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Children in a Middle Class of a Kindergarten: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OI: 10.12677/AE.2015.53006, PDF, HTML, XML, 下载: 3,132  浏览: 12,69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英, 田 林, 张利洪, 曹晓君, 涂 燊: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成 云: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赵 光: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幼儿社会交往社会网络分析Children Social Communicati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摘要: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幼儿的未来发展、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广大的幼儿教师来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雅安市天全县某幼儿园一中班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网络中心度来看,幼儿关系网络中心度的三个指标(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与教师的性格主观评价基本相关,但是不同的指标之间也不完全一致,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幼儿的交往能力情况;2)从威望特征来看,三个反映威望的指标(入度、入域和近距威望)也不完全一致,同样,这些差异也反映出幼儿交往情况的不同方面;3)从凝聚子群特征来看,该班级的交往网络中小团体特征不明显。总之,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研究,利用量化的数据指标,有助于比较客观的、多方面的衡量个体幼儿的交往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所得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Abstract: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skill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daptation. Cultivating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skills is the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eschool teacher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a middle class of a kindergarten in Tianquan county of Ya’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ntrality, three indicators (indegree, 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closeness centrality)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skills by the teacher. However, because the different indicators reflect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y are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2) in view of the prestige, the three indexes (popularity, input domian and proximity prestige) are also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And likewise, the differences also reflect different aspec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hildren; 3) from the point of cohesive subgroup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subgroup is not obviou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of the children, resulting in some quantitative metrics which might be used to let us tak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trategy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文章引用:王英, 田林, 成云, 张利洪, 曹晓君, 赵光, 涂燊.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网络分析[J]. 教育进展, 2015, 5(3): 29-38.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5.53006

参考文献

[1] 王健敏 (1996) 儿童社会性三维结构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12-18.
[2] Goldberg, L. (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8, 26-34.
[3] 张文新 (1999) 儿童社会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4] 董广新, 王凤贞, 梁锦芬 (2003) 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 45-46.
[5] 曾平生, 王燕, 杨海燕 (2013) 玩具与幼儿自然社会性发展探析. 才智, 29, 288-289.
[6] 吴泳波 (2002) 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育导刊, 1, 32.
[7] 陈雨昕 (2012) 浅谈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S3, 138-140.
[8] 陆婷婷 (2013) 以盥洗活动为途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育教学论坛, 4, 268-269.
[9] 刘晓晔 (2010) 教师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潜在影响. 中国教育学刊, 1, 83-84.
[10] 黄如真 (2005) 把“小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幼儿社会性教育中.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5, 41.
[11] 颜洁, 庞丽娟 (1997) 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 学前教育研究, 4, 16-19.
[12] 吴邵萍 (2007) 珍惜幼儿的生命力, 还幼儿自主发展的权利——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 10, 38-40.
[13] 庞丽娟, 姜勇, 叶子 (2000) 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结构维度及其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4, 14-19.
[14] 吴文菊 (2001)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1, 53-55.
[15] 张婉莹 (2013) 近十年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Z1, 42-45.
[16] 王文凤 (2011) 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 教育教学论坛, 7, 8-10.
[17] 叶妮 (2011)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学周刊, 31, 198-199.
[18] 许卓娅 (1994) 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5, 11-14.
[19] 姚玮 (2014) 习性学视域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科学, 1, 36-37.
[20] 刘国艳 (2011) 深圳市1252名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5, 454-457.
[21] 韩南南 (2012) 中国和柬埔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22] 那仁格日乐 (2012) 城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比较研究. 现代交际, 2, 54-55.
[23] 刘国艳, 张建端, 时俊新, 吴静, 石淑华, 王惠珊, 连光利, 黄小娜 (2006) 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3, 238-240.
[24] 钟柏昌, 李艺 (2013) 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基于教育类核心期刊刊文的评述. 教育研究, 9, 25-32.
[25] 涂燊, 赵光, 曹晓君, 王婷, 邱江, 张庆林 (2013) 脑网络研究述评. 心理学进展, 6, 277-283.
[26] 贺荟中, 林海英 (2013) 聋校低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网络及其特点. 社会科学, 2, 68-73.
[27] 张晓玲 (2011) 社会网络分析在高职生人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高职学生学业关系与生活关系状况的调查与社会网络分析. 辽宁高职学报, 10, 108-110.
[28] 田林, 涂燊, 王英, 曹晓君, 张利洪, 赵光 (2015)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 心理学进展, 5, 23-32.
[29] 张斌 (2013) 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中的院系分层与结构化特征——基于部分物理学学者学缘的社会网络分析. 教育研究, 1, 84-90.
[30] 林聚任 (2010) 社会网络分析: 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31] 林枫 (2012) 蜘蛛: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第二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北京.
[32] 陈宁 (2008) 结构游戏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教育评论, 1, 154-155.
[33] 许继红, 渠静 (2001)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初探. 学前教育研究, 4, 63-64.
[34] 张芬 (2001)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与途径. 学前教育研究, 4, 46-47.
[35] 陈虎强 (1998)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 6, 16-17.
[36] 张晓茹, 卢清, 成云 (2012) 3-4岁幼儿自我控制 差异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 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