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香港国民身份教育的困难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of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in Hong Kong
DOI: 10.12677/AE.2014.45018, PDF, HTML, 下载: 4,028  浏览: 12,095 
作者: 胡少伟:香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香港
关键词: 国民身份教育香港的国民教育香港公民教育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in Hong Kong Civic Education in Hong Kong
摘要: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为以一国两制原则运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港人的国籍身份一夜间由英国(海外)转变成为中国香港。培育学生乐于接受其中国香港国民身份,成为了香港教育界的一个新课题。随着教改的推动,特区政府于2001年提出“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为课程宗旨之一,并明确这是“德育与公民教育”内五个核心价值之一。但按近年多份本地调查结果和学者研究,香港青少年对中国香港的国民身份认同程度依然偏低;特区政府于2010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却引起了2012年暑期的反国教风波。此文的目的是回顾和分析香港推行国民身份教育的困难,并就日后加强香港的国民身份教育作出一些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reunion on July 1, 1997 to the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has become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under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e nationality of Hong Kong people was transformed from the UK (Overseas) into HKSAR (China) in one night. Nurturing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ir Chinese Hong Kong national identity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in Hong Kong. In educational reform, the SAR Government in 2001 announced that “understand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is one of the seven learning goals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and made it clear that it is one of the five priority values and attitudes in the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But according to recent findings and researches from scholars, Hong Kong youth remains low in the degree of accepting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SAR Government in “Policy Address 2010”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Moral and N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caused anti-national education campaign in summer of 2012.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in Hong Kong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胡少伟. 析香港国民身份教育的困难[J]. 教育进展, 2014, 4(5): 112-120.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4.45018

参考文献

[1] 张静, 主编 (2006) 身份认同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 徐海波, 邢立军 (2013) 国民教育、意识形态与身份意识构建. 学术畀, 6, 203-209.
[3] 黎熙元 (2010) 60年来港人身份之惑. 文化纵横, 6, 116-121.
[4] 罗永生 (1997) 导论: 谁的城市?In: 罗永生, 编, 谁的城市——战后香港的公民文化与政治论述, 牛津大学出版社, 西安, 1-12.
[5] 教育局 (2014) 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 深化, 持续(小一至小六). https://cd.edb.gov.hk/becg/chapter3A.html
[6] 谢均才 (2001) 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 In: 贝磊, 古鼎仪, 编, 香港与澳门的教育与社会: 从比较角度看延续与变化, 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香港, 137-153.
[7] Lee, W.O. (1999) Controversies of civic education in political transition: Hong Kong. In: Purta, J.T., Schwille, J. and Amadeo, J.A., Eds., Civic Education Across Countries: Twenty-Four National Case Studies from the IEA Civic Education Project, Eburon, Netherlands, 313-340.
[8] 陈建强 (1996) 香港公民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In: 刘国强, 李瑞全, 编, 道德与公民教育: 东亚经验与前胆, 香港教育研究所, 香港, 229-248.
[9] 课程发展议会 (1996)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教育署, 香港.
[10] 青年事务委员会 (1998) 青少年公民意识和道德价值研究.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
[11] 王家英, 沈国祥 (2002) 回归后香港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及公民教育态度——延续与变化. 香港亚太研究所, 香港.
[12] 陈弘毅 (2010)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香港.
[13]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2010) 二零一零年香港青年统计资料概览.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
[14] 刘锐绍 (2012) 不要盲人骑瞎马的国民教育. 明报, 2012.7.27, A30.
[15] 叶荫聪, 罗冠杰 (2012) 为何“中国模式”会出现在“国民教育”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3736/
[16] 钱玮琪, 萧辉浩, 周婷 (2012) 国民教育教材被轰洗脑、公帑资助 称执政集团“进步无私”. 明报, 2012.07.06, A01.
[17] 陈风 (2012) 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告诉《环球时报》:“相信国民教育可以继续下去”. 环境时报, 2012.09.26, 10.
[18] 李斌 (2012) 用选票制裁操弄选举的政客. 文汇报, 2012.08.08, A19.
[19] 周八骏 (2012) 国民教育推动新身份认同. 大公报, 2012.08.03, A11.
[20] 明报专讯 (2012) 港人国民认同感见新低, 抗拒国旗国歌新高, 80后重港人身分. 明报, 2012.11.12, A01.
[21] 郑宏泰, 黄绍伦 (2004) 香港身份证透视.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22] Hui, K.F., Cheung, K.K., Wong, Y.N. and Lee, C.F. (2002)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development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Hong Kong (the final repor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3] Yuen, T. and Byram, M. (2007) National identity, patriotism and studying politics in schools: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ompare, 37, 23-36.
[24] 施雨丹 (2011) 基于主动公民观的香港公民教育发展——国家认同的视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09-114.
[25] 吕大乐 (2007) 从港人身份认同看回归十年. 同舟共进, 7, 14-15.
[26] 韩震 (2010)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06-113.
[27] 陈丽君 (2014) 香港同胞中国国民意识变化探析.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60-65.
[28] 孟庆顺 (2013) 内地、香港民众冲突与“一国两制”实施中的问题. 当代港澳研究, 1, 97-105, 120.
[29] 陈竞新 (2012) 香港国民教育之争拒绝去中国化危机. 亚洲周刊, 33, 24-29.
[30] 刘兆佳 (2013) 应建纾解两地摩制机制. 大公报, 2013.03.06, 12.
[31] 程述 (2012) 香港:人心的回归任重而道远. 新产经, 9, 60-61.
[32] 冷铁勋 (2013) 从香港国民教育科事件看《香港基本法》实施中的国家意识培养. 当代港澳研究, 1, 116-123.
[33] 倪绍强 (2013) 也要还国民教育一个公道. 载于香港教育学院编辑委员会、学生会编, 我们的公民教育——从德育及国民教育争议出发. 香港教育学院编辑委员会、学生会(第19届), 香港, 30-34.
[34] 丁望 (2012) 是煽情教育, 还是知识传授——分析香港的“国民教育”及其课程指引. 信报财经月刊, 11, 52-57.
[35] 明报 (2012) 郭少棠:国民教育忽略历史文. 明报, 2012.07.09, A08.
[36] 香港青年协会 (2002) 社会资本之公民身份状况研究. 香港青年协会, 香港.
[37] 简松年 (2012) 教协负责人煽动罢课背逆民意影响恶劣. 文汇报, 2012.08.08, A19.
[38] 黄均瑜 (2013) 施政报告只字不提国民教育令人失望. 教联报, 2013.02.04, 2.
[39] 曾荣光 (2011) 香港特区国民教育的议论批评判. 教育学报, 39, 1-24.
[40] 康子兴 (2012) 香港国民教育向何处去? 新产经, 9, 62-63.
[41] 李敢 (2013) 内地与香港文化价值共识重构的实证分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100-107.
[42] 姜洋 (2013) 香港国民教育实施背景、困境与出路. 教育与教学研究, 4, 27-30.
[43] 强世功 (2014) 认真对待香港本土意识探索强化国家认同之道.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5, 22-25.
[44] 檀传宝 (2010) 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 49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