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2005年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接踵而至,乡村建设完成了初步的探索。国家在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建筑景观作为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备受关注,而乡村另一个高热度的关注点则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愈加凸显。在此形势下,乡村的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关心乡村空巢老人的需求,从适老化的角度对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使乡村建筑的景观设计效果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打造有利于乡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的乡村景观 [1] [2] 。
2.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乡村建筑景观设计而言,成功的设计不仅要为居民提供美好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居住体验,同时也要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乡村建筑景观存在着两个不同层次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乡村建筑也面临着各自特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盲目现代化
在根本上优化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首要是解决乡村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盲目现代化问题,现有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从两个维度探讨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盲目现代化的成因,主要存在两种的价值取向:一是家中子女拨款为家中老房子进行装修改造,盲目学习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方法 [3] ,将城市建筑的现代化特征生拉硬套至乡村建筑上,忽略了乡村原有的乡土特色,子女在建造时也很少考虑到家中老人的喜好和需求,很多适用于城市年轻人的设计被频繁使用于乡村建筑的设计改造中。另一个是乡村建筑的伪乡土化 [4] ,反映在对乡村旧材质的滥用,设计表现手法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导致当前乡村旧材料或仿旧材料稀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甚至是村民的需求,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导致这部分乡村建筑的建设价格和村民的心理预期成反比,在外观建设上也缺乏美感,从建筑外立面的契合度上削减了乡村的乡土气息和乡村的整体景观风光。
2.2.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单一功能性
与盲目修缮相对的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有部分房屋因为经济情况或者其他原因年久未修,建筑景观表现为老化、固化和功能单一,导致建筑景观与人、人与人之间缺少联系。部分空巢老人还肩负照顾孙辈的责任,单一功能性的建筑景观非但不能帮助改善老人日常活动与生活的环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隐患。如乡村建筑的院落,与城市私人别墅的不同是他承担着更多的责任:盥洗、储物、社交集会、连接主屋和厨房或厕所等诸多功能,但是建筑院落本身的功能设置并不齐全,多数功能都是通过积压的物品或粗糙的改造所达到的,“功能单一”的建筑景观在乡村并不少见,多数此类的乡村建筑都是留守老人在使用,这样的情况放眼中国的乡村比比皆是。
2.3.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老年人失声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意愿作为一个常被理论提起又常在设计中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乡村作村民自治,建筑多为村民自建房,和公共景观不同的是乡村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完全根据的是村民自己的意愿进行建造,只是在设计过程中缺少一些专业的指导使建筑更加美观。与乡村建设中村民失声相对的是乡村建筑中的老年人失声,多数房屋建造的出资方为子女等后辈,因为缺少在设计中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在建造过程中也很少去考虑适老化的设计,给常驻于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不论是村民失声还是老年人失声,究其根本还是出资者和使用者的关注点之间的矛盾。
3.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的适老化诉求
目前乡村老年人居住的乡村建筑由于建设时间比较早,已经很难满足乡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休闲活动需求。因此,满足乡村老年人对乡村建筑景观的适老化设计诉求是当务之急,对乡村建筑景观进行适老化微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3.1. 功能设计的便捷化
乡村留守老年人由于身体生理机能的退化,他们往往会出现行动力偏差、体能下降等情况,适老化设计的核心价值,就是为现在的长者和每一个逐步变老的人创造一个真正适老的环境 [5] ,在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性之后,创造一组安全、便捷和多功能的乡村建筑景观,避免出现老年人对设计的不能理解、不会使用和难以使用等情况。
3.2. 空间设计的舒适化
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身体各部位的机能都会萎缩,最明显的就是身高 [6] 。在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性之后,对空间设计的和老年人使用的高度、距离和尺寸等细节进行多方考虑,使乡村老人在新设计的环境中也能感觉到亲切和舒适,创造一组合适、舒适和安适的乡村建筑景观,避免空间设计布局的复杂化和保证空间配置的合适化、舒适化。
3.3. 动线设计的简约化
当人进入衰老阶段后,他们的视力、听力和身体力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易摔倒的实际情况 [7]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应按简约要求,减少高差和阶梯的使用,对动线设计和老年人的最常使用功能和行走动线进行考虑,使乡村老人在乡村院落中可以以最简约、最合理的动线行走,以防止老年人被这些设施绊倒,避免空间布局过于复杂和保证乡村建筑院落的动线尽可能的简约化。
3.4. 整体设计的个性化
乡村老人的审美,来源于他们多年以来的经历,因此各家各户各位老人的审美都各有千秋。考虑到乡村建筑景观与乡村公共景观相比是更加私人的设计,面向的群体也是房主个人,因此在做整体风格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老年人即真正的使用者的审美需求进行关注,了解他们的意见作为参考,尽可能的设计符合乡村老人审美的建筑景观,对整体设计和老人习惯的传统元素进行解构运用,使乡村老人在新的乡村建筑景观中也能感觉到亲切,避免乡村老人对设计风格和设计色彩的不适。
4. 适老化视角下乡村建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在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乡村建筑景观的适老化在乡村养老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乡村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养老,因此合理的乡村建筑景观设计不仅可以传承乡村文化,还可以美化环境。完善的乡村建筑景观设计应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并让他们参与到景观中,以体验乡村的美景。在乡村振兴时期,设计人员应以适老化的角度进行设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8] 。
4.1. 适老化视角下乡村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4.1.1. 地域性原则
乡村建筑景观设计要遵循地域性原则,每个村落的地形、气候、土壤都不一样,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也不一样,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和利用到这些内在的因素,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演变,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人情进行区别,避免盲目生搬硬套。
4.1.2. 生态性原则
根据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绿视率(约为24%~34%)可使使用者获得最佳体验 [9] ,因此乡村建筑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康复景观的生态性,绝大多数室外景观外观表象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绿色,但这种绿色并非都具备生态特征,设计师应该善于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融合,使得景观能够自然再生。
4.1.3. 人性化原则
乡村建筑的景观设计应该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为依据,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类型,并根据他们自理能力的差异进行的设计,结合其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合理化、人性化设计。需要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并注重环保要求,合理搭配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创造一个人性化的乡村建筑景观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老年人对生态环境的向往 [10] 。
4.1.4. 安全性原则
安全既是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也是人们在对景观进行欣赏时的最基本的要求。在乡村建筑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尤其是一些无障碍的设计,其设计在规范的前提下才尽可能的便捷。在乡村建筑的建造和维修过程中,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来保护乡村景观 [11] 。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选择安全的材料,营造安全的景观环境。
4.2. 乡村建筑景观适老化设计策略
将乡村建筑景观设计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是实现乡村景观建设的必经之路。对于乡村建筑景观的适老化设计,需要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符合他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景观空间。
4.2.1. 发展村落空间的传统布局设计
延续村落垂直空间设计,强化建筑景观功能布局。多数村落内部街巷狭窄,如若更新的乡村建筑景观高度与传统街巷的宽度比失衡(见图1),破坏街巷空间的尺度,导致街巷活力不足,空间稳定性减弱。而番禺石楼镇大岭村(见图2)在乡村建筑景观的设计更新中先对居住建筑与街巷之间的场地空间进行系统地整理,保存了乡村街巷沿线空间感。乡村街巷空间布局作为乡村的重要风貌展示面,应当注重与乡村的整体协调性,在保留街巷活力的同时通过各种线性景观和建筑要素的呈现丰富乡村街巷的文化内涵。所以应在保护传统街巷界面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完善乡村建筑景观的适老化设计,提升建筑环境设计的舒适性和通达性,合理组织空间关系,形成乡村建筑空间的养老功能体系。

Figure 1. Narrow rural streets after architectural renewal
图1. 建筑更新后狭窄的乡村街巷①

Figure 2. Street, Daling Village, Shilou Town, Panyu
图2. 番禺石楼镇大岭村街巷②
4.2.2. 依托村落历史的文脉传承设计
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设计。村落往往都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但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有效将历史文化资源植入村落建筑空间及景观元素当中,有助于提升村落文化内涵,利用叙事性处理手法,通过对民俗文化、历史事件的凝练升华串联村落景观空间。如孟津卫坡村(见图3、图4)的传统建筑经过修和建造并与河洛文化和现代化元素相融合,以古树、牡丹花后、清代建筑群三大元素和现代建筑元素为主题,成为了一个集传承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景观为一体的豫西旅游胜地。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作为村落文化内涵的复合体,它反映村落原生意识形态价值以及村落传统特色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在村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善设计,再以设计传承乡村在地历史文脉,构建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Figure 3. Mengjin Weipo Village before design modification
图3. 设计改造前的孟津卫坡村③

Figure 4. Designed and transformed Mengjin Weipo Village
图4. 设计改造后的孟津卫坡村④
4.2.3. 提升景观空间的功能性设计
科学布局建筑景观空间,提升功能的最大化设计。老年人作为特殊的人群,他们对空间的需求也与占人口多数的年轻人不同,乡村老年人常常依赖于日常常用的路径来使用建筑景观空间,这些空间承载了更多的功能(见图5),比如盥洗、晾晒、储物、社交、种植、以及连接主屋和厨房或厕所等。然而,建筑院落本身的功能设置并不完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过堆积的物品或简陋的改造来实现的。越南广义的阶梯式屋顶菜园(见图6)和小型的庭院将种菜和晒谷物等日常活动与自然相连,在有限场空间容纳了复杂的功能,包括自行车维修空间、客厅、厨房、传统户外柴炉、卧室、卫生间、晒谷物的院子、粮仓和养鸡场等。因此在对乡村建筑景观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对空间的使用进行恰当且合理的功能性分隔,使即使对建筑景观用于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够一同感受建筑空间中的良好的空间氛围,设计一个满足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情完善的交流功能的空间。

Figure 5. Functional piles cluttering up a rural compound
图5. 功能堆砌杂乱的乡村院落⑤

Figure 6. Stepped rooftop vegetable gardens in a broad sense in Vietnam
图6. 越南广义的阶梯式屋顶菜园⑥
5. 结语
随着农村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和农村养老现象的普遍存在,从老龄化角度设计农村建筑景观已成为景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考虑到老年人对建筑景观的便利性、舒适性、简洁性等要求,设计者应本着地域性设计、生态性设计、人性化设计、安全性的原则进行科学设计,发展村落空间的传统布局,传承村落的历史文脉,提升村落空间的功能设计,使乡村建筑景观真正满足乡村老年人的要求,提升乡村老年人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www.foooooot.com/footprint/16004582/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news.zjtcn.com/840595.html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meipian.cn/16brp5h0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meipian.cn/9st39e1?from=timeline
⑤图5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meipian.cn/1tm3ezmk
⑥图6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gooood.cn/the-red-roof-by-taa-desi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