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Taking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sa.2025.141001, PDF, HTML, XML,   
作者: 王志婷, 杨天任:安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河南 安阳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一新生适应性Private University Freshmen Adaptability
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社会各界应确保其在大学阶段能够健康成长。大一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学校应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民办高校A大学124名专科新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结合访谈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学习环境、教育教学、学业模式、情感沟通四个维度分析研究结果。最后,针对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学校应加强新生适应期指导;学生应敞开心扉“走出去”;家长应主动进行沟通。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hope of the motherland's future, and all walks of life in society should ensure that they can grow healthily during their university years. The freshman year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life.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freshme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better adapt to the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university. This research took 124 junior college freshmen of Private University A as the survey objects,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onlin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tar, combined with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obtain data, and used SPSS software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ademic model,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adaptability problems of freshmen: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during the freshman adaptation period; students should open their hearts and "step out"; parent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mmunicate.
文章引用:王志婷, 杨天任. 民办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 统计学与应用, 2025, 14(1): 1-6. https://doi.org/10.12677/sa.2025.141001

1. 提出问题

高校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大一阶段是高中与大学衔接的桥梁,桥梁搭建得是否稳固,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较好地适应新生活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等“大学新生综合症”[2]。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研究高校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各大高校的密切关注点。

在中国知网中以“大学新生”为主题,以“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为期刊来源,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00余篇。例如,金艾裙[3]等探讨了本科大学新生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资本、抗逆力和生活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张典[4]等研究了本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出“女性和阅读过心理学相关书籍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的结论。刘欢[5]等考察了学习适应、社交适应和情绪适应的时间趋势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对新生开展适应教育。诸如此类研究的文献还有许多,但通过综合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文献中的研究对象为本科新生,针对专科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针对民办高校的专科新生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以民办高校A大学的专科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适应性调查,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民办高校A大学的124名专科新生作为调查样本,对其适应性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民办院校的专科学生个性突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可能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学校应在新生阶段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 研究方法与工具

3.1. 研究方法

3.1.1. 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指将所要调查的内容,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的可测指标,以便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6]。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研究民办高校专科新生在学习环境、教育教学、学业模式、情感沟通四个方面的适应性情况。

3.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研究结果。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在线发放,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PSS软件是一款由IBM公司推出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功能齐全,能够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T检验、因子分析等。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来源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7],结合A大学的学生特点进行编制而成。问卷分为4个维度:学习环境,教育教学,学业模式,情感沟通。如表1所示,4个维度分别包含以下题项。

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抽取了30名专科新生进行预测试,目的是检验问卷的信效度。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效度检验。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8]。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如表2所示,KMO值大于0.8表示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示该问卷的效度良好。

其次,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信度也称测试信度,一个测试的结果和它自身或其他测试结果之间一致性的实际水平[9]。一般情况下,克隆巴哈系数大于0.7,说明该问卷的信度可以接受。

综上所述,该问卷的信效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支撑本研究的开展。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正式发放,回收问卷124份,均为有效问卷。结合SPSS和问卷星的数据统计,将从问卷的4个维度出发,对研究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Table 1. Questionnaire dimension questions

1. 问卷维度题项

维度

题项

学习环境

1, 2, 4, 5, 6, 11, 19

教育教学

14, 15, 16, 17, 18, 20, 24, 26, 27, 28, 29, 30, 31, 37

学业模式

3, 7, 8, 9, 10, 12, 13, 25, 32, 33, 34, 35, 36

情感沟通

21, 22, 23

Table 2. Validity test

2. 效度检验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0.826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765.809

自由度

120

显著性

0.000

Table 3. Reliability test

3. 信度检验

克隆巴赫Alpha

项数

0.701

16

4.2. 学习环境

在学习环境维度上,大学生对入校后的总体感受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情况。一半的学生为自己考上A大学感到高兴;超过60%的学生感觉学习方面难以适应;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等较为满意;绝大部分同学对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较为熟悉,少部分同学不了解;6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持满意态度;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学习状态恢复较慢,并且不知道如何安排课余时间;40%的学生表示社会中的不良观念对自己没有影响,也有将近20%的学生表示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根据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女生则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悲观情绪;男生和女生在适应不同方面的困难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在学习方面的适应困难尤为明显,而男生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的适应问题也不容忽视;女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某些方面(如天气、时间管理和思乡情绪)表现出更高的困扰程度,而男生则在恢复学习状态和学习脱节感方面的比例较高。整体而言,男女生在大学适应问题上展现出不同的关注点,对社会现象影响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影响感知相较女生更为强烈。

4.3. 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方面,对是否喜欢在课堂中坐在不被关注的位置的人数各占一半;绝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能做到满勤,认真听讲,并且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许多学生表示对教学效果、教材以及教学进度持满意态度,但是也担心遇到“照本宣科、教学死板”的老师;许多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和就业趋势。

根据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在课堂参与度上相对更高,听课状态相对积极,男生则表现出更高的分心比例;女生更反对依赖网络和抄袭完成作业,男生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方式。总的来说,性别在对作业完成方式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更倾向于不认可这种依赖行为。

4.4. 学业模式

在学业模式方面,超过8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学习不适应,一部分已经克服,还有极少数出现了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不强;一部分学生表示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考证等事宜,还有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娱乐活动;超过60%的学生表示学习资源获取能力不强,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期待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并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少部分学生对专业还处于迷茫阶段;在遇到困难时,将近80%的学生选择向他人求助;许多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升学和就业。

根据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学习动力方面,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感受到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基础知识薄弱的困扰。这些结果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不同性别的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但是也存在严重不适应的情况,此外,大部分学生自制力弱,依赖性强,学习压力大。

4.5. 情感沟通

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邓丽芳等对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与其气质类型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因素显著相关[10]。因此,父母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

在情感沟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或多或少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少部分学生表示较难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将近一半的学生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联系,并且话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方面,15%左右的学生与父母一个月联系一次,甚至更少。

根据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在快速调适情绪的能力上略优于女生,但女生在情绪调适的成功率上相对均衡,且没有人表示完全无法消除负面情绪;男生中选择“一周2~3次沟通”的人数最多,女生中选择“几乎每天都有沟通”的人数相对较多,但各个沟通频率选项在男女中的分布相对较为均衡;男生更倾向于谈论生活和日常活动,而女生则在日常活动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且双方在情感方面的交流均为零,显示出这一话题在与家长的通话中较少被提及。

5. 结论与对策

依据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A大学的专科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向往,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学习环境难以适应,个人自制力不强,喜欢依赖他人解决问题等。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将从学校、自身和家长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5.1. 学校应加强新生适应期指导

学校应组织开展生活、学习、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适应性教育。在生活方面,宿管人员可以集中对新生进行宿舍生活引导,培养卫生习惯和生活独立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方面,教师应该引导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并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基础设施,体验本专业的软硬件设备,感受校园的风光,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心理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新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应积极配合,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避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交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新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还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2. 学生应敞开心扉“走出去”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一种或多种社交场合中经历过度恐惧[11]。据研究表明,新生在入学一年内遇到心理困扰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生[12],其中社交焦虑是阻碍新生适应校园的一大因素[13]。首先,新生应当正视此类情况的发生,明白焦虑情绪能够通过时间的推移、自身的努力以及外力等因素逐渐消失。其次,学生自身应向老师、朋友、家人等敞开心扉,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多交流沟通,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和兴趣小组,勇于尝试各类比赛,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遇到事情要做到情绪稳定,既要有独立解决的能力,也要有向他人求助的勇气。

5.3. 家长应主动进行沟通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取代的角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发挥引导人生方向的作用。当今社会中充斥着诸多不良诱惑,家长应积极融入家校合作,经常与学生取得联系,询问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其误入歧途。但是,家长在沟通时应当把握好一个度,要以成年人之间谈话的口吻进行交流,切忌急功近利,不要事事过问,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应当让孩子独立适应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EB/OL]. 2014-05-05.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2024-11-14.
[2] 高迎爽, 李崇华, 王涛.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高校新生适应性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2): 80-88.
[3] 金艾裙, 胡咏梅, 孔萍. 大学新生角色适应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24, 45(2): 227-231.
[4] 张典, 宋金沛, 陈珅, 等. 某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 38(1): 84-88.
[5] 刘欢, 李于凡.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社交适应、情绪适应间的动态联系: 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70-278.
[6] 刘蔚华. 方法大辞典[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 372.
[7] 何芳雪. BH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案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锦州: 渤海大学, 2016.
[8] 黄颖华. 直播购物中临场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3.
[9] 李颖, 范为桥. 中国青少年多维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 心理学通讯, 2024, 7(2): 122-131.
[10] 邓丽芳, 徐慊, 郑日昌. 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3): 53-59.
[11] 郭晓薇.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00, 20(1): 55-58.
[12] Bruffaerts, R., Mortier, P., Kiekens, G., Auerbach, R.P., Cuijpers, P., Demyttenaere, K., et al. (2018)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College Freshmen: Prevalence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25, 97-103.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7.07.044
[13] Arjanggi, R. and Kusumaningsih, L.P.S. (2016) College Adjustment of First Year Students: The Role of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Health and Community Psychology, 5, 30-39.
https://doi.org/10.12928/jehcp.v5i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