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全面落实北京市《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于2015年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简称贯通项目),项目的培养模式为2 + 3 + 2即2年基础文化文化课教育 + 3年职业教育 + 2年专业教育,形成七年一体培养模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简称我院)自2016年开展此项目,在学生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贯通项目基础文化课学段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基础文化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运行。
Abstract: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State Council’s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xcellence Plan,” and to fully implement the Beijing Municipality’s “Several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launched the High-e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 Through-Training Experimental Project (referred to as the Through Project) in 2015. The training model for the project is 2 + 3 + 2, which is 2 years of basic cultural education + 3 yea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2 year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ming a seven-year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l. Since 2016,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referred to as our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this project, under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literacy,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basic cultural courses section of the Through Project, constructed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ultural courses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courses,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1. 构建基础文化课程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要求
课程体系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下,将所有课程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加以组合,使课程要素能够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一致指向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 与基础文化课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贯通试验项目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行了整合融通[1]。这种教育制度体现了北京市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需求特点,是针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也是初中毕业生独享的优惠政策。贯通项目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高职并通向大学本科,对于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意义重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基础文化课学段育人模式基于贯通培养项目的教育理论、培养目标和学情特点,紧密围绕北京都市特色农业技术专业的需求,育人模式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文化知识的学生,基础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对接。定位于农林技术类特色专业,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2) 突出基础文化课程学段课程建设和培养特色
我院贯通项目招生专业聚焦在北京都市农业的5个专业,即园林技术(风景园林)、园艺技术(都市园艺)、动物医学(宠物医师)、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应用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2]。这些均为北京都市农业特色专业,基础文化课程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学时分配、教学标准等方面凸显农林技术专业基础文化课程特色。
3) 契合基础文化课程学段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
贯通培养项目面向首都经济建设发展紧缺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岗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础文化课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一是为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服务,二是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终身发展服务。在2年贯通项目的基础教育阶段期间,开展通识教育和大学先修课的教育教学,结合高中课程体系学习基础文化课,并将高中课程进行优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
4) 兼顾基础文化课程学段与后续本科教育的衔接
贯通培养项目要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通贯通”。贯通培养项目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基础文化课学段作为一体化教育的起始阶段,需要为后续的本科学段的学习打好、打牢基础,在注重高中知识结构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与本科教育的衔接。
2. 构建基础文化课程学段课程体系的内容
通过到实施贯通培养项目的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并结合我院实际,创新基础文化课程学段课程体系,构建了包括基础文化课、人文素养、职业先导、社会与心理“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包括47门课程,共2764学时。
1) 构建基础文化课模块,培养扎实的基础文化,
为了夯实基础文化,保障贯通项目学生基础文化知识不断层。共开设12门基础课程,基础文化课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音乐、计算机基础教育为主线,其中音乐、计算机基础为考查课,其他都设为考试课。分2个学年,4个学期完成,共计2100学时,将数学、语文、英语三个设为重点基础学科,共1032学时,每个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等方面,要满足服务学生终身教育的需求,实现教学目标纵向贯通。化学与生物课程为我院都市农业类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实践课程安排上,考虑和园林技术、动物医学、药品生物技术、绿色食品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深度融合,定期召开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研讨会,研究确定前两年基础文化课程的开设,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实施、学时分配、课程建设、学生竞赛等方面内容,充分了解专业教学情况及学科衔接的需求,各学科逐一进行研究,在知识体系对接、课程深度融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提出合理性建议,制定解决方案,如:加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力度,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纵向贯通。
2) 构建人文素养模块,培养深邃的人文底蕴
人文文化素养课注重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的培养。以素养教育为本位,以个性自由发展为前提,实现全面发展,形成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贯通基础文化课阶段需要强化人文底蕴的组织和设计,分别在四个学期中体现人文素养体系。开设科学类、实验类、文史类、外语类、兴趣类等共27门文化素养课程,共计580学时。趣味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理论与实验、化学实验赏析与实践、趣味生物化学实验、生活中的生物学、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当今环境热点问题、数学建模、数学应用与拓展、趣味生命科学图解、化学发展史、中国古代小说趣谈、语文口语表达训练、京皇家园林赏析、旅游与地理、中国六大古都历史文化赏析、英语语音训练、英语电影欣赏、专业微英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英语视听说、花式篮球、流行音乐演唱实践、书法绘画等课程,每学期根据课程安排实际情况和知识分配进行教学组织。
另外,根据我校专业特点,发挥教学基地优势,开设学农教育系列课程,提升学生劳动能力,通过系列劳动课程,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农林类专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全体学生劳动效率的意识。
通过人文素养课程的培养,构建了“动静”结合、“文武”结合、“理实”结合、“思政”结合的四结合模式。
3) 构建职业先导课模块,培养丰富的职业素养
职业先导课紧跟北京都市农业行业发展动向,设置在第二学年开设,进行专业先导课的植入,风景园林、食品营养与安全、生物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宠物医师等五个专业方向的职业先导课均由我院农林类北京市教学名师、专业主任、骨干教师主讲,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服务专业。例如风景园林专业的讲座主题为“2035年园艺是什么样子?树木与文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讲座主题为“食品安全检测与健康饮食、舌尖上的食品安全”等。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之后,再深入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和专业体验课堂进行实际感受,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素养,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丰富职业先导课形式,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验实训活动或者理论授课和企业参观相结合,与专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对接。
依托职业先导课的开设,由专业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学生双创科研项目”,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双创”活力,拓展学生“双创”视野,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塑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 培养健康的身心品格,构建安全与心理模块
社会与心理模块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应急救护。贯通培养项目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有活力好动,好奇心和自我意识强等。相对于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偏弱,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普遍学习习惯不理想,成绩一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和反思的学习习惯[4]。通过“模块化”教育,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更多身心有关知识。通过开设心理课,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点,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建设、心理讲座来提升本年龄段身体健康安全与心理健康安全,保障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机制,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安全与心理模块安排的课程包括:应急救护(学习徒手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了解心肺复苏(CPR + AED)操作方法及施救标准,了解自然灾害和常见外伤的处置方式,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享受健康生活。
3. 小结
深化对构建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课程体系的研究,做好基础文化课学段与专业教育学段衔接,经过四个教学周期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贯通项目的教学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
文章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本贯通基础文化阶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项目编号:2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