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卫生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探究与应用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s in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摘要: 目前卫生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模式面临着思政课贴合学生实际不足、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度不高、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采取开展“问题链 + 故事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小课堂 析原理 强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突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育人基地优势等模式,构建思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的教学体系。这些措施将有效解决卫生职业院校在实施“三全育人”方面面临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l in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students, low particip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unclea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ff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adopt a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problem chain + storytelling”,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small classroom analysis and strong practice”, highlight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ully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of red education bases in various regions, and construct a teaching system that conne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ith social practice. These measures will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in implementing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文章引用:杜旸, 蔡安, 高慧, 王振臣. “三全育人”视域下卫生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探究与应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8): 458-46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43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卫生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医学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责任,面临学制较短、学业课程内容多,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双重压力下,卫生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的压力陡增,为实际推动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本文就思政育人模式开展探究讨论。

2. “三全育人”的意义

“三全育人”是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思政育人模式。在卫生职业院校中,实施“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覆盖,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全面的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最后,它有助于推动卫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三全育人”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是对于高校培养人才既是目标又是路径的统称,包括三个要素,即主体要素、过程要素、方位要素[2]

3.1. 全员育人

国内学者对全员育人的内涵理解分成两种观点,分别是广义和狭义概念,在广义概念中,全员育人是需要社会参与进来的,不仅仅为学校、家庭、学生,是“四位一体”的概念[3]。而狭义的概念中,对于“三全育人”的范围是限定的,以学校教学育人为主,如果以此限定范围的话,那全员育人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辅导员、后勤人员等,也就是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是全员育人的主体,需要各方都参与到思想政治育人的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构建长期可持续有效的育人机制。

3.2. 全过程育人

在医学教学中有“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个体从出生到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全部生命时间段,相对应的,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而言,也存在着“全过程育人”,也就是从入学到实习、毕业,从大一到毕业班,从专业知识学习到社会实践活动,从大学生到成长为职场人,具有时间的连贯性和阶段的紧密性。在大数据与日常生活链接日益紧密的今天,做到全过程育人是必要且艰巨的,学生获取信息快,育人过程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包括校园文化、社团实践、职场实习等,育人工程是持续的、系统的工作,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着学制较短的问题,就更要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多维度的课程体系、认可度高的实践活动,提高育人效果。

3.3.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不仅包括空间属性,也突出体现了育人载体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基于此,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有效的认知教育对象,通过各种教育载体,传递有效的育人理念,积极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书育人的每个细微环节中,通过各种载体的运用,辅助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打造统一协调的育人系统,全方位育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4. 卫生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存在问题

本研究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走访调查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对于目前“三全育人”认知现状、以及自身成长预期等情况。问卷的设计分为三部分,首先,了解填写问卷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科门类、年级情况等的人口学变量(见表1);其次,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现状,包括学生参与思政育人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对学校思政育人的基本看法;最后是对于具体的不同方式的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现状的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以测得对题目表述内容的认可程度[4]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table of questionnaire sample

1. 问卷样本基本信息表

项目

类别

人数

比例%

性别

58

27.1

156

72.9

学科门类

护理类

39

18.22

临床医学类

59

27.57

药剂类

39

18.22

医学技术类

77

35.98

年级

一年级

114

53.27

二年级

40

18.69

三年级

60

28.04

4.1. 思政课贴合学生实际不足

从思政课教师的视角出发,长期的理论宣导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其“育人”的视角,导致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失衡的问题(见表2)。

Table 2. Scoring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2.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得分情况

项目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您认为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三个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

4.014

1.098

您认为思想政治类课程内容应该要贴近职业现状

1

4.042

1.063

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考核评价形式多样

1

4.07

1.052

首先,表现在对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上,思政课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理论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践体验。教师的职责在于强化学生的政治、道德和法治素养,通过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更加昂扬向上,更加符合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大国博弈愈加激烈的今天,思政课程不能单纯的以书本、教材为全部内容,更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的应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提高上课的“抬头率”,简单的、理论的、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目前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途径,很难在课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更不用说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思政课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智育培养,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思政课从设置上更偏重于理论、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本身这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就比较难的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虽然在小学、中学阶段也都设置思政课程,但课程内容更偏重于法律、思想道德层面,经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思想层面都有较大变化,过于注重智育教育的培养,难以达到思政课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发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度不高

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履行职责,这种分工使得他们容易将“生活”与“育人”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在他们的观念中,育人主要被视为“学习”的任务,因此专业教师、学科教师和辅导员被看作是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这种传统的育人观念在高校中根深蒂固,导致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而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只需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然而,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教学管理人员同样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他们所组织的各类活动在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如果这些人员缺乏“行为示范”和“德行引导”,他们将无法有效地履行育人职责,也无法充分发挥服务和管理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因此,高校必须重新审视并更新其育人观念,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5]

4.3. 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

协同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卫生职业院校在协同育人方面往往面临效果不显著的困境。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育人部门之间协同不够。在卫生职业院校中,各部门根据职责划分只负责自身的负责工作的内容,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而“三全育人”的工作模式不仅简单是把各部门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更是需要部门间进行统一、协调的育人理念,毕竟“三全育人”的群体是学生,需要在校园内接受全方位的育人。

其次,人员之间协同不够。在卫生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等不同人员在育人过程中往往缺乏协同意识。专业教师多关注课堂教学,而对课堂外学生的引导和影响不足;辅导员则侧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但在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短板。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育人效果无法最大化。

最后,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为实现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需要构建有效的机制。然而,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明确的协同育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缺乏有效的协同育人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资源共享平台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协同育人成效的实现。

5. 卫生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模式路径

5.1. 开展“问题链 + 故事化”教学方法改革,解决思政课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参与的思政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为主(见图1),要想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就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容、质量着手,以问题链导引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学情基本情况,针对教学中的知识点,像是“剥洋葱”一样,对于教学内容要抽丝剥茧般的讲解,通过项目化专题式的教学模块,递进式的推进问题解析,寓情于理,让学生跟随教学的脚步,逐步了解理解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答专题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式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Figure 1. Statistics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1. 思政课程教学方式统计情况

采用“故事化”教学方法,针对项目式的教学内容,选取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和思考的红色故事、赓续党的精神的故事、共和国楷模故事以及贴近学生专业的毕业生故事,寓“故事”于“教学”之中,以故事开场–道理跟进–价值凝炼–情感共鸣为脉络,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链中,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增强课程吸引力[6]

5.2. 依托思政云平台,形成“小课堂 析原理 强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解决学习兴趣不高、亲和力不够问题

依托医学特色思政育人平台的多元互动功能,好医生、好护士、行业楷模、抗疫英雄案例素材,拓展云端教育资源。通过云端沉浸式党史馆、新中国史展馆参观,云端思政大讨论、云端谈抗疫等活动,使思政教育活起来。结合“五育并举”的线下实践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学生真听真信的问题。“线上专题探讨 线下读书研学 主题社会实践”的全方位实践模式,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连接,通过析原理,实现知行合一,增强教育亲和力和说服力。

5.3. 请进来走出去,双师协同授课,贴近专业讲思政,解决课堂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邀请“好医生”“好护士”抗疫英雄、行业楷模、优秀毕业生等行业导师作为兼职思政教师走进课堂,“思政教师 + 行业导师”双教师协同授课,思政教师重在学理,行业导师重在职业精神引领,双师协同授课,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归属感,鲜活的教学形式增强了课堂吸引力,提高了课堂实效。

5.4. 开展协同育人机制,统一育人理念,解决协同育人效果不高的问题

针对协同育人效果不高的问题,卫生职业院校应深入实施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各部门、各人员统一育人理念,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应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其次,应强化协同育人意识,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全体人员的协同育人能力水平。同时,应构建有效的协同育人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协同育人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激发各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应打造协同育人平台,为各部门和人员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开展育人活动,形成育人合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卫生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效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5.5. 扩大工作视野,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育人基地优势,传承革命精神,解决育人文化性不足的问题

卫生职业院校在育人工作中,应积极扩大工作视野,深入挖掘和利用各地的红色育人基地资源,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以解决育人文化性不足的问题。红色育人基地作为承载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与红色育人基地的合作,卫生职业院校可以将革命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卫生职业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育人基地的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学生可以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红色育人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讲解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卫生职业院校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色育人元素。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选取与红色育人基地相关的案例和素材,将革命精神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医学与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同时,学校可以开设红色育人相关的选修课程或专题研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了解革命精神的机会。

此外,卫生职业院校还可以与红色育人基地开展合作共建活动。通过共同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学校与红色育人基地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推动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红色育人基地的先进典型人物来校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6. 结论

综上所述,卫生职业院校通过扩大工作视野、充分发挥各地红色育人基地优势、传承革命精神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育人文化性不足的问题。通过红色育人基地的利用和合作共建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丰富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金项目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3~2024年度课题,一般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卫生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研究”(2024-H-027)。

参考文献

[1]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2] 武娜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3] 梁伟, 马俊.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4): 36.
[4] 王萍萍.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2014.
[5] 李沐曦.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
[6] 李蓝冰, 张语心. 思政课“低头族”现象归因与教学策略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