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电梯限速器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1],如果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将直接影响电梯的安全,因此生产过程中相关性能参数的调试和校准尤为重要。电梯限速器为下降速度保护或上升速度保护的感测元件,当电梯的行驶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则会启动紧急制动,因此电梯限速器校准工作主要是对上行电气动作速度、上行机械动作速度、下行电气动作速度和下行机械动作速度是否在精度范围内进行检验 [2]。苏州某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电梯安全部件为主的公司,早期以电梯参数可追溯性为特征,构建了电梯限速器参数校准信息工作站,但该系统设计操作复杂,存在动作浪费,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为此,通过现场访谈与实际观察,如图1(a)所示,收集了该工作站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得到该工作站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b)所示。

Figure 1. Parameter calibration workstation: (a) site diagram; (b) flow chart
图1. 参数校准工作站:(a) 现场图;(b) 流程图
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发现该工作站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 不支持工作站数据实时更新与存储,需要手动记录测试数据,无法追溯;
2) 用于操作的物品放置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存在较大的时间浪费;
3) 操作过程中弯腰与走动动作较多,造成时间浪费及工作疲劳;
4) 公司前期开发的校准系统界面设计不合理,操作时需要长时间观察判断。
基于前述问题现状,将进一步用IE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找到相关问题的瓶颈。这里采用模特分析法、人因工效分析法进行分析,其中模特分析法预测操作所需标准时间,同时对现有操作动作进行记录分析,进而改善作业动作,以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人因工效分析法对系统操作界面进行分析改善,为物品的合理布置提供思路。
2. 参数校准工作站分析
2.1. 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2.1.1. 模特排时法
模特排时法 [3] (简称模特法或MOD法)主要依据人体动作的部位、动作的距离和工作的重量,预测操作所需标准时间,其将人的动作分为21种,都以手指移动2.5 cm距离的时间消耗值为时间单位,简称为1 MOD,1 MOD = 0.129 s [4] [5],其中上肢基本动作11种,下肢和腰的基本动作4种,附加动作6种 [6]。
2.1.2. 人因工效分析法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HFE)又称工效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 [7]。
2.2. 分析过程
2.2.1. 基于MOD法的动作分析
对工作站的操作进行录像,然后进行基于录像的作业现场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模特法分析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a) 移动动作次数较多,M3共19次,占M动作的14.1 %,M4共53次,占M动作的39.3%。
b) 行走与弯腰动作较多,W5共10次,B17共15次,造成时间浪费。
c) 眼睛动作较多,E2共64次。
d) 箭头贴纸距离操作人员较远,且其放置角度不易揭下。
针对当前问题,仔细讨论发现,上述问题的出现的部分原因是工作站人机界面操作复杂,鼠标键盘摆放位置不合理且操作次数过多,影响操作的效率。因此,将用人因学方法对操作环境中物品摆放及人机界面进行分析,以改善工人工效和提高作业效率。
2.2.2. 基于人因工效学的工作站分析
对如图1(a)所示的工作站进行人因工效学分析,不合理的人因设计如下:
a) 原有的操作系统在工作时,需要一个键盘与一个鼠标配合显示器使用,操作复杂,键盘与鼠标占据了较大的工作空间,且键盘上除了数字外,其他按键极少使用,同时在向系统输入检测内容时,工人的操作重心位于工作台右侧XC-3设备前,键盘在工作台左侧,布置不合理,移动距离较大,造成浪费。
b) 参数校准操作按钮放在工作台的最外侧,操作过程中,来回移动距离长,耗时长,而且竖直布置,长时间重复此动作易疲劳且会造成职业性肌肉损伤。
c) 界面布局不合理,未将扫描获得的产品基本信息和需现场操作输入的数据区分,例如需要现场输入的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选择和提拉力,与产品基本信息混合,操作时需要观察判断,无形中加长工作时间。
d) 系统自动判断是否合格并保存数据时,使用“保存”“取消”两个按钮,“取消”按钮用于清空不准确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该按钮的功能可以用系统代替。

Figure 2. Analysis diagram of operation site based on MOD method
图2. 基于MOD法的作业现场分析图
3. 基于ECRS四原则的校准工作站改善
3.1. ECRS基本原理
ECRS四原则,即取消、合并、重组和简化的原则,如表1所示,任何作业或工序流程,都可以运用ECRS四原则来进行改善,通过对生产工序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工序,从而找出更好的效能、更佳的作业方法 [8] [9] [10]。运用ECRS四原则,首先考虑取消该工序,取消是改善活动的最高境界,对不能取消的工序再考虑进行合并、重排和简化。
3.2. 基于ECRS的改善过程
结合模特排时法及人因工效学分析出的问题,使用ECRS四原则的改善如下:
3.2.1. 消除
a) 针对操作过程中用纸质记录检测数据,数据易丢失难以追溯的问题,使用数据库自动记录存储数据,消除手动记录数据的动作,且方便日后对数据的追溯;
b) 取消部分等待、步行的动作。
3.2.2. 组合
现场采用计算机标准键盘,不仅占地,工人操作也很繁琐,没有专用按键,培训时间长,同时导致员工不愿意使用键盘快捷键而是使用鼠标,使操作时间变长,效率低。因此,键盘操作对整个操作时间的影响极大,经过多次的操作模拟和效率分析,将键盘和鼠标进行组合设计了专业的人因工程学专用键盘,以提高工效,如图3中(a)所示。专用键盘的按键分为数字区、功能区和鼠标控制区:
1) 数字区:通过对ATM机等输入设备的大量调查发现,人们的思维习惯如图所示的数字顺序,并且根据贝尔实验室的测试结果显示,此方式平均键入时间为4.92 s,与其他布置方式相比较快。
2) 功能区:主要按键根据输入顺序排列布局,分为选择切换按键(即轿厢/对重、AC220/DC24、下行/上行按键)和用于输入提拉力的按键(即提拉力按键)。
3) 鼠标控制区:为了方便开机登录等操作,保留鼠标功能。
3.2.3. 重排
1) 系统界面优化
针对系统界面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基于人因工效学的分组原则、重要性原则、功能原则等进行设计改善,优化结果如图4所示,主要将界面分为三个部分:① 产品基本信息:扫描获得的产品基本信息,无需选择与判断;② 产品检测设置:现场操作需要输入的数据,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功能原则,定制专用键盘结合使用,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了作业中手臂疲劳与肌肉损伤的问题;③ 检测数据结果:电气参数校准与机械参数校准分上行和下行,由XC-3设备提供,实时获取。

Figure 4. Optimiz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图4. 优化后的人机界面
2) 工作区物品摆放布局
针对工作区物品摆放不合理导致的移动动作较多问题,根据就近取用原则对所需物品进行重新布局,如:专用键盘与参数校准操作按钮均放置在工作台中心偏右位置,采用适宜操作的角度放置,不仅减少了移动距离和手臂动作的幅度,而且有效的改善了作业者动作疲劳与肌肉损伤;将校准的限速器位置放在距离流水线较近的位置,减少检测人员拿取过程中的步行距离。
3.2.4. 简化
a) 流程简化:针对原工作站操作系统在限速器校准完成后,需要检测人员点击鼠标操作界面来对上一个检测的数据进行消除,需要大量的目视动作,因此在改善的过程中,对校准系统的操作动作进行简化,当一个限速器校准完成后,检测人员只需点击两次键盘上的确定按钮即可将数据进行保存,界面上的数据自动消除,并且鼠标的位置定位到界面的最开始,以便下一个限速器开始校准;
b) 操作简化:原校准工作站是将两种类型贴纸类型贴在一张纸上,每次校准都需要检测人员进行判断且容易出错,由于每批检测为同种类型,因此将两种贴纸分开放置且只显现出一种,在首次选择完成后再拿取贴纸就不需要再进行判断。
3.3. 改善效果
利用模特法对改善之后的校准工作站再次分析,如图5所示,经过改善,该工厂限速器校准工作站的作业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操作时间上由原来的248 s减少为208 s,极大的减少了在制品的等待时间,并且通过改善,检测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舒适,疲劳时间大大缩短。

Figure 5. Improved model analysis diagram
图5. 改善后的模特分析图
4. 结论与展望
针对某公司电梯限速器校准工作站作业过程和作业动作不经济、物品放置不合理的现状,运用模特排时法、人因工效学分别对工作站检测人员的动作、工作站中不合理的布局及界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原因,然后使用ECRS四原则对该工作站进行相应的改善,结果表明,该工作站的操作时间显著降低,且改善后的方案能极大改善检测人员的操作舒适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由此可见,通过IE方法对电梯限速器校准工作站的分析改善,使得该工作站的人机布局更加合理,并大大提高了电梯限速器校准工作站的生产效率。
当然,改善不是一步到位,贵在持之以恒,这也是工业工程的精髓所在,改善–实施–检核–改善,形成这一良性循环,才能帮助企业不断提高,未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针对工人劳动强度等方面进一步从人因角度进行改善,为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目的而努力。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