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建构:传统易学的基本问题
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摘要: 对传统易学基本问题的解构有助于对现代易学基本理论的建构。目前,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的程度不够,从事研究该课题的学者也不够多。本文在对当代国际国内易学界的研究工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传统易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两个方面是:1) 传统易学的发展;2) 传统易学的分类和性质。本文作者主张,传统易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象辞关系的问题。该问题还可以从四个方面被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小问题。这四个方面是:1) 筮法2) 三易3) 通行本《易经》;4) 广义的易纬
Abstract: It is concerned in the basic problem of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deconstructing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will help to construct the new theory of modern studies of Yi Jing.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this topic is not taken seriously and scholars engaged i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re also relatively few.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mmentary of the contemporary research work, a basic problem of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is discussed in two aspects respectively. They are: 1)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2)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e of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An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basic problem of traditional studies of Yi Jing is the issu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grams or hexagram” and “the recorded of explanation”. It also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four sub-issues in four aspects. They are: 1) “divining”; 2) the “Three Yi” (the Lian Shan or Lian Shan Yi, the Gui Cang or Gui Cang Yi, and the Zhouyi in the early version); 3) the Yi Jing in prevailing version; 4) the generalized “Wei Book of Yi Jing”.
文章引用:陈亚军. 解构与建构:传统易学的基本问题[J]. 哲学进展, 2013, 2(4): 46-52. http://dx.doi.org/10.12677/ACPP.2013.24009

参考文献

[1] (196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华书局, 北京, 1.
[2] [宋]刘牧. 易数钩隐图(卷上). 两仪生四象第九. In: 清通志堂经解本, 2.
[3] 潘雨廷 (2001) 易学史发微.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
[4] 潘雨廷 (2007) 易学史丛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5] 高怀民 (2007) 易学史系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南宁.
[6] 张善文 (2006) 历代易家考略. 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台北.
[7] 张善文 (2006) 历代易学要籍解题. 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台北.
[8] 曹为霖 (1980) 易学史镜. 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9] [日]今春听 (1941) 今氏•易学史. 纪元书局, 东京.
[10] 黄懿陆 (2011) 史前易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 昆明.
[11] [日]伊東倫厚 (2002-2005) 『易』の起源・成立及びその解釈の歴史的展開に関する研究. 北海道大学, 2002-2006.
[12] 陶磊 (2009) 思孟之间儒学与早期易学史新探.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
[13] 汪学群 (2008) 试论清代中期易学诸流派的特色. 中国哲学史, 4, 38-44.
[14] 廖名春 (2001)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 齐鲁书社, 济南.
[15] 廖名春 (2012)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 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互证. 中国财富出版社, 北京.
[16] 孔令昂 (2009) 《史记》易学研究. 硕士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7] 问永宁 (2005) 《太玄》研究. 博士论文, 武汉大学, 武汉.
[18] 林亨锡 (1999) 王船山《周易内传》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大学, 北京.
[19] 赖贵三, 主编 (2005) 台湾易学史. 里仁书局, 台北.
[20] 王俊龙, 瞿永玲 (2002) 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思想的矛盾及其消解. 东疆学刊, 3, 72-78.
[21] 樊云 (2006) 初探传统易学思想在推拿疗法中的体现. 甘肃中医, 1, 4-6.
[22] 朱伯崑 (2005) 易学哲学史.昆仑出版社, 北京.
[23] 王宇 (2012) 传统易学文化的美学思想探究. 美术大观, 6, 76.
[24] 赵中国 (2013) 传统易学史中圣人作八卦的诸种诠释及其哲学意蕴(上). 周易研究, 2, 5-13, 22.
[25] 赵中国 (2013) 传统易学史中圣人作八卦的诸种诠释及其哲学意蕴(下). 周易研究, 3, 64-74.
[26] [韩]金演宰 (2002) 宋明理学和心学派的易学与道德形上学. 博士论文, 北京大学, 北京.
[27] 张勇 (2009) 南北朝易卜、易学与佛教融合中的命运关怀.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22-26.
[28] 黄沛荣 (1998) 易学乾坤. 大安出版社, 台北.
[29] 廖名春 (2003) 长安西仁村陶柏数字卦解读. 周易研究, 5, 11-13.
[30] 杨庆中 (2004) 《周易》古经中的象辞关系及其哲学诠释空间. In: 中国哲学与易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429-435.
[31] 邢丽 (2009) 试论《易传》中的象辞关系. 才智, 23, 147-148.
[32] 高亨 (1984) 周易古经今注. 中华书局, 北京, 重订自序.
[33] 李境池 (1978) 周易探源. 中华书局, 北京, 63.
[34] 朱伯崑 (2009) 易学哲学史(第一卷). 昆仑出版社, 北京, 12- 14.
[35] 张立文 (1992) 白话帛书周易. 中州古籍出版社, 郑州, 注释说明.
[36] 张其成 (1999) 易道主干. 中国书店, 北京, 71.
[37] 张祥龙 (2004) 象、数与文字——《周易•经》、毕达哥拉斯学派几莱布尼兹对中西哲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In: 中国哲学与易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380.
[38] 邓文琦 (2004) 易学研究的千年误区——《周易》研究中的“真”、“用”之辨.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 106.
[39] 商宏宽 (2003) 以易学理论探讨中国传统学问的特点. 安阳大学学报, 4, 3.
[40] 汪学群 (2008) 试论清代中期易学诸流派的特色. 中国哲学史, 4, 38-44.
[41] 董光璧 (2002) 易学与科技. 大展出版社, 台北.
[42] [日]池田知久, 监修,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上海博楚简研究班, 编辑 (2012) 《上海博楚简の研究(六)》.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事务室发行, 日本株式会社ドツトケイズ印刷, 东京.
[43] 施炎平 (2008) 易學現代轉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析康有為對《周易》理念的詮釋和闡發. 周易研究, 6, 41-47.
[44] [清]王夫之 (1988) 周易内传. In: 船山全书, 岳麓书社, 长沙, 505.
[45] 朱鉴 (1989) 朱文公易说(卷十八).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373.
[46] 阳国胜, 陈东明, 姚炳烈 (2008) 水书《连山易》真伪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48-55.
[47] 程二行, 彭公璞 (2004) 《归藏》非殷人之易考. 中国哲学史, 2, 100-107.
[48] 宋镇豪 (2010) 谈谈《连山》和《归藏》. 文物, 2, 48-58.
[49] 程二行, 彭公璞 (2004) 《归藏》非殷人之易考. 中国哲学史, 2, 100-107.
[50] 史善刚, 董延寿 (2010) 王家台秦简《易》卦非“殷易”亦非《归藏》. 哲学研究, 3, 34-41, 127.
[51] 廖名春 (1998) 帛书《易传》初探. 文史哲出版社, 台北, 280.
[52] 陈汉平 (1986) 西周册命制度研究. 学林出版杜, 上海.
[53] (196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 中华书局, 北京, 1.
[54] [清]纪昀 (1993) 纪昀为纪虞惇批《周易》稿题辞. In: 周易研究, 4, 37.
[55] (196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 中华书局, 北京, 1.
[56] [明]金賁亨. 台學源流(卷六). In: 清金文煒刻光緖八年陳樹桐補修本, 16-17.
[57] 同前注。
[58] [清]晏斯盛. 易翼説(卷二). In: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