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的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The Study for In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VAR Model——Illustrated by Central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SA.2013.24013, PDF, HTML, 下载: 2,941  浏览: 12,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兰海强, 孟彦菊, 刘继旺: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昆明;干 文: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昆明
关键词: 城市群协整理论VAR模型Urban Agglomeration;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VAR Model
摘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自纳入我国“十五”规划以来,已成为国家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因此,准确地刻画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明确城市群发展状态,对我国各个城市群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引入了协整理论和VAR模型对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研究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以明确城市群发展状态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探究了滇中城市群内部的经济关系。研究结果和方法对我国目前已经以及正在形成的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Since the 10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actively and steadily promoting urbanization” has been a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our national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study the in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further clarify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and VAR model and we us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Yunnan as an exampl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useful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using an exampl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Yunnan. An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in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Yunnan.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applicable for our country to study the in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overall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文章引用:兰海强, 孟彦菊, 干文, 刘继旺. 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的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 统计学与应用, 2013, 2(4): 87-96. http://dx.doi.org/10.12677/SA.2013.24013

参考文献

[1] 李广军 (2001)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长江建设, 2, 16-17.
[2] 王婧, 方创琳 (2011) 中国城市群发育的新型驱动力研究. 地理研究, 2, 335-347.
[3] 方创琳 (2011)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 地理科学, 9, 1025-1034.
[4] 顾朝林 (2011)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研究, 5, 771-7 84.
[5] 姚士谋 (1998) 关于城市群基本概念的新认识. 城市研究, 6, 15-17.
[6] 侯启章 (199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山大学, 广州, 3-7.
[7] 吴启焰 (1999) 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 人文地理, 1, 11-16.
[8] 王兴平 (2002) 都市区划: 中国城市化的新阶段. 城市规划汇刊, 4, 56-59.
[9] 景哲 (2005) 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 57-76.
[10] 庞晶, 叶裕民 (2008)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 生态经济, 2, 97-99.
[11] 汤放华, 陈修颖 (2010)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 机制、特征、格局和模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2] 张会清, 王旭 (2005) 城市群内部副中心城市间的合作关系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8, 48-50.
[13] 余初亮 (2009) 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杭州.
[14] 徐昌华 (2010)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芜湖市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15] 牛文元 (2003) 城市群向组团式城市群跃升. 中国建设报.
[16] 孙森, 卢紫 (2007) 论城市群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与环渤海城市群的发展. 现代财经, 4, 52-56.
[17] 陈秀山, 张岩 (2007) 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领导之友, 3, 49-50.
[18] 陆大道 (2009) 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战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 http://www.china.com.cn/news/2009-12/30/content_19156088.htm
[19] 方创琳 (2011)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 地理科学, 9, 1025-1034.
[20] 吴福象 (2012) 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www.csstoday.net/fukan/quyu/17042.html
[21] Ebenezer, H. (2000) 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2] Gottmann, J. (1957)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 Economic Geography, 33, 189-200.
[23] Ullman, E.L. (1957) American commodity flow.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Seattle.
[24] Friedman, J.R. (1966)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 MIT Press, Cambridge.
[25] Pyrgiotis, Y.N. (1991) Urban networking in Europe. Ekistics, 50, 350-351.
[26] Kazuaki, T. (1995)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 Antiquity and Contemporaneity College, Tokyo, 14-79.
[27] Lang R.E. and Dhavale, D. (2005) Beyond megalopolis: Exploring America’ s new “Megapolitan” geography. Metropolit an Institute Censu’s Report, 5-6.
[28] Hall, P. and Pain, K. (2006)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 Earthscan, London.
[29] 赵勇, 白永秀 (2007) 城市群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城市科学, 7, 6-11.
[30] 周惠来, 郭蕊 (2007) 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地域研究与开发, 5, 55-60.
[31] 苗长虹, 王海江 (2006) 中国城市群发育现状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 24-29.
[32] 王红霞 (2006) 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合作: 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研究热点综述. 上海经济研究, 12, 115-123.
[33] 徐清梅, 张思锋, 牛玲, 雍岚 (2002) 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 城市科学, 1, 18-22.
[34] 裘丽岚 (2011)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观察, 5, 164-173.
[35] 宋智勇 (2011) 中部六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 宏观经济管理, 8, 33-37.
[36] 郭更臣, 彭代彦 (2011) 湖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39-42.
[37] 丁叶 (2011) 江西财政支出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东方企业文化, 8, 57-58.
[38] 王吉林 (2011) 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居民消费需求探讨. 商业时代, 27, 18-19.
[39] 李季, 赵放 (2011) 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中日统计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 世界经济研究, 7, 81- 86.
[40] 缪建营, 李治国 (2011) 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484-488.
[41] Sims, C.A. (1972) Money, income, and causa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 540-552.
[42] Sims, C.A. (1980) Comparison of interwar and postwar business cycles: Monetarism reconsidered.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 250-257.
[43] 王瑜, 王世杰 (2011) 我国产业结构与货币供应量的协整分析. 西部金融, 9, 65-66.
[44] 赵爱文, 李东 (2011)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1, 1297-1303.
[45] 高铁梅 (2009)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 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180-181.
[46] 吴振信, 薛冰, 王书平 (2011) 基于VAR模型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中国管理科学, 1, 21-28.
[47] 杨爽, 刘萍, 周星 (2011) 基于VAR模型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福建省数据检验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 98-102.
[48] 刘宏杰, 李素娜 (2009)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经验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53-56.
[49] 柳彬德, 张丽峰 (2009) 中国能源需求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 85-91.
[50] 莫力科, 乔雪 (2011) 城市住宅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工程管理学报, 4, 443- 448.
[51] 王海兰, 牛晓耕 (2011) 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优化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9, 69-74.
[52] 陈平 (2008)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技术分析. 北方经济, 5, 74-86.
[53] 孙海涛, 宋荣兴 (2011)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生态经济, 8, 61-63.
[54] 张晖, 唐沿源 (2011)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VAR模型的分析. 经济与管理研究, 7, 17-23.
[55] 关浩杰 (2011) 中国农民收入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 24-28.
[56] 查道中, 吉文惠 (2011)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经济问题, 7, 19-22.
[57]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201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 9, 80-87.
[58] 吕素香, 汪增群 (2009)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检验.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