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数商兴农”的农村电商发展新方向,强调在农村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是坚持发展数商兴农工程的必然要求,具有推动农村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民有效就业、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着缺乏积极性、规范性、时效性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多样化措施进行解决,实现调动积极性、规范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从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向高技能、高素养的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
Abstract: In 2022,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No. 1 document proposed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digital commerce” for rural e-commerce, emphasizing digital technology’s role in sustaining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s crucial for the “Digital Commerce and Agricult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facilitating specialized talent teams, effective farmer employment, and agricultural-rural modernization. However, issues such as lack of enthusiasm, standardization, and timeliness hinder rural e-commerce talent development. To address these, diversified measures can be implemented to mobilize enthusiasm, standardize training, and ensure timeliness, thereby advancing rural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towards a modern, high-skill, and high-literacy direction.
1. 引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推动我国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明确了我国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1]。“数商兴农”指的是通过发展数字商务实现农业振兴,强调“商”与“农”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指出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强调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2]。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成为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在数商兴农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积极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规范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时效性等,阻碍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探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成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具有深刻意义,有利于农村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1. 建设农村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当前,得益于政策支持和人民的响应,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亟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有效指导。然而,“从目前看,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还较低,对于网络和电子商务接触还比较少,很多农民守着优质农产品却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将农产品输送出去”[3]。农村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缺口,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负面影响。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利于充分推进农村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实现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运营和管理,对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等的灵活运用,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市场需要,促进农村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推动农村农产品的市场推广,以人才引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积极作用的持续发挥。
2.2. 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民有效就业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于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农民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我国农民工总数约2.9亿,其中外流农民工大约1.7亿,主要就业领域为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并且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4]。另外,当前农民工群体逐渐呈现老龄化结构,面临一定程度的就业难题,其就业质量问题需要得到深度关注。而在数商兴农背景下,电子商务具有较大潜力。因此,不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尤其是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训,推动农民对电子商务运营的深刻了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获得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机会,实现农民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农民自身还可以通过接受培训成为“新新农人”,开展农产品线上商店、开设农产品直播,从而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根据拼多多平台《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这类“新新农人”逐渐成为农产品电商的生力军,并且在“新新农人”的创业过程中,每位“新新农人”平均可以带动5至10位95后参与到电商创业中,平均为当地提供超过50个就业机会[5]。
2.3. 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从而可以将互联网优势赋能农业发展,开拓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整合,解决农民信息获取的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风险,实现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6]。另外,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意识,推动农民开阔视野,将目光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拓展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并且学会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电商平台精准地向农产品的目标受众投放广告,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并且后期还可以对销售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后续的生产实践,进一步通过设立特色品牌等方式增加名气,提高农产品销量,让新技术赋能农产品销量的有效提高,激发农村经济新潜能,以数字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3. 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起步相对较晚,并且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分布较为分散,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积极性、规范性、时效性等。这些问题致使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供应不足,阻碍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积极性
尽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扶持性,国家层面出台了多条关于农村电商行业的支持政策,但就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而言,积极性缺乏仍然是一个明显问题。具体而言,积极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热情态度不足,并且可能囿于传统思想的局限,认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于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微小。由于这种思想认同上的缺失,组织人员在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可能出现重形式轻内容、对培训内容缺乏严格审核、对培训质量缺少考核关注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培训的农村群众就会出现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理解程度不深、对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等问题,无法真正转变为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性的缺乏还体现在参与电子商务培训的农民对于参与培训的热情不足。农民们更关注的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方面,如关心农作物长势及气候变化等,且多数农民采用的是传统的线下方式去销售农产品,对于使用电商平台拓宽线上渠道去增加销量的了解程度不足,认可程度不够,因此对于参与培训往往兴致缺乏、态度敷衍。
3.2.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规范性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规范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授课方面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在内容方面缺乏高质量课程的提供,在评价方面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首先是在授课方面,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往往是由农村当地的电商达人或高校农业相关领域的教授组成。前者实践经验丰富,但其讲授存在理论性不足,存在难于为自身经验提供理论支撑的问题,后者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欠缺,存在难以结合农村现实情况的问题。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教师较少,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其次是内容方面,电子商务培训课程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保障,难以为受培训者提供先进的教学服务,甚至对于电商培训的认知还停留在开淘宝店阶段,对于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售后服务讲解水平不足[3],导致培训者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难以应对电子商务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是在评价方面,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现有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这种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了解受培训者在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难以检验其实际学习成效。
3.3.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时效性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时效性,其培养方案与内容的更新迭代未能充分紧跟时代步伐,难以确保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保持同步。这一滞后性导致了人才培养体系与现代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显著脱节,影响了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农村电商产业的实际需求对接。据网经社调查报告显示,在急需岗位中,有43.56%的企业迫切需要具有主播和网红达人能力的人才,36.64%的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新媒体、创作内容、运营社群等能力的人才。可见,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并且,这一矛盾突出体现在农村地区[7]。除此之外,实践教学环节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缺失,未能实现深度融入当前农村实际的情境之中,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具体而言,培养过程未能引导受培训者真正踏入当前我国农村的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农村电商的运营环境与市场需求,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8]。相反,教学依然过度依赖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与过往经验,未能充分吸纳并融入最新的行业动态与技术革新,导致受培训者的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有效应对现代农村建设中复杂多变的电商挑战,进而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难以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深度契合。
4. 数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人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深入贯彻“数商兴农”工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优化解决,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朝着高技能、高素养的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进。
4.1. 调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积极性
首先,要调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各级政府需坚定不移地执行并真正贯彻落实一系列旨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驱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与战略地位。例如,通过执行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具有电子商务能力的优秀青年到农村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9]。由此,加强跨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环节的无缝衔接,成为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精准落地至农村基层的关键[10]。
同时,要加强对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这些关键角色树立对电子商务正面效应的深刻的认知,明确电子商务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认知的提升,将转化为他们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中去。针对农民,则需采取更为贴近其生活实际、易于接受的宣传策略,以切实提升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方面,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通过生动案例展示电子商务如何成功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例,如广泛宣传当地电商达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从零开始,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实现个人及家庭经济显著提升的真实故事。这种“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效应,能够有效增强农民参与电商培训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网店美化设计等,确保培训内容既实用又前沿,真正满足农民创业增收的需求,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
4.2. 规范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挑战,特别是授课师资匮乏、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及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多样化且精准有效的措施予以系统性规范与优化。在授课方面,对于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教育领域专业教师队伍的短缺现状,应着重于人才引进与保留机制的构建。具体而言,各级政府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住房补贴及子女教育便利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以吸引并留住那些既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11]。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以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实现师资共享与交流,增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力量。虽然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初期可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协调与运营,但长期来看,能显著降低企业招聘与培训成本,同时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形成双赢局面。需要注意的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受双方意愿、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协调难度较大,在确定建设平台之前应做好充分考虑。在内容方面,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内容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应制定并出台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估标准与方案,明确课程内容需紧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确保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农村地域特色与发展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培训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农村电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评价方面,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公正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机制至关重要。该机制应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考量,既要通过笔试等形式检验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要通过模拟运营、项目实践等实践操作环节,评估实际经验的掌握程度。
4.3.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最后,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缺乏时效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深入农村实际情境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在教授电子商务营销宣传策略时,可以带领受培训者深入探访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功典范,如知名电商达人的直播间、大型电商企业的营销部门等,进行现场观摩与深度交流。通过近距离观察电商达人的直播互动技巧、营销策略制定与执行过程,以及电商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营销等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受培训者能够直观理解并掌握当今时代电子商务营销的核心要素与前沿趋势,从而在之后自己的农村电商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创新营销策略,提升农产品销售效率。在教授电子商务运营策略时,可以带领受培训者走进当前农村电商企业的运营后台,了解商品上架、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参与电商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如参与制定促销计划、分析销售数据、优化用户体验等,让受培训者深入理解如今电子商务运营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在实践中锻炼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带领受培训者前往电子商务运营现场,受培训者能够直观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营销的核心要素与前沿趋势。这一方法的顺利运用需要事先与电商达人、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受培训者进行组织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虽然其涉及一定的交通与协调成本,但相较于传统理论教学,现场观摩与深度交流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使受培训者更快地掌握实用技能,提升其在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的竞争力。由此,这一策略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可行性,将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5. 结语
在数商兴农这一宏观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鉴于此,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支撑该领域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解决现存问题,最终实现以高质量专业人才引领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