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DOI: 10.12677/ass.2025.142098, PDF, HTML, XML,   
作者: 何安容: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绿色发展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Green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是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乡村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乡村环境明显改善、村风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化水平提高,但仍存在基层政府宣传不足、乡村环境治理力度不够、乡村绿色龙头企业欠缺、农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和挑战。要不断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聚焦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和主体意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Abstract: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with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green, low-carbon and recycling as the main principl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c hand, is the key to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The new era of the countryside to lead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been effective, the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ivilization continues to promote the green level of rural industry,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ublicity by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insufficient efforts to manage the rural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green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low level of participation by farmer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igger and stronger green industries;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create r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farmers and the main awareness, and actively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grading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文章引用:何安容.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2): 82-8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2098

1. 引言

乡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这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明确提出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1]。众多学者从绿色发展这一视角开展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刘儒(2023)认为绿色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并详细阐述了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基本依循与路径优化[2]。李琪(2024)提出作为绿色生产转型的新引擎,农业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同构”,打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的载体[3]。刘腾(2024)认为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并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探讨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4]。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推进农业绿色化、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化乡村治理改革等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2.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

2.1.1. 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长期以来,乡村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自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绿色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高,达到75%左右;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6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0% [5],不仅使农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还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乡村生态环保制度不断健全,监察力度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乡村生态保护体系。

2.1.2. 绿色文明乡风建设取得进展

自乡村绿色发展推行以来,我国深入乡村内开展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工作,逐步形成文明绿色乡风。在乡村地区,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注重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乡村还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1.3. 乡村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旨在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目前我国乡村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绿色宣传不足

在绿色宣传方面,基层政府的工作存在明显短板。首先,宣传内容往往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性的环保知识上,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而缺乏对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探讨。这种内容上的局限性导致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其次,宣传手段也相对落后,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而忽视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潜力。这导致宣传效果有限,无法有效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此外,宣传形式单调,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公众的环保热情和行动力。

2.2.2. 资金和技术欠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绿色化转型,可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乡村地区往往绿色龙头企业欠缺、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企业绿色化转型需要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还存在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6]

2.2.3. 农民参与度和主动性低

农民在绿色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和贡献是推动绿色乡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部分乡村农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的参与度、配合度还不够密切、绿色意识薄弱且参与度低。部分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绿色生产的意识和理念,更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环境效益。且绿色生产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部分农民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地实施绿色生产。

3.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3.1.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绿色产业

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绿色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等方面的措施,推动乡村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乡村产业绿色化水平,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7] [8]

3.2. 聚焦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

聚焦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乡村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质量[9]。另一方面,创新农村生态旅游模式,应转变思维、变废为宝,以独特性增添新鲜感,以家乡魅力打造感情牌,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山水资源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好促进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农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10]

3.3. 提高农民综合素养和主体意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绿色乡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绿色乡村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理念。可以组织培训班、讲座、现场示范等活动,让农民了解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和优势。为农民提供绿色生产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绿色生产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奖励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绿色生产。

3.4.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11] [12]。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措施,加快构建宜居宜业绿色和美乡村,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 本刊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总路线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 农村经营管理, 2018(10): 7-13.
[2] 刘儒, 何莉. 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目标任务、基本依循与路径优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3): 1-10.
[3] 李琪.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24(3): 107-116.
[4] 刘腾, 刘祖云. 生态乡村建设: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向互构的逻辑——基于南京市竹镇的个案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2): 51-62.
[5] 刘瑾.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N]. 经济日报, 2024-08-11(001).
[6] 崔健, 王丹.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绿色发展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2): 44-45.
[7] 朱冬睿. “两山”理念引领下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3(11): 7-9.
[8] 刘伟. 以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经济纵横, 2022(4): 116-121.
[9] 舒伯阳, 蒋月华, 刘娟. 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6(1): 73-82.
[10] 桑艳艳. 挖掘乡村文化旅游价值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J]. 山西农经, 2023(5): 152-154.
[11] 裴育, 章昊涵. 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基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视角[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4, 21(4): 85-96.
[12] 高鸣, 郑兆峰.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与启示[J]. 中州学刊, 2024(2):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