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吴全华,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背景
2001.9-2002.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0.9-1993.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3.9-1987.7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专业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2001.7-2005.1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教授
1995.7-2001.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 讲师
1993.7-1995.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助教
1987.7-1990.8 江西省永修师范学校 助教
研究领域
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科研项目
1.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规划课题。2002-2006年。
2.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8年教育部重点课题。2008-2013。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
吴全华著: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主要学术论文
-
论教育主体性及其建构,《现代教育论丛》,1997(6)
-
论教育科学发展的社会目的性动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
“学生福利基金”与澳门的教育发展,《教育与经济》,2000(1)
-
教育学史课教学目标构想,《课程·教材·教法》,2001(8)
-
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
民办学校的两个紧要问题,《中小学管理》,2001(10)
-
综合课程与教师素质,《科技导刊》,2001,19(10)
-
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教育研究》2002(8)
-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
-
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学理基础及反思向度,《教育评论》,2002(3)
-
人文教育失落缘由再探,《教育参考》,2002(9)
-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论纲,《现代教育论丛》,2003(2)
-
共识真理论的教育学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
生本教育的教学特色与绩效,《课程•教材•教法》,2003(2)
-
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及方法论意义,《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
教育理论功能的局限性及其超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
让学生敢说、愿说、多说、会说,《广东教育》,2004(4)
-
论学生精神自由的缺失与实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
新课程教学评价:学生是主体,《广东教育》,2004(8)
-
教学以学生为本观念的若干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9)
-
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追求人人幸福平等,《教育导刊》,2004(11)
-
学校应成为人性的策源地——关于尊重与保护学生权益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4下)
-
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
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案例研制的质量,《广东教育》,2005(11)
-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基本条件,《广东教育》,2006(7-8)
-
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教师教育研究》,2006(4)
-
全球化语境与教育学话语的自主性诉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
复调的话语场景与吁求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向度,《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7)
-
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弱化威权、强化权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
少一些盲目性 多几份理性——对国学教育的若干思考,《广东教育》,2007(10)
-
《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何以是辩证的?,《教育科学研究》,2007(5)
-
论教育和谐与学生精神和谐的关系,《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
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班权已刻不容缓,《广东教育》,2008(7-8)
-
教师教育生活幸福的构成,《广东教育》,2008(11)
-
以学生为本的公共课教育学的教学改革,《现代教育论丛》,2008(7)
-
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教育研究》,2008(10)
-
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素,《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
吴全华.提高国学师资素质的职前培养举措[J].当代教师教育,2023,16(03):13-19.
-
吴全华.实现国学教育目标的国学师资素质构成[J].教师发展研究,2023,7(02):95-102.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23.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