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科技文本俄汉翻译策略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Russian Chinese Scientific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摘要: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和深入。不同国家在科技研发、创新成果分享等方面的互动日益增多,科技文本作为承载着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准确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基于相关文献,论文将分析科技文本的词汇特点,即专业术语和动名词的高频度使用。同时,对科技文本常用被动句、长难句等句法特点进行探讨,意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提出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包括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层面。
Abstract: At a time of rapid globalizatio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frequent and deeper.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acting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xt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carrying advanced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i.e., the high-frequency use of technical terms and ger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such as common passive sentences and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will be explor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opos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cluding the levels of lexical equivalence and syntactic equivalence.
文章引用:买哈尔巴·阿克木.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科技文本俄汉翻译策略[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 238-24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035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科技文本翻译的需求有增无减。科技文本因其高度专业性、严密逻辑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对翻译质量和准确率要求极高。翻译者在翻译科技文本时,必须考虑如何做到译文与原文功能上的对等,并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文本翻译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推动知识共享和技术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信息的传递,也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与分析,能够明确科技文本翻译所发挥的理论指导作用,并且对提高科技文本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A·奈达提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应使用最恰当、自然且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层面全方位地再现源语的信息”[1],其中的功能对等,对应的正是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 词汇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选择与源语词汇在意义和功能上相对应的目的语词汇,以保证译文能将原文信息和功能准确地传达出来。

2) 句法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源语和目的语句法结构的一致性。关注点是保持原文的意图、语气、强调点以及逻辑关系等在译文中的体现,使译文通顺自然,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相一致。

3) 篇章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源语和目的语篇章结构的一致性,即译文的各个部分在含义上平等地出现,共同构成一个连贯、逻辑性强的篇章,使得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理解体验。

4) 文体对等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源语和目的语文体风格的一致性。关注于保持原文的表达风格和语言特色,而且还力求保存其核心的语义信息。即使在无法建立直接语义对等的情况下,译者也应该选择与源文本特定成分在文体上对等的目标语项,以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和忠实原文的意图。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为俄汉翻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这些理论的应用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技能,还要求他们对两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前人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这些成果对于后续的功能对等在俄汉翻译精准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功能对等理论于俄汉翻译应用研究备受瞩目。早期研究奠定基础,诸多学者聚焦于此。在词汇层面,分析语义对等转换;句法上,研究句式重构策略。例如,某些专著深入探讨文化负载词处理。前人成果为后续功能对等在俄汉翻译精准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3. 科技文本特点

科技文本的词汇特点确实非常丰富,这不仅反映了科技领域的专业性,还反映了科技交流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词汇特点

科技文本中的词汇大多都具备高专业性以及准确性的特点,其中,专业术语是科技文本词汇的重要一环,往往会具备特定的含义与用法,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其术语的含义与解释也会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术语在翻译时往往会因其所属的学科类别而产生细微的差异。不同领域的术语在汉译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敏锐的判断力。例如,某些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和特定专业环境下的释义可能截然不同,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科技文本中尤为常见。因此,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仔细甄别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图。

同时,在科技文本中除了专业术语的使用之外,动名词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动名词的使用使篇章结构严谨、简洁明晰,可以充分体现科技文本的整体性,抽象性以及客观性。例如:Изучение все возможных химических процессов показало,что химические превращение всегда связано с выделением или поглощением энергии [2]。对各种化学过程的研究表明,化学变化总是与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关。

() 句法特点

科技文本中广泛使用被动句,其作用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更加客观、准确,这有助于保持叙述的客观性。例如,Реакция была вызвана определенными условиями。反应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

除此之外,科技文本中的句子往往较长,结构也比较复杂,这通常是因为需要在句子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从而保证概念的精确性和完整性。长难句中可能包含多个从句、介词短语、分词结构等,这些复杂的结构有助于表达复杂的科学关系和逻辑。长难句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在理解和翻译上增加了难度。例如,Температура,при которой вода начинает кипеть,сохраняется одинаковой до того момента,пока испарится последняя капля воды [2]。水从沸腾开始直到最后一滴水蒸发完,其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4. 功能对等理论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 词汇对等

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实现词汇对等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和动名词的恰当处理。

1) 专业术语的翻译

专业术语在科技文本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其翻译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例如,俄语中的“радионавигация”(无线电导航),在汉语中也有明确对应的专业术语翻译。在翻译术语时,可以采用意译或音译的方法,具体取决于术语的特点和翻译的需求。

意译法则用于那些在形式上没有直接对应,但在含义上可以通过解释或转换来表达的术语。例如,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емкость (电容),Радиокарбонный дат (放射性碳定年数据),оптические приборы (光学仪器),спектр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 (光谱分析)等保持了术语的形式和含义的一致性。

音译法主要用于将外来词汇的发音按照目标语言的发音规则进行转写,可分为两种:完全音译例如,мотор (马达)、радар (雷达)、витамин (维生素)等;音译加注词或注释例如,дакрон达柯纶(一种美产涤纶) (加注释):мартен马丁炉(加注词)等[3]

2) 动名词的翻译

科技文本中常用动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其翻译时需要兼顾中文的语法和表达习惯。例如:

原文:Основной канал протяженностью 1467 км для первого этапа восточного маршрута Проекта поворота рек с юга на север испытал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13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ых насосных станций, 22 гидроузлов и 34 насосных станций. [4]

译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

在这个例子中,“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建设)作为动名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为动词“设立”。在翻译动名词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实现词汇对等。

() 句法对等

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除了实现词汇对等以外,句法对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被动转主动和长难句的处理。

1) 被动句的翻译(语态转换)

科技文本中经常使用被动句,而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语态转换,以实现句法对等。例如:

原文:Новая технология была применена в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译文:我们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生产中。

在汉语中,通常使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原文中的“была применена”(被应用)转换为译文中的“我们将……应用于”(我们应用)。通过这种语态转换的翻译策略,译文不仅保持了原文的意思,而且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使得句子更加自然流畅。

2) 长难句的翻译

长难句是科技文本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其翻译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例如:

原文:Так, наряду с широко известными оловянистыми и оловянно-свинцовистыми бронзами его литейщики использовали сложные оловянно-сурьмяно-мышьяковистые и оловянно-свинцово-сурьмяно-мышьяко-вистые сплавы. [5]

译文:铸工常使用锡青铜和铅锡青铜,此外,还使用复杂的锡锑砷和锡铅锑砷合金。

在这个例子中,将译文中的长句拆分成了两个较短的句子,使译文更加清晰。这种方法对保持原文的逻辑性、连贯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除此之外,在长难句的翻译时,也可以采用语序调整、合译等方法,以确保译文的通顺和准确。

5. 总结

综合来看,本研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进程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对科技文本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其翻译的精准度对于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功能对等理论为科技文本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方针,这不仅对提升翻译工作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也为科技领域的交流与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在科技文本翻译实践中,功能对等理论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翻译者应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不断发掘和优化翻译的策略与技巧,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磊, 包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翻译难点与策略分析[J]. 今古文创, 2024(38): 93-96.
[2] 程涛. 科技俄语翻译的基本技巧[J]. 职业时空, 2007(17): 52-53.
[3] 吴青欣. 浅析科技俄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J]. 现代交际, 2021(4): 76-78.
[4] 雷婉慈.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技文本汉俄翻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2): 5843-5849.
[5] 昌迪. 《中亚古代冶金发展阶段》翻译实践报告[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