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张连翔,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中国林业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森防检疫、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生态型经济林以及园林绿化等的研发工作。现正致力于森林害虫生态防控、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及有机果业技术研究。

 

工作经历

  1. 20世纪80年代,为探寻森林害虫防除的新途径,创造性地提出“生态防治”和“毒绳”防虫新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尤其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令世人为之瞩目。首次提出“分室种群管理(CPM)对策”和“生态防治”的新观点,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管理方略。成功推导出一个定量确定logistic曲线上“速生期”的方法和“logistic衍生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通用模型。提出“全生态经营”、“适度聚集式栽培”、“裸地土盘构建”、“硬枝嫩插”等与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文冠果“圃地留根育苗”新方法、新技术;发现并提出了自然状态下林木“根蘖性”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对策选择与进化关系;发现并研究了“刺槐对磷肥的高度敏感性”问题。与此同时,还提出应用“四色定理”科学配置混交树种的新方法,以及“粘土丸子”和“自然种植法”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石油植物”的研发等。有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2. 近年来,对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适用技术工作给予了特别关注,先后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大果沙棘项目)、日本国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经济植物项目)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名优新品经济植物的引进、扩繁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3. 2004年,在多年从事木本植物扦插繁殖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激素+营养”这一全新的生根剂组方理念,成功研制出具有广谱高效、方便快捷、价位合理等突出特点的“木本植物速蘸发根剂”,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另外,“一种用于榆树嫩枝扦插育苗的生根剂” 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又有一项发明专利(“高钙唐棣果酱”)正待申请中。
  4. 2005年以来,利用《中国林业网》等权威网络平台,面向全国在线咨询广大林农、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林业技术、政策、发展等问题,传道、授业、解惑。多次应邀向全省及各市林业局的科技人员讲授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2012年10月14~16日,受邀参加 “第二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林木胸径与材积的关系——Logistic衍生模型”的学术报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还先后10余次参加过国内(际)大型学术研讨会和成果鉴定会等。
  5. 因刻苦攻关,勤于奉献,多次被评为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省林业十佳青年,朝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科技先锋,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论文发表

30余年来,亲自主持和参加的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累积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先后发表在《林业科学》、《昆虫学报》、《生物数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内蒙古林学院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翻译并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30余万字。出版三部学术专著:《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和《北方地区林下经济——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参编一部学术著作和一部论文集。主持编制两部辽宁省地方标准:《沙棘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和《沙棘丰产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