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的调整,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为目标,把畜牧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等政策支持,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然而,我省发展生态畜牧业大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人多耕地少,粮食产量低,饲料粮供给不足;2、
很多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地块破碎,难以建植成片草地,这些都造成饲料生产用地不足,制约了我省畜牧业发展。全省大力发展饲草基地及冬闲田土种草养畜,为使有限的土地能生产出更多的饲料,发挥土地的最大生产潜能,大力利用冬闲田土种草,选育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适合贵州本土的优良品种迫在眉睫。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芜菁甘蓝在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适应性比较、配套栽培技术、林(果)下生草立体生态栽培及多用途技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花溪芜菁甘蓝”等新品种的培育显著提升了产量和抗逆性;作为优质冬春饲草,
替代 20%青贮玉米可显著提高反刍动物日增重及乳品质。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分子育种、
机械化生产及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生态适应性机制解析,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
-
第一章 芜菁甘蓝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芜菁甘蓝种质资源评价
-
第三章 芜菁甘蓝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
第四章 芜菁甘蓝适应性比较
-
第五章 芜菁甘蓝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
第六章 芜菁甘蓝配套栽培技术
-
第七章 林(果)下生草立体生态栽培技术
-
第八章 芜菁甘蓝加工利用
-
附录(图片)
读者人群:
对芜菁甘蓝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科研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业余爱好者。
主编:李娟、牟琼
副主编:吴佳海、陈才俊
编委 王应芬、冉伟男、吴静、吴显斌、杨义成、范高领、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