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世绩, 陈炳浩, 李护群 (1995) 胡杨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
|
[2]
|
苏培玺, 张立新, 杜明武等 (2003)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2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1, 34-40.
|
|
[3]
|
魏庆莒 (1990) 胡杨.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 1-2, 22-36.
|
|
[4]
|
樊自立, 黄文房, 张发旺 (1998) 塔里木河流域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科学出版社, 北京, 74-78, 84-92.
|
|
[5]
|
陈亚宁, 崔望诚, 李卫红等. (2003) 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地理学报, 58, 215-222.
|
|
[6]
|
Harper, J.L. (1977)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s. Academic Press, London, 83-147.
|
|
[7]
|
张万儒 (1998) 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土壤条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
|
|
[8]
|
徐金燕, 鲁天平, 刘建国 (1994) 胡杨结实规律及种子特性的研究. 新疆林业科技, 1, 13-16.
|
|
[9]
|
黄培佑 (1986) 塔里木盆地胡杨分布区的消退和林地更新复壮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4, 302-309.
|
|
[10]
|
李利, 张希明, 何兴元 (2005) 胡杨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干旱区研究, 4, 520-525.
|
|
[11]
|
张玉波, 李景文, 张昊等 (2005) 额济纳胡杨有性繁殖失败因素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8, 467-472.
|
|
[12]
|
莫治新, 尹林克, 文启凯 (2004) 塔里木河中下游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干旱区研究, 3, 250-253.
|
|
[13]
|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1985)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
|
|
[14]
|
张琴, 马春晖, 吴运来 (2009) 三种不同贮藏方式对胡杨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 塔里木大学学报, 21, 55-57.
|