳等 [4] 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昧,辛辣酒类,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自浆,气血不畅所致脱发。用萆薢祛湿汤颗粒(萆薢,薏苡仁,赤茯苓,黄柏,丹皮,泽泻,滑石)。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80例显效62例占77.5%,有效15例占18.8%,无效3例占3.8%总有效率96.3%。王素萍 [5] 认为湿热证患者多脾虚生湿生热。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势必会影响到水谷精微等的吸收,长期如此,则无充足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液,因此,进一步导致脱发;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潴留于体内,湿聚则阻滞气机,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湿聚容易生热,导致湿热内生,头皮油腻及头发。痊愈10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
3.1.2. 从血论治
方晓玲 [6] 因气血亏虚,血不荣发者;有因血热生风,风动发落者;有因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脱发者。本患者素体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热入血分,血热生风,风火上攻于头顶。火炎则发枯,风动则发落。治疗脂溢性脱发(血热风燥型)结果:治疗组34例,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显效率为55.88%,总有效率为94.11%。吴国强 [7] 本病营卫不和的主要矛盾在营而不在卫,乃营血亏虚生风,风邪上扰所致故表现为头部的症状,且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主动而发落。然风从何来发为血之余,肌肤为营卫循行之地,营血亏虚,虚风妄生,此风之由来,且营血亏虚,久病郁滞。用脱发方。治疗脂溢性脱发88例结果显效55例占62.50%,有效23例占26.14%无效10例占11.36%,总有效率88.64%。
3.1.3. 从肝肾亏论治
杨建宏 [8] 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肝肾同源,阴精不足,肝木失荣,肝血不足,不能上以滋养发,运用汤滋补肾之阴精之法,使精足髓充,气血乃生。治宜补肾养肝,养血生发。结果痊愈80例,占66.7%;显效35例,占29.2%;无效5例,占4.1%,总有效率95.9%。王有贵 [9] 认为气血衰弱经脉虚竭,须发脱落等,从临床所见脱发患者血虚、肝肾不足十居七,因此笔者认为养血、滋补肝肾是治疗脱发的关键所在。以补肝肾养血生发为主,治疗108例脱发患者,结果显效37例占34.26%,有效65例占60.18%,无效6例占5.55%,总有效率94.44%。陈本善 [10] 认为“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的理论基础,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为根本大法。用补肝肾增发灵粉剂胶囊治疗191例肝肾不足型脱发,结果显效115例占60%,有效73例占38%,无效3例占2,总有效率98%。王立茹 [11] 认为肾气衰退,冲任二脉亏损,精气不足,天癸将竭的生理变化时期,此时机体阴阳平衡容易失调,肾精亏虚是经断前后所致脱发,而肝肾同源,故补肾的同时,要注意益肝。用予二仙汤合七宝美髯丹治疗。治疗结果:60例中,痊愈16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及气血亏虚、血瘀、血热有关。多由心血虚弱,肝血不足,以致血虚生风,风胜生燥不能营养肌肤、毛发;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所养而成;或肝肾阴虚,精血耗伤,发枯脱落;或过食辛辣、油腻酒酪,导致蕴湿积热,发失所养,发根不固;或由于思虑过度,心绪烦扰,以致血热生风,风动发落。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中药治疗,临床上多从调节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着手,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利湿、补益肝肾、养血润燥等治法,均有良效。
3.2. 中药外治法
杨顶权等 [12] 生发洗剂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均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中药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丹参、苦参、何首乌、花椒, 采用生发洗剂洗头。外洗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32例,效果显效25,有效5,无效2,总有效率78.13%。吕冬菊 [13] 等用消风生发酊方药组成:鲜侧柏叶、丹参、桂枝、干姜、葱白、生半夏、蛇床子、明矾。治疗脂溢性脱发105例,其中痊愈53,显效27,有效18,无效7,总有效率93.3%。
中药外治AGA可根据本病发生部位较浅,病灶外露的特点,采用特有中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疏通经络,使气血调和,迅速达到治标的作用。
3.3. 针灸治疗
十年来针灸治疗脱发的方法主要有皮肤真扣刺法,豪针刺法,电针,艾灸法,火针法及埋线疗法等疗法,现分述如下。王冰 [14] 运用生发梅花针、消毒器具。治疗部位:脱发局部,后发际。治疗效果:治疗组40例,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
陶蕾廖炜 [15] 运用梅花针轻叩脱发区、百会、四神聪、头维、悬厘、风池患部及其边缘。治疗脱发患者:42例显效,23例有效,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5%。赵德柱 [16] 运用以养血祛风、活血化瘀为治则。采用毫针针刺法,取穴百会、四神聪、阿是穴、风池、气海、血海、太冲、肝俞、肾俞。治疗38例患者,治愈30例占79%;显效7例占18%;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李晓燕 [17] 运用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治疗原则,取穴为百会、生发穴,阿是穴(脱发局部)、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从而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调和阴阳,使毛发变黑或再生。痊愈2例占6.66%,显效6例占20%,有效17例占56.67%,无效5占16.67%总有效率83.33%。田庆贺 [18] 运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及皮肤针叩刺的治疗方法。1) 选穴:阿是穴、百会、四神聪、生发穴,2) 配穴:血虚证用足三里、三阴交,血瘀证用合谷、三阴交),起针后用皮肤针叩刺脱发区。治疗组30例的治疗效果:23例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无效1例。总有效率99.9%。高建英 [19] 运用埋线配合艾灸及梅花针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42例,治疗方法:埋线选取双侧的肾关穴、明黄穴、足三里穴。温灸盒灸选取少腹部的气海穴区与关元穴区。放血选取头部少发区或秃发区。治疗效果:痊愈15例占35.7%,显效19例占45.2%,有效5例占11.9%,无效3占7.1%总有效率92.9%。
所选穴位多数采用局部取穴加辩证取穴。局部取穴:阿是穴(脱发区)、百会、凤池、生发穴、安眠穴、上星、头围、四神聪等,辩证取穴以体针为主,心火亢盛型加神门、少府、内关:肝郁化火型加行间、太冲、期门:气血虚弱型加太白、太渊、足三里:脾胃湿热型加内庭、丰隆、阴凌泉、三阴交:肝肾亏虚型加肝腧、肾腧、太溪。针灸治疗AGA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有效、廉、便、捷的优势。
3.4. 综合疗法
林葵容等 [20] 运用七星针配合针药并用治疗脾胃湿热型脱发。治疗方法:1) 针刺治疗取百会、头维、率谷、通天、风池、曲池、合谷、中脘、天枢、血海、太冲、足三里、丰隆和三阴交,油脂分泌多者取上星:头皮瘙痒甚者取大椎:脱发面积大者取头部阿是穴。2) 用七星针均匀地叩刺皮损区部位。3) 中药治疗组成为生制首乌,侧柏叶,茯苓,苍术,桑白皮,黄连,吴茱萸,车前草,地枫皮,枳壳,佩兰,甘草。治疗效果: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韩月等 [21] 用祛脂活血生发汤联合梅花针治疗AGA患者54例。治疗方法:采用祛脂活血生发汤联合梅花针治疗。药物组成:桑白皮、猪苓、山楂、蒲公英、黄芪、丹参、制首乌、潼蒺藜、女贞子、黄精、生牡蛎,头发油腻加薏苡仁、茵陈;若头发干燥、枯黄者加熟地、鸡血藤;瘙痒较剧者加苦参、白鲜皮。配合梅花针治疗:用本院制剂生发酊(成分侧柏叶、花椒、桑白皮、丹参、骨碎补等)。其中痊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89%。富梅华 [22] 用中药与针灸治疗脱发150例。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健脾祛湿、清利湿热、养血生发为主。针灸法:以养血活血祛风、健脾祛湿生发为主:选穴:百会、风池、足三里、血海、神门、内关。治疗结果显效14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33%。
王翠红[23] 用综合疗法治疗脱发42例。治疗方法:1) 经络叩击:采用双手十指指尖沿着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叩击头部皮肤。2) 穴位按摩:取神庭、前顶、百会、强间、风府、头临泣、头维、正营、承灵、通天、风池、络却、太阳、率谷、完谷。3) 中药内服:给予通络养发丸治疗。4) 外洗疗法:侧柏叶、马齿苋,煎水洗发。结果: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5%。
中医药治疗AGA,注重标本兼治,从整俸上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巍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方面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基础实验研究较少,今艚应进一步加强AGA治病机理及瑷代药理药效的研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本病的立法方药。以提蹇疗效。
4. 小结
目前中医药对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1) 中医的辨证分型比较复杂,尚无相对统一的标准。2) 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还不全面,跟现代医学的结合有待加强。3) 对于本病流行病学调查较少,包括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加强中医的辨证分型的规范,因为本病的临床分型过多,对本病的辨证规律作进一步深入研讨。2) 做好中西医结合研究,利用动物模型采用中药复方或单方进行研究观察,选取最有疗效的单味中药和复方。3) 开展脱发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对脱发的毛囊基因进行深一步研究,寻求突破点。4) 挖掘整理民间验方,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5) 开展本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6) 对进行中医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