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从事资源综合利用、冶金环保、高炉强化冶炼操作技术研发、技术经济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总结。围绕解决云南省本地及周边低品位、高性价比和利于提升后道工序附加值资源(如低品位贫杂矿、钒钛磁铁矿及褐煤资源)在烧结-高炉工艺环节系统的基础性研究、综合利用及高强化冶炼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的重要、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作。本书是以云南省周边及本地高性价比资源综合利用为研究对象,开展原燃料质量改善、炉料结构优化、铁矿石经济性研究、有害元素平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高强化冶炼机理研究及其操作技术的研发,从而得到的一系列适宜低品位铁矿石资源高效利用的实用强化冶炼技术。
内容:
-
第一章 技术背景
-
第二章 低品位冶炼日常生产实用操作技术
-
第三章 特殊操作技术
读者人群:
对高炉冶炼及智能化教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
林安川
炼铁高级技师、炼铁正高级工程师、教授,重庆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资源综合利用、高炉冶炼及智能化技术研发。先后申请专利38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23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在《钢铁》、《中国冶金》、《冶金自动化》、《炼铁》、《钢铁研究》、《云南冶金》等发表论文46篇;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2004、2006年参加全国钢铁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全国第六、第二名;曾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炼铁首席工程师、首届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第一届技术能手、省委联系专家、云岭工匠、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万人计划”研修访学专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经费支持专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昆明名匠、“春城计划”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邱贵宝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复合共生矿提取冶金与综合利用、炼铁新工艺新技术、含钛高炉渣高温物理化学、多孔钛合金制备与表征等;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教学成果奖励5项。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7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
刘晓兰
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企业技师考评员。研究方向:炼铁技术经济分析、资源综合利用、高炉冶炼技术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多维度降本。参与省部级及企业项目3项;多次获公司管理创新成果特等奖、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在《炼铁》、《云南冶金》、《云南科技管理》、《炼铁交流》、《冶金经济与管理》等发表论文16篇;参著字数:7万字。
蒋玉波
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维护及管理。参与省部级及企业项目3项;多次获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等;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在《炼铁》、《云南冶金》、《冶金自动化》等发表论文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