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所熟悉的华东与华北、东北、西南、西北、江南、华南、东南等区相比,形成较晚,主要受中共革命影响方才进入民众日常生活。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最早开始使用华东,代指以上海为中心的附近区域。教育界、体育界亦有使用。不过,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开始,华东才真正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共以华东局为一体,以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为两翼,将山东与华中融合为华东,产生深远影响。华东解放战争进程推动华东机制走向成熟,并于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得益形塑。至1949年底,大区制下的华东新格局形成。数年后华东大区制的取消,并未消减华东的影响。华东,成为一个日常生活世界的地理概念,影响至今。华东概念的演变史,本质是一部中国从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空间叙事。其边界的流动性提醒我们:区域绝非自然天成的地理容器,而是权力、资本与文化持续博弈的竞技场。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重审华东的制度化历程,不仅关乎历史解释,更关乎对未来区域治理逻辑的深刻洞察。
内容:
-
导论
-
第一章 战后历史变局下华东的初步形塑
-
第二章 调整与巩固后的华东新格局
-
第三章 华东政治空间在战争硝烟中全面形塑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华东的战略角色.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读者人群:
对华东概念的演变史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科研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业余爱好者。
柏曦东
男,1982年生,祖籍安徽。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在英国留学,取得法学硕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关注领域为新时代智库建设、中共党史党建、新中国电力工业史等。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内参文件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并得到表彰。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合著学术著作2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