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潘传红,中共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工程总监,研究员,ITER(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氦冷却/锂陶瓷增殖剂/氚增殖实验包层”项目(CN HCCB-TBM)中方技术负责人。生于19487月,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任助理研究员,1992年任副研究员,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自1976年至今,一直从事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侧重于等离子体理论研究)。历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课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副院长、院长等职。曾担任科学工程“中国环流器二号A”项目总负责人、中美磁约束核聚变合作项目中方协调人、国际原子能结构核聚变研究理事会(IFRC)理事、ITER计划科技咨询委员会(STAC)委员、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核学会秘书长等学术职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先后在反应堆物理、等离子体基础理论、核聚变装置工程设计等

 

论文发表

先后从事中子学、反应堆材料学、等离子体物理学、核聚变装置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是 “中国环流器二号A”项目的法人代表和总负责人,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撰写科学论文20多篇,在国内外刊物和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耗散气球膜动力理论》(物理学报第35卷)、《非均匀等离子体中RF波电流驱动理论》(理论物理通讯第10卷)、《RF波与非均匀等离子体电导率》(理论物理通讯第10卷)、《随机介质层对低混杂波传播的影响》(物理学报第37卷)、《耗散介质中阿尔芬波孤立子动力理论》(第17届欧洲会议文集)、《磁约束核聚变能源开发的进展和展望》(核科学与工程第20卷)、《聚变实验增殖堆暂态电磁分析》(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第19卷)等。由于在学术上辛勤耕耘和取得成就,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日、中美、中欧国际合作和ITER计划等许多重大的国际学术交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