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大米”的连续出现标志水稻土性质的特殊性和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表明镉污染水稻土治理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性,目前的相关治理技术均取得一定成效,如化学原位钝化、有机肥氧化还原、钙离子竞争性抑制等技术,但均存在一个技术缺陷——重金属镉离子仍然存在于土壤中,随时将再产生“镉大米”,因此,上述技术只能算是一种应急技术;针对此情况,相关专家提出秸秆修复技术,但如何实施尚未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将含蛋白高、可作优质有机肥的植物饼粕与具有钙离子的生石灰组合,在高温下强制解析为全水溶性的、具有高活性钙离子的蛋白多肽钙多肽,结合前期研究,以期钙多肽具有有机肥特性(蛋白氮)、化学钝化剂的特性(游离巯基、羧基基团)、竞争性抑制特性(有效态钙离子),并通过水培阻控、种植肥效、土壤钝化、吸收阻控等内容的研究及其细胞学、转录组学、土壤化学机理分析,探索钝化与竞争性抑制联合阻控→高密度水稻种植→安全种子→含镉秸秆去除修复模式,达到安全种植与去除修复同步化,为镉污染水稻土治理形成新的技术参考。
内容:
-
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钙多肽对调控镉胁迫水稻幼苗生长及对镉吸收的影响
-
第3章 钙多肽调控水稻幼苗根系细胞壁成分变化的研究
-
第4章 镉胁迫及钙多肽调控镉胁迫水稻幼苗根系的转录组分析
-
第5章 钙多肽对水稻生长及Ca2+、Mg2+的吸收影响研究
-
第6章 钙多肽对Cd2+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研究
-
第7章 钙多肽对水稻吸收Cd2+的阻控效应及其秸秆去除修复探索研究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读者人群:
对镉污染水稻土治理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业余爱好者。
陈红兵
博士,高级实验师,现任湖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治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