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侯晓川:生于1971年7月16日,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教授级高工、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基金评审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科技专家”、入选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创新长期人才B类,《湿法冶金》和《冶金工程》编委。长期致力于有色冶金分离、提取及大宗工业危废/固废、废液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科研、设计、新产品开发、工程应用及技术管理工作;以第一申报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近40篇。
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氯化精炼新工艺的研究”、企业研发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十四项;主持国家“十二·五”科研项目、企业重大开发项目等二十余项。近年来,主持(
1)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十二·五”重大项目
(DY125-11-T-02)—“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可选冶性评价”;(
2)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基金项目(
DY125-22-QY-14)—“催化氧化浸出大洋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新工艺研究”;(
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4JJ4065)—“镍钼矿冶炼废渣中硒、砷资源化高效利用应用基础研究”
;(
4)长沙矿冶研究院基金重点项目(
2012A-102)—“镍钼矿中有价元素镍、钼提取新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
;(5)申报并获得“十三·五”国家海洋专项—“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研究”;(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退役三元锂电材料高效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示范(
2019YFC1907900)项目
/课题等国家、省、地级重大纵向项目;并承担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教育背景
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
博士,中南大学 有色冶金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
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1990年
9月至
1994年
6月 学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有色冶金
工作经历
2017年8月至今 :浙江申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及技术管理;
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
:长沙矿冶研究院科研及技术管理;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紫金矿业集团科研及技术管理;
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金川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科研及技术管理;
1994年
7月至
2005年
10月:金川集团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科研及技术管理。
获奖情况
1.1999年,参加完成的“氯化钴溶液不溶阳极电积生产1#电钴”项目,获金川集团公司“200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2.1999年,参加完成的“氯化钴溶液不溶阳极电积生产1#电钴”项目,获“200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02年,负责完成的“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研制含硫活性镍扣”项目,获“2002年度金川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02年,负责完成的“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研制、生产含硫活性镍扣”项目,获“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2004年,负责完成的“用于光谱分析的高纯铱(99.999%)基体的研制及其标样的配制”项目,获2004年度“金川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论文发表
1. 镍电解阳极液深度除铅(EI),《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32(1),第一作者;
2. 用于光谱分析的高纯铱(99.999%)基体的研制(EI),《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9),第一作者;
3. Kinetics of leaching selenium from Ni-Mo
ore smelter dust using sodium chlorate in a mixture of hydrochloric and sulfuric
acids(SCI,EI),《hydrometallurgy》, 2010(104),第一作者;
4. 镍钼矿冶炼烟尘浸出液中硒的还原热力学及实验(EI),《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20(12),第一作者;
5. 在H2SO4-HCl-H2O复合体系中氧化浸出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实验研究(EI),《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21(5),第一作者;
6. 扩散渗析技术在湿法冶金工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有色金属工程》,2011,1(1),第一作者;
7. 硒的提取工艺研究现状及应用,《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2,40(2):1-5,第一作者;
8. 用于特殊电镀行业的含硫活性镍扣的制备(EI),《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35(4),第一作者;
9. 从镍钼矿冶炼烟尘中浸出硒的体系选择(EI),《中南大学学报》,2012.12,第43卷,4626-4632,第一作者;
10. 碳酸钠浸出钼精矿中钼的研究,《矿冶工程》,2012,32(3):78-81,第一作者;
11. 电解镍应用于电镀工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2,40(5):70-72,第一作者;
12. 氢氧化钠浸出难冶炼钼精矿中钼的试验研究,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3,4,1(1):13-16,第一作者;
13. 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存在形态表征及浸出工艺选择,矿冶工程2013,33(1):92-97,第一作者;
14. Kinetics study of leaching arsenic
from Ni-Mo ore smelter dust(SCI,EI),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4.06,第一作者;
15. 基于热力学计算的高炉高Al2O3渣系合理组成的解析,冶金工程,2014.01,第一作者;
16. 扩散渗析法从镍钼矿冶炼烟尘提硒废液中分离酸的研究,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4.06,第一作者;
17. 从镍钼矿中提取镍、钼工艺研究现状,矿冶工程,2015.05,第一作者;
18. 西南印度洋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中国钼业,2019,43(2),第一作者;
19. 退役三元锂电材料浸出工艺研究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23,51(2):98—103;
20. 退役三元锂电材料浸出液净化除铁工艺研究,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23,51(4):28—32。
科研项目
1.参加完成国家“九·五”至“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氯化精炼新工艺(镍精矿及铜精矿浸出、净化、电积)的研究,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2.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退役三元锂电材料高效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示范(2019YFC1907900)”项目课题4;
3.主持完成的“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研制含硫活性镍扣”项目,形成年产2000吨生产规模,产品替代进口,填报国内该产品空白;
4.主持完成的“用于光谱分析的高纯铱(99.999%)基体的研制及其标样的配制”,修改了铱原国家标准;
5.主持完成的“镍电解阳极液深度除铅”项目,应用于金川电解镍工业生产实践;
6.主持完成的国际海域“十二•五”资源研究与调查重点项目(DY125-11-T-02)—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可选冶性评价与研究”,通过了国家外交部、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四部委组织专家的联合评审、验收;
7.参加完成的“氯化钴溶液不溶阳极电积生产1#电钴”项目,形成年产10000吨生产规模。
专利
1. 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协同拆解退役动力电池任务序列优化方法(CN202410783767.X)
2.一种基于协同机器人的人-机混合动力电池拆解新系统(CN202210261951.9)
3.一种工业危废离子交换树脂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方法(CN202010569322.3)
4.一种退役动力锂电材料高值资源化的方法(ZL 2022 1 0263742.8)
5. 一种改善连续生产镍钴锰(NCM)前驱体材料形貌的方法(ZL 2021 1 0396535.5)
6.一种从高硫、高砷镍钼矿冶炼烟尘中提取硒、砷的方法(201608171462.3);
7.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矿耦合复合矿中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201510151459.6);
8.一种含锰的多物相组成复合锰矿中提取锰的方法(201510442880.2);
9.一种含硫化锰的复合锰矿提取锰及硫的方法(201510442525.5);
10.全湿法冶炼提取钴铜合金中有价金属的方法(201410334752.1);
11.综合回收钴铜合金中钴、铜、铁的方法(201310411392.6);
12.催化氧化浸出镍钼矿中镍、钼的方法(201210016246.9);
13.在碱性体系中从镍钼矿冶炼烟尘中提取硒的方法(201210257227.5);
14.一种采用催化氧化浸出—控制电位还原从镍钼矿冶炼烟尘中提取硒的方法(201110415878.8);
15.一种从镍钼矿冶炼烟尘中提取硒的方法(2011104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